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真人吧 关注:1,452贴子:8,430
  • 0回复贴,共1
谈一下湿邪吧。
湿邪从受邪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内湿和利湿。内湿是湿从内生,多由于脾失健运,不能运化精微,以致水湿停聚所致,即所谓脾虚不运而生内湿。利湿则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冒雨,居住于潮湿环境等外界湿邪侵扰机体所致。
但是内湿与外湿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外湿发病,常累及与脾;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而内湿又由于脾虚,脾阳亏损,不能生肺金,肺主皮毛,皮毛不固,又容易感受外湿。
在本帖中主要讨论的是内湿。内湿,湿浊内生,是由于脾气不能健运,体内的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化,水湿停滞,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病理产物。
内湿的形成主要由于脾不运湿,肾不能主水,也就是肾对于水的控制能力效果太差,导致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水湿痰浊蓄积停滞的病理变化。由于内生之湿,多由于脾气虚弱,所以叫做脾虚生内湿。
湿气的病症数以千万计。然而不外乎寒湿和湿热。
寒湿者,因寒而生湿,阳气不能蒸运,留滞而为湿;湿热者,因湿而生热,湿气郁结,郁而化热。
寒湿者,寒为本,湿为标,寒祛湿自消,故而主以温燥,佐以淡渗;湿热者,湿为本,热为标,湿去热自消,故而主以淡渗,佐以清热。
湿与燥。
阳气虚,则蒸运无力而成内湿;阴血虚,则荣养无资则成内燥。思虑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气结则血结,血结则营运不周而成内燥。
湿热内郁和湿热下注
湿热内郁时,尿黄而清;湿热下注时,则尿黄而浑。
寒湿者,寒从湿生,故宜苦温燥其中;湿热者,湿从热化,故宜甘淡利其下。而且燥性多热,利药多寒。小便利则热自去,中温则寒也随之而消。寒湿必本虚,不可更行渗利;湿热淤积,多成毒,不宜再进行温燥


IP属地:山东1楼2016-12-18 10: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