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竹吧 关注:9贴子:777
  • 2回复贴,共1

《泾县志》概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东与宣州市、宁国县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处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枕徽襟池,缘江带河”。面积2054.5平方公里,东西距66公里,南北53公里。辖4镇、32乡、272个行政村。人口34.7万。县人民政(百度)府设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泾县建置迄今已有2100余年,古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青弋江为境内主要河流,古称泾水,亦名泾溪、泾川,由西南向东北出芜湖入长江。《汉书·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县因水立名。建置以来,相沿至今。



IP属地:陕西1楼2008-10-29 12:42回复
    三国吴和唐武德中、曾先后两析县境西南地立安吴县,未久皆废。唐天宝四年(745),析置太平县(今属黄山市);永泰二年(766)始,渐次析置石埭、旌德二县,析地归属青阳。北宋后,县域基本稳定。
      境内群山重迭,地势自南西向北东倾斜,三起三伏。全县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县东南属黄山余脉,巍峰高耸;西南属九华山余脉,层峦逶迤,地势皆偏高;北东多为丘陵,地势偏低;中部为狭长河谷冲积小平原。黄山为最高峰,海拔1117米,全县平均海拔250米。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降水量1500毫米,日照2113小时,无霜期240天。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IP属地:陕西2楼2008-10-29 12:42
    回复
      境内多竹木,是全省主要林区之一。林业用地206万亩,有林地和灌术丛占75%。抗日战争前,森林覆盖率为65%,此后连年下降,1949年仅45%。新中国建立后,开始发展林业,但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森林资源遭严重破坏,1976年森林覆盖率降至35.9%。80年代始,实行林业“三定”政策,林业生产迅速发展。1987年覆盖率回升至44.7%,木材蓄积达23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达2600万根,居全省第3位。境内现有木本植物600余种。其中用材树120余种,杉、松、檫、株为普遍,深山区还保存有香果、华东楠、三尖杉、金钱松、红楝子母树等珍稀树种。早年引进的湿地松、火矩松,己成参天大树;蔡村“竹海”广袤数十里,为江南一带少见。山区茶园遍布,所产绿茶素负盛名,尤以火青、特尖、提魁为佳。清《宁国府志》称:泾县“火青”品最高,为贡品。建国后泾县茶叶生产迅速发展,1972年“火青”名茶投放国际市场,备受青睐,1982年被评为全国新增的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泾县“特尖”,又被评为部优名茶。1987年茶叶总产量达880吨,比1949年增长7倍多。泾县蚕桑生产,唐时城乡己呈“寻街听茧缫”的兴盛景象,产丝质地精良,素有“碧色银丝雪样堆,犹胜湖州清水线”之誉。民国初,全县出产蚕丝仍为大宗。抗战爆发,急剧衰落。建国后得到发展,1987年全县产茧720吨,比1949年增长50倍,比战前最高年产量高出2倍多。


      IP属地:陕西3楼2008-10-29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