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小结,一共也才四场戏。三场再芬剧院的。
一、6月20、21日。武汉琴台大剧院。韩再芬《徽州女人》
琴台大剧院不是一个赏戏的好去处。周围全是建成的或者正在建的大型建筑,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买一瓶水要往外走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剧院内部说优点,就是大吧,太大了。舞台很深,坐在20排,人脸是一点也看不清了。想起去年韩再芬在广东粤剧中心演《徽州往事》,那时候我明明坐在二楼的,但是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却看的清清楚楚。
去看《徽州女人》也是抱着看一场少一场的心态去的。戏里戏外的人连起来看,格外伤感。想想曾经能够在一米见方的桌上连翻两百个前桥的人儿,现在也只能默默删掉《吟》一场里的劈叉动作。演出完毕,抱着早就订好的花,看着她一面小声说着手痛,一面把花束转给旁边的人,上前的脚步就止住了,而后默默地把花转送给了其他人。
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徽州女人》的时候触动很大,因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到最后大庭广众之下禁不住眼泪涟涟。之后再看,就会特别的自我克制,但是到最后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看过的戏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可以肯定地说《徽州女人》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戏,是的,包括传统戏在内。这部戏是黄梅戏的福分,也是中国戏剧的福分。
二、8月9号。广州友谊剧院。吴美莲,余淑华《女驸马》
只要再芬剧院来广州,我都会尽可能的地去看。
感觉有点儿爱上友谊剧院了。根本的原因是友谊剧院的交通相对于我来说基本最方便的了。其次它不是特别的大。
吴美莲的嗓子是典型的黄梅戏一直推崇的大本嗓。我曾多次说过,黄梅戏不是黄梅调,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好唱,它很费嗓子,所以我从不认为本嗓是唱黄梅戏尤其旦角的最优选择。但吴美莲的努力是看得见的。就像她自己说的,发狠练,练成了今天的可以称得上优秀的水平。有几次她上晚会,都很能压得住台,不再像多数时候在各大晚会上,黄梅戏如果不是韩再芬或者吴琼,就会被其他剧种衬得像业余的。
她的优点是稳,苦练得来的使她很少掉链子。缺点也是稳,太稳了,难以灵活应对。尤其她面对的是余淑华张银旺和马自俊,个个都是戏精。总体来说,她这一场演出的节奏是慢了半拍,气氛的调动也不够。当我看到有个就是对韩再芬有偏见的戏迷有些气急败坏地说观众不懂欣赏好坏,作死鼓掌时,我是有些想笑的,这一场演出的气氛其实都还算不上热烈。去年在中大看过余淑华的女驸马,节奏上的配合得宜,台上台下的互动看得见,气氛才真正调动起来。当然,某些人如果看见了,可能会更加气急败坏吧。
我其实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因为尽管说了很多问题,但是吴美莲版驸马和余淑华版公主仍然甩了其他剧院女驸马几条街。除了演员,再芬剧院的舞美灯光、乐队都是安徽省和黄梅戏届的No.1。因为你是再芬剧院,都是拿最高要求去要求的。
三、11月2号。广州友谊剧院。汪育殊《惊魂记》
被怂恿着去看的[偷笑]。戏比较无聊。汪育殊功架不错但不会表演。传统程式用得也很多,但是都不合宜。所以戏不是程式化不程式化的问题,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不过观众买账。女主是北昆的,可是身段可真不咋地,比黄梅戏还差。我很反感演员借调这种事,再芬剧院也一样。舞美灯光很难看,舞台中间很碍眼。作曲我听不懂好不好,但是到京腔的时候我就本能的精神为之一振。配器一般,乐队称不上好,武场我能听得出锣鼓都破音了。
本来想去看看朱世慧的《徐九经升官记》,再芬剧院的《靠善升官》改的个人比较喜欢。但时间不合适,就算了,算是个遗憾吧。
一、6月20、21日。武汉琴台大剧院。韩再芬《徽州女人》
琴台大剧院不是一个赏戏的好去处。周围全是建成的或者正在建的大型建筑,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买一瓶水要往外走二十分钟半个小时。剧院内部说优点,就是大吧,太大了。舞台很深,坐在20排,人脸是一点也看不清了。想起去年韩再芬在广东粤剧中心演《徽州往事》,那时候我明明坐在二楼的,但是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却看的清清楚楚。
去看《徽州女人》也是抱着看一场少一场的心态去的。戏里戏外的人连起来看,格外伤感。想想曾经能够在一米见方的桌上连翻两百个前桥的人儿,现在也只能默默删掉《吟》一场里的劈叉动作。演出完毕,抱着早就订好的花,看着她一面小声说着手痛,一面把花束转给旁边的人,上前的脚步就止住了,而后默默地把花转送给了其他人。
我第一次完整的看《徽州女人》的时候触动很大,因为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到最后大庭广众之下禁不住眼泪涟涟。之后再看,就会特别的自我克制,但是到最后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我看过的戏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可以肯定地说《徽州女人》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戏,是的,包括传统戏在内。这部戏是黄梅戏的福分,也是中国戏剧的福分。
二、8月9号。广州友谊剧院。吴美莲,余淑华《女驸马》
只要再芬剧院来广州,我都会尽可能的地去看。
感觉有点儿爱上友谊剧院了。根本的原因是友谊剧院的交通相对于我来说基本最方便的了。其次它不是特别的大。
吴美莲的嗓子是典型的黄梅戏一直推崇的大本嗓。我曾多次说过,黄梅戏不是黄梅调,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好唱,它很费嗓子,所以我从不认为本嗓是唱黄梅戏尤其旦角的最优选择。但吴美莲的努力是看得见的。就像她自己说的,发狠练,练成了今天的可以称得上优秀的水平。有几次她上晚会,都很能压得住台,不再像多数时候在各大晚会上,黄梅戏如果不是韩再芬或者吴琼,就会被其他剧种衬得像业余的。
她的优点是稳,苦练得来的使她很少掉链子。缺点也是稳,太稳了,难以灵活应对。尤其她面对的是余淑华张银旺和马自俊,个个都是戏精。总体来说,她这一场演出的节奏是慢了半拍,气氛的调动也不够。当我看到有个就是对韩再芬有偏见的戏迷有些气急败坏地说观众不懂欣赏好坏,作死鼓掌时,我是有些想笑的,这一场演出的气氛其实都还算不上热烈。去年在中大看过余淑华的女驸马,节奏上的配合得宜,台上台下的互动看得见,气氛才真正调动起来。当然,某些人如果看见了,可能会更加气急败坏吧。
我其实算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因为尽管说了很多问题,但是吴美莲版驸马和余淑华版公主仍然甩了其他剧院女驸马几条街。除了演员,再芬剧院的舞美灯光、乐队都是安徽省和黄梅戏届的No.1。因为你是再芬剧院,都是拿最高要求去要求的。
三、11月2号。广州友谊剧院。汪育殊《惊魂记》
被怂恿着去看的[偷笑]。戏比较无聊。汪育殊功架不错但不会表演。传统程式用得也很多,但是都不合宜。所以戏不是程式化不程式化的问题,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不过观众买账。女主是北昆的,可是身段可真不咋地,比黄梅戏还差。我很反感演员借调这种事,再芬剧院也一样。舞美灯光很难看,舞台中间很碍眼。作曲我听不懂好不好,但是到京腔的时候我就本能的精神为之一振。配器一般,乐队称不上好,武场我能听得出锣鼓都破音了。
本来想去看看朱世慧的《徐九经升官记》,再芬剧院的《靠善升官》改的个人比较喜欢。但时间不合适,就算了,算是个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