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性是一方面,但是音乐中的逻辑性和文学,哲学中的概念有出入,有时候逻辑性也用于表述创作时发展动机或者写变奏时的技巧性。在描述巴赫作品时,这样的用法比较多,比如所谓的螃蟹主题。所以,有些时候作品有思想性不代表有逻辑性,反之亦然,两者没有绝对联系。
由于音乐本身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形式,所以在文学哲学中非常具体的思想性,到了音乐中也变得抽象,不过我觉得倒是很容易感受得到。我也不是专业的,不过以我的经验,觉得除了上面提到的和声,变奏,曲式之外,段落的比例(pacing)也有关系,有的人习惯把它归入曲式,但我觉得这两者区分一下更合适。一部比例恰当的作品,让人觉得顺理成章的比例安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思想性。如果一部作品用了大的段落来“复读”一组低沉的主部主题,却只用了很少的篇幅来刻画飘渺的副部,人们就很容易忽略这个副部,认为这部作品主副部对比不明显,也就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嗯,我说的就是马二第一乐章
。pacing这方面,我觉得肖七是个绝佳的正面例子。楼主可以留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