朕当加冕为神吧 关注:1贴子:119
  • 0回复贴,共1

怛罗斯之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怛罗斯战役中双方到底谁占有绝对人数(正兵+附庸)优势,由于阿拉伯方面的军动员的人数在中、阿双方典籍上没有任何记载,尚没有一位中外学者涉及到此问题。目前,外国史学界学者方面多支持唐朝2至3万说法,对唐军10万人数并没有达成共识,包括Waley、Graff、Powell及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出版的《中亚文明史》,其中美国藏学家白桂思、俄国伊斯兰学家巴托尔德和穆罕默德·阿萨德(Muhammad Asad)也指出阿拉伯史籍的言词和唐军人数方面都过于夸大,把此战唐军的兵力调整到2至3万。根据Baker,一些外国学者甚至把此战阿拉伯动员的人数估算到20万(正兵+附庸)以上,高于所有文献上记载的唐军动员的人数最高值10万。  关于阿拉伯人在Khorasan(呼罗珊,今伊朗)以东附属国地区到底可以调动多少附庸军人及当地藩国可参战的兵力,我们在《册府元龟》一份718年的吐火罗诸国表可以看见,以吐火罗为首的12个诸国可动员兵力不下90万,可见当时阿拉伯藩国兵卒多之一斑。若从642年阿拉伯人占据赫拉特,至667年越过阿姆河入侵河中地区算起,吐火罗及其旁的12个诸国(今阿富汗北部,河中以南地区,不包括昭武九姓地区)到了718年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实际管辖地,这在中国史籍上《册府元龟》和《全唐文》中开元年间安、康、俱密(719年)、吐火罗(727年)和石(741年)王所撰的《请讨大食表》文中描述阿拉伯人对各诸国所实行的重税得到见证。因此当时河中地区实际上已经被大食控制,而不是某些网民所说的河中地区对于大食来说也是异土。此时唐朝对河中地区(石国、怛罗斯以西地区)进行的仅仅只是虚无的册封。对这样兵多将广的藩国,Abu Muslim在怛罗斯战役中,征它几万兵,应该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就在此战前夕的750年,河中布哈拉王(即安国)还主动向阿拉伯人伸出援手协助平定阿拉伯人Sharikh ibn Shaikh的起义,没有当地人的协助,Ziyad ibn Salih根本不可能转败为胜,所以阿拉伯人在此战对这些藩国的征调并非难事,藩国也可以多多地参加。
阿拉伯步兵列阵之时用长矛配盾牌,是传统的装备。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步骑两用的阿拉伯弯刀锋锐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唐杜甫就在《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里面称赞阿拉伯刀“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阿拉伯骑兵的装备也是长矛加盾牌,并且装备弓箭。关于阿拉伯人的盔甲由于资料不足,没有详细的资料。相比之下,阿拉伯的唯一优势在于骑兵,阿拉伯马乃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马种,呼罗珊又是波斯故地和阿拔斯王朝起家之处,当地战士性情剽悍,骑术精熟,再加上不亚于阿拉伯本土战士的宗教狂热,其素质在全国也堪称精锐。阿拉伯骑兵主要是轻骑,虽然盔甲较差,但保证了机动性。其武器包括弓箭、长矛、剑等,以及锋利无比且适于马上作战的阿拉伯短弯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12 14: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