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连环掌吧 关注:41贴子:642
  • 2回复贴,共1

八卦掌---樊大姑 【六】作者;文大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卦掌---樊大姑 【六】作者;文大生




我少年时在日坛公园与“潭腿刘”习练潭腿,十五岁正式拜八卦掌第三代名家樊凤兰(大姑)为师,习练樊氏八卦掌,得其精髓,成为樊氏八卦掌重要传人。樊凤兰(大姑)(1884年——1967年),她全面继承父艺,把樊氏八卦掌流传下来。我于1962年拜樊大姑为师学练樊氏八卦掌,为樊大姑关门弟子。
樊大姑传给我的樊氏八卦掌严格讲,不讲绕圈走转,主要以“三角步,打四面”为主,八大掌法以“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的方式演练,每大掌法以其基本掌式为主,(如:劈掌以劈、撩、削、挑为主,……。)路线走势按水、火、土、木、金,(即:南、北、中、西、东)加之拧、翻、走转(此处的转不是绕圈走转而是原地小转)。
1964年郭古民先生、程有信先生,在看望樊大姑时,建议多练走转圈,樊大姑听取了二位的意见,并给我说了说樊式八卦掌转掌老八式,但比较简单,八个式分别是:1.单换掌;2.下沉掌;3.打虎式;4.双撩掌;5.靠身掌;6.穿手掌;7.抱球式;8.捋手踢。”后经郭古民先生和程有信先生的指导,我又充实了转掌的内容。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7-01-05 23:01回复
    樊氏掌以“瓦垅掌”为基本掌形,其拳势紧凑,轻捷灵活,脆快多变,刚柔相间。有方(打四面,踩八方),有圆(转掌),有直趟(乾坤掌)等。具备了阴阳纵横方,和无限圆,其拳势紧凑,轻捷灵活,内外兼修,功法系统,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
    樊八卦的二十四要领;
    手法为:劈,撩,捎,踏,穿,晃,靠,撞;
    步法为:走,转,进,退,弹,踢,蹬,踩;
    身法为:闪,展,腾,挪,拧,翻,钻,绕。
    樊大姑传给我的八卦掌也称内圈八卦掌,它以无极为起式,以自身为中心。按九宫八卦图讲,每起式都在中宫,中宫位于九宫八卦图中央。通俗的说法是:以我为圆心,两脚分开,两手抱于胸前,由无极变为有极,然后进行“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的操练。并以简捷明快、灵活多变的步法,走转拧翻,调整方位。做到步法轻灵、身形敏捷、虚实分明、内气沉着、攻守连环、进退自如,这样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满意的效果。即便不是为了实战,也是锻炼身灵步活的好运动、好方法。
    樊大姑传给我的八卦掌的传统练法也独具一格:那就是练功者拜师后一到三年,有了一定的基本功法后,由老师带着在室内供奉的达摩、董海川遗像前进行礼拜后开始带功(近似现在的气功带功一样,不同的是气功动作简单,而樊氏功是武术,有拳法、掌法、身法、步法,练的是武术功夫)。每天早晚各带功一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午加一次,除夕夜12点至1点再加一次。功法要领是:练功心诚,外导内引,顺其自然,随师操作。每练一次就形成一个自然的套路。
    樊大姑晚年认识到按传统教法不能把樊氏八卦掌流传下去, 因此改变了教学方法。樊凤兰恩师对我抱有很大希望,因为我是她晚年收下的最后一个徒弟,而且我的表现她也很满意,相信我一定能把樊氏八卦掌发扬光大。于是就详细地给我讲解示范,使我尽快地掌握了樊氏八大掌法、拳术、器械及功法等,较全面完整地掌握了樊氏八卦掌的武术体系,为传承樊大姑八卦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八卦掌研究会成功申报三级【即;国家级;北京市级;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家承认的,批准的北京八卦掌四大流派有;尹式,程式,樊式,梁式。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7-01-05 23:02
    回复
      北京八卦掌研究会三十年来,也是以这四大流派开展工作,传承八卦掌。 目前北京已知的樊式八卦掌有四个支系有:樊凤兰【大姑】传文大生,王刚等,再传王同庆,戴全福,张旭等。 又有石庆生传韩杰等,再传王宇涛,韩建平等。 还有敖庆华传李甫亭,李广华再传孙德江等。 另有陶永福传任世良等,再传刘东生,任宝全等。




      ,董海川首创八卦掌,抱的是有教无类与人为善的宗旨,即不挟持专长以自利,更不秘守绝技以欺人。在1904年所立的第二座碑文中写道;公在都之时多,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世。然即负绝艺,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




      可见董柤师传八卦掌不保守。故能使八卦掌这一拳种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武林中一瑰宝。




      吾以此文怀念我的恩师八卦掌第三代名家樊凤兰【大姑】逝世五十周年




      文大生-2017年元月于北京


      IP属地:北京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7-01-05 2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