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长江吧 关注:23贴子:105
50部精选作品及编导简介.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中国纪录片20年50部精选作品及编导简介
来源:纪录·中国


1楼2017-01-10 02:33回复
    《雕刻家刘焕章》
    导演:李绍武
    雕刻家刘焕章和他的妻子、女儿住在一家小院里,门外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树桩和石头,屋内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雕塑。刘焕章几乎是永远在十米见方的小院里敲着、凿着。他的妻子虽然有时会有怨言,但是从心底里支持他。他的女儿总是很小心地在屋里活动,以免碰坏父亲几乎无处不在的作品。这是一个和谐的家庭,这个家庭在刘焕章工作的声音中显得很安静。刘焕章夜以继日地工作,为的是能够将十年文革遗失的时间补回来,而即使是在下农村的岁月里,他也会将农具做成艺术品。影片不断地用镜头表现刘焕章工作时的状态,不断地强调刘焕章在艺术中的陶醉感和在紧迫感。
    李绍武,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导演,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同年分派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任新闻记者,纪录片编导,电视剧导演,后到电视剧制作中心任导演。获奖作品有:纪录片《雕塑家刘焕章》获中国新闻记协奖。《天神不怪罪的人》获蒙特勒国际一等奖、"飞天奖"三等奖、"骏马奖"二等奖。其他代表作还有:《井冈抒怀》、《这山这水这森林》、《岳安林和他的妻子》等。发表过多片专业论文。1992年评为一级导演。
    -------------------------------------------------------------------------------------------


    2楼2017-01-10 02:33
    回复
      《话说长江》
      总撰稿:陈汉元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除了介绍了长江的发源、流向、水势、资源等等自然特征,更多地描绘了长江所流径地区的山水城市、名胜古迹、地理坏境、历史传说、优美景物、风土人情等等人文特征。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属于中华民族,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话说长江》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优美激越的解说词,高昂抒情的音乐,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部代表作品,尤其突出的是该片的解说词和主题歌《长江之歌》,都成了当时有轰动效应的文化现象。
      陈汉元,浙江乐清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任编辑。1970年始,在中央电视台先后担任新闻部地方组副组长、专题部副主任、社教部主任、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总编辑、副台长以及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1985年至1997年,任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1985年评为高级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策划过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苍天在上》,纪录片《收租院》、《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是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


      3楼2017-01-10 02:38
      回复
        《西藏的诱惑》
        导演:刘郎
        该片以三代僧侣虔诚朝圣为意象,以四位艺术家在西藏潜心探寻为主线,表现了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讴歌了一种由朝圣而引申的崇高精神,注重审美价值,强调意境营造。由于该片画面优美,文辞奔放,在电视片创作中,较早地运用了大写意的手法,并大胆地进行了主观情感的抒发,因此《西藏的诱惑》一片,曾一度在中国片创作界被视为写意派的代表。该片完成于1988年,获全国首届录像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三届电视文艺星光奖及优秀撰稿奖。
        刘郎,浙江电视台高级编辑。河北清苑人,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起在青海电视台任编导。1994年调至浙江电视台任编导。1993年评为高级编辑。创作的艺术片《羯鼓谣》、《梦界》、《西藏的诱惑》分别获第1、2、4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一等奖,《西藏的诱惑》又获星光奖单项撰稿奖、全国首届录像片优秀作品奖。电视艺术组片《上下五前年》获中宣部1992年度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中国电视奖1992年社教节目文化奖一等奖。创作的电视专题片《傻子沉浮录》获1998年中国电视奖社教系列片一等奖。出版个人解说词专著《西部的星空》和《风骚》。1991年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


        4楼2017-01-10 02:45
        回复
          《闯江湖》
          导演:高峰,康健宁
          本片从比较全面的角度考察了八十年代的宁夏黄土高原的生存状态,套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摇滚歌曲《一无所有》的关键词句作为段落划分:第一部分"一无所有";第二部分"这是你的泪在流";第三部分"脚下的地在走";第四部分"你这就跟我走"。在片中,作者也较明晰地从几个方面对这里的生活进行了探讨:"水"、"粮食"、"扶贫"、"教育"、"劳动输出"。对当地农民、政府官员、扶贫工作组等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试图找到这里导致贫瘠的主要因素以及摆脱贫瘠所能采取的方法,在后半部分着重讨论了"走出去"的可行性和效果。全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存状态。
          高峰,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北京人,中共党员。从1992年起先后担任专题部副主任,纪录片室主任,国际部副主任。1998年评为高级编辑。主要作品有:系列专题片《川藏纪行》,1985年获全国电视社教奖系列片类一等奖;《万里海疆》1990年获全国电视社教奖系列片类二等奖;《解放》、《胜利》前后获"五个一工程" 奖及全国电视社教奖系列片类一等奖;《蒋兆和的流民图和丹尼亚的日记》1995年获"星光奖"文艺专题二等奖;《山海经》1998年入围葡萄牙大西洋电视节。出版专著:《电视纪录片及其审美选择》,《电视纪录片论语》等。
          ------------------------------------------------------------------------------------------------


          5楼2017-01-10 02:57
          回复
            《望长城》
            导演:刘效礼
            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主持人沿着长城遗址走,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与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等等。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的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望长城》的纪实风格,对以后的电视片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很多人将它当成中国新纪录片的开端。
            刘效礼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62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后入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电视编导系学习,大学学历。1966年调入中央电视台。1992年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1996年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少将军衔。代表作品有:纪录片《干枝梅颂》、《说凤阳》、《众手编织的花环》、《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华之门》、《望长城》、《中华之剑》、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邓小平》等。1980至198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先进工作者,其中一次为广电部先进工作者,198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视协理事,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编导 中国 纪录片 简介 作品
            导演:戴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楼2017-01-10 03:03
            回复
              《晏阳初1930》
              导演:张朝夕
              晏阳初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在"五·四"前后回到中国,受到"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倡导开展了在全国范围进行平民教育的运动,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落后的乡村。本片选取他在1929年,带领数十位当时各大学校的教授、博士举家迁往贫困地区河北定县进行的平教运动。当时的一家报纸指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的运动。清朝时的科举出身者、中国大学的教授、学院的院长和国家科研机构的退休人员,以及许多留洋的博士和硕士们,纷纷离开城里的职位和舒适的家,来到偏僻的农村,寻找复兴古老落后的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途径。
              张朝夕,1969年出生于西安,1987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电视节目创作。1993年进入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
              1998年创作《共同的日子》,2000年制作《共同的时空》,担任总导演。1996年8月,曾专门召开过"张朝夕作品讨论会"。现任《东方之子》制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楼2017-01-10 03:09
              回复
                《百年中国》
                导演:陈晓卿
                大型系列片《百年中国》共分为52大集,365期。每期5分钟,总长度1800多分钟。本片耗时两年,从2000年元月2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历时一年。全片以编年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回顾了二十世纪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叙述角度和语言结构一别以往所有历史文献片,追求可以触摸的历史,注重历史的民间化和感性化,将百年中国的沧桑风云融化在生动的历史故事中。本片首次披露了大量珍贵的影视镜头,资料之全面、系统、真实为国内罕见,制作精良,规模庞大,是历史文献片中的精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楼2017-01-10 03:15
                回复
                  生 , 1985年入河北师大英语系学习 ,1993年入河北电视台国际部任编辑工作至今。主要作品:《腊梅花》(50分钟)入围法国巴黎国际人类学影展 ,《风中的山林》(114分钟)入围法国巴黎国际音像节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楼2017-01-10 03:27
                  回复
                    《平衡》
                    导演:彭辉
                    可可西里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因藏羚羊能够带来高额的经济利润而受到一批批盗猎分子的疯狂捕杀。在短短的十年中,藏羚羊的总数竟减少了三分之二。1994年1月18日,青海治多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在抓捕18名盗猎分子的行动中被枪杀身亡。一年后,他的妹夫,县委副书记扎巴多杰成立了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要目的的武装反盗猎组织"西部野牦牛队",其工作成效受到国内外环保组织,以及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的高度肯定。然而,正当扎巴多杰准备"好好干一番大事业"的时候,他却突然在家中被一颗子弹击穿头部身亡。《平衡》是摄制组历时三年,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在"生命禁区"艰苦创作而成。该片运用了"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利用真实、朴素的镜头语言,记录下巡逻队可歌可泣的人物命运,试图从中寻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衡"。本片获得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入围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彭辉, 1965年4月出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在成都电视台参加工作至今。先后从事专题片、文艺片、电视剧、纪录片的主创工作。
                    《王老汉和他的儿女们》(1996年完成,52分钟)获第十一届法国国际视听节提名;获1997年意大利波波利电影节提名;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
                    《空山》(1998年完成,42分钟)荣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录像带评委会大奖;荣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最佳纪录片提名;荣获第十八届法国国际环境电影节最佳人文影片提名;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彩虹奖",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背篓电影院》(1999年完成,42分钟)
                    荣获2000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最佳纪录片提名;荣获21世纪布达佩斯国际艺术节最佳纪录片奖;荣获中国广电学会"中国社教节目奖"一等奖;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一等奖;
                    《平衡》(2000年完成,74分钟)
                    获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入围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
                    -------------------------------------------------------------------------------------------


                    10楼2017-01-10 03:33
                    回复
                      《一个爱滋病毒感染者》
                      导演:佟立
                      因为一次义务献血活动,李子亮(化名)得悉自己患上艾滋病。他在天津打工时,一次公司搞义务献血,说给一千块钱。他想挣一千块钱,所以就去了。但到了那里化验时,就说他的血里有病毒,更不知道就是艾滋病。从他知道得了爱滋病之后,就开始挣不到钱。过去他是在包工队当瓦工,工厂知道后就不要他了,因为怕影响其他人的生活。回到家乡,村民知道他的病以后都不敢接近他,使他饱受压力。妻子更在忍受不住的情况下离家出走,拋下丈夫及三名子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李子亮决定向民政部门递交申请,把三个孩子送进福利院,然后自己就远走他乡。
                      佟立, 女,北京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任编辑
                      1978-1982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
                      1993-- 北京电视台导演
                      主要纪录片作品:
                      《中国母亲》 中国电视一等奖 1996
                      《村民的选择》 1998年中国电视学术奖二等奖,第20届法国真实电影节(法国 巴黎)
                      《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国电视金鹰奖 2000,亚洲电视奖 2000 (新加坡), 国际公共电视展映大会 INPUT2000 (加拿大 哈里法克斯), 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荷兰 阿姆斯特丹)
                      《民政局里的林科长》中国电视彩虹奖 2001, 国际公共电视展映大会 INPUT2001 (南非 开普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楼2017-01-10 03:39
                      回复
                        《学生法庭》
                        导演:刘鸿彦
                        在深圳高级中学,有一个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法庭"的口号是:"校园文明尤须自律,民主法制尤须先行"。本片讲述的故事是"法庭"开创以来的第18次开庭,起因是学校的部分同学向校方的分数排名公布制提出质疑。为了迎接3月16日的开庭,以刘婷婷为首的律师团和以杨佳洁为首的告诉团在校园里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寻找证人,咨询心理专家,查阅大量资料,甚至互相收买情报,这一切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在开庭的那一天,也是学生的仲裁庭庭长,组织了告诉团和律师团的辩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庭上取证和辨证后,经仲裁庭的商议和讨论,这个历时一个多月全校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终于有了最后的裁决。
                        刘鸿彦,东北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导系,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开播时,即进入该栏目组任编导 ,2000年进入东方时空《纪事》组任编导至今。代表作品有:《生命》、《我想飞》、《透明的日子》、《海伦与凯勒》、《决胜》(九八抗洪特别节目)、《永远的春节》、《梁思成:1937》、《中国女足2000》、《学生法庭》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楼2017-01-10 03:45
                        回复
                          《兵者》
                          导演:渠路军
                          2001年6月,在中国北疆,16名记者完整真实地记录下了一场巍为壮观的军事演习--中国装甲部队进行的一场实兵、实弹的对抗演习。在本片中,参加演习的蓝军一号和红军一号是同一所高等军事学府的同学,一个精通战术,博古通今,有着耿直,雷厉风行的作风;一个精通装备,博学善战,从坦克驾驶员一步步成长为"军中儒将"。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中国北疆大漠上,两位将才带着各自的部队进行了一场真正的较量。
                          渠路军,男,1961年生,1976年入伍,1979年入党,历任战士、文化干事等职。现任中央台北京军区记者站上校记者,先后拍摄完成120多部纪录片,其中《一个老兵的故事》、《旺旺》、《侯家家事》、《光》、《兵者》、等十五部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得大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复的代价》
                          导演:马嘉
                          在一家新闻机构报道了解救被拐卖的14岁少女康明娥的事件后,本片的编导开始跟踪关注这位已经作了母亲的少女。哥哥带领着警察解救出自己的妹妹,此事轰动京城。一些善良的人们甚至要收养这对可怜的母女。但所谓的拐卖背后,却出现了种种疑团。康明娥的真实年龄、她的哥哥与康明娥丈夫、婆家的关系等等疑团出现在警察和编导的视线里。原来为了报复,康明娥的哥哥康明福伪造了户口本报案,而康明娥的真实年龄原来是二十岁了。面对兄妹情、夫妻情、母子情,康明娥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最终她做出了艰难的选择,结果却极其人们的意料。
                          马嘉,女,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任北京电视台《纪录》栏目编导,曾派驻美国Scola电视网担任记者。获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奖电视社教节目奖,长篇节目三等奖,第十一届北京电视春燕奖优秀奖,入选2001年第十一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2002年中国"阳光杯"纪录片长篇一等奖。
                          《毛泽东》
                          导演:刘效礼
                          本片不是毛泽东的编年史、资料片,而是采取纪实与政论相结合的方式,在现实与历史、人物与事件、情感与理性、知识与评价相联系的层面上,用典型的侧面来塑造一个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领袖形象,来反映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的毛泽东的一生。全片运用过去时与现在时相融合的结构方式,一方面运用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一方面在今天的日子里寻找毛泽东的留下的深深的痕迹,通过大量的采访,复活了很多历史事件的细节,以及毛泽东性格中最生动的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楼2017-01-10 04:03
                          回复
                            《壁画后面的故事》
                            导演:祝丽华
                            1994年3月5日, 34岁的壁画家刘玉安率领7名助手,历时三年零七个月,创作完成的大型榫合陶板浮雕壁画《和平·进步·自由》鉴定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壁画中这些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原形,曾经是跟他一起制作壁画的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的学生。其中有一位牵马人的原形叫陶先勇,但是他已经不在人世。本片就讲述了刘玉安与陶先勇的故事。
                            1990年壁画创作初期,陶先勇和山东建筑学校的几位学生一起,作过壁画中的模特。1993年10月,陶先勇参加工作仅两天,左腿发现骨癌并已有转移。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陶先勇的刘玉安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重新走进他的生活,定期接陶先勇去医院检查。刘玉安要给陶先勇装一支假肢,他三次去了假肢工厂,除了咨询,还有砍价。为了积累近两万元的假肢费,刘玉安卖了一些陶瓷作品。刘玉安就是这样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陶先勇帮助,直到陶先勇去世。
                            祝丽华,现任山东电视台副台长。1984年从工厂考入山东电视台从事记者、编导工作至今,创作了大量电视文艺专题节目和纪录片。自1990年以来,编导、撰稿的8部专题片、纪录片连续8年获国家级政府奖,其中一等奖6部。《壁画后面的故事》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华百年祭》获中国电视奖一等奖。1994年获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重逢的日子》
                            导演:王蔚
                            王蔚,女,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
                            1988年至1993年 在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从事纪录片及新闻专栏节目制作;
                            1997年至今 在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任《新闻观察》栏目记者、编导、主持人,现任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透视》制片人、主持人。
                            1995年上海市政府奖。
                            1997年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纪录片《重逢的日子》1994年获全国外宣节目二等奖,入围1996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1999年意大利佛罗伦撒国际纪录片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楼2017-01-10 04:09
                            回复
                              《龙脊》
                              导演:陈晓卿
                              该片拍摄于1994年,记录了广西山区一个叫龙脊的地方发生的故事。龙脊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短缺,勤劳善良的红瑶人民在这里生活了300多年。大山隔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也隔断了文明的辐射。但是,这里的孩子们却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尽管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多数孩子还是依然留在校园中。为了能够供孩子读书,家长们节衣缩食,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去勤工俭学。本片在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得大奖。
                              陈晓卿 1965年11月生于安徽,198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摄影专业,同年被保送就读该学院摄影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年分配至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纪录片栏目《地方台30分钟》编辑
                              199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
                              计有:《孤岛记事》(1991年 30分钟*1集)任编导、摄影,被选送至法国戛纳电视节目展映。
                              《远在北京的家》(1993年完成 30分钟*2集)任编导,获'93四川国际电视节大奖
                              《龙脊》(1994年完成 30分钟*2集)任编导、摄影,获'95四川国际电视节特别奖
                              《南狮北狮》(1995年完成 30分钟*1集)任编导
                               《大哥大 桑塔纳 破小褂》(1998年完成 50分钟*1集)任编导
                              1996年开始制作文献纪录片
                              计有:《朱德》(50分钟*6集)任总编导
                               《刘少奇》(25分钟*12集) 任总编导
                               《百年中国》(35分钟*52集) 任总编导
                               目前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制片人
                              ------------------------------------------------------------------------------------------------------


                              17楼2017-01-10 0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