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游列国吧 关注:96贴子:8,252

【搬运工】日本战国时代的形成原因及浅层次制度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大舟。唐末的贴待我稍后发出,现在趁着值班的时候,可以先做一波搬运工~最近日本战国的贴层次不穷,也来了好多新朋友,在这里先表示下欢迎~
如果不了解剧本背后的故事,那么玩起来肯定缺少代入感,做出很多穿越的指令,甚至是啼笑皆非的举措。
这个贴是15年的拙作,欢迎大家的指正,多讨论,摩擦才能蹦出火花
水平有限,望大家海涵~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03 11:08回复
    一.战国时代简述(真的是简述)
    确切来说日本战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历史名词,而是深知“天下”形势的日本大名将中国古代战国时代直接套用于形容日本格局。至于持续的时间,一般将自1467年应仁之乱到1573年织田信长驱逐末代将军的这一长达百余年的阶段作为其起止时间。
    可以说战国时代全部发生于室町幕府的统治时期,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室町幕府的情况。
    1.室町幕府的概况:
    总体说来,室町幕府是日本武家历史中三大幕府中最悲剧的一个。虽然其统治时间较长,且根正苗红,得到了大部分武家阶层的拥护,但谁也无法掩盖其脆弱的统治基础和在土地直接控制方面的无力性。室町幕府时代,日本的家督继承制已经确立,庶子之流不再分家另立门户而是直接成为主家家臣(脱离土地只得依赖于主家),日后更进阶为家臣团,武士阶层这一变化无疑大大增强了各家族本家的实力。但必然使得家督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以前都是大家分地,分多分少而已,现在则是要么成功要么成奴),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小武士家庭之中。
    室町幕府的统治基础是源自将军家族本身源氏族长的权威,及各亲族普代(细川,斯波,田山,上杉等)的拥护,其本身并不具备对全国大名的实力优势(更类似与盟主)。室町将军的经济基础是以土地散布于全国的数十(亦有说百余)处大小庄园为主体,各地守护零星进贡(并无成制的记录)及征收京都附近关口税为辅助。由此可以看出,将军自身很难具备压倒性的实力(缺乏经济基础),作为室町黄金时代代表的“日本国王”足利义满也只号称在全日本有25000奉公众(包括管理庄园的地头及童仆),其直接可调遣的也只有3000左右的御马回,而垄断对明贸易的西国恐龙大内家随便即可征发30000人以上的队伍进行远征,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室町政权惨淡经营,但也不表示历代将军在国事上是无所作为的。以1336年颁布的《建武式目》为例,其调整制定了当世武家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的很多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要求,为足利氏能够成功反抗建武政权及日后最终击败南朝势力奠定了基础;也包括其后几代将军励精图治,相继确立对南朝方面的压倒优势,及纵横捭阖,利用各大名直接的矛盾先后平定了“土岐氏之乱”与“明德之乱”、“应永之乱”等。通过这几次成功的平叛,弹压了分离势力,增长了室町政府的权威。足利义满被封为“日本国王”,及死后朝廷追谥的“太上天皇”名号(被后代将军婉拒)更是显明了其权势之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03 11:1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还是要有镇楼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03 11:11
      收起回复
        然而(还是有转折啊 ),表面上取得的这一系列成就,看似稳定了政权,却并没有解决其统治的脆弱性。土地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室町将军与其说是全国的统治者,不如说是武家政权的盟主。由于其本身实力孱弱,在平叛过程中不得不依靠其他的大名,二战后,为了安抚有功大名,往往将战利品(被讨伐大名的封国)作为奖励而转封出去,这一系列的平叛活动中,虽然幕府权威扶摇直上,但自身实力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而且由于拉一派打一派的作法,甚至出现了打完一仗,削弱一家后马上出现另一家独大,马上打第二战的情况。例如,在平定明德之乱后,马上就不得不面对崛起的大内氏,只得再通过”应永之乱“来削弱大内。
        而将军统治的是直接与将军自身威望挂钩的,这就出现了一旦将军有失,则政权马上出现”血崩“的情况(嘉吉之乱,应仁之乱)。而立国之处设立的关东政权(镰仓公方)更是如芒刺在背,始终困扰着历代将军。
        在战国时代之前,室町将军虽然本身羸弱,但一直屹立不倒,甚至越做越大,不得不归功于建国初期所设立的完善幕职系统。侍所,政所,问注所等机构持续运转,包括了危机时刻所设立的探题,确保了幕府政权的统治,使得表面上的统治行之有效。而侍所所司,政所执事,引付头人,等高级幕职只能出自足利氏的亲族:赤松,山名,一色,京极等,更相对保证了将军方可以控制幕政,弹压反对派。尤其是管领一职,对早期室町政权的平稳过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一职,历来由幕府三大亲族细川,田山,斯波的家督来轮流担任,而这三家一直都是强大的大名。通过将军与管领的密切合作,将军增强了可调动的力量,而管领方则增加了权势,可以说”三管四职“系统是支撑室町政权统治的重要支柱,所以说日后的战国时代的形成,这几位亲族不断的”家中骚动“可谓功不可没,而三管四职一旦发生纠纷,在将军无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形成了互相敌对的两大阵营,这也是促成”应仁之乱“的原因之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3 11:13
        回复
          二:应仁之乱—战国之始
          如文章一开始就提到的,战国时代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根据一般说法,自1467年震惊天下的御家骚动后,幕府势力便已衰退,此时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的社会。然而,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幕府内部的分裂进而形成两大阵营的激烈火并确实使得中央势力大为受损,但依旧无法全面的解释为何经历此次动荡,日本社会会形成自上而下的崩坏,而崩坏进行的如此彻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除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一同促成大崩坏的形成呢?
          1.气候因素
          我们可以先看一看漫画家宫下英树先生为我们收集的应仁之乱前后京都周围的土一揆数量:1450年代5次;1460年代4次;1470年代3次;1480年代7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应仁之乱前后,饥荒造就的土一揆次数并没有大的改变。所以宫下英树先生大胆认为:并不是因为战争而引发饥荒,而是为了逃避饥荒才引发战争!而饥荒的罪魁祸首便是近期史学界一直关注的“小冰河期”。
          根据日本民间史料记载,在1450年~1600年之间,日本气候发生了极不正常的转冷现象,甚至在4月5月间也会出现因冰雪狂降而导致民众大量冻死的事件。而温度大幅降低对农作物收成的伤害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日本—这个农业基础十分脆弱的国家。而连续数年的饥荒必然导致社会自下而上的不安定,而幕府政权对此却无能无力。这样,饥荒的慢性化,使得食粮变得比金银还贵重的多。下层武者中“卖却铠甲,只为换得一饭团”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2.土地占有因素(想不到更好的小标题了
          幕府是武士阶层构成的政权,而武士阶层的经济基础便是土地。日本历来是个重农社会,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使用的都是“米本位”。尤其是小冰河时代的降临,更使得米(土地)的地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即为利往,而没有了食物,一切都无从谈起。
          上文说道,室町将军缺少直辖的土地,导致其自身经济基础的薄弱。而同时代的守护大名们情况又如何呢?守护大名的权利其实是极其有限的。正如幕府无法有效的控制分过一样,守护大名也很难行之有效的控制自己的领国。虽然幕府明文规定,守护大名作为领国内最高长官,拥有多项权利,但在领国内却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小王国—惣村。而惣村恰恰是幕府中央为了限制守护的权力而扶植的。在名义上惣村直接交税给幕府,所以就有权拒绝守护的征税要求,而到了后期,更是形成了“守护不入”制度。而除了惣村之外,散布在全日本的公卿庄园,寺社领地,将军庄园等,同样是脱离守护权力的存在。所以说,不单单是幕府本身,就连幕府体制的支柱—各地守护大名,其本身也是无比脆弱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1-03 11:14
          回复
            继续发。。。。真不是一般的累呀 总算理解大神们的心情了 1000字码了我一个小时!!! 这还是我构思了一下午呢!!
            3.室町将军的因素
            自“嘉吉之乱”人称“万人恐怖”的足利义教被刺伊始,幕府中央政权就一直处于不太稳定的状况,而足利义教被刺也正式宣告室町将军为加强自身实力的努力因反对派的强烈反对而失败。足利义政虽被成为万世草包(也确实配得上这个名字),但其实其统治早期也并非毫无作为,其通过关东享德大乱一举击败了室町政权的宿敌—镰仓公方,并力图削弱日益强大的守护权力例如:其曾颁布了旨在恢复寺社本所领以及对守护、国人限制的不知行地还付政策;通过强行介入守护家的内部事务(加贺两流文安骚动),来加强将军的影响;扶持弱小势力对抗巨头(再兴赤松氏对抗山名氏);通过重用伊势贞亲整顿幕府财政,将政所、奉行众、番众牢牢把握在将军的侧近人手里,加强了将军在幕政中的权力等等。
            但其用人不淑(早期的今参局等“三魔”及中期的伊势贞亲都是千夫所指的角色)及自身性格的软弱(当然御台所日野富子的强势也是原因之一),导致了其恢复其祖父义满的努力失败后便破罐破摔彻底将幕政交由日野富子和细川山名两巨头,其放任大佬的作法以及在将军家和三管领内部(武卫骚动,金吾内乱)继承人问题上缺乏明确的立场的表现,直接导致了应仁之乱的爆发。然而义政在应仁之乱中的表现更是令人汗颜(乱军在自家大门外相互攻杀烧房子,自己却自顾自的饮酒作画,忙他的北山山庄。。。 ),其不顾民众困苦强行增加京都七口关税税额的作法更加剧了京都的惨状,这样,京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无法从战乱中恢复过来。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03 11:14
            回复
              想来想去,还是给大家更吧,虽然这个节骨眼不一定有人看。
              4.社会体系的全面崩坏
              很多吧友都非常好奇:为什么中央政权会一蹶不振,而且整个日本碎得如此彻底?室町幕府的衰落的确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将军的权威一去不复返
              上文谈过,维持幕府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将军自身的威望。在应仁时期,将军的无所作为成功催化了两大阵营的矛盾,使得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已成必然之势;而其在战争期间的疯癫举动更是直接破灭了全国人民对其的幻想(其实东西两军中后期一直期待将军从中调停,谁都没力再打了,领民都暴动了。。。。);下任将军英俊少年足利义尚出阵晋江之时全京都的男女老少夹道欢送,更有人看到将军戎装的飒爽英姿后而感动落泪,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举国上下都意识到社会的危机,热切期待横空出现一位强力将军来稳定局势。然而,历史从来都是兼具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体,义尚殒命于钩之阵,破灭了人民的期望,而再下任将军足利义稙与管领细川政元的激烈对立以致被驱逐,让全国上下的人都意识到了指望中央来拯救的想法并不靠谱,渐渐的,也就没人在理会中央的政令了。在这种情势下,将军的威望自然被当成了玩笑。。。
              (2)幕职系统的离散
              在下一直认为,三管四职系统是非常成功的分权方式,不但使将军可以通过亲族来操控幕政,更使得各强力守护相互制衡,这种大家实力均衡的做法使得局势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应仁前后相继出现的一系列御家骚动导致了三管领中除细川家之外的两家一同衰落,而将军亦不作为,就形成了细川家长时间的一家独大。这时四职中的山名宗全也积极的扩张自己的势力(扩张确曾受到将军的压制),两家在御家骚动中各支持一派(细川支持斯波义敏,田山政长;山名支持斯波义廉,田山义就),这样就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形成(虽然两方在驱逐伊势贞亲的事情上曾经短暂合作,细川胜元更是娶了山名宗全的女儿)。
              在驱逐足利义稙,扶持足利义澄之后,细川政元大权在握,一时风光无限,让人不禁又在幻想着中央政权的强势回归。但政元抽风的养子政策,以及迷信旁门左道,逐渐失去了对家中的控制,在家中形成了澄元派与澄之派,而政元洗澡时被刺身死,随后京兆细川家内部两派激烈的火并,也使得管领权威亦一去不复返。不仅将军自身大权旁落,连操控幕政的管领京兆细川家也需仰人鼻息才能存续(日本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局面天皇受制于幕府,幕府受制于细川,细川仰赖于三好,三好又逐渐被松永所篡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03 11:15
              回复
                (3)地方政权的破碎
                上文亦提到过,幕府为了限制守护的权力,而扶持了众多封国内部的分离势力(惣村,寺社领,公卿庄园,幕府御料地等),并立法确立了守护不入的政策,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给予了其相当的支持,极大的限制了守护的实力。但随着幕府的快速衰落,这些领国内的独立王国失去了保护伞,势必会被守护大名所盯上,其自身亦深深的感受到了危机感,所以各地国人纷纷总成“国人一揆”来暴力抗税。而这些运动在很多情况下都取得了极大成功,甚至能克掉守护大名自掌大权(如毛利家,长宗我部家等)。
                国人领主面临被守护吞掉的危险,而守护大名内部更加糟糕。许多幕府大佬,往往身兼多国守护,自身有将精力集中在中央政权的争夺上,逐渐忽略了对领国的管理,领国的实权渐渐落到守护代的手中,守护代脱离守护的管理,这在战国中亦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长尾家,织田家,朝仓家等等)。守护大名对此并非无动于衷,而守护的利器,就是继续煽动国内的分离势力,鼓动他们与守护代持续对立,同时亦鼓动了守护代分家与本家的对立,这些举措往往造成守护代家的分裂(如浦上家,织田家,长尾家等等),有时也会直接下命令给其他的守护代直接进行讨伐(如京极家委任盐治家对尼子家进行征讨)。
                而在礼乐崩坏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人失去了律法和道义的制约,使得人性变得贪婪和残暴,对亲情的看法也愈趋淡漠而功利。所以,各名门往往首先要面对严重的家庭危机,兄弟,甚至父子间刀兵相向身为普遍。下克上,子克父俨然成为了人人都乐于追赶的社会潮流。
                综上所述,首先是幕府内部的分裂,再来是幕职系统的凋零,各地守护失去对领国的控制,守护代架空守护却又被国人联手反对,各染惣村往往联手自保(国友村,杂贺众),之前的上位者失去了对土地和人民的直接控制,国人、守护代逐步整合领内,扩张势力,这样,战国时代正式形成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1-03 11: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战国时代的标志—战国大名
                  一说起战国大名,很多吧友脑海中一下子就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织田信长等。但其实战国大名不仅仅是在战国时代出现的大名而已,其是具备了一系列特质的,完全反应日本战国时代情势发展的产物。
                  1.何为战国大名
                  首先,战国大名是脱离幕府体制之外,独立存在的,其视幕府法规如草芥,幕府权威在其领国如笑话一般,其领国内的法律法规及行为规范完全依照大名制定的“分国法”;然后,战国大名并不一定产生于旧幕府守护,亦能出自于在地国人,守护代及守护代的家臣一系,这在出身上亦存在区别;最后,战国大名是极端追求领国一元化的存在,对于领国内的“不法势力”(惣村,寺社领,公卿领,将军御料园)一向是“零容忍“。综上所述,教科书般的战国大名乃是武田家、今川家、北条家,半成品乃是朝仓家毛利家,而上杉,大内等只能属于旧幕府守护体系(姑且也算一种战国的大名的存在方式)。
                  2.战国大名的形成原因
                  战国的大名的出现,可谓是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是人民迫切需要的产物。如前文所述,中央政权逐步解体,地方上军阀割据,而小冰河时代的连年粮食歉收,更使得人民苦不堪言,人民生活极为困苦。而乱世带来的礼乐崩坏,传统的生活方式、规章制度早已不再适应飞速变化的时局了,农民,商贾,下层武士都热切期待能够出现能够拯救万民于水火,带来新秩序的强力领袖。之前,人民大众把希望寄托于幕府的再兴,但一系列事件下来,幕府反而陷入了反劫不复之地,人民与统治高层都在思索着应对乱世的有效方法,而这时,能够有效掌握土地的强力势力自然而然就被历史推上了舞台,肩负起整顿领国,恢复生产,重订秩序,让人民得以生存的重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1-03 11:16
                  回复
                    3.战国大名的形成方式
                    (1)由守护代及有力国人转化而来
                    应仁之乱时期,各地守护都忙着跟从己方阵营,在京都一带烧杀掳掠。这必然牵扯住守护大名的大量精力,守护大名为了管理领国,在领国内设置了一位甚至数位守护代(守护代,守护又代,分郡守护 )。这种设置代官的分权方式可谓拙计,守护大名执着于京都,忽略领国的做法更是下策。这一系列下来,往往造成了守护代逐步掌握领国实权,而守护自身受制于守护代甚至国人(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这里就不得不提守护代家成功上位的典型:朝仓家。朝仓家的开疆老祖乃是应仁之乱时期西军二云柱之一的朝仓英林孝景。朝仓家本位一代守护代,在三管领斯波家收下打杂,应仁时期,趁着武卫骚动,拉着同为守护代的甲斐常治,一同驱逐了实力派斯波义敏,支持斯波义廉。而后,随着孝景在京都战区的大放异彩(除灭东军足轻大将骨皮道贤),孝景主动向山名宗全申请深入敌后,去越前国”收拾斯波义敏的残党“,而山名大爷竟然同意了。孝景回到越前之后,那是不辞劳苦,日夜奔走,口沫横飞地忽悠各地国人。由于其长得帅,立场坚定,手掌大旗,口才又好,把越前国的那帮子国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纷纷跟着”大旗“去攻打旧主。而朝仓氏的扩张必定引起了同为守护代的越前国大佬甲斐常治的不快,双方很快开始大动干戈。最后孝景是艰难取胜不表。
                    孝景艰难上位后,马上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颁布《朝仓英林壁书》,《朝仓孝景诸条》等作为领国内最高行为规范;同时派人”接收“国内的公卿庄园,并对远道而来表示抗议的关白大人冷暴力处理(给了300贯钱打发走了),而东军首领细川胜元奉劝孝景收敛的命令也被置之不顾(这是孝景已倒向东军,节操是什么?能吃吗?)。由于孝景对公卿庄园的强取豪夺,使得其在首都文化圈子里名声奇臭,但作为战国大名,有一个特质是必备的,那就是不要脸。不管社会舆论如何声讨孝景,管领将军如何威胁,孝景都是岿然不动(你卷你的,我抢我的)。而他的无所畏惧,为他带来了大量的干货好处—土地所有权,牢固的家臣团,及领民的拥护(人民不管你台独不台独,人民只在乎你是否能让我们吃上饭,能给我们涨工资,能让我们买得起房,当时也是一样,谁能让我们吃上饭,我们就跟着谁干,人民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的朴实。。。)。
                    孝景这种胆大包天的做法,这种公然向旧势力挑战的行为却并没有找来什么直接的、特别猛烈的(相对于收益来讲)制裁,这除了证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以外,更让一堆空有贼心没贼胆的骑墙派发现了”造反“是如此高回报高收益而且低风险的事业。自此,人人都卯足了劲头,争先恐后的去掠夺旧有势力的遗产,践踏旧有势力的权威,整个日本弥漫着下克上的躁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1-03 11:16
                    回复
                      (2)由传统的幕府守护转化而来
                      在旧有的守护体系中,亦存在着一群明事理,怀着深深的危机感去探求自强求生之路的守护家族。他们并没有盲目的跟风去京都抢粮食,宣泄自己的破坏欲,而是冷静的分析局势,体恤民情,争取民心。有的守护在发现中央政权不靠谱之后,就动了邪念,表面上打着攻打对面阵营的幌子,实则是扩充自己的领地(如骏河守护今川义忠);也有的赶紧嫁女儿,拉关系,稳定自己地区地区老大的地位(如陆奥探题伊达稙宗);也有的赶紧整顿家中,防止下克上,结果出了乱子,慢慢打酱油求复活(甲斐守护武田信昌等)。
                      不管如何选择,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幕府不靠谱,求存需自强。大家都在绞尽脑汁,拼了命的防止下克上,以求家名存续。
                      而这些守护家族在除掉了家中的不安定因素(亲族,兄弟,甚至是直系亲属 ),稳定国内局势后,也开始了侵占朝廷、公卿庄园的行动(有人问为啥不抢寺社呢?这个接下来再讲),并且自订分国法,逐渐断绝各方势力与土地之间的联系,直接控制生产资料(这些过程都是极为血腥的,尤其是在对家人下手方面,需要战国大名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所以说,即使是就守护转职而来的战国大名,其成长路径亦非一帆风顺。
                      (3)由特殊势力转化而来
                      ps:这个部分,明确的讲应该不属于战国大名的范畴,但又极具日本战国特色,所以还是写出来吧。
                      在战国诸势力之中,有一伙人特别显眼:圆圆的大光头,身上穿的是袈裟,脖子上挂着佛珠,脚上踩得是高木屐,走路嘎吱嘎吱好不威风;虽然张口阿弥拓佛,闭口善哉善哉,但手上确拿着一把大砍刀,动辄就扯大旗搞械斗,暴力的很。没错,这就是日本战国时期所特有的佛教僧侣集团。
                      在信长野望系列游戏中,很多玩家都钟情于本愿寺这个势力,说实话,我也喜欢。因为感觉实在吊炸天。大家可以再脑海里想象下:一个大和尚,满脸横肉,腰别佛经,身披袈裟,脚穿木质大拖鞋,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明明是佛珠。。 ),右手拿着鸡腿,左手揽着妹子,身后还背着一把宝剑,威武霸气有木有!!遇到直接吓尿了。。。。好了,不扯了。
                      俗话说,乱世是传教的好时候(哪来的俗话,明明是实话。。。),当年东汉末年连续自然灾害,早就了一代神人张天师;阿拉伯半岛的长期血腥兼并亦孕育出了史上最牛猛人穆天神;而室町时代,由于小冰河的影响,
                      人民大众长期在死亡线上挣扎,早就受够了这世间疾苦,这时突然冲出来一群慈眉善目的僧人,不但给你饭吃,还给你思想上的熏陶,精神上的鼓励,你直接就跪下了有木有!?
                      当时就是这样,而净土真宗(即一向宗)、日莲宗之类的道义又十分简单:不需出家为僧,只需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死后成佛;他力本愿——修道凭得不是自己的决心与信念,而是在乎于你与佛陀(寺院)的关系;恶人正机—-佛陀是来救恶人的,不是救义人的,不管犯下多大罪,只要听大和尚话的,一律赦免。这些简单易懂的教义,加上定期举行的”报恩讲“,极大的收买了底层民众的心,使人人都心悦诚服的为大和尚卖命。
                      而僧侣势力一向是明事理的,知道朝廷幕府不可靠,战国大名虎视眈眈,得出了”想要维护人民的权益,就要把人民武装起来反对剥削压迫“的暴力抗法路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1-03 11:17
                      回复
                        而由于寺社的影响力浩大,往往能组织起一波超强的民兵流,甚至能将不识时务的守护一波带走(加贺一向一揆暴动,三河一向一揆暴动),可怕的很。当时领有异国的大名,动员起4.5千的人马已经了不起了,而僧院势力动辄就拥有万人的僧兵,例如:越前平泉寺,号称僧兵8000人;京都守护神——比睿山延历寺,僧兵不下20000人;大坂本愿寺更是直接就拉了40000人马跟织田信长对战了10年;像纪州根来寺这些走精兵路线的就更可怕了,直接爆一波铁炮佣兵,问你怕不怕。 由此可见僧侣势力之强。
                        各战国大名,对这些个势力一直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过也有少许不怕死的,例如德川家康,强行取缔三河本证寺的独立,结果各地”人民运动“风起云涌,想平叛,发现家臣直接叛变了一大半。
                        本章节言辞激烈,无不透露着在下对这些神棍的崇敬之情。。。。。。请谅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03 11:18
                        回复
                          四.战国大名的历史任务
                          综上所述,战国大名既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发展路线就一定要符合时代的进步(历史选择了你,你就要对历史负责)。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就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1.重建国内秩序—保证人民的生存权
                          在战国时代,人民运动风起云涌,层次不穷,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人民面临饥饿这一生存头号难题,当人面临生存难题是,就必然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自救。在战国时代,人民普遍选择了—造反。虽然大家都不知道造反对填饱肚子究竟有什么用,但还是先痛快痛快起来打砸一番再说。而在地国人领主为了不被打砸,就只得带头打砸了,国人往往会顺应领民的意思带头造反。而战国大名的历史任务之一,就是重建秩序,让社会重归和谐,填报人民的肚子。所以帮助人民恢复生产,种田开矿,自然不在话下;同时大名也需要制定新的借贷利率,选钱法,德政令,推恩令等等,想尽一切办法稳定金融业,繁荣市场;再包括制定法度,安堵国人,编练家臣团,这三点之前都提过的,就是大名治理领国的方式。
                          那下一步呢?
                          2.家族任务(想不出概括性的标题了。。。)
                          所有战国大名的初始任务都是一样(提高威望。。。),都需要在大展拳脚之前整顿领内。而接下来,就要根据每个大名的自身性格,家格,逼格,啊不,是国家体量来接新的任务。战国时代的家名是何等重要,日本向来是重家名,轻血缘,不管你是庶子养子即位,还是造反上位,只要你马甲变了,你的国家任务就相继发生了改变。举个例子,像关东小霸后北条,早期伊势家并无大国野心,只是在混乱的关东地区左右逢源,争取多捡便宜,而其在披上北条家的马甲后,立马就以整合关东,恢复关东独立王国为人生终极目标了,而其众多家臣团,明知道主家与北条一文钱关系没有,但都不约而同的甘愿为统一关东抛头颅洒热血了。再有个例子,尼子经久的三儿子,盐治兴久,在继承了盐治家之后,也一并继承了盐治家与尼子家代代对抗的传统,领着一票国人与老爹对着干。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03 11:19
                          回复
                            3.历史与人民赋予的任务
                            当某一大名,获得了强大力量后,其家臣团与天下人民对其的期望也就变大了(就像eu4中,天主教国家强大后,总会出现解放圣地的任务一样。。。),这可以理解为时代赋予的任务(天下苍生等着你去拯救。。)。类似西国恐龙大内家,其家格并不高,自身所带的家族任务无非是控制海峡税,整合周防长门,但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其家中上下也就不再满足于此等家族任务了,这时,就会出现诸如争夺石见银山,击败少贰家等后续任务,再当大内家全面垄断勘合贸易,俨然西国无敌手之后,新的历史任务就出现了——上洛,这就是战国时代强大大名的任务发展。当然,任务会一定出现,但接与不接,完成与否,就是另一回事了。类似上洛这种终极任务,任务奖励丰厚,完成难度也大:当年大内义兴,坐拥天下财富,挥军上洛,扶持将军,一时好不威风,然而其旧守护大名的落后性并不能长久支持其霸业,无奈之下,只得取消了任务,灰溜溜回去西国了。另一个列子,就是朝仓家,朝仓家作为最早的战国大名,其统治方式具有进步性,然而在“革命”取得初步成果之后,内部的保守派却占据了上风,安于现状,并没有继续向外输出革命,扩大胜利果实。在后来更是直接拒绝了将军的邀请,错失了一跃为天下人的大好良机。安于现状,无视历史赋予的使命(不接任务)及人民大众的期望(任务未完成),必然导致自身威望的下滑,这也为这两家大名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1-03 11: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战国大名,看似风光无限,却往往被时代所束缚,综上所述,完成了任务,就能获得莫大的威望和权势,而无法完成的话就往往面临着身死国灭的惨况。
                              下面的篇幅中,我们会讲两个极为著名的例子:武田,上杉。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为何这对冤家相爱相杀十余年,都相继错失了成为天下人的机会。
                              首先是武田家
                              武田家家格甚高,其为当年新罗三郎源义光之后,可谓根正苗红。其累任甲斐守护,甚得民心。但甲斐始终有一大患,那就是洪涝灾害频发,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虽然拥有24万石的表高,以及诱人的金山,但粮食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全国人民。武田信虎为一猛将,作战英勇,但其面对如此难题,依旧束手无策。信虎想到的办法就是拉拢在地国人,让他们去安抚民众(武田信虎与国人套近乎的一大方法是通过“一字拜领”来实现的,其对家臣的赐字行为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家臣中名字带虎的,粗略一算就不少,例如:工藤虎丰,内藤虎贞,诸角虎定,原虎胤,甘利虎泰,春日虎纲,饭富虎昌等等)。在安抚国人失败后,信虎选择了以杀立威,强力镇压国人,然后通过对外战争掠夺他国财富转移国内矛盾。信虎虽然在扩大领土方面受益不少,但由于其在治理国内方面的无能表现,还是被家臣联手废黜了。年轻的武田晴信就是在怀揣着领国上下的强烈期望的情况下上任的,其上任之后,不敢怠慢,全力治水,尽力完成家族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晴信果真不负众望,接连启用治水能手,在国内修建诸多工程,成功的把贫瘠的甲斐变成了一片丰泽(倒也没有如此夸张,不过吃饭问题算是解决了)。
                              成果整合国内后,晴信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巩固与今川家的同盟,联手对抗北条家,把扩张方向对准了地大而分裂的信浓。之后攻城略地被虐不表(这期间为了巩固后方,与北条,今川达成了善国寺三方同盟)。10年之后,信玄已然统一信浓大部,这时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选择:打谁呢?北边是长尾家,历史证明是个坑,东边是盟友北条家(很强),南边是今川家(更强),西边是大山及盟友斋藤家,西北则是出了名的烂地飞驒。信玄陷入了沉思,飞驒到是可以派个小分队搞一搞,剩下的大部队呢?现在有个任务,击败上杉家,接不接呢?不接干嘛呢?看海么?甲斐这球地方连海都没得看。。。想来想去,一咬牙一跺脚,接了。就这样,武田是明知前有坑,亦往坑里跳。就这样,武田跟姐姐对战了十年(这是武田方的原因,下面会说姐姐方的原因)。双方大战数场之后,信玄发现姐姐确实太硬,啃不动,那咋办?只能看大山了。之后就是武田家看海模式的几年。。。。
                              当信玄过了数年看海生涯之后,突然传来了今川方寿桂尼过世的消息,信玄听到后,虎躯一震,大吼道:老子终于能动了,宁可强宣杀子掉稳定撕盟也要硬上。MD,老子的大斧早就饥渴难耐l!!!几下干死了今川之后(果然憋了很久。。),又面临新的问题:AE爆表了,被包围网了!上杉这个没节操的竟然和北条结盟(越相一合)!信玄又想了想,那就只能稳住织田信长,先对付北条家吧。。。。嘿呦嘿呦,又是数年,终于打服了北条家,可以上洛了,这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51岁了,“妈蛋,要抓紧了,还有一年就死了”,赶快又撕盟去干织德同盟,好不容易三方原大胜,却也风烛残年,不得不与世长辞了。。。
                              其实老信玄挺忙的,真的从小就没闲着,一直在打,但由于其选择的路线是暴力扩张强拆路线,自身毫无大义,只得依靠武力强吃,效率必然低下(都知道联统附庸流比较快)。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1-03 11: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