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寂之夜吧 关注:13贴子:1,536
  • 0回复贴,共1

畏死者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鲁迅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其实秦始皇早就已经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他已和名为中华的文明融为了一体,存活在所有后人的血骨之中。史书说他死在了二千二百年前,但如今他依然活着。
  ——长生乃至永生的方法就只有一种:让自身的光与价值超越肉体固有的容量,附着于这个世界或者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然后人的生命,才将跟随其他人、跟随一种文明、以至于人类这种现象本身,得以延存。
  我时常说:我很害怕。多年来超过四百个夜晚我看着自己的生命,战战兢兢、颤颤巍巍地自言自语:我很害怕。
  我害怕,但难以明白究竟怕什么。开始以为是怕平庸、蒙昧、孱弱、失败、受辱、犯错,亦或某些荆棘和锁。
  后来渐了解到,似乎仅是一种结局它名叫死亡。
  真的死会湮灭所有曾昂抑的光,所有存在和不存在,都要彻底灰暗和绝望。
  人一定会彻底死去,区别只在于长短。但如果人的寿命仅有他活着的一生,那也实在太短了。这长度里经历的一切,不会比蜉蝣和飞蛾更有意义。
  我时常意识到我的寿命最多只剩几十年。几十年这个长度在我感受来,与明天、下个星期,没有太大差别。我会觉得马上,的确就是马上,我就要死。我眼睛还能眨的次数是有限的,我仅剩的心跳也是有限的。——我感受我的心跳,它剩余的次数可以计算,它是世上最残酷冰冷的倒计时,指向一种颜色为末日的黑暗。
  经常有人在百无聊赖时交谈询问这样的问题:如果明天你将死去,在仅剩的生命里你想做什么?
  被询问者回答各异:我要去试一次蹦极,我要跟喜欢的女孩子表白,我要去杀人放火,我要和妈妈一起做一顿饭......
  但我觉得他们不会做,如果明天将死去,他们会在现在相互询问:如果下一秒你就死去,那么你想做什么?
  我要蹦极表白犯罪做饭......
  但他们什么也不会做。
  百无聊赖的问题,最终给出的也只是百无聊赖的答案。难道七十年后,会比明天远太多吗?
  难道我,所有人,并非活在仅剩的生命中吗?
  ......
  大多真实的火焰燃烧的目的不是为了绽放上升与照耀的光,只是在等待熄灭。大多曾活过的生命不曾立足他们鲜活的土壤,只是在等待完全灰暗的来临。
  等死罢了。
  在死之前,我们学习那些把自己打造成工具的知识,而不是把自己进化成超人的。
  在死之前,我们渴求那些如野兽渴求捕杀猎物般的价值,而枉顾曾自称是能与野兽区分的人类。
  在死之前,我们谈论死之后的事。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停止对生命的探索、不甘的心选择了妥协、不再有任何超越的创造后,就已经死了。
  死在了年轻力壮之时,接下来行走的是一具黯淡的尸体,剩余的人生是腐朽和风化的过程,等到七十年后才埋葬。
  所以有人觉得明天死去和七十年后再死差别很大,不清楚我们活着的每一秒都是仅剩的生命,于是不怕死亡,嘴里说的是“这是一切的结局”、“我们做应该做的”、“我们活的开心舒适”、“我们愿意”。......他们便成了如愿以偿的英雄。
  已经死去的人当然不怕死了,他更加渴望入土为安。他乐此不疲的想象着如果明天将死去,在仅剩的生命里应该做什么事。这时候,他已经没有剩余的生命了。
  我走所有路时,都觉得这路的终点是名为死亡的场所。我或快或慢,或昂扬踏步或佝偻踟蹰,但这方向不会有变。我面对唯一的结局,感到十分胆怯,只希望路本身能够再长一些。
  胆怯与勇气不是一种对立的情绪。治生于乱,勇生于怯,强生于弱。活着的人怕死,于是就要反抗它。
  你问我,如果你明天就要死去,在仅剩的生命里你要干什么?
  我很害怕,我不想死。
  如果你七十年后就要死去,在仅剩的生命里你要干什么?
  我真的很怕。
  如果我的生命将随着肉体的死亡一并结束,在明天、或者七十年后,没有多的光可以延续。——我害怕这死亡,如昙花畏惧黎明,相看两厌。
  如果把活人看成无数个独立个体的话,那也太悲哀了。因为绝望和恐惧将因此而如影随形、贯穿始终,因为这时候人即世界,生命就不会超过它本身的长度。这样狭小的空间会让意志薄弱如我的人面临崩溃。所以对于害怕死亡的我来说,我把世界看做整体,而我的那部分,——我既作为个体,也身为整体之一的那部分。我除了死亡外,就还有其它道路可以供趋避。
  我想让自己的生命孕育出光,竭尽全力所做的所有事,皆不源于任何伟大道德的原因,只是怕死,应该注名为挣扎和逃避。对死亡的一切畏惧转变成了对活着时一切行为的指导。我只是在拯救自己的生命,拯救我的世界。
  因为人间的笑谈会因为立场的不同,其本质亦有所异。
  富人们相互取笑说吃糠喝稀,但对饥民来说吃糠喝稀就是生命;
  统治者们谈笑风生说着奴隶的优劣多寡,但奴隶不会觉得这谈话有趣;
  狗与狗之间谈骨头和庭院,狼与狼谈冻骨和月明;
  男人们谈女人,女人谈珠宝,孩童谈玩具,老人热衷谈往昔;
  英雄们风轻云淡地谈着生死之间的问题,昂昂自若。但一向对死亡噤若寒蝉的孱弱求生者则闻此如闻虎,栗栗危惧、诚惶诚恐,只敢谈他的害怕。
  人们七十年后会死去。人们明天会死去。在仅剩的生命里,人要做什么?
  所有在对话中名为答案的回答,不会是回答者们真实的行为,因为生命的旅程只有一条路,这路只有前后两个方向。自生而来,向死而往,其中间的一生里也只有两种跋涉的人群。
  接受死亡的人,不接受死亡的人。说不清哪一种更多,也没道理去讲哪一种正确。
  我只能说,我想我会是不接受死亡的人,因为我害怕。我想拯救我的生命和世界,以此区分出人与飞蛾的差别。我总是不想当飞蛾和蜉蝣的,我总是自命不凡、自我标榜、傲慢狂妄。我已经是人了,并且相信这定论,我相信且渴求人的存在和野兽、猿猴、虫子们之间有区别。只有存在这种前提,我的人格和一切指导行为的思想,才可以不崩溃。不然就算我仍活着,恐怕也已死了,如果我自己决定不埋葬不立碑。
  在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上,我看不清前方。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所以要想方设法来解答这个困惑,或者创造一种答案。而不是等着心跳的计时自己完。
  一个畏惧死亡的人生活在一群不怕死的英雄们当中,我期待在挣扎和逃避的过程中,轻蔑我者众多,都朝我发出憎恶的笑声。


IP属地:重庆1楼2017-01-11 2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