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这事究竟是谁干的?你万万想不到...
一
话说我国有关部门,发现一群英国和法国军舰正经过领海,于是要求停一下、搭个话。
清政府上海地区相关领导登船见了司令官,说我们这里不太平,土匪多得吓死人。你们这么威武雄壮,要是能抽空上岸帮我们平个乱,我国领导人咸丰爷爷知道了一定很开心,会大大地奖励赏赐你们。
司令官听了差点笑得背过气去。他说老乡,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这次北上另有重要任务——啊不是抗日,反正不能在此逗留。
他实在不忍心告诉爱民如子的当地领导:我们这些军舰,就是上天津北京去抄你们政府老巢的。
1860年,暴怒的英法联军再度北上,直逼京津。在去年的天津大沽口炮台之战中,轻敌的英法联军遭到清军痛击,不但死了400多人,还被击沉了几艘战舰。这也是清政府自从1840年第一次与外国开战之后,在大陆地区取得的首场胜利,朝廷上下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可欢乐持续还不到一年,英法联军就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天津,直逼北京而来。咸丰一看不好,赶紧派钦差大臣怡亲王在通州跟英法联军谈判,联军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是英国人巴夏礼。
眼看和约快谈成了,但巴夏礼告诉中方:此次除了进京换约之外,还有公使亲递国书一事,就是把英国女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当面递给中国皇帝。
怡亲王一听就傻了:要见皇帝,事关国体啊!因为咸丰是一定要来使行三拜九叩大礼的,不然几百年的祖宗威名和天朝国体就毁在他手里了,他负不起这个责任。而外国使节又是一定不肯行跪拜礼的,他们总认为国与国之间平等,凭什么要向打不赢我们的皇帝下跪?这分歧从乾隆时代就开始了,是一个没法解决的死命题啊。
对于巴夏礼而言:国书一定要递,膝盖一定不弯。对于怡亲王而言:膝盖如果不弯,皇帝一定不见。两方吵得口干舌燥,怡亲王看巴夏礼坚决不让步,他想自己也是没有后路可退的。怎么办?照最高领导的指示办算了。
咸丰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自知之明。明明一路节节败退,偏偏还要做以逸待劳围而歼之的美梦。他一方面让手下僧格林沁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居然指示怡亲王:谈不拢就把巴夏礼这些人抓起来作为人质。打仗嘛,兵不厌诈是不?不要有妇人之仁。
于是1860年9月18日,清军将领僧格林沁把巴夏礼等39人尽数扣押。清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根本不知道在西方的游戏规则里这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正是这些人的命运决定了将来圆明园的命运。
英法联军司令部虽然被巴夏礼遭扣押的消息感到惊讶,但其实并不怎么担心:他们只相信巴夏礼的才干和能力,却不了解清政府的大脑构造。英方特使甚至认为:只需坐等巴夏礼完成使命顺利归来即可。只有法军统帅孟托班表示:发动攻击是解救人质的最佳方式。
事后证明:只有他是对的,其他人太不了解中国了。
这年代,英法美俄诸强虽然为在华利益上争得不可开交,但对于清朝皇帝、清朝政府乃至大清全体子民的认识却渐渐趋向一致:愚蠢、低能、自作聪明、毫无诚信。
总之一句话:不打不老实。
一
话说我国有关部门,发现一群英国和法国军舰正经过领海,于是要求停一下、搭个话。
清政府上海地区相关领导登船见了司令官,说我们这里不太平,土匪多得吓死人。你们这么威武雄壮,要是能抽空上岸帮我们平个乱,我国领导人咸丰爷爷知道了一定很开心,会大大地奖励赏赐你们。
司令官听了差点笑得背过气去。他说老乡,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们这次北上另有重要任务——啊不是抗日,反正不能在此逗留。
他实在不忍心告诉爱民如子的当地领导:我们这些军舰,就是上天津北京去抄你们政府老巢的。
1860年,暴怒的英法联军再度北上,直逼京津。在去年的天津大沽口炮台之战中,轻敌的英法联军遭到清军痛击,不但死了400多人,还被击沉了几艘战舰。这也是清政府自从1840年第一次与外国开战之后,在大陆地区取得的首场胜利,朝廷上下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可欢乐持续还不到一年,英法联军就卷土重来了。这一次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天津,直逼北京而来。咸丰一看不好,赶紧派钦差大臣怡亲王在通州跟英法联军谈判,联军方面的首席谈判代表是英国人巴夏礼。
眼看和约快谈成了,但巴夏礼告诉中方:此次除了进京换约之外,还有公使亲递国书一事,就是把英国女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当面递给中国皇帝。
怡亲王一听就傻了:要见皇帝,事关国体啊!因为咸丰是一定要来使行三拜九叩大礼的,不然几百年的祖宗威名和天朝国体就毁在他手里了,他负不起这个责任。而外国使节又是一定不肯行跪拜礼的,他们总认为国与国之间平等,凭什么要向打不赢我们的皇帝下跪?这分歧从乾隆时代就开始了,是一个没法解决的死命题啊。
对于巴夏礼而言:国书一定要递,膝盖一定不弯。对于怡亲王而言:膝盖如果不弯,皇帝一定不见。两方吵得口干舌燥,怡亲王看巴夏礼坚决不让步,他想自己也是没有后路可退的。怎么办?照最高领导的指示办算了。
咸丰吃亏就吃亏在没有自知之明。明明一路节节败退,偏偏还要做以逸待劳围而歼之的美梦。他一方面让手下僧格林沁准备作战,另一方面居然指示怡亲王:谈不拢就把巴夏礼这些人抓起来作为人质。打仗嘛,兵不厌诈是不?不要有妇人之仁。
于是1860年9月18日,清军将领僧格林沁把巴夏礼等39人尽数扣押。清政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根本不知道在西方的游戏规则里这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正是这些人的命运决定了将来圆明园的命运。
英法联军司令部虽然被巴夏礼遭扣押的消息感到惊讶,但其实并不怎么担心:他们只相信巴夏礼的才干和能力,却不了解清政府的大脑构造。英方特使甚至认为:只需坐等巴夏礼完成使命顺利归来即可。只有法军统帅孟托班表示:发动攻击是解救人质的最佳方式。
事后证明:只有他是对的,其他人太不了解中国了。
这年代,英法美俄诸强虽然为在华利益上争得不可开交,但对于清朝皇帝、清朝政府乃至大清全体子民的认识却渐渐趋向一致:愚蠢、低能、自作聪明、毫无诚信。
总之一句话:不打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