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本意为旗女之袍,一种长而直的袍子,体宽大、腰平直、衣长至足。“1921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市:浙江文艺同版社,2002]”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十分明确地确定了旗袍出现的时间。《中国历代服饰》认为,旗袍在20年代初开始普及,到30年代则已经盛行。
为什么民国女性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旗袍,目前最多的解释是与女权有关,既然男子穿袍,追求平等进步的女子也选择穿袍,似乎袍服作为符号被赋予了与男子平起平坐的意义。这种说辞在张爱玲那里得到了更具体的证实:
“五族共各以后,全国女子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文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市:浙江文艺同版社,2002]
20年代初的旗袍样式与清末没有多少差别,至20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影响,旗袍的样式民有了明显改变,总体特点为长度缩短,收紧腰身,此时已经有人不再内穿长裤,开衩旗袍也开始出现,露出小腿。这种小小的变化,在当时已是对封建传统意识的挑战。
随着30年代初“天乳运动”全国范围的推行,越为越多的妇女穿上了胸式内衣,大胆的展现女性的身体,崇尚曲线之美。此时,老式旗袍已经不能适应女性更为立体的曲线,从而开始了改良的阶段。腰身修小,下摆收拢,开始流行短旗袍,整体造型紧窄合体,腰部有了明显的曲线。1932年以后,衣袖渐短,旗袍总体趋长,长至脚踝,下摆开衩并衩高过膝甚至及臀。而后旗袍的变化主要集中的领子的高低、装饰的繁简,旗袍的长度,开衩的高度。
胸罩束乳而不压胸,突出胸部,体现女性身体的自然曲线美。作为最早一批戴“义乳”的民国大腕影星阮玲玉,身着旗袍,圆润胸乳与旗袍的曲线结合得近乎完美,这种风情万种成为当时的时尚。而旗袍被列为1929年民国新服制中女性礼服,成为民国最重要的时装,扮演了民国时尚大戏中的主角。革于传统的旗袍,见证了清末至民国的妇女意识的发展。
为什么民国女性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旗袍,目前最多的解释是与女权有关,既然男子穿袍,追求平等进步的女子也选择穿袍,似乎袍服作为符号被赋予了与男子平起平坐的意义。这种说辞在张爱玲那里得到了更具体的证实:
“五族共各以后,全国女子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文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张爱玲.更衣记-流言.浙江市:浙江文艺同版社,2002]
20年代初的旗袍样式与清末没有多少差别,至20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影响,旗袍的样式民有了明显改变,总体特点为长度缩短,收紧腰身,此时已经有人不再内穿长裤,开衩旗袍也开始出现,露出小腿。这种小小的变化,在当时已是对封建传统意识的挑战。
随着30年代初“天乳运动”全国范围的推行,越为越多的妇女穿上了胸式内衣,大胆的展现女性的身体,崇尚曲线之美。此时,老式旗袍已经不能适应女性更为立体的曲线,从而开始了改良的阶段。腰身修小,下摆收拢,开始流行短旗袍,整体造型紧窄合体,腰部有了明显的曲线。1932年以后,衣袖渐短,旗袍总体趋长,长至脚踝,下摆开衩并衩高过膝甚至及臀。而后旗袍的变化主要集中的领子的高低、装饰的繁简,旗袍的长度,开衩的高度。
胸罩束乳而不压胸,突出胸部,体现女性身体的自然曲线美。作为最早一批戴“义乳”的民国大腕影星阮玲玉,身着旗袍,圆润胸乳与旗袍的曲线结合得近乎完美,这种风情万种成为当时的时尚。而旗袍被列为1929年民国新服制中女性礼服,成为民国最重要的时装,扮演了民国时尚大戏中的主角。革于传统的旗袍,见证了清末至民国的妇女意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