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走在一条小巷中,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个出口。也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生在一个与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爱上了你,是我人生的第二弄;注定般的三百六十公里,是我人生的第三弄;失去了你,是我人生的第四弄;母亲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在这五弄里,我看不见所谓的出口,出现在我面前的,尽是死胡同。
甜美的乖乖女,从小家境不错,成绩优异导致对人生的目标与小绿截然不同,是的,她对小绿说的没错:“我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人。”他们会分手并不让人意外,只是颜卓灵和小董都演得太真挚,不自觉跟着心疼。实际上她也不只是完全的乖乖牌,她是个有主见的人,比如会愿意跟他们一起玩泥巴大战,会喜欢上单纯可爱的小绿,在咖啡店打工,想去西雅图学咖啡,包括决定跟小绿分手。从电影的塑造上来看,她并不是一个讨厌的女主,毕竟她也只是个19岁左右的年轻姑娘。她并没有明知道小绿对她的爱而心软,忽略他们之间的问题,继续“拖累”小绿,也能在分手后很心平气和地与小绿在海边看整夜烟火,理智地告诉他“如果我们能够一起成长今天就不会这样了”。当然,我认为她会喜欢上小绿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为小绿对她的这份深情,让她像公主一样。小绿的不懂她让她心累,小绿跟不上她的步伐她选择放弃小绿,这些诚然是自私的行为,但给小绿买营养品,分手的痛哭,她眼里的无奈和心疼不是假的,她也是付出过真心(黑点是接受学长给她的生日礼物,但最后出完字幕的彩蛋,那只长大的猫,她仍然叫它,小绿。)只能说,她和小绿都是在太年轻的状态下相恋,成长的步调太不一致,远距离又强化了彼此差距,至少在我看来她的喜欢来自于感动,感情异常脆弱,不理解可以交流,她并没有为小绿付出什么。(忽然想起来就像每次看到父母的付出异常感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努力学习,事后呢?)她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当感到与小绿的隔阂后没有想着怎么去消除,而是选择放弃,什么都有舍有得,她在她的成长中更多的是自己,她对小绿的感情出自于感动,当小绿不能再让她感动时,她选择了分手,最爱他的母亲离世,而她只有两条短信,小绿在最失落的时候,她依然选择离开,她对小绿只有感动没有心动,真真切切的把小绿当做自己的一颗卫星,失去了少些波动,自己的轨迹并没有变化。
关闵绿,出生在单亲家庭,由做护士的妈妈辛苦养大,成绩差,小混混,同时怯懦自卑又敏感。他的出场形象让人一看就不是痞子那般的坏,而是傻乎乎的顽皮。即便他被罚无数次,进过警察局,你只会觉得他可怜而不是坏。谈恋爱的时候完全是忠犬系男友,拼命打工只为了买一张去台北的车票看女友。千里迢迢去赶女友的魔术公演,吃醋女友哄他,台风天暴雨火车不开,骑着小电驴去给女友送生日礼物。每个默默在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刻,分手的时候怒摔咖啡杯,悲伤得不能自已,仍然选择回来抱住女友连说好几句对不起,让人看得心里酸涩不已。同样也反映了在这段恋情的一开始,他们就不平等,他太爱心蕊了,而心蕊更爱她自己。
有一个词叫「情深不寿」,完美诠释了小绿与心蕊这段感情,小绿自卑又敏感,跟心蕊在一起非常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都怕摔。但是他并不真正懂心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心蕊出事他赶到台北,心蕊一下来就笑着抱住他,她很快乐也从没有说过一句“你为什么现在才来?”只是很开心看见他。但小绿突然发问:“那你现在需要我做什么?”我看到心蕊脸上的光芒消失了,这一刻,谈不上谁对谁错,小绿太紧张了,内疚。因为一时的不理解,心蕊。
干嘛做这些不值得的事,而小绿不觉得。在他哭着说可是我尽力了,我真的尽力了,我也忍不住跟着流眼泪。是的,他真的拼尽全力了,哪怕改变不了结局,但他一直是那个没有长大,没有被这个社会和现实改变的少年小绿。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绿这个人物的悲喜命运,让人感叹和唏嘘。
萧柏智,形象就是小流氓,到处恶搞惹事生非,喜欢蔡心怡却一直捉弄她。表面吊儿郎当,关注女生胸部,但兄弟义气是第一名。他为什么会和关闵绿成为朋友,电影没交代,但从后面也能看出来。比如阿智的爸妈会隔三差五送小绿母子蔬菜,小绿妈妈死的时候他爸妈也有帮衬,并且他对小绿说“你妈去世了你以为就你一个人难过么?”这些地方从侧面佐证他们一家跟小绿一家的感情是很深的,可能是认识很久,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心疼小绿,小绿又是那种对朋友恋人会一腔热血付出的(比如他为了阿智拿砖头打人),所以兄弟情深刻。
我一直认为小绿的阳光并不是心蕊,而是阿智。他是对小绿最好的人,他帮小绿去挑战小绿的情敌罗杰,知道能和小绿上同一个大学兴奋不已,跟小绿一起打架,台风天是他骑着电驴远赴台北,载小绿去见心蕊,陪小绿去咖啡店谈判。故事的最后,为小绿开了“六弄咖啡馆”,因为小绿知道心蕊的心愿是想开咖啡馆,而他自己无法实现了。
小绿妈妈的葬礼过后,他陪着面无表情的小绿,试图让他振作,激怒他,躺在地上任由他发泄。最后小绿打着打着停了手,倒在地上大哭,阿智也一直在旁陪着。在我看来,阿智是故意这样,他明确知道小绿是内向敏感的人,不痛苦发泄憋着更不好,以这样的方式安慰他。他们俩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小绿的信里说请你帮我开个咖啡馆,在哪里无所谓,只要别卖太甜的卡布基诺。所以阿智应该是把六弄咖啡馆开在了厦门鼓浪屿
小绿的那封诀别信,写的非常感人。配合董子健略带京味的台湾腔普通话念起来实在让人胸闷难受。
里面那句,但不要卖太甜的卡布基诺真是狂戳泪点。
影片最后是萧柏智大声喊的“关闵绿”,然后小绿回眸傻傻的笑,定格黑屏,孙燕姿温暖又忧伤的歌声响起,呛了我满腔的酸涩啊。
有人可能会觉得结尾小绿的选择太极端太矫情,但是如果认真看完,小董塑造的这个人物性格,跟着他内心的悲喜变化,就能理解他深深的、无法救赎的绝望。
小绿啊,虽然以你的个性来说,一瞬间失去两个最爱的女人,并且因为去看望女友导致没见到妈妈最后一面,内心无法原谅自己,你做这样的选择可以理解。
但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是你的第六弄。
阿智的包容陪伴和温暖,才应该是你人生的第六弄。如果你愿意多想想他,想想你们的兄弟情,或许你就能找到出口,而不是走进了死胡同。你的离开,最伤心的一定是阿智。
三十岁的阿智在海边跳起当年跟小绿专属的舞蹈,显得非常落寞。此刻,他有多么希望,小绿你,就在他的旁边。
心蕊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绿能理解时,便是最甜蜜的时候,一但跟不上。。
这就是卫星的命运吧,他拼命的围着她转,终究不够分量,如同地球与太阳,你围着我我会给你阳光,但我不会为了你改变轨迹去温暖你。小绿展现的是爱,心蕊一直用‘未知数’锁着自己不愿去爱,挂了电话后说,‘还有我想你’。一定要去西雅图,不主动去了解小绿,接受学长的好,聚会时听到阿智说小绿也仅仅是关注的表情,不曾给他打电话。。。
她有感情,但没有爱的勇气。
它让我明白人的脆弱与无奈,也让我明白救命稻草的重要性。人是很奇怪的生物,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是无法挽回。
希望我们都能认真爱别人,也记得认真爱自己,更要懂得珍惜那些爱自己的人,人生的六弄,总能找到出口,别轻易放弃。
生在一个与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爱上了你,是我人生的第二弄;注定般的三百六十公里,是我人生的第三弄;失去了你,是我人生的第四弄;母亲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在这五弄里,我看不见所谓的出口,出现在我面前的,尽是死胡同。
甜美的乖乖女,从小家境不错,成绩优异导致对人生的目标与小绿截然不同,是的,她对小绿说的没错:“我们本来就是不一样的人。”他们会分手并不让人意外,只是颜卓灵和小董都演得太真挚,不自觉跟着心疼。实际上她也不只是完全的乖乖牌,她是个有主见的人,比如会愿意跟他们一起玩泥巴大战,会喜欢上单纯可爱的小绿,在咖啡店打工,想去西雅图学咖啡,包括决定跟小绿分手。从电影的塑造上来看,她并不是一个讨厌的女主,毕竟她也只是个19岁左右的年轻姑娘。她并没有明知道小绿对她的爱而心软,忽略他们之间的问题,继续“拖累”小绿,也能在分手后很心平气和地与小绿在海边看整夜烟火,理智地告诉他“如果我们能够一起成长今天就不会这样了”。当然,我认为她会喜欢上小绿有一大半原因是因为小绿对她的这份深情,让她像公主一样。小绿的不懂她让她心累,小绿跟不上她的步伐她选择放弃小绿,这些诚然是自私的行为,但给小绿买营养品,分手的痛哭,她眼里的无奈和心疼不是假的,她也是付出过真心(黑点是接受学长给她的生日礼物,但最后出完字幕的彩蛋,那只长大的猫,她仍然叫它,小绿。)只能说,她和小绿都是在太年轻的状态下相恋,成长的步调太不一致,远距离又强化了彼此差距,至少在我看来她的喜欢来自于感动,感情异常脆弱,不理解可以交流,她并没有为小绿付出什么。(忽然想起来就像每次看到父母的付出异常感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努力学习,事后呢?)她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当感到与小绿的隔阂后没有想着怎么去消除,而是选择放弃,什么都有舍有得,她在她的成长中更多的是自己,她对小绿的感情出自于感动,当小绿不能再让她感动时,她选择了分手,最爱他的母亲离世,而她只有两条短信,小绿在最失落的时候,她依然选择离开,她对小绿只有感动没有心动,真真切切的把小绿当做自己的一颗卫星,失去了少些波动,自己的轨迹并没有变化。
关闵绿,出生在单亲家庭,由做护士的妈妈辛苦养大,成绩差,小混混,同时怯懦自卑又敏感。他的出场形象让人一看就不是痞子那般的坏,而是傻乎乎的顽皮。即便他被罚无数次,进过警察局,你只会觉得他可怜而不是坏。谈恋爱的时候完全是忠犬系男友,拼命打工只为了买一张去台北的车票看女友。千里迢迢去赶女友的魔术公演,吃醋女友哄他,台风天暴雨火车不开,骑着小电驴去给女友送生日礼物。每个默默在电话亭打电话的时刻,分手的时候怒摔咖啡杯,悲伤得不能自已,仍然选择回来抱住女友连说好几句对不起,让人看得心里酸涩不已。同样也反映了在这段恋情的一开始,他们就不平等,他太爱心蕊了,而心蕊更爱她自己。
有一个词叫「情深不寿」,完美诠释了小绿与心蕊这段感情,小绿自卑又敏感,跟心蕊在一起非常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都怕摔。但是他并不真正懂心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心蕊出事他赶到台北,心蕊一下来就笑着抱住他,她很快乐也从没有说过一句“你为什么现在才来?”只是很开心看见他。但小绿突然发问:“那你现在需要我做什么?”我看到心蕊脸上的光芒消失了,这一刻,谈不上谁对谁错,小绿太紧张了,内疚。因为一时的不理解,心蕊。
干嘛做这些不值得的事,而小绿不觉得。在他哭着说可是我尽力了,我真的尽力了,我也忍不住跟着流眼泪。是的,他真的拼尽全力了,哪怕改变不了结局,但他一直是那个没有长大,没有被这个社会和现实改变的少年小绿。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就是小绿这个人物的悲喜命运,让人感叹和唏嘘。
萧柏智,形象就是小流氓,到处恶搞惹事生非,喜欢蔡心怡却一直捉弄她。表面吊儿郎当,关注女生胸部,但兄弟义气是第一名。他为什么会和关闵绿成为朋友,电影没交代,但从后面也能看出来。比如阿智的爸妈会隔三差五送小绿母子蔬菜,小绿妈妈死的时候他爸妈也有帮衬,并且他对小绿说“你妈去世了你以为就你一个人难过么?”这些地方从侧面佐证他们一家跟小绿一家的感情是很深的,可能是认识很久,知道他们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心疼小绿,小绿又是那种对朋友恋人会一腔热血付出的(比如他为了阿智拿砖头打人),所以兄弟情深刻。
我一直认为小绿的阳光并不是心蕊,而是阿智。他是对小绿最好的人,他帮小绿去挑战小绿的情敌罗杰,知道能和小绿上同一个大学兴奋不已,跟小绿一起打架,台风天是他骑着电驴远赴台北,载小绿去见心蕊,陪小绿去咖啡店谈判。故事的最后,为小绿开了“六弄咖啡馆”,因为小绿知道心蕊的心愿是想开咖啡馆,而他自己无法实现了。
小绿妈妈的葬礼过后,他陪着面无表情的小绿,试图让他振作,激怒他,躺在地上任由他发泄。最后小绿打着打着停了手,倒在地上大哭,阿智也一直在旁陪着。在我看来,阿智是故意这样,他明确知道小绿是内向敏感的人,不痛苦发泄憋着更不好,以这样的方式安慰他。他们俩让我既感动又心疼。
小绿的信里说请你帮我开个咖啡馆,在哪里无所谓,只要别卖太甜的卡布基诺。所以阿智应该是把六弄咖啡馆开在了厦门鼓浪屿
小绿的那封诀别信,写的非常感人。配合董子健略带京味的台湾腔普通话念起来实在让人胸闷难受。
里面那句,但不要卖太甜的卡布基诺真是狂戳泪点。
影片最后是萧柏智大声喊的“关闵绿”,然后小绿回眸傻傻的笑,定格黑屏,孙燕姿温暖又忧伤的歌声响起,呛了我满腔的酸涩啊。
有人可能会觉得结尾小绿的选择太极端太矫情,但是如果认真看完,小董塑造的这个人物性格,跟着他内心的悲喜变化,就能理解他深深的、无法救赎的绝望。
小绿啊,虽然以你的个性来说,一瞬间失去两个最爱的女人,并且因为去看望女友导致没见到妈妈最后一面,内心无法原谅自己,你做这样的选择可以理解。
但离开这个世界并不是你的第六弄。
阿智的包容陪伴和温暖,才应该是你人生的第六弄。如果你愿意多想想他,想想你们的兄弟情,或许你就能找到出口,而不是走进了死胡同。你的离开,最伤心的一定是阿智。
三十岁的阿智在海边跳起当年跟小绿专属的舞蹈,显得非常落寞。此刻,他有多么希望,小绿你,就在他的旁边。
心蕊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绿能理解时,便是最甜蜜的时候,一但跟不上。。
这就是卫星的命运吧,他拼命的围着她转,终究不够分量,如同地球与太阳,你围着我我会给你阳光,但我不会为了你改变轨迹去温暖你。小绿展现的是爱,心蕊一直用‘未知数’锁着自己不愿去爱,挂了电话后说,‘还有我想你’。一定要去西雅图,不主动去了解小绿,接受学长的好,聚会时听到阿智说小绿也仅仅是关注的表情,不曾给他打电话。。。
她有感情,但没有爱的勇气。
它让我明白人的脆弱与无奈,也让我明白救命稻草的重要性。人是很奇怪的生物,有的时候一念之差就是无法挽回。
希望我们都能认真爱别人,也记得认真爱自己,更要懂得珍惜那些爱自己的人,人生的六弄,总能找到出口,别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