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金庸
最早接触金庸武侠是83版电视连续剧射雕,记得是在城里亲戚家,他们单位把电视搬到家属院放录像带,呆了几天,基本看完了铁血丹心,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对翁美玲饰演的黄蓉特别在心,那种机灵调皮一直缠绕于心,以致翻拍的几版射雕我无心再看,只为不想破坏留在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个人认为射雕是金庸最好的武侠,曾购买过实体书和83版的影碟,或许就是一种所谓的情怀吧!
读金庸第一部武侠是书剑,因读冰川在先,书剑并未我给惊喜,事隔多年,只依稀记得香香公主、陈家洛、霍青侗和余雷同几个人名以及“忍见红颜坠火窟,空余碧血葬香魂”的回目。购买的第一本金庸作品是碧血剑上册,如今脑中还残存着书的部分记忆,但书却不知丢哪儿去了。连城诀是我读得最压抑的一部武侠,对人性的阴暗和江湖的险恶揭露到极致,每当想起水笙笑吟吟的在洞口和狄云见面的情形,忍不住脑补一个萝莉和一个大叔在一起的那个画面,尽管有一线阳光,却始终感到有种别扭。
侠客行是在豫西打工时,连续五晚独身一人来回摸黑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到火车站一家录像厅看的录像,梁朝伟饰演的石中玉和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一直是我记忆中的经典,至今仍保留着这两部作品的影碟。后来看实体书落差很大,是我看金书不如影视之唯一,02版电视剧更是扯蛋,硬生生的加些内容凑了四十集。侠客行全书的布局很像武侠版的传销,侠客岛是传销窝点,侠客行就是传销人员们梦寐以求的东东,张三李四好比拉人头的传销人员,江湖上说起侠客岛谈虎色变,陷在里面的各大掌门沉迷其中,石破天最终以形练成侠客行武功,正符合传销的成功法则“简单、听话、照着做”。从江湖中人看侠客岛、众掌门钻研侠客行和石破天最终取得成功来看,此书更多的似乎是启示着人们如何去看待事物吧。
倚天我曾买过一套,封面淡蓝偏绿,共四册,每回前页有插图,看样子还算精美,如今毫无印象何时给借丢了。倚天的开篇很独特,我还没在其他武侠里见过,近四分之一完全可独立作为前传,放在一起总感觉头显得太大。除去开篇,全书就是张无忌各种各样的奇遇,一路打怪升级,终成绝世高手携美退隐江湖,典型的YY风格。倚天与梁羽生的云海同期连载,书中有相互借鉴,倚天有明显转折,可能多少受了云海影响。两书最为争议的就是为爱不顾一切的赵敏和厉胜男,厉没有亲人,除了复仇和爱情,其他了无牵挂,从出生背景,厉的行为还能让人理解。赵敏出生王府,父亲身为王爷,爱上的人却是与父亲这边作对的人,倘若朝廷迁怒,岂不牵涉家人遭遇灭门之灾?特定的环境似乎显得有些牵强,为爱抛家弃国固然是为爱情自由,但这种形为在现实中不可取,人生的全部不只有爱情。自古正邪不两立,厉除了杀害两位无辜老人,其他并无大的劣迹,尽管结局令人震撼,但与传统的道德观和西方的审美观并不相悖。赵行事奸诈毒辣,毒害各大门派,竟能以美满结局告终,毫无现实意义。相比赵敏,书中对谢逊和成昆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人诧异,这两人乱杀无辜,可谓罪不可恕,且不说杀人后只要皈依佛门就能避过法律制裁只是影视上的一种表现,单从两人的罪行就死有余辜。谢逊还有让人同情的地方,成昆则是罪恶滔滔。宣扬佛法无可厚非,尊重生命也是佛法和人性的体现,但对于这种大恶之人,采取这种弱化罪恶的方式实在有违于法理,至于书中的丑化历史人物只能说是作者的三观问题。据说写此书时金丢了大儿子不久,或许金只是借笔寄托哀思而已。
鹿鼎记是我存仅的金庸武侠,宝文堂出版,有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得以留存的原因是不愿让小孩过早接触此类读物而上了锁。金在开篇用了整整一回替祖上翻案,可见其煞费苦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种做法反而有些弄巧成拙,金不提此事,有几人知道你祖上是怎样的人?正如有句俗语“一砣屎不臭,挑起更臭”。此书被多人看好,被誉为是金庸集大成超越四大名著的作品。全书以韦小宝占尽巧合,从一个痞子成为无所不能的大人物,耍尽手段,娶得七个老婆,最后带着“三妻四妾”隐姓埋名。不仅让一些男性读者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也繁荣了网络YY小说的创作,好评最多的是以一个小人物看透官场和人间百态。既然能与四大名著抗衡,就不能简单的与普通武侠作品一样只图看个热闹。鹿鼎记写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写作期间正值大陆文革,背景是享有“康乾盛世”的康熙年间,按这样的环境我很纳闷此书到底在讽刺谁?如果将背景置于晚清,成书时间是大陆开改后,或是不加入历史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单从创作背景就像青天白日放烟花,我看别说与四大名著相争,只怕连官场现形记也比不了。此书不外乎就是在YY,加之书中一些低俗描写,与野叟曝言之类的小说何异?从金解释《尼布楚条约》签订为韦小宝辩护来看,别说读者和评论者,连金也深信自己写的是真的了,可见YY之力量。另,书中有明显的粉清贬明、丑化历史人物的败笔,同样属于作者三观问题。
其余几部印象不深或无好感,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是例外,被誉为金书第一美的小龙女不喜,可能是被污那段的缘故吧。笑傲是我唯一没读过也没看过影视的金庸武侠作品,原因是看了评价书中有我反感的内容,试读几次最终弃书。不得不说,金的文笔和编织故事的能力可傲视武林,一个很普通的桥段在他手里也会妙笔生花,尽管有时一件很小的事着墨颇多,也不会让人生厌,一部作品通读下来,起初如土路上驾车,中间似砼路上行走,最后上高速路越来越过瘾,阅后意犹未尽。
梁羽生将旧武侠脱胎换骨从质进行改造开创了新武侠,金庸加以发挥,将新武侠推上另一个高度,但在文艺界和社会上仍存有不少非议。武侠终归是武侠,特殊的体裁形式毕竟承载有限,权当茶余饭后消遣的读物,只要适合自己口味读个高兴就好,其中内涵见仁见智,过分解读和过高定位误人误己。好比金庸,过高的吹捧害得他几经修订,虽受名利所累,但对一个老人来说难免有些残忍,试想金庸将修订的这些精力用于其他的创作,以他的文笔和驾驭结构的能力,也许成就不仅限于武侠,何况版本太多对读者也不是一件好事。我也曾一度痴迷过金的武侠世界,直到现在,看到山洞仍幻想洞内有无武林秘籍。随着年龄渐长,看尽世事无常,生活原本平淡,哪来那么多的巧遇?只不过是编织的一个梦而已。看过诸多武侠后,最后定格于梁老的武侠世界,或许只有在梁老的武侠世界里还能寻找到那份干净和纯粹,从简单中看到不简单吧!
最早接触金庸武侠是83版电视连续剧射雕,记得是在城里亲戚家,他们单位把电视搬到家属院放录像带,呆了几天,基本看完了铁血丹心,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对翁美玲饰演的黄蓉特别在心,那种机灵调皮一直缠绕于心,以致翻拍的几版射雕我无心再看,只为不想破坏留在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个人认为射雕是金庸最好的武侠,曾购买过实体书和83版的影碟,或许就是一种所谓的情怀吧!
读金庸第一部武侠是书剑,因读冰川在先,书剑并未我给惊喜,事隔多年,只依稀记得香香公主、陈家洛、霍青侗和余雷同几个人名以及“忍见红颜坠火窟,空余碧血葬香魂”的回目。购买的第一本金庸作品是碧血剑上册,如今脑中还残存着书的部分记忆,但书却不知丢哪儿去了。连城诀是我读得最压抑的一部武侠,对人性的阴暗和江湖的险恶揭露到极致,每当想起水笙笑吟吟的在洞口和狄云见面的情形,忍不住脑补一个萝莉和一个大叔在一起的那个画面,尽管有一线阳光,却始终感到有种别扭。
侠客行是在豫西打工时,连续五晚独身一人来回摸黑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到火车站一家录像厅看的录像,梁朝伟饰演的石中玉和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一直是我记忆中的经典,至今仍保留着这两部作品的影碟。后来看实体书落差很大,是我看金书不如影视之唯一,02版电视剧更是扯蛋,硬生生的加些内容凑了四十集。侠客行全书的布局很像武侠版的传销,侠客岛是传销窝点,侠客行就是传销人员们梦寐以求的东东,张三李四好比拉人头的传销人员,江湖上说起侠客岛谈虎色变,陷在里面的各大掌门沉迷其中,石破天最终以形练成侠客行武功,正符合传销的成功法则“简单、听话、照着做”。从江湖中人看侠客岛、众掌门钻研侠客行和石破天最终取得成功来看,此书更多的似乎是启示着人们如何去看待事物吧。
倚天我曾买过一套,封面淡蓝偏绿,共四册,每回前页有插图,看样子还算精美,如今毫无印象何时给借丢了。倚天的开篇很独特,我还没在其他武侠里见过,近四分之一完全可独立作为前传,放在一起总感觉头显得太大。除去开篇,全书就是张无忌各种各样的奇遇,一路打怪升级,终成绝世高手携美退隐江湖,典型的YY风格。倚天与梁羽生的云海同期连载,书中有相互借鉴,倚天有明显转折,可能多少受了云海影响。两书最为争议的就是为爱不顾一切的赵敏和厉胜男,厉没有亲人,除了复仇和爱情,其他了无牵挂,从出生背景,厉的行为还能让人理解。赵敏出生王府,父亲身为王爷,爱上的人却是与父亲这边作对的人,倘若朝廷迁怒,岂不牵涉家人遭遇灭门之灾?特定的环境似乎显得有些牵强,为爱抛家弃国固然是为爱情自由,但这种形为在现实中不可取,人生的全部不只有爱情。自古正邪不两立,厉除了杀害两位无辜老人,其他并无大的劣迹,尽管结局令人震撼,但与传统的道德观和西方的审美观并不相悖。赵行事奸诈毒辣,毒害各大门派,竟能以美满结局告终,毫无现实意义。相比赵敏,书中对谢逊和成昆的处理方式更是让人诧异,这两人乱杀无辜,可谓罪不可恕,且不说杀人后只要皈依佛门就能避过法律制裁只是影视上的一种表现,单从两人的罪行就死有余辜。谢逊还有让人同情的地方,成昆则是罪恶滔滔。宣扬佛法无可厚非,尊重生命也是佛法和人性的体现,但对于这种大恶之人,采取这种弱化罪恶的方式实在有违于法理,至于书中的丑化历史人物只能说是作者的三观问题。据说写此书时金丢了大儿子不久,或许金只是借笔寄托哀思而已。
鹿鼎记是我存仅的金庸武侠,宝文堂出版,有种古色古香的感觉,得以留存的原因是不愿让小孩过早接触此类读物而上了锁。金在开篇用了整整一回替祖上翻案,可见其煞费苦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这种做法反而有些弄巧成拙,金不提此事,有几人知道你祖上是怎样的人?正如有句俗语“一砣屎不臭,挑起更臭”。此书被多人看好,被誉为是金庸集大成超越四大名著的作品。全书以韦小宝占尽巧合,从一个痞子成为无所不能的大人物,耍尽手段,娶得七个老婆,最后带着“三妻四妾”隐姓埋名。不仅让一些男性读者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也繁荣了网络YY小说的创作,好评最多的是以一个小人物看透官场和人间百态。既然能与四大名著抗衡,就不能简单的与普通武侠作品一样只图看个热闹。鹿鼎记写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二年,写作期间正值大陆文革,背景是享有“康乾盛世”的康熙年间,按这样的环境我很纳闷此书到底在讽刺谁?如果将背景置于晚清,成书时间是大陆开改后,或是不加入历史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单从创作背景就像青天白日放烟花,我看别说与四大名著相争,只怕连官场现形记也比不了。此书不外乎就是在YY,加之书中一些低俗描写,与野叟曝言之类的小说何异?从金解释《尼布楚条约》签订为韦小宝辩护来看,别说读者和评论者,连金也深信自己写的是真的了,可见YY之力量。另,书中有明显的粉清贬明、丑化历史人物的败笔,同样属于作者三观问题。
其余几部印象不深或无好感,飞狐外传中的程灵素是例外,被誉为金书第一美的小龙女不喜,可能是被污那段的缘故吧。笑傲是我唯一没读过也没看过影视的金庸武侠作品,原因是看了评价书中有我反感的内容,试读几次最终弃书。不得不说,金的文笔和编织故事的能力可傲视武林,一个很普通的桥段在他手里也会妙笔生花,尽管有时一件很小的事着墨颇多,也不会让人生厌,一部作品通读下来,起初如土路上驾车,中间似砼路上行走,最后上高速路越来越过瘾,阅后意犹未尽。
梁羽生将旧武侠脱胎换骨从质进行改造开创了新武侠,金庸加以发挥,将新武侠推上另一个高度,但在文艺界和社会上仍存有不少非议。武侠终归是武侠,特殊的体裁形式毕竟承载有限,权当茶余饭后消遣的读物,只要适合自己口味读个高兴就好,其中内涵见仁见智,过分解读和过高定位误人误己。好比金庸,过高的吹捧害得他几经修订,虽受名利所累,但对一个老人来说难免有些残忍,试想金庸将修订的这些精力用于其他的创作,以他的文笔和驾驭结构的能力,也许成就不仅限于武侠,何况版本太多对读者也不是一件好事。我也曾一度痴迷过金的武侠世界,直到现在,看到山洞仍幻想洞内有无武林秘籍。随着年龄渐长,看尽世事无常,生活原本平淡,哪来那么多的巧遇?只不过是编织的一个梦而已。看过诸多武侠后,最后定格于梁老的武侠世界,或许只有在梁老的武侠世界里还能寻找到那份干净和纯粹,从简单中看到不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