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展览比喻成一场感官之旅——那些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声光电新媒体等等各种手段让观众在此过程中情绪、能量以及意识发生哪怕微妙影响的一场Trip一场Journey。展览就是一场仪式。
而策展人就是那个设计、主持仪式的萨满,利用专业的对感官语言的把控能力、对场域构建呈现方式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观众情绪操控在微妙之处起承转合的引导能力去完成能量在艺术作品与人们之间转化的人。
让我们来看一看策展人Curator这个词语的拉丁词根“Cure"——治愈,它最初的意思其实是:照料人们灵魂的人。
我们从策展人的人类学起源来看,萨满是最早的策展人艺术家也是最早的医生。医术治愈我们的身体,而艺术治愈我们的灵魂。而在萨满身心灵合一的理论里,利用能量(中医称之为“气”)治愈身心本就是一体的。
所以我常常戏称,My job is tripping people.
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是一个展览,行为艺术表演现场是一个展览,一出戏剧一部电影的代入感、一本小说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跟随着故事发展跌宕起伏情绪变化都是一个展览,我们购买艺术作品装饰房间也是一个展览——一个对来访者讲述主人的性格审美气质关于“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展览,其实我们的穿衣打扮配色也是一种对自我的呈现,也是一个展览。
如果我们用更大的视野去看,“展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政治宣传、宗教布道、广告媒介、品牌营销、橱窗陈列、公关活动;是催眠洗脑的手段,是价值观输出,是风水布局,甚⾄一本书就是一个陈列在纸⾯面的展览——一切运⽤用多感官的语⾔言在不同维度赋予⼈们体验的集合体都是展览不同形式的呈现。
一个好的写作者并不是着力于雕琢词句的精致,而是擅长于对于气氛的营造——等同于一个展览的场域构建,所以好的文章好的艺术作品具有的东西叫做“感染力”。
当代艺术是观念的艺术,从这个角度上说,当代艺术创作就是基于一种“策展思维”的艺术创作,是由观点(核心理念),表达方式(感官语言呈现)构成的。
特别到了当代艺术这里,很多诸如装置这些的艺术作品的概念和框架是由艺术家设计的,局部内容是利用现成品、委托工人、工厂制作的——其实一件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展览。当代艺术本身越来越像是一种“策展”的艺术,而艺术家的工作越来越像个策展人。
策展人是个什么职业
到了这里,我们对“策展人”的工作大致有了一个概念。
一个展览的实现包含了落地资源(场地空间和财务资源等等、社会资源等等)和展览的内容。严格说来,策展人的工作是解决后者即展览的内容的。
如果把一个展览比喻成一部电影的制作,那么前者作为资源的整合方那个搭台唱戏的人是电影的制片人,而策展人是一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是一个学术性和技术性兼备的工作。而艺术家们是一部电影的演员,大牌艺术家就像是明星,是走到幕前的人。
很多时候国内的标榜自己是“策展人”其实称为“筹展人”更为合适,他们更像是整合协调资源的制作人,他们策划的是一个展览的发生,而真正策展人的工作是策划具体展览内容。
艺术管理是Project manage项目管理,只不过项目内容是艺术,策展人就像是产品经理。而一个展览作为一个产品,有着自己的功能、市场定位、研发目的等等。根据这些角色目的和定位不同,展览也有着不一样的分类,同时策展人的工作也有不同。
有面向公众偏向于教育型的艺术展(大多来自于公立艺术机构博物馆、美术馆);
有偏向于研究学术性质的展览(比如学院派展览,是艺术家简历的重要资本);
有私人美术馆盈利性质的展览;有小型画廊的艺术家群展、个展;
有收藏家的作品公开展以及名艺术家的回顾展;
有国际大型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以及文献展;
也有商业地产(比如Shopping Mall)以及旅游地产为了吸引人流所需求内容的商业艺术展;
现在也有很多商业与艺术的交叉项目——利用艺术来提升**的类似公关PR活动。
不同的展览有不同的做法,目的是积累学术资本,是教育公众,是卖作品,是吸引人流,是卖门票和衍生品,是提升品位,是为推艺术家而造势,是公益,是为了社交人脉, 还是基金会财团支持的真正为了推动艺术发展对时代发出的提问以及实验性的探索...
论据向来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展览”是一个展览第一需要明确的内容。就像是一个项目的Mission, Vision, Value。第二步是根据这些来定位展览的受众“展览做给谁看的?”——艺术、艺术市场以及艺术行业是不同的概念,一个展览是面向大众还是艺术圈内群体,还是艺术收藏家,或者是服务特定群体?此后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展开的。
明确了“为什么要做展览”以及“展览做给谁看”,然后就是展览具体内容。策展人是那个Story Teller讲故事的人。
展览的内容分为展览的概念设计、理论与学术支持(What to say),以及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框架设计、艺术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