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似梦
一直都有给电影写影评的习惯。近来大部分都是重温。所以写的少。今天去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些想说的话。觉得可以写一写。
今天本来想看的是《你的名字》。结果下架了,有些遗憾。于是因为章子怡的缘故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整部片子都只有“消亡”,而没有“罗曼蒂克”。电影采用线性的交叉的结构。观众需要去记忆时间关系,人物关系。
电影的镜头切的果断直接,有种钝感力。血腥暴力,有多处枪战与流血的场面。如果不是看了他人的影评,我也不明所以,看了一些之后,大概才明白其中意义。
简介什么的,其实与电影是脱离的,它不是悬疑片,也不是黑帮片。就是一个群像。在老旧的上海。有各种各样的人物。
有整天做春梦的男佣人。有办事老到性格爽利的女管事。有冷静果断又不缺乏感情的陆先生。有什么都干却又低调内敛的车夫。有披着上海男人外衣的性格分裂日本间谍。有无所谓逻辑的魅惑交际花。有追寻纯粹感情却又委身大佬的电影明星。可以说,这个故事要讲明白清楚,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我不是什么很细节的人。讲讲自己读出的隐喻吧。豆瓣上有人扯这个那个的文学表现,什么大师的手法,我是不懂的。
第一处,章子怡饰演的角色小六(影片中好像没有名字,豆瓣上这么说的。)争取到了一个角色,她去试镜,是一场主角死去的戏。她问导演,我是怎么死的?导演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他杀,也可能没死,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
这段像是一个基调,就是本片的莫名其妙的一个解释。身处乱世之中,硝烟战火纷飞,谁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呢?可能死于轰炸,可能死于战争,可能死于帮派斗争,死法太多……自杀,人言可畏,乱世之中,离愁别绪,儿女情长,种种于心头难以消磨。不想活,就不活了。也可能没死,没死的人就活下来了。比如陆先生,活下来了,把半生的荣辱悲欢,辛酸离愁,都消亡了。人们在活着的时候不会想到死,快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悲伤。时代,个人,战争,命运,利益,家国,爱情,责任,道义。陆先生说,我要照顾的人太多了(小六叫他跟她走时,陆先生说的话。),我没这个命(指过清闲日子)。宿命之中,谁的选择又多呢?
第二处隐喻陆先生在开头去谈判工人被绑架的事情,他说,这些人不喜欢新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不喜欢,他们甚至毁掉整个上海也不可惜,或者有什么其它目的。整部片子,不断的死人,多半都是枪杀。爱情都是悲剧。个人身世浮沉,比如小六从交际花沦落为性奴,那个日本人从高级军官沦落为战俘。场面鲜血淋漓。直剥人性,比如结局的枪杀孩子。从道义上来说,孩子是无辜的,不过陆先生讲究的是有仇必报,所谓引渡,杀死他的孩子是对他更为残酷的惩罚。所有的东西,在美好之际就开始毁灭。比如,那两个男佣,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女人如何如何,还把书寓的钥匙给他(书寓是上海旧时秦楼楚馆的称呼)。结果突然开始了枪战。他还保护了另一个男佣。死去的太快,就连遗言都来不及说。但是人性的幽微之处在这时出来,活下来的男佣在血泊中醒来。又惊骇又庆幸,他的手中仍然存留着那把书寓的钥匙,他踉踉跄跄的走向那里。那个笑容妩媚的妓女救下他。然后他想与她长相厮守。婊子有情,他早把乡下的相好忘了。可是,后来呢?谁知道有什么变故,乱世之中,从来由不得人选择。比如小六,她可以求得陆先生向大老板说情,也可以求得大老板的庇护,但是谁知道那个看似忠心的对家庭孩子都好的男人其实狼子野心甚至暴虐残忍,小六于是经历了一段离乱的不堪的岁月。你能感受到毁灭。但是小六说过她演的角色,历经了万千磨难,最后活了下来。这也是她自己的写照。陆先生找到了她,大抵也是爱她,能让她亲自报仇,也算了解一桩心愿。陆先生自己亦不能逃出毁灭。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或背叛或死去,他什么也不肯说,最终也只是选择沉默。
电影结尾陆先生过海关,手一抬,一切都消亡了。我等观众傻乎乎的等着彩蛋。抱歉,没有彩蛋,消亡就是真正的消亡。没有什么重逢(如果真有,也是败笔。),人生就是过去的回不来。想要的求不到。你说呢?又痛苦又美丽。
第三处隐喻,就是吴小姐和王妈的那一段对话。王妈说,你的电影我都看了,不过没看懂。吴小姐说,我也没看懂。导演(这是指电影中的导演,戏中戏)说了,这是一部艺术片,是拍给百年以后的人看的。我默默地笑了,因为我刚看完是真的没看懂。慢慢回味才有点感觉。导演的真正意图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有些棱角,有些自己的才华与风格。这部片子并不接近观众,老旧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见仁见智。
说说其它。电影的时间线。电影是倒叙插叙补叙皆有。许多不明所以的东西要到后来才明白。前一个小时犹如《海上花》的细碎繁琐,上海话有种软软糯糯的感觉。后面节奏起来了,故事多条线索犹如小溪汇入河流。枝干散出去,然后收回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代入感,不能脱离节奏,可能你去一个卫生间回来,就死了一个人物。当然收不住的话,枝干就没有了根,会成为多余的闲笔。说到时空感,不免让人想到《路边野餐》。它是现实与虚拟交织。荡麦这个地方似乎是男主角的臆想。迷离,动人。《罗曼蒂克消亡史》不同,尽管时空交错,都是现实时空,有历史背景的基础还是可以明白的。
说说,感情。谈情说爱的片子中有好几对。陆先生与小六无疑是最有意思的。小六开头就是大老板的女人,却和别的人偷情。陆先生去劝说他,他这样一个冷静又果断的人(开头为了对方屈服把其太太的手砍下来装进盒子里)居然拿一个交际花没有办法,他动情,不杀她。和大老板谈如何处理她,他好像义正辞严地说,你说杀就杀。大老板看透他心思,那就不杀,戏演好点,挽回点面子。小六放荡恣意。应该仅仅是心存感激。后来,战争结束,陆先生思念她,说,你应该是在北方。他不断寻找,找到了她。这是二人重逢。小六激动,又讶异。此时与先前的浓妆不同,她变得朴素而安静。陆先生让她亲自报仇,无疑是一种救赎。自我的救赎。回想起,小六从收容所出来,跟随陆先生那轻快的脚步,那洋溢的笑容,若是心中没有一点感情我觉得是不对的。后来还是离散了,不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就像她曾饰演的宫若梅说,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这篇影评,也就到这里为止了。才疏学浅。寥寥一观。
一直都有给电影写影评的习惯。近来大部分都是重温。所以写的少。今天去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有些想说的话。觉得可以写一写。
今天本来想看的是《你的名字》。结果下架了,有些遗憾。于是因为章子怡的缘故看了《罗曼蒂克消亡史》。
整部片子都只有“消亡”,而没有“罗曼蒂克”。电影采用线性的交叉的结构。观众需要去记忆时间关系,人物关系。
电影的镜头切的果断直接,有种钝感力。血腥暴力,有多处枪战与流血的场面。如果不是看了他人的影评,我也不明所以,看了一些之后,大概才明白其中意义。
简介什么的,其实与电影是脱离的,它不是悬疑片,也不是黑帮片。就是一个群像。在老旧的上海。有各种各样的人物。
有整天做春梦的男佣人。有办事老到性格爽利的女管事。有冷静果断又不缺乏感情的陆先生。有什么都干却又低调内敛的车夫。有披着上海男人外衣的性格分裂日本间谍。有无所谓逻辑的魅惑交际花。有追寻纯粹感情却又委身大佬的电影明星。可以说,这个故事要讲明白清楚,绝对是一个大工程。
我不是什么很细节的人。讲讲自己读出的隐喻吧。豆瓣上有人扯这个那个的文学表现,什么大师的手法,我是不懂的。
第一处,章子怡饰演的角色小六(影片中好像没有名字,豆瓣上这么说的。)争取到了一个角色,她去试镜,是一场主角死去的戏。她问导演,我是怎么死的?导演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自杀,也可能是他杀,也可能没死,后面的事情谁知道呢?
这段像是一个基调,就是本片的莫名其妙的一个解释。身处乱世之中,硝烟战火纷飞,谁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呢?可能死于轰炸,可能死于战争,可能死于帮派斗争,死法太多……自杀,人言可畏,乱世之中,离愁别绪,儿女情长,种种于心头难以消磨。不想活,就不活了。也可能没死,没死的人就活下来了。比如陆先生,活下来了,把半生的荣辱悲欢,辛酸离愁,都消亡了。人们在活着的时候不会想到死,快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悲伤。时代,个人,战争,命运,利益,家国,爱情,责任,道义。陆先生说,我要照顾的人太多了(小六叫他跟她走时,陆先生说的话。),我没这个命(指过清闲日子)。宿命之中,谁的选择又多呢?
第二处隐喻陆先生在开头去谈判工人被绑架的事情,他说,这些人不喜欢新的东西,好吃的好玩的,他们都不喜欢,他们甚至毁掉整个上海也不可惜,或者有什么其它目的。整部片子,不断的死人,多半都是枪杀。爱情都是悲剧。个人身世浮沉,比如小六从交际花沦落为性奴,那个日本人从高级军官沦落为战俘。场面鲜血淋漓。直剥人性,比如结局的枪杀孩子。从道义上来说,孩子是无辜的,不过陆先生讲究的是有仇必报,所谓引渡,杀死他的孩子是对他更为残酷的惩罚。所有的东西,在美好之际就开始毁灭。比如,那两个男佣,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说,女人如何如何,还把书寓的钥匙给他(书寓是上海旧时秦楼楚馆的称呼)。结果突然开始了枪战。他还保护了另一个男佣。死去的太快,就连遗言都来不及说。但是人性的幽微之处在这时出来,活下来的男佣在血泊中醒来。又惊骇又庆幸,他的手中仍然存留着那把书寓的钥匙,他踉踉跄跄的走向那里。那个笑容妩媚的妓女救下他。然后他想与她长相厮守。婊子有情,他早把乡下的相好忘了。可是,后来呢?谁知道有什么变故,乱世之中,从来由不得人选择。比如小六,她可以求得陆先生向大老板说情,也可以求得大老板的庇护,但是谁知道那个看似忠心的对家庭孩子都好的男人其实狼子野心甚至暴虐残忍,小六于是经历了一段离乱的不堪的岁月。你能感受到毁灭。但是小六说过她演的角色,历经了万千磨难,最后活了下来。这也是她自己的写照。陆先生找到了她,大抵也是爱她,能让她亲自报仇,也算了解一桩心愿。陆先生自己亦不能逃出毁灭。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或背叛或死去,他什么也不肯说,最终也只是选择沉默。
电影结尾陆先生过海关,手一抬,一切都消亡了。我等观众傻乎乎的等着彩蛋。抱歉,没有彩蛋,消亡就是真正的消亡。没有什么重逢(如果真有,也是败笔。),人生就是过去的回不来。想要的求不到。你说呢?又痛苦又美丽。
第三处隐喻,就是吴小姐和王妈的那一段对话。王妈说,你的电影我都看了,不过没看懂。吴小姐说,我也没看懂。导演(这是指电影中的导演,戏中戏)说了,这是一部艺术片,是拍给百年以后的人看的。我默默地笑了,因为我刚看完是真的没看懂。慢慢回味才有点感觉。导演的真正意图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有些棱角,有些自己的才华与风格。这部片子并不接近观众,老旧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只能见仁见智。
说说其它。电影的时间线。电影是倒叙插叙补叙皆有。许多不明所以的东西要到后来才明白。前一个小时犹如《海上花》的细碎繁琐,上海话有种软软糯糯的感觉。后面节奏起来了,故事多条线索犹如小溪汇入河流。枝干散出去,然后收回来。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代入感,不能脱离节奏,可能你去一个卫生间回来,就死了一个人物。当然收不住的话,枝干就没有了根,会成为多余的闲笔。说到时空感,不免让人想到《路边野餐》。它是现实与虚拟交织。荡麦这个地方似乎是男主角的臆想。迷离,动人。《罗曼蒂克消亡史》不同,尽管时空交错,都是现实时空,有历史背景的基础还是可以明白的。
说说,感情。谈情说爱的片子中有好几对。陆先生与小六无疑是最有意思的。小六开头就是大老板的女人,却和别的人偷情。陆先生去劝说他,他这样一个冷静又果断的人(开头为了对方屈服把其太太的手砍下来装进盒子里)居然拿一个交际花没有办法,他动情,不杀她。和大老板谈如何处理她,他好像义正辞严地说,你说杀就杀。大老板看透他心思,那就不杀,戏演好点,挽回点面子。小六放荡恣意。应该仅仅是心存感激。后来,战争结束,陆先生思念她,说,你应该是在北方。他不断寻找,找到了她。这是二人重逢。小六激动,又讶异。此时与先前的浓妆不同,她变得朴素而安静。陆先生让她亲自报仇,无疑是一种救赎。自我的救赎。回想起,小六从收容所出来,跟随陆先生那轻快的脚步,那洋溢的笑容,若是心中没有一点感情我觉得是不对的。后来还是离散了,不过,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就像她曾饰演的宫若梅说,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这篇影评,也就到这里为止了。才疏学浅。寥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