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迷吧 关注:240贴子:587
  • 3回复贴,共1

成昆铁路:父亲铁路生涯的情感归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父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的铁路生涯。
大渡河一带的经历,是父亲那时觉得苦闷如今又引以为傲的一段心路历程。几十年过去了,那种铭刻的记忆日益增长,使他更加怀念那一段艰苦卓绝的生活。
今年五月,我邀上父亲的老朋友,和父亲一起,带我们重回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火车上,父亲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沿线发生的事:打隧道、架桥梁、运道砟石、扛枕木……听得王叔叔他们啧啧称赞,感叹父亲的不易。也许,只有像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才能深刻体会到艰苦的含义。
大渡河一带地势狭窄,属典型的峡谷地貌。大渡河老昌沟,两侧壁立,直冲云天,从下往上看,犹如一条悬挂在半空中的绳索。人称“一线天”工程,堪称一绝。至今仍保持着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在悬崖峭壁上搞建设,想一想那种精神,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又伴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我由衷地佩服,在冷峻的大山深处,父亲和战友们,用智慧和勤劳开辟出了大西南的交通命脉。打破了国外专家的预言,谱写了中国筑路史上的壮丽诗篇。
来到铁道兵博物馆,父亲像是回到了久别重逢的家,三步并作两步跨进去,万分激动地向我们讲述墙壁上的图画和人物事迹,像是在给我们讲述他和老朋友们的故事。
博物馆井然有序,珍藏着历史文物千余件。动感的螺旋型形体设计,注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广播里还循环播放着当年的历史。壁画惟妙惟肖,给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一个士兵,艰难地把装有石砟的锈迹斑斑的运斗车,推向充满希望的前方,破裤腿里露出结实的肌肉,泛黄的胶鞋前沿,探出两个脚趾,想要探知世间的一切。一位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手中拿着钢钎,吃力地敲着像大山一样的石头,一个不注意,就会把自己挤进石头缝隙,变成一幅图画。
壁画上最令我震惊的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腰上系着指头粗细的绳子,一端系在悬崖的顶端,悬掉在半空中,左手拿钻头,右手抡起铁锤,全神贯注地敲击着山石。我似乎看到了当年的父亲,也是这样的年纪,拖着这样单薄的身子,为了养活一家,在悬崖峭壁上抡铁锤,挥汗水,把命运系在身后的绳索上,一不小心,就会葬身悬崖,名字被记入英烈的名单中。

而我,曾经以为当年的父亲去工作,是为了躲避家里繁重的劳动,和一个父亲的责任。为此,我不止一次在父亲面前抱怨,他从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说有机会带你去看一看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就知道了。
偷偷看一眼父亲,他一边讲述,一边擦拭眼泪,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与泪流的面。一起前往的王叔叔一家也忍不住跟着流泪,母亲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默默地感动。我悄悄躲在一块大石头背后,为自己曾经的愚蠢深深地自责、哽咽。直到母亲在前面叫我,才故作举起相机拍照的姿势,遮住我擎满泪水的脸。
走到一位铁道兵蜡像面前,父亲快步上前,围着蜡像人转了一圈,抚摸着他的身体,泣不成声,那是父亲的老班长。父亲永远记得,在一个午后,一个班的战友在关村坝隧道里,挖运着隧道里的石土,父亲推着运土的翻斗车,刚走出隧道,听到后面轰然的倒塌声,父亲忙丢了手里的活往回跑。经全力抢救,救出来三名受伤的战友,最后才把老班长的尸体从泥石堆里掏出来。原来老班长催促他们三个快点离开,自己留在最后巡查,没想到成了最后的诀别。他们把老班长葬在铁路边,连开追悼会的时间都没有,又积极地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成昆铁路博物馆成立后,这些英灵才有了永远的归宿。

父亲说,他们每天工作,思想高度集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今天进了隧道,也不知道是否能迎来明天的朝阳。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如今在22座烈士陵园里,刻在石碑上的就有2100多铁道兵的名单,按全线1096公里计算,大概每500米处,就安放着一个英烈的灵魂,这是一条生命之线。
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没有现在的高文凭,高科技。他们靠着持久的韧劲和吃苦耐劳的闯劲,完成了世界上最险峻的铁路工程,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在我们的再三安慰下,父亲渐渐止住了伤心,挤出一些笑容和蜡像班长留了合影。出了博物馆,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向献身在祖国铁道线上的烈士默哀、致敬!
回家后,我把照片制成影集送给父亲,他视为珍宝,常常把照片一次又一次地翻出来,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他在艰苦岁月里的生活。这本集子里,有父亲一生也讲不完的故事。


1楼2017-01-18 20:02回复
    写的挺好,顶顶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1-19 07:30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2-13 19:32
      回复
        不错不错,我很喜欢成昆铁路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06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