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伏妖篇>打个分:
作为中国神话魔幻电影, 审美非常优秀, 结局大战美中不足, 9分
剧情不流畅, 5分
演员演技太差. 看在林更新还是演出了一点痞, 3分.
综合各部分比重, 我还是愿意给它7分, 值得一看.
<伏妖篇>的剧情节奏和演员演技毫无疑问严重拖了后腿, 再烂一些恐怕就要彻底毁了这部电影了. 我想先谈谈这部电影优秀的一面, 再重点来谈谈它为什么不够好.
===============================
<伏妖篇>是非常优秀的魔幻风格电影. 这一点肯定会被知乎和豆瓣上的影评人低估. 因为有些影评人偏好文艺, 有些偏好剧情悬念, 有的偏向演技. 大多数本来就不懂"魔幻"本身给人带来的趣味.
比如<降魔篇>出来后, 许多人都为周星驰的魔幻风格想象力而叹服. 有太多精彩的细节了, 比如猎奇的大鱼, 无定飞环的打斗方式, 猪刚鬣操纵的傀儡人, 驱魔战车搞笑的驱动方式, 空虚公子的神剑等等...... 光看这些场景就让一些观众很过瘾.
可是一些影评人一直在挑剔<降魔篇>特效不够好, 完全忽略了想要用特效去表达的魔幻场景, 忽略了背后精彩的想象力. 这就属于买椟还珠了. 好比要鉴定美女, 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衣服品牌和鞋子品味上, 根本不看一眼当事人的身材或长相.
希望影评人明白许多电影的爽点和自己爱好是不一致的. 好比<致命ID>看的是悬疑而不是心理学; <致命魔术>的是人的执迷而不是魔术揭秘; <导火线>看的是搏击场面而不是爱情故事; <新哥斯拉>看的是工业社会的组织性而不仅是怪兽......
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最用心打造的, 其实还是魔幻场景. <降魔篇>把精力集中在驱魔人的武功和兵器上, 而<伏妖篇> 则把精力集中到妖怪上, 想象力也更上一层楼.
比如蜘蛛精的人身是傀儡, 变回蜘蛛时是像寂静岭中的护士邪魔一般反关节走路的. 比如红孩儿居然是金属朋克风格. 比如三昧真火像<功夫>里的音波攻击一样拟人化. 比如孙悟空背后的旗子居然像<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帽子一样可以当风扇用. 比如从石头中蹦出的孙悟空本体也是熔岩巨猿. 比如像X照片一样的白骨精。各种奇思妙想, 别出心裁, 不仅在影院里吓哭了不少小孩, 也让魔幻审美爱好者大呼过瘾.
最后的诸佛大战场景, 也是继承<降魔篇>, 继续去呈现佛教才爱探讨的"大".
<降魔篇>中如来神掌越来越接近地面, 我们看到的从手掌变成皮肤, 从皮肤变为掌纹, 从掌纹变为细胞, 很强势地提现了"巨大"这种感受.
<伏妖篇>中用了另一种手法. 首先孙悟空变成了熔岩巨猿作战, 变大了几百倍; 而熔岩巨猿又面对大了几千倍的如来化身; 然后三个如来化身一同出现, 场景又大了几十倍; 最后如来神掌出现, 比如来化身又大了几忆万倍. 这种层层递进的不可言说的巨大感, 应该带给了许多观众以震撼.
值得强调的是,不是只有场面设计精彩,这些场面都是和角色性格与关系相得益彰的。
比如孙悟空每次对付妖魔并不愿多废话。只是妖怪变做人类,不好直接打死。于是悟空就会靠近妖怪,轻蔑地撂下一句打我。妖怪不主动现形,孙悟空就反过来利用这点使坏,用脚刺刺蜘蛛精,或是和红孩儿互抽耳光,逼得妖怪恼羞成怒。
性格必与形象相匹配。孙悟空真身那副无所畏惧的妖王架势,充分表现出那句打我背后的自信与高傲。而那些化作人形口蜜腹剑的妖怪,被逼露出真身后则一身阴险狠毒。这种对比真是帅爆了。
回想其它的国产魔幻片如<钟馗>, <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画皮>, <九层妖塔>这些, 想象力上和<伏妖篇>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有些人还在斤斤计较<伏妖篇>的一些特效质感像塑料, 却买椟还珠地忽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 我倒是觉得<伏妖篇>的想象力是世界级的, 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面赋予了极其绚丽的现代化视听表现手法.
商业电影中有些类型片流派服务了无数影迷, 养活了许多人. 例如超级英雄, 忍者, 孤胆英雄, 功夫, 金属朋克等等..... 而有了<降魔篇>和<伏妖篇>连续引领潮流, 中国魔幻题材的电影势必也会形成成熟的独立流派. 就想想你心中有多少神话题材希望周星驰徐克他们去做吧, 孙悟空大战巨灵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 后羿射日? 这对影迷和电影行业而言都是有巨大价值.
===============================
那么, 为什么<伏妖篇>作为电影又不够优秀呢?
因为它的剧情张力和演员演技, 都未足以讲好剧本预设的主题, 在叙事上是不及格的.
<伏妖篇>其实剧本有两个主题:
第一, 玄奘的心路.
玄奘在<降魔篇>结尾虽然理性上顿悟, 走上取经之路; 但感受上还是不到位的. 毕竟脑海中非常怀念段小姐, 至于偶尔发狂, 但现实中却是和三个变态杀人狂(字面意义)同行, 相互猜疑, 不得不靠着虚声恫喝, 狐假虎威硬撑. 玄奘其实感受上一直活在"异化"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中, 是排斥取经的. 他越是反感取经路, 就越思念段小姐; 越思念段小姐, 就越反感取经路.
而林允的出场处处暗合段小姐, 让玄奘动心; 于是他想借林允的角色来逃避取经的痛苦现实. 这是一处主要的戏剧冲突, 因为玄奘想逃避取经, 于是要和几个徒儿酝酿已久的矛盾激烈地爆发出来.
最后, 在合力对抗大妖怪的过程中, 师徒几人互相帮助, 又建立了相互理解和友谊. 段小姐死亡在玄奘心中留下的空洞, 由三个徒弟填补了. 于是取经路就不再痛苦, 而是真的在实践理想了.
第二, 师徒四人的关系.
开始, 玄奘内心仍把三个徒儿当杀人狂看待, 在降魔理念上也完全不同. 所以管理他们也是用威逼利诱那套. 动不动就辱骂, 虐待. 大家互相之间心情都很糟糕.
其实这并不符合佛教劝化的目的. 正是因为玄奘一直用凶狠和侮辱的态度, 反而让三个徒儿也回报以残暴顽劣. 他的做法没有给三个妖怪留下向善的空间.
其实, 三个徒弟虽然依旧顽劣, 但都有向化之心. 尤其是孙悟空, 之所以一直与玄奘对着干, 其实是因为内心对段小姐之死怀有愧疚. 这对两人都是一个隔阂, 使他们没办法像正常师徒一样亲近.
故事最后在九头大鹏这个大危机面前, 师徒四人同心合力, 化解了胸中块垒. 玄奘学会了尊重与信赖, 而三个徒弟也回报以忠诚和友善.
应该说剧本设计的这两个主题, 立意不错, 还是有一定禅意的. 要能把故事讲及格, 一方面能很好帮衬电影的魔幻风格, 另一方面可以给观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小感动. 这样整部电影就会非常优秀.
然而结果却是剧情拖了后腿. 究竟哪些地方没做好呢? 我个人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 叙事的节奏感不对
第二, 演员演技太烂
第三, 剧本也打磨得不够精致
===============================
<伏妖篇> 的叙事节奏存在明显的崩坏.
从剧情上看, 蜘蛛精和红孩儿两段都是铺垫. 已经较完整地呈现了两个要矛盾: 师徒四人的紧张关系和玄奘的内心痛苦.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 点燃这两个矛盾, 使之化学反应产生变化, 最后使矛盾消弭.
因此, 当小善出场之后, 才应该进入主线故事.
但电影演到这里时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剩下的时间又主要留给大战的场景, 没有多少讲故事的空间了. 于是最该讲好的几段, 反而都被忽略, 或只剩下寥寥数笔, 比如:
九宫真人为何要谋害玄奘一行?
九宫真人为何要设计陷害?
小善如何爱上了玄奘?
为何玄奘能用如来神掌? 使佛祖出面收伏了九宫真人?
电影后半部分像这样需要解答的问题很多, 但都被跳过去了. 而前半部分有很多篇幅花在并不重要的桥段上.
给观众的整体感觉就是, 前半部分节奏正常, 但一直没有主旨, 观众不知道电影接下来会讲什么; 后半部分进入主线, 却又在不断在快进, 让观众没时间注意究竟讲了什么.
我觉得整部电影的节奏感比<降魔篇>和<美人鱼>都要差许多, 甚至比节奏感奇怪的<食神>都更粗糙了一些; 当然远远不如周星驰<喜剧之王>, <大话西游>等巅峰作品.
===================================
至于演员演技, 毫无疑问是<伏妖篇>的败笔.
周星驰的电影只有周星驰自己能演好, 这一点早就人所共知了. 那些与周星驰共事时叱咤风云的导演, 如王晶, 李力持, 刘镇伟; 一旦离开了周星驰, 拍出来的大多是垃圾.
在<降魔篇>花絮中也可以看到, 从主演到跑龙套, 周星驰几乎指导了每一个角色的动作细节. 尽管如此, <降魔篇> 仍然处处显得不自然.
然而<降魔篇>好歹有令人惊艳的影帝黄渤撑场面, 有别出心裁的舒淇和罗志祥. 到了<伏妖篇>, 整个主演名单简直让人绝望.
毫无疑问最主要的角色是玄奘, 而演得最烂的也是吴亦凡. 批评他演技的人想必很多了, 我谈两个具体场景:
1. <伏妖篇>的玄奘毫无本事, 一直靠狐假虎威来驾驭三个桀骜难驯的徒弟. 他总是表现得凶神恶煞, 其实都是装出来的; 由于自己一点真实力没有, 所以时刻活在焦虑与紧张感中. 在伪装的凶神恶煞中流露出内心的紧张感, 这是非常好的喜剧场面, 非常能体现演员的水平.
而这种虚声恫喝的伪装因故穿帮时, 内心陷入极度惊恐, 反而更要装得自信, 更要急中生智, 语言和动作控制不住地夸张, 只因为想侥幸唬住对手. 这种表里不一的反差感最能让观众开怀大笑.
举几个经典的场景:
周星驰在<苏乞儿>中饰演苏乞儿, 竞选丐帮帮主, 不料当众打断了打狗棒
周星驰在<鹿鼎记>中饰演韦小宝, 在鳌拜向康熙逼宫时暴露, 临时伪装成皇帝心腹, 各种批判鳌拜
<大话西游>中, 至尊宝多次自称孙悟空来吓唬人
要吴亦凡把演技和周星驰这些经典场景比, 自然是强人所难. 但吴亦凡的问题在于, 他完全是认认真真在演一个暴躁凶恶的唐玄奘, 演得比孙悟空他们可恶多了. 以至于我看电影时感觉这个孙悟空好可怜, 这个唐僧就该狠狠揍上一顿才好.
2. <伏妖篇>的玄奘对段小姐思念成狂. 所以常常不自觉地在对话和动作中迷惑想象与现实. 这一个设定非常重要, 正因为段小姐之事, 玄奘和孙悟空心中都存在很深的隔阂, 两人对此都无法坦诚相待. 这一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 直到结尾玄奘又把孙悟空看成段小姐时, 孙悟空反而借机调笑他. 这就说明了两人都迈过了心中这道坎.
那么在演技上, 凡是涉及到思念段小姐的场景, 玄奘应该都表演出一种想象和现实的错乱感. 比如两人对话时目光不在对方; 比如从想象中回来之后令人怅然若失; 比如把小善看成段小姐时, 因潜意识察觉到想象和现实的偏差, 引起微微颤抖...... 这些细节最能引起观众的共情.
吴亦凡显然还把握不了这些情绪细节. 但令人反感的是, 他和孙悟空的那段戏果然演成了卖腐戏, 这就让人糟心了. 他们身上太多偶像的自觉, 不知不觉中把粉丝的存在感都代入电影之中, 隔在角色内心世界和观众的感知中间.
我认为吴亦凡的天赋仍无法驾驭周星驰为自己设计的角色, 而且比文章也差了许多. 他并没有把握好这次出演机会, 反而成了接锅侠, 很好地吸收了部分观众的怨气.
===================================
最后从剧情上看. <伏妖篇>的剧情立意有佳作的高度, 落实到具体结构上却缺失了不少环节, 例如:
1. 卖艺挣旅费的必要性 ( 用来塑造艰辛感, 烘托出玄奘的异己痛苦)
2. 蜘蛛精一段和比丘国的关系 ( 让剧情顺利推进 )
3. 比丘国君作怪, 对百姓的坏处 ( 赋予驱魔一段更强的正义性, 增加代入感 )
4. 孙悟空决裂后的去向, 和回来暴走的原因
5. 九宫真人谋害玄奘一行的动机
6. 小善行为作恶与内心向善之间的矛盾
由于缺失了这些环节, 剧情不能带着观众流畅的从一段走到另一段, 而是跳跃式发展的:
1. 卖艺挣旅费居然靠演职表来过度到正片
2. 蜘蛛精一段过完, 直接跳到比丘国
3. 九宫真人突然出现, 把师徒带入皇宫
4. 孙悟空决裂离开时说"他欠我的不必再还", 为何又莫名其妙回到村子大开杀戒
5. 九宫真人费尽心思坑害玄奘四人, 计划失败后毫无畏惧正面刚, 那要计划干什么?
6. 九宫真人没有原因地去招惹一个后台如此强劲的取经团队, 费力不讨好
7. 玄奘喜欢小善是因为对段小姐的感情投射; 而小善既没有真正的善行也没有真正的恶行, 超度她没有感情动机, 只有一句话的设定( 怨念太深 )
8. 玄奘究竟什么时候能打出如来神掌
由于各个过渡环节都缺乏内在的关联和情感的推动, 所以观众稍稍动脑筋, 就很难融入其中. 其实剧本再仔细打磨, 肯定可以把故事讲圆的; 最好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设定几个前后呼应的伏笔, 帮观众提醒主题是什么.
================================
这里, 在不破坏电影主干场景的前提下, 设想一种调整方案:
第一场: 师徒四人来一个村庄, 卖艺挣钱. 结果徒弟顽劣, 砸了场子, 没有收入; 小善就在观众之中(打扮平平), 与观众一起指点他们附近的比丘国因妖魔而混乱, 劝他们别演杂技, 还是驱魔挣钱得了.
第二场: 在一个深山庭院中, 大鹏主演的驱魔团队被蜘蛛精灭团. 之后镜头告诉观众, 蜘蛛精其实是比丘国妖魔的前哨站.
第三场: 路上玄奘殴打责骂孙悟空, 怪他害的四人沦落到荒山野岭驱魔, 还用如来神掌威胁. 但他自己回想, 只在段小姐死那次才打出过一回.
第四场: 四人来到山中庭院驱魔, 与蜘蛛精交手. 打斗中孙悟空屡屡试探玄奘的能耐, 有分寸后一个两个眼神泄露出杀意
第五场: 玄奘感觉hold 不住, 向佛祷告被猪八戒听到, 差点被孙悟空所害, 最后装作如来神掌把孙悟空吓回去
第六场: 来到比丘国, 一边民生困苦, 一边如童话乐园, 有极大反差. 玄奘一行人因为蜘蛛精功绩得到九宫真人接见, 引荐给国君.
第七场: 比丘国君性情乖张, 要玄奘表演逗乐. 结果玄奘被孙悟空调戏, 当众出丑.
第八场: 孙悟空对玄奘说出各种愤恨, 强调玄奘应该信赖他和两个师弟. 玄奘于是向孙悟空示弱认错, 孙悟空心满意足, 当场揭露红孩儿冒充国君, 与之大战. 战胜后解救了真正的国君
第九场: 真正的国君为了赏赐玄奘, 让他挑选宫女. 小善惊艳出场. 玄奘先是拒绝, 后因为对段小姐的思念, 又回来把小善领走.
第十场: 小善加入后引起团队分裂. 玄奘与小善私下交谈, 表现了明显的爱意( 把这一段剧情提前 ) .
第十一场: 孙悟空认定小善是妖精, 在村落中大闹. 玄奘表示要与孙悟空决裂, 并终于说出了段小姐的事情. 于是孙悟空直接大开杀戒, 吞掉了玄奘
第十二场: 在孙悟空暴走之后, 九宫真人现身, 小善也暴露了白骨精真相. 原来九宫真人才是妖怪的头领, 红孩儿只是她手下. 攻击取经人一行, 一则要为蜘蛛精报仇, 一则除去驱魔人之患. 由于九宫真人唯独害怕如来神掌, 才设计陷害. 孙悟空果然本性难移.
第十三场: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再次打败了红孩儿, 与九宫真人打得略占上风. 孙悟空抽空放出玄奘, 原来一切只是玄奘和孙悟空的合谋. 玄奘因为信赖悟空, 不惜冒风险被孙悟空吞下肚子
第十四场: 九宫真人恼羞成怒, 放出如来化身, 眼看就要杀死孙悟空. 孙悟空想让玄奘逃跑, 可玄奘却在最后关头召唤出了真正的如来神掌, 打败了九宫真人的真身九头大鹏. 原来玄奘的如来神掌只有在重要的亲朋陷入极度危难的时候才能施放出来. 这也证明了玄奘对孙悟空的重视
第十五场: 打败九宫真人后, 小善道出原委. 她本身白骨精, 被九宫真人利用无法超度, 所以才想引玄奘一行与九宫真人对抗, 也间接解救自己. 话语中也可看出她对玄奘虽有感恩敬重, 但并无爱情.
第十六场: 劫难度过了. 师徒四人继续取经之路, 不过关系却和睦了很多.我完全不擅长编剧讲故事. 上面这个方案只是一个折衷的设想, 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蜘蛛精, 红孩儿和九宫真人三个故事需要有内在联系
2. 小善只是辅助角色, 不真正爱上玄奘, 类似<大圣娶妻> 中青霞; 她需要得到超度. 这样才能让玄奘超度小善变得合理, 也让玄奘能够回到取经现实, 而不是沉溺在怀念段小姐的想象中.
3. 孙悟空是否真心向善, 是电影后半部分主要的悬念所在. 他和玄奘吵架时, 应该明确对玄奘说出"我需要得到信赖". 这个诉求将会与后来孙悟空暴走时形成反差, 给观众一种"臭猴子本性难移"的错觉. 在那之后再看到玄奘其实和孙悟空是合谋, 以至于不惜假装让孙悟空吃掉, 就能充分证明孙悟空是真心向善.
4. 玄奘和孙悟空的相互信赖还需要一个强的证明. 如果加一个设定, "如来神掌"只有在因亲朋陷入危机而绝望时才能触发, 这样玄奘用如来神掌也不突兀, 而师徒两人的关系也可以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 西游<伏妖篇>在审美上是非常优秀的中国神话魔幻电影. 可惜缺点也很明显, 剧情节奏失衡, 演员演技不行, 以及剧本结构上存在诸多漏洞, 令人遗憾.
话虽如此, 仍瑕不掩瑜, 推荐去电影院观看(少儿不宜)
作为中国神话魔幻电影, 审美非常优秀, 结局大战美中不足, 9分
剧情不流畅, 5分
演员演技太差. 看在林更新还是演出了一点痞, 3分.
综合各部分比重, 我还是愿意给它7分, 值得一看.
<伏妖篇>的剧情节奏和演员演技毫无疑问严重拖了后腿, 再烂一些恐怕就要彻底毁了这部电影了. 我想先谈谈这部电影优秀的一面, 再重点来谈谈它为什么不够好.
===============================
<伏妖篇>是非常优秀的魔幻风格电影. 这一点肯定会被知乎和豆瓣上的影评人低估. 因为有些影评人偏好文艺, 有些偏好剧情悬念, 有的偏向演技. 大多数本来就不懂"魔幻"本身给人带来的趣味.
比如<降魔篇>出来后, 许多人都为周星驰的魔幻风格想象力而叹服. 有太多精彩的细节了, 比如猎奇的大鱼, 无定飞环的打斗方式, 猪刚鬣操纵的傀儡人, 驱魔战车搞笑的驱动方式, 空虚公子的神剑等等...... 光看这些场景就让一些观众很过瘾.
可是一些影评人一直在挑剔<降魔篇>特效不够好, 完全忽略了想要用特效去表达的魔幻场景, 忽略了背后精彩的想象力. 这就属于买椟还珠了. 好比要鉴定美女, 却把注意力集中在衣服品牌和鞋子品味上, 根本不看一眼当事人的身材或长相.
希望影评人明白许多电影的爽点和自己爱好是不一致的. 好比<致命ID>看的是悬疑而不是心理学; <致命魔术>的是人的执迷而不是魔术揭秘; <导火线>看的是搏击场面而不是爱情故事; <新哥斯拉>看的是工业社会的组织性而不仅是怪兽......
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最用心打造的, 其实还是魔幻场景. <降魔篇>把精力集中在驱魔人的武功和兵器上, 而<伏妖篇> 则把精力集中到妖怪上, 想象力也更上一层楼.
比如蜘蛛精的人身是傀儡, 变回蜘蛛时是像寂静岭中的护士邪魔一般反关节走路的. 比如红孩儿居然是金属朋克风格. 比如三昧真火像<功夫>里的音波攻击一样拟人化. 比如孙悟空背后的旗子居然像<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帽子一样可以当风扇用. 比如从石头中蹦出的孙悟空本体也是熔岩巨猿. 比如像X照片一样的白骨精。各种奇思妙想, 别出心裁, 不仅在影院里吓哭了不少小孩, 也让魔幻审美爱好者大呼过瘾.
最后的诸佛大战场景, 也是继承<降魔篇>, 继续去呈现佛教才爱探讨的"大".
<降魔篇>中如来神掌越来越接近地面, 我们看到的从手掌变成皮肤, 从皮肤变为掌纹, 从掌纹变为细胞, 很强势地提现了"巨大"这种感受.
<伏妖篇>中用了另一种手法. 首先孙悟空变成了熔岩巨猿作战, 变大了几百倍; 而熔岩巨猿又面对大了几千倍的如来化身; 然后三个如来化身一同出现, 场景又大了几十倍; 最后如来神掌出现, 比如来化身又大了几忆万倍. 这种层层递进的不可言说的巨大感, 应该带给了许多观众以震撼.
值得强调的是,不是只有场面设计精彩,这些场面都是和角色性格与关系相得益彰的。
比如孙悟空每次对付妖魔并不愿多废话。只是妖怪变做人类,不好直接打死。于是悟空就会靠近妖怪,轻蔑地撂下一句打我。妖怪不主动现形,孙悟空就反过来利用这点使坏,用脚刺刺蜘蛛精,或是和红孩儿互抽耳光,逼得妖怪恼羞成怒。
性格必与形象相匹配。孙悟空真身那副无所畏惧的妖王架势,充分表现出那句打我背后的自信与高傲。而那些化作人形口蜜腹剑的妖怪,被逼露出真身后则一身阴险狠毒。这种对比真是帅爆了。
回想其它的国产魔幻片如<钟馗>, <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画皮>, <九层妖塔>这些, 想象力上和<伏妖篇>比真是差得太远了.
有些人还在斤斤计较<伏妖篇>的一些特效质感像塑料, 却买椟还珠地忽略了创作者的想象力. 我倒是觉得<伏妖篇>的想象力是世界级的, 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场面赋予了极其绚丽的现代化视听表现手法.
商业电影中有些类型片流派服务了无数影迷, 养活了许多人. 例如超级英雄, 忍者, 孤胆英雄, 功夫, 金属朋克等等..... 而有了<降魔篇>和<伏妖篇>连续引领潮流, 中国魔幻题材的电影势必也会形成成熟的独立流派. 就想想你心中有多少神话题材希望周星驰徐克他们去做吧, 孙悟空大战巨灵神? 共工怒触不周山? 后羿射日? 这对影迷和电影行业而言都是有巨大价值.
===============================
那么, 为什么<伏妖篇>作为电影又不够优秀呢?
因为它的剧情张力和演员演技, 都未足以讲好剧本预设的主题, 在叙事上是不及格的.
<伏妖篇>其实剧本有两个主题:
第一, 玄奘的心路.
玄奘在<降魔篇>结尾虽然理性上顿悟, 走上取经之路; 但感受上还是不到位的. 毕竟脑海中非常怀念段小姐, 至于偶尔发狂, 但现实中却是和三个变态杀人狂(字面意义)同行, 相互猜疑, 不得不靠着虚声恫喝, 狐假虎威硬撑. 玄奘其实感受上一直活在"异化"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中, 是排斥取经的. 他越是反感取经路, 就越思念段小姐; 越思念段小姐, 就越反感取经路.
而林允的出场处处暗合段小姐, 让玄奘动心; 于是他想借林允的角色来逃避取经的痛苦现实. 这是一处主要的戏剧冲突, 因为玄奘想逃避取经, 于是要和几个徒儿酝酿已久的矛盾激烈地爆发出来.
最后, 在合力对抗大妖怪的过程中, 师徒几人互相帮助, 又建立了相互理解和友谊. 段小姐死亡在玄奘心中留下的空洞, 由三个徒弟填补了. 于是取经路就不再痛苦, 而是真的在实践理想了.
第二, 师徒四人的关系.
开始, 玄奘内心仍把三个徒儿当杀人狂看待, 在降魔理念上也完全不同. 所以管理他们也是用威逼利诱那套. 动不动就辱骂, 虐待. 大家互相之间心情都很糟糕.
其实这并不符合佛教劝化的目的. 正是因为玄奘一直用凶狠和侮辱的态度, 反而让三个徒儿也回报以残暴顽劣. 他的做法没有给三个妖怪留下向善的空间.
其实, 三个徒弟虽然依旧顽劣, 但都有向化之心. 尤其是孙悟空, 之所以一直与玄奘对着干, 其实是因为内心对段小姐之死怀有愧疚. 这对两人都是一个隔阂, 使他们没办法像正常师徒一样亲近.
故事最后在九头大鹏这个大危机面前, 师徒四人同心合力, 化解了胸中块垒. 玄奘学会了尊重与信赖, 而三个徒弟也回报以忠诚和友善.
应该说剧本设计的这两个主题, 立意不错, 还是有一定禅意的. 要能把故事讲及格, 一方面能很好帮衬电影的魔幻风格, 另一方面可以给观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忆的小感动. 这样整部电影就会非常优秀.
然而结果却是剧情拖了后腿. 究竟哪些地方没做好呢? 我个人分析有以下原因:
第一, 叙事的节奏感不对
第二, 演员演技太烂
第三, 剧本也打磨得不够精致
===============================
<伏妖篇> 的叙事节奏存在明显的崩坏.
从剧情上看, 蜘蛛精和红孩儿两段都是铺垫. 已经较完整地呈现了两个要矛盾: 师徒四人的紧张关系和玄奘的内心痛苦.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 点燃这两个矛盾, 使之化学反应产生变化, 最后使矛盾消弭.
因此, 当小善出场之后, 才应该进入主线故事.
但电影演到这里时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剩下的时间又主要留给大战的场景, 没有多少讲故事的空间了. 于是最该讲好的几段, 反而都被忽略, 或只剩下寥寥数笔, 比如:
九宫真人为何要谋害玄奘一行?
九宫真人为何要设计陷害?
小善如何爱上了玄奘?
为何玄奘能用如来神掌? 使佛祖出面收伏了九宫真人?
电影后半部分像这样需要解答的问题很多, 但都被跳过去了. 而前半部分有很多篇幅花在并不重要的桥段上.
给观众的整体感觉就是, 前半部分节奏正常, 但一直没有主旨, 观众不知道电影接下来会讲什么; 后半部分进入主线, 却又在不断在快进, 让观众没时间注意究竟讲了什么.
我觉得整部电影的节奏感比<降魔篇>和<美人鱼>都要差许多, 甚至比节奏感奇怪的<食神>都更粗糙了一些; 当然远远不如周星驰<喜剧之王>, <大话西游>等巅峰作品.
===================================
至于演员演技, 毫无疑问是<伏妖篇>的败笔.
周星驰的电影只有周星驰自己能演好, 这一点早就人所共知了. 那些与周星驰共事时叱咤风云的导演, 如王晶, 李力持, 刘镇伟; 一旦离开了周星驰, 拍出来的大多是垃圾.
在<降魔篇>花絮中也可以看到, 从主演到跑龙套, 周星驰几乎指导了每一个角色的动作细节. 尽管如此, <降魔篇> 仍然处处显得不自然.
然而<降魔篇>好歹有令人惊艳的影帝黄渤撑场面, 有别出心裁的舒淇和罗志祥. 到了<伏妖篇>, 整个主演名单简直让人绝望.
毫无疑问最主要的角色是玄奘, 而演得最烂的也是吴亦凡. 批评他演技的人想必很多了, 我谈两个具体场景:
1. <伏妖篇>的玄奘毫无本事, 一直靠狐假虎威来驾驭三个桀骜难驯的徒弟. 他总是表现得凶神恶煞, 其实都是装出来的; 由于自己一点真实力没有, 所以时刻活在焦虑与紧张感中. 在伪装的凶神恶煞中流露出内心的紧张感, 这是非常好的喜剧场面, 非常能体现演员的水平.
而这种虚声恫喝的伪装因故穿帮时, 内心陷入极度惊恐, 反而更要装得自信, 更要急中生智, 语言和动作控制不住地夸张, 只因为想侥幸唬住对手. 这种表里不一的反差感最能让观众开怀大笑.
举几个经典的场景:
周星驰在<苏乞儿>中饰演苏乞儿, 竞选丐帮帮主, 不料当众打断了打狗棒
周星驰在<鹿鼎记>中饰演韦小宝, 在鳌拜向康熙逼宫时暴露, 临时伪装成皇帝心腹, 各种批判鳌拜
<大话西游>中, 至尊宝多次自称孙悟空来吓唬人
要吴亦凡把演技和周星驰这些经典场景比, 自然是强人所难. 但吴亦凡的问题在于, 他完全是认认真真在演一个暴躁凶恶的唐玄奘, 演得比孙悟空他们可恶多了. 以至于我看电影时感觉这个孙悟空好可怜, 这个唐僧就该狠狠揍上一顿才好.
2. <伏妖篇>的玄奘对段小姐思念成狂. 所以常常不自觉地在对话和动作中迷惑想象与现实. 这一个设定非常重要, 正因为段小姐之事, 玄奘和孙悟空心中都存在很深的隔阂, 两人对此都无法坦诚相待. 这一矛盾贯穿了整个故事. 直到结尾玄奘又把孙悟空看成段小姐时, 孙悟空反而借机调笑他. 这就说明了两人都迈过了心中这道坎.
那么在演技上, 凡是涉及到思念段小姐的场景, 玄奘应该都表演出一种想象和现实的错乱感. 比如两人对话时目光不在对方; 比如从想象中回来之后令人怅然若失; 比如把小善看成段小姐时, 因潜意识察觉到想象和现实的偏差, 引起微微颤抖...... 这些细节最能引起观众的共情.
吴亦凡显然还把握不了这些情绪细节. 但令人反感的是, 他和孙悟空的那段戏果然演成了卖腐戏, 这就让人糟心了. 他们身上太多偶像的自觉, 不知不觉中把粉丝的存在感都代入电影之中, 隔在角色内心世界和观众的感知中间.
我认为吴亦凡的天赋仍无法驾驭周星驰为自己设计的角色, 而且比文章也差了许多. 他并没有把握好这次出演机会, 反而成了接锅侠, 很好地吸收了部分观众的怨气.
===================================
最后从剧情上看. <伏妖篇>的剧情立意有佳作的高度, 落实到具体结构上却缺失了不少环节, 例如:
1. 卖艺挣旅费的必要性 ( 用来塑造艰辛感, 烘托出玄奘的异己痛苦)
2. 蜘蛛精一段和比丘国的关系 ( 让剧情顺利推进 )
3. 比丘国君作怪, 对百姓的坏处 ( 赋予驱魔一段更强的正义性, 增加代入感 )
4. 孙悟空决裂后的去向, 和回来暴走的原因
5. 九宫真人谋害玄奘一行的动机
6. 小善行为作恶与内心向善之间的矛盾
由于缺失了这些环节, 剧情不能带着观众流畅的从一段走到另一段, 而是跳跃式发展的:
1. 卖艺挣旅费居然靠演职表来过度到正片
2. 蜘蛛精一段过完, 直接跳到比丘国
3. 九宫真人突然出现, 把师徒带入皇宫
4. 孙悟空决裂离开时说"他欠我的不必再还", 为何又莫名其妙回到村子大开杀戒
5. 九宫真人费尽心思坑害玄奘四人, 计划失败后毫无畏惧正面刚, 那要计划干什么?
6. 九宫真人没有原因地去招惹一个后台如此强劲的取经团队, 费力不讨好
7. 玄奘喜欢小善是因为对段小姐的感情投射; 而小善既没有真正的善行也没有真正的恶行, 超度她没有感情动机, 只有一句话的设定( 怨念太深 )
8. 玄奘究竟什么时候能打出如来神掌
由于各个过渡环节都缺乏内在的关联和情感的推动, 所以观众稍稍动脑筋, 就很难融入其中. 其实剧本再仔细打磨, 肯定可以把故事讲圆的; 最好像好莱坞电影那样设定几个前后呼应的伏笔, 帮观众提醒主题是什么.
================================
这里, 在不破坏电影主干场景的前提下, 设想一种调整方案:
第一场: 师徒四人来一个村庄, 卖艺挣钱. 结果徒弟顽劣, 砸了场子, 没有收入; 小善就在观众之中(打扮平平), 与观众一起指点他们附近的比丘国因妖魔而混乱, 劝他们别演杂技, 还是驱魔挣钱得了.
第二场: 在一个深山庭院中, 大鹏主演的驱魔团队被蜘蛛精灭团. 之后镜头告诉观众, 蜘蛛精其实是比丘国妖魔的前哨站.
第三场: 路上玄奘殴打责骂孙悟空, 怪他害的四人沦落到荒山野岭驱魔, 还用如来神掌威胁. 但他自己回想, 只在段小姐死那次才打出过一回.
第四场: 四人来到山中庭院驱魔, 与蜘蛛精交手. 打斗中孙悟空屡屡试探玄奘的能耐, 有分寸后一个两个眼神泄露出杀意
第五场: 玄奘感觉hold 不住, 向佛祷告被猪八戒听到, 差点被孙悟空所害, 最后装作如来神掌把孙悟空吓回去
第六场: 来到比丘国, 一边民生困苦, 一边如童话乐园, 有极大反差. 玄奘一行人因为蜘蛛精功绩得到九宫真人接见, 引荐给国君.
第七场: 比丘国君性情乖张, 要玄奘表演逗乐. 结果玄奘被孙悟空调戏, 当众出丑.
第八场: 孙悟空对玄奘说出各种愤恨, 强调玄奘应该信赖他和两个师弟. 玄奘于是向孙悟空示弱认错, 孙悟空心满意足, 当场揭露红孩儿冒充国君, 与之大战. 战胜后解救了真正的国君
第九场: 真正的国君为了赏赐玄奘, 让他挑选宫女. 小善惊艳出场. 玄奘先是拒绝, 后因为对段小姐的思念, 又回来把小善领走.
第十场: 小善加入后引起团队分裂. 玄奘与小善私下交谈, 表现了明显的爱意( 把这一段剧情提前 ) .
第十一场: 孙悟空认定小善是妖精, 在村落中大闹. 玄奘表示要与孙悟空决裂, 并终于说出了段小姐的事情. 于是孙悟空直接大开杀戒, 吞掉了玄奘
第十二场: 在孙悟空暴走之后, 九宫真人现身, 小善也暴露了白骨精真相. 原来九宫真人才是妖怪的头领, 红孩儿只是她手下. 攻击取经人一行, 一则要为蜘蛛精报仇, 一则除去驱魔人之患. 由于九宫真人唯独害怕如来神掌, 才设计陷害. 孙悟空果然本性难移.
第十三场: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再次打败了红孩儿, 与九宫真人打得略占上风. 孙悟空抽空放出玄奘, 原来一切只是玄奘和孙悟空的合谋. 玄奘因为信赖悟空, 不惜冒风险被孙悟空吞下肚子
第十四场: 九宫真人恼羞成怒, 放出如来化身, 眼看就要杀死孙悟空. 孙悟空想让玄奘逃跑, 可玄奘却在最后关头召唤出了真正的如来神掌, 打败了九宫真人的真身九头大鹏. 原来玄奘的如来神掌只有在重要的亲朋陷入极度危难的时候才能施放出来. 这也证明了玄奘对孙悟空的重视
第十五场: 打败九宫真人后, 小善道出原委. 她本身白骨精, 被九宫真人利用无法超度, 所以才想引玄奘一行与九宫真人对抗, 也间接解救自己. 话语中也可看出她对玄奘虽有感恩敬重, 但并无爱情.
第十六场: 劫难度过了. 师徒四人继续取经之路, 不过关系却和睦了很多.我完全不擅长编剧讲故事. 上面这个方案只是一个折衷的设想, 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 蜘蛛精, 红孩儿和九宫真人三个故事需要有内在联系
2. 小善只是辅助角色, 不真正爱上玄奘, 类似<大圣娶妻> 中青霞; 她需要得到超度. 这样才能让玄奘超度小善变得合理, 也让玄奘能够回到取经现实, 而不是沉溺在怀念段小姐的想象中.
3. 孙悟空是否真心向善, 是电影后半部分主要的悬念所在. 他和玄奘吵架时, 应该明确对玄奘说出"我需要得到信赖". 这个诉求将会与后来孙悟空暴走时形成反差, 给观众一种"臭猴子本性难移"的错觉. 在那之后再看到玄奘其实和孙悟空是合谋, 以至于不惜假装让孙悟空吃掉, 就能充分证明孙悟空是真心向善.
4. 玄奘和孙悟空的相互信赖还需要一个强的证明. 如果加一个设定, "如来神掌"只有在因亲朋陷入危机而绝望时才能触发, 这样玄奘用如来神掌也不突兀, 而师徒两人的关系也可以得到升华=================
总而言之, 西游<伏妖篇>在审美上是非常优秀的中国神话魔幻电影. 可惜缺点也很明显, 剧情节奏失衡, 演员演技不行, 以及剧本结构上存在诸多漏洞, 令人遗憾.
话虽如此, 仍瑕不掩瑜, 推荐去电影院观看(少儿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