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12月13日上午,受省政府委托,安徽省住建厅厅长侯淅珉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作《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送审稿)编制情况的说明。根据规划内容,14年后,该区域常住人口将达86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78%左右。
城镇规模:14年后常住人口将达860万
芜马城市组群定的目标是:国家民族企业创新平台,泛长三角新兴增长集群,生态宜居型滨江都会区。
规划提出,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形成由“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其中芜湖和马鞍山两座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无城等11个小城市,襄安等31个小城镇。
规划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常住人口860万人左右,其中芜湖为530万人,马鞍山为33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78%左右,城镇人口为670万人,其中芜湖为410万人左右,马鞍山为260万人。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见啥,规划提出将被产业集中区建设用地规模为90平方公里,马鞍山郑蒲现代产业园建设用地规模为50平方公里,芜、马两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5平方公里。
交通规划:公交、轨道无缝对接两市
今后,芜湖和马鞍山两地的居民乘坐公交或者轨道交通,将可以快速方便到达对方城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规划内容,芜马两市之间,将规划建成9条市域轨道线路,和7条城市轨道,其中,双城城市轨道有2条,分别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南主城间的双城轨道1号线、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北城区间的轨道2号线。
公共交通走廊方便,将重点加强芜湖、马鞍山两市的公共交通联系。基于市域轨道交通网、城市轨道交往系统,控制形成江南地区3条公共交通走廊,江北地区1条公共交通走廊。此外,还会加强芜湖、马鞍山与周边县城之间,以及两市江南江北城区之间的的公共交通联系。
产业定位:全国钢铁工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安徽省对芜马城市组群的产业定位是:推动芜马城市组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合肥、南京共同打造国家重要的民族工业创新发源地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基地,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导区。
在强化合作基础上,引导芜马两市特色工业的发展,其中芜湖以电子电器、船舶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为特色,马鞍山以汽车电子、钢铁制造、节能环保和食品加工等产业为特色。
城镇规模:14年后常住人口将达860万
芜马城市组群定的目标是:国家民族企业创新平台,泛长三角新兴增长集群,生态宜居型滨江都会区。
规划提出,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形成由“大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其中芜湖和马鞍山两座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无城等11个小城市,襄安等31个小城镇。
规划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常住人口860万人左右,其中芜湖为530万人,马鞍山为33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78%左右,城镇人口为670万人,其中芜湖为410万人左右,马鞍山为260万人。
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见啥,规划提出将被产业集中区建设用地规模为90平方公里,马鞍山郑蒲现代产业园建设用地规模为50平方公里,芜、马两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15平方公里。
交通规划:公交、轨道无缝对接两市
今后,芜湖和马鞍山两地的居民乘坐公交或者轨道交通,将可以快速方便到达对方城市,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规划内容,芜马两市之间,将规划建成9条市域轨道线路,和7条城市轨道,其中,双城城市轨道有2条,分别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南主城间的双城轨道1号线、联系芜湖与马鞍山江北城区间的轨道2号线。
公共交通走廊方便,将重点加强芜湖、马鞍山两市的公共交通联系。基于市域轨道交通网、城市轨道交往系统,控制形成江南地区3条公共交通走廊,江北地区1条公共交通走廊。此外,还会加强芜湖、马鞍山与周边县城之间,以及两市江南江北城区之间的的公共交通联系。
产业定位:全国钢铁工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安徽省对芜马城市组群的产业定位是:推动芜马城市组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合肥、南京共同打造国家重要的民族工业创新发源地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基地,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导区。
在强化合作基础上,引导芜马两市特色工业的发展,其中芜湖以电子电器、船舶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为特色,马鞍山以汽车电子、钢铁制造、节能环保和食品加工等产业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