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用心听安格的歌,每天都有新惊喜。始终相信若干年后,即使60后70后80后的FANS都已作古,安格的经典依然会延续,因为那是非他不可的童氏风格。
本想在一个贴中汇总所有音乐才华,可是发现每一项都值得长篇大论,于是分成三个贴,也算为咱吧作点贡献吧。
(二)艺术触角篇
1、中国风
正如《花瓣雨》烙着欧西的印记,《爱与哀愁》的中国风也特色鲜明。遗憾的是安格在此后的专辑中没有将这种风格延续和发展(这一点周杰伦精明:每张专辑一首中国风,FANS不得不买),而且大环境还未成气候。但能够尝试将中国风流行化,足以说明安格当年有敏锐的艺术触角和独到的创作思路。说起中国风,其实《让生命等候》的“侯”字已经借鉴了戏剧唱腔,算是玩票吧,也比陈升的《北京一夜》要早。
推荐作品:《好日岱》《中国帆》都不错,但偶当年最欣赏《留声机恋曲》《如烟往事》《永恒的舞曲》那些浓浓的怀旧情绪。
2、童语
童学们都知道童语哈,《VINO》和《无所谓的歌》。瞎哼哼的唱法很多人都会,但以此配合歌词表达意境的,大概安格在华语还是第一人吧。那时候欧西喜欢哼唧的有恩雅,但她的歌没什么词,所以大多数时候我是把恩雅当音乐听的,安格的童语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型。最相近的应该算是Enigma吧,因为这种风格而被冠以神秘主义的名号,颇受肯定。最近突然冒出个叫萨顶顶的歌手,也是以这种即兴创作的方式获得了欧洲音乐奖无非就是比安格多了点原生态。童语丰富了安格的音乐元素,弄个什么主义或者什么生态,说不定还能拿奖。
推荐作品:如果把《晚宴》的歌剧背景也算上的话,背景与正歌绝对是相得益彰。
本想在一个贴中汇总所有音乐才华,可是发现每一项都值得长篇大论,于是分成三个贴,也算为咱吧作点贡献吧。
(二)艺术触角篇
1、中国风
正如《花瓣雨》烙着欧西的印记,《爱与哀愁》的中国风也特色鲜明。遗憾的是安格在此后的专辑中没有将这种风格延续和发展(这一点周杰伦精明:每张专辑一首中国风,FANS不得不买),而且大环境还未成气候。但能够尝试将中国风流行化,足以说明安格当年有敏锐的艺术触角和独到的创作思路。说起中国风,其实《让生命等候》的“侯”字已经借鉴了戏剧唱腔,算是玩票吧,也比陈升的《北京一夜》要早。
推荐作品:《好日岱》《中国帆》都不错,但偶当年最欣赏《留声机恋曲》《如烟往事》《永恒的舞曲》那些浓浓的怀旧情绪。
2、童语
童学们都知道童语哈,《VINO》和《无所谓的歌》。瞎哼哼的唱法很多人都会,但以此配合歌词表达意境的,大概安格在华语还是第一人吧。那时候欧西喜欢哼唧的有恩雅,但她的歌没什么词,所以大多数时候我是把恩雅当音乐听的,安格的童语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型。最相近的应该算是Enigma吧,因为这种风格而被冠以神秘主义的名号,颇受肯定。最近突然冒出个叫萨顶顶的歌手,也是以这种即兴创作的方式获得了欧洲音乐奖无非就是比安格多了点原生态。童语丰富了安格的音乐元素,弄个什么主义或者什么生态,说不定还能拿奖。
推荐作品:如果把《晚宴》的歌剧背景也算上的话,背景与正歌绝对是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