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交作业吧 关注:19贴子:1,628
  • 3回复贴,共1

竞争分析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竞争概述
1、广义与狭义的竞争
正常情况下,识别竞争者对公司而言似乎轻而易举。长虹公司知道TCL公司是其主要竞争者,远大公司知道春兰集团与其竞争。在最狭窄的层次上,公司能阐明它的竞争对手就是以类似的价格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给相同的顾客或其他公司。
概括起来说,竞争包含非常广泛的含义,我们可以把竞争关系分为4个层次:
1)最为广泛的,所有为争取某一部分顾客消耗其购买力的市场营销者之间都存在竞争。例如,由于某一顾客本月购买了房子,因此不能再购买摩托车。生产摩托车的哈雷公司可以把房地产公司看作是竞争者。
2)稍窄一点范围,提供部分或全部替代性功能产品的企业是竞争者。在此意义上,哈雷公司可以将通用、福特、丰田等汽车厂商看作是竞争者。替代性越全面,竞争性越强。
3)再窄一点范围,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是竞争者,如哈雷公司与本田、川崎、雅马哈、宝马公司都是竞争者关系。这个层次的竞争关系是我们在谈及竞争时最普遍的含义。
4)最后,从战略的观点,最为直接的竞争对手是采用相同的战略而竞争能力又非常接近的竞争者。
2、四种层次的竞争
根据产品替代观念,我们可以区分以下4种层次的竞争者
(1)品牌竞争  当其他公司以相似的价格向相同的顾客提供类似产品与服务时,公司将其视为竞争者。例如,被别克公司视为主要竞争者的是福特、本田、雷诺和其他中档价格的汽车制造商。但它并不把梅塞德斯汽车看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
(2)行业竞争  公司可把制造同样或同类产品的公司都广义地视作竞争者。例如,别克公司认为自己在与所有别家汽车制造商竞争。
 (3)形式竞争  公司可以更广泛地把所有制造能提供相同服务的产品的公司都作为竞争者。例如,别克公司认为自己不仅与汽车制造商竞争,还与摩托车、自行车和卡车的制造商在竞争。
(4)一般竞争  公司还可进一步把所有争取同一消费者的人都看作竞争者。例如,别克公司认为自己在与所有的主要耐用消费品、国外度假、新房产和房屋修理的公司竞争。
 3、确定竞争对手的方法    
竞争者分析应当循着从广泛到具体的程序,逐步理清竞争关系,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竞争对手。
1)描绘细分市场轮廓。
2)列出在为细分市场和准备为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竞争者。
考察这些竞争者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战略手段以及战略优势来源等战略要素,勾划出战略群(组)的差别。
8.1.2 竞争者分析
  1、确定竞争对手的目标
确定了主要竞争对手之后,就要确定对手的经营目标。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所有竞争者都只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采取适当的行动。但是这种做法会出现很大偏差,因为各公司对短期利润和长期利润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有的竞争者可能倾向于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不是利润的极大化,甚至是“满意”的利润。
因此,市场营销决策者还必须考虑竞争者利润目标以外的其他事情。每个竞争者均有目标组合,其中每一个目标有不同的重要性。公司要知道竞争对手对其目前的“位置”是否满意,包括目前的利润水平、市场份额、技术领先程度等。另外,公司还需监视它的竞争者对不同产品市场细分的目标。如果公司得知,竞争者发现了一个新的细分市场,这就可能是一个机会,如果得知对手计划进入本公司所服务的细分市场,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确定竞争者的策略
公司间的策略越相似,它们间的竞争就会越激烈,在多数行业里,竞争对手可分为几个追求不同策略的群体。策略群体(Strategy Group)是指在一个行业里采取相同或类似策略的群体且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的一群公司。显然,策略群体内的竞争必最为激烈,但各个群体间的竞争有时也相当激烈。首先,某些策略群体可能争夺重叠顾客的细分市场。例如,不论其策略是什么,所有主要家用电器的制造商都会选择新建住房和房地产开发商细分市场。再有,消费者可能看不出各个群体所提供产品之间的差别。最后,一个策略群体成员可能会采取扩展新的细分市场的策略,那么又如何确定竞争对手的战略呢?



1楼2008-10-16 21:14回复
    战略途径与方法是具体的、多方面的,应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去分析。从营销战略的角度看,本田的营销战略途径与方法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在产品策略上,以小型车切入美国市场,提供尽可能多的小型车产品型号,提高产品吸引力;在价格上,通过规模优势和管理改进降低产品成本,低价销售;在促销上,建立摩托车新形象,使其与哈雷的粗犷风格相区别。事实证明,这些战略途径行之有效,大获成功。相对应地,哈雷公司却没有明确的战略途径与方法。AMF公司虽然也为哈雷公司注入资本提高产量,也曾一度进行小型车的生产,结果由于多方面因素的不协同而以失败告终。
       3、确定竞争者优势与劣势
    公司要充分考虑评估每个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公司可收集有关对手过去几年关键资料,包括:销量、市场份额、利润率、现金流量及技术领先水平等。当然,有些信息可能不易获得。公司一般通过二手资料来了解有关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他们可以通过与顾客、供应者和经销商合作进行原始的市场营销研究。当前,越来越多公司采用优胜基准的方法在产品和工序方面与竞争对手相对比,以便找出改进业绩的方法。


    专题摘要    
    标杆超越是怎样改进竞争绩效的
    标杆超越(benchmarking)是一门艺术,它寻找某些公司怎么样和为什么在执行任务时比其他公司做得更出色。
       执行标杆超越的公司的目标是模仿其他公司的最好的做法并改进它。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勤奋不懈地贯彻标杆超越,并模仿美国产品和生产方法。施乐公司1979年在美国率先执行标杆超越。施乐想要学习日本竞争者生产性能可靠和成本更低的能力。施乐买进日本复印机,并通过“逆向工程”分析它,施乐在这两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施乐并不满足,它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施乐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在他们各自的专业上是最杰出的吗?施乐的生产者、销售员及其活动在全世界是最优秀的吗?这些问题要求他们识别世界级的“最佳实践”公司,并向它们学习。虽然优胜基准起源于学习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但它的视野已扩展至工作全过程、员工功能、组织绩效和全部的价值提供过程。
       另一个优胜基准的早期是福特公司。福特的销售落后于日本和欧洲汽车商。当时福特的总裁唐·彼得森指示它的工程师和设计师,根据客户认为的最重要的400个特征组合成新汽车。萨巴的座位最好,福特就复制座位,如此等等。彼得森进一步要求:他的工程师要成为“比最好的还要好”的人。当新汽车(高成功的陶罗车)完成时,彼得森声称:他的工程师已经改进(而不是复制)竞争者汽车的大部分最佳特征。
    在其他方面,福特发现它要雇佣500人管理付款账单,而日本同行马自达完成同样任务只要10个人。学习了马自达的体制结构后,福特开始了“无票据系统”和减少员工至200多人,并还在不断地改进。
    今天,诸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柯达、杜邦和摩托罗拉等许多公司都把标杆超越作为它们的标准工具。有些公司在本行业中寻找最佳竞争者。而另一些公司则寻找全世界“最佳实践者”。这意味着,标杆超越已超越“标准竞争分析”。例如,摩托罗拉把优胜基准定位于寻找世界上“成长最佳者”。其负责人表示:“我们比竞争对手跑得越远,我们越高兴。我们寻求成为竞争的优胜者,而不是与竞争者平起平坐。”
       为了寻找“成长最佳者”,施乐公司的优胜基准专家罗伯特·c·坎普,飞至缅因州弗里伯特,去参观L·L·比恩公司,一家“产外”品目销售公司,它的仓库工人整理工作比施乐快3倍。由于两者不是竞争对手,比恩公司很高兴介绍经验,施乐最后重新设计了它的仓库管理软件系统。后来,施乐向美国捷运学习账单处理技术,向卡明斯工程公司学习生产计划技术。    、
    标杆超越的步骤如下:(1)确定标杆超越的基准项目;(2)确定衡量关键绩效的变量;(3)确定最佳级别的竞争者;(4)衡量最佳级别对手的绩效;(5)衡量公司绩效;(6)规定缩小差距的计划和行动;(7)执行和监测结果。
    


    2楼2008-10-16 21:14
    回复
      dd


      4楼2009-11-01 10:42
      回复
        • 222.86.41.*
        某企业某产品的市场竞争分析


        6楼2010-06-29 17: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