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哪学吧 关注:66贴子:217
  • 0回复贴,共1

老师,这样的家长会,我们不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家长会,家长们一般都是这么说的:
@锅子果果:我们这是听老师做报告,没有安排家长发言的时间,老师一讲完就散会。
@米麻花:听老师做报告,还顺带来一场记名表扬和匿名批评会。
@饼子:我希望家长会上,老师能够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然而家长会都是在报告老师的作为。
@塞尔维亚:是呀,老师对学生的好,我们怎么会不知道,不用专门做个报告吧。
@lily张:家长希望针对孩子个体,老师可以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家长会是个难得的机会,家长,孩子,老师之间的互动很重要。
……
尤其是现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都建立了家长群等更便捷的沟通方式,家长会还有没有必要开呢?怎么开才能既有效率又能解决家校间的各种实际问题呢?老师真的就不知道家长们想要的吗?
家长:这样的家长会,我们不要
明明是“家长会”,家长们的却没有什么权限,家长会的形式虽然也有不同,但都不是家长们想要的。
1告状会式家长会
“我家孩子比较贪玩好动,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向我诉说孩子在校的各种不良行为,不好好学习,成绩差,弄得我是气不打一处来,看见孩子就是一顿臭骂,事后想想又觉得自己做的挺不对的。”一位爸爸如是说。
孩子在校成绩、日常表现出现问题,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这很正常,不仅家长会,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多数老师都会及时跟家长沟通,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家长们因为孩子成绩低、表现差而要当众受到批评,很容易伤害到家长们的自尊心,一旦老师批评的程度拿捏不好,还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家长会都是这样的话,家长们会很不愿意来参加家长会,这实际上并不利于家校和谐关系的建立。
2成绩发布式家长会
“家长会一个学期没两次,一般都在考试之后,家长去了就是一人一份孩子成绩单,老师们张口闭口谈的都是成绩。其实除了成绩,我也想了解孩子的其他方面,毕竟孩子在校时间长,有些情况我们当父母的也不是太清楚。”一位妈妈说道。
尽管对于家长来说,成绩固然重要,如果只是成绩,通过数字或者“优良合格”的评价,都是可以了解到。但是,成绩绝对不是唯一,学生的成长也不能单纯以成绩作为衡量目标。
家长会上,家长们更希望老师可以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让家长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
3单口相声式家长会
“我刚出差回来,下了飞机就去了学校参加家长会,饭也来不及吃,就想和班主任、科任老师多谈谈儿子的学习和表现情况,也想和别的家长交流一下教育子女的心得。没想到家长会校领导和班主任从头说到尾,根本没有相互交流的时间,只在结束后与班主任谈了不到两分钟,真有点失望。”
没错,家长会是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所以应该让家长有参与感,让家长回归主体地位,让其有发表意见、提出问题的时间。
家长不仅要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老师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互动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我也有一肚子苦水
不过,老师也同样会是一个家长,对于这些吐槽,老师就真的不明白吗?其实,老师们也有苦衷。
1学生多家长多,真的忙不过来
“我们班四十名学生,这背后就是80位家长。作为老师,我当然想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但是老师们的精力实在有限。有时候在某一阶段内真的会对某些孩子关注不够,在家长会上反映的也多是显著的学生问题。”
“一次家长会,少则三四十位家长,多则五六十位家长,每个家长都来向我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即便是每人交流五分钟,也要两个多小时,一个老师要面对五六十位家长,我们真的忙不过来。”
班容量都不小,班级里一般都有30到45个孩子,这给老师们的教学也带来不小的压力。要想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这对于老师来说确实过于严苛。
2老师也不是万能的
家长经常对老师们说:“孩子对我们的话一点儿听不进去,常顶嘴,老师一句话赛过我们十句话,孩子就全拜托给老师了……”
甚至有的家长坦言:“我们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是让老师给教育好的!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这是把提高成绩、升学、差生转变的“宝”都押在教师的身上,除了感谢家长对老师的“器重”外,不少社会问题被无意地反映了出来,这似乎又回到了另一个话题:家校界限。
家校合一,配合很重要
在小乐子眼里,家长和老师都是爱孩子的,家长希望从老师那里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老师也希望能从家长那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作为家长,多相信老师是专业的,多学会配合和体谅,更要学会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毕竟跟老师沟通的机会也不止在家长会上。
作为老师,多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勤于和家长交换意见,才能在家长会上更有效率。同时也别把家长的“忍气吞声”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是沟通,而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和善的语气,坚定的态度。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1-06 08: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