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潜移默化的结果
这一次李宇春参与《澳门风云3》的拍摄,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导演刘伟强。大家都默认她为刘伟强的干女儿,可两人不要说仪式,甚至都没有正式知会过对方,但一见如故,两人就此定下这份默契。
他们相识于电影《十月围城》拍摄期间。导演陈德森压力过大,刘伟强临危带班,在片场看到安静坐在一边的李宇春。“我觉得这个小孩很特别,不叽叽呱呱的,也不是发呆,就坐在那里看东西。”那是李宇春参演的第一部电影,工作团队用了半年的时间,简直是威逼利诱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才让她勉强同意参与。第一次和陈德森导演见面时,她低头,晃脚,只字不语,最后问,“剧中有没有植物人的角色?我可能比较合适。”
“那时没觉得拍戏好玩,也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是个音乐人,没学过表演,想都没想过当演员。”她只感到压力和焦虑,生怕因为自己的生涩影响了电影的效果,“我还是有点责任感的。”
在初入行的那几年里,有媒体评论李宇春的处世方式是“铜墙铁壁式的自我保护和禁锢”,她天性谨慎,更不想被各种嘈杂的声音左右自己的方向,她做到了自始至终的理性自制和坚持原则,却也因此被悬空于真正的生活之外。团队上下尽力促成她参与电影的拍摄,除却事业发展的考虑,更多是希望她可以借此投入一些社交活动。
拍《龙门飞甲》的时候,周迅极其自然的一句招呼让她吓了一跳——她以为在经纪人互相介绍后,彼此才可以开始对话。在沙漠里拍外景,每个演员都窝在自己的房车里,又因为天气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有时等了四五天,没有一个人拍上一个镜头。怕彼此疏离,剧组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主要演员要在没有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不定期组织大家聚餐,轮到李宇春时她很踌躇,怕冷场,怕招呼不周。可聚餐结束后她心情好极了,大家自然而然地和她开玩笑,让她紧绷的神经完全放松了下来,她发现,融入一个集体,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十年里她只拍了四部电影,刘伟强觉得她有魄力去拒绝,“很厉害”,但一旦她点下头来,便会一往无前,尽心尽力。参演话剧《如梦之梦》时,李宇春不想只是走个过场,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每天中午12点到半夜12点,她都在排练场。为了保证排练和巡演的时间,她甚至推迟了自己演唱会和唱片发行的日程。
她并不是《如梦之梦》舞台上的绝对主角,台词不多,更多时候,只是舞台上静默的一份子,但投入的心力,她觉得值,“我一直希望表演上有一个人能教我,赖声川导演是手把手地教。”赖声川也惊讶于她的认真,“歌手在舞台上需要真情流露,但同时她也需要遮蔽真实的自己。演舞台剧时,这层遮蔽都要拿到,其实很辛苦,更需要勇气。”
林青霞看了之后都赞李宇春“把台湾学生的感觉演得入味”。排练时,发飙或者骂人这种情绪爆发的部分她往往会卡住,这也让李宇春对话剧更多一份敬畏,“和电影比起来我更喜欢话剧,我喜欢那种‘一次性’的表演艺术,有瑕疵,但是真实。你必须全神贯注。”每一场她都需要哭,连朋友担心她会在某一场哭不出来,“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出现过。故事会把你带进去,根本不需要技巧。”
话剧让她体会到什么是精雕细琢:说话、出场顺序、停顿的节奏,都需要细细推敲。相比之下,其他的挑战反而不在话下。《澳门风云3》进组的前半个月全是打戏和吊威亚的部分,她心里嘀咕,说好的搞笑呢?以前她也试过威亚,可这次有一幕戏要求从极高处直线下落,“演习的时候下面还有垫子,实拍的时候垫子也被挪走了,往下看,真的有点害怕。”但安全落到地面便是成功,和几位老戏骨玩玩闹闹完成没有预设的表演,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松弛。
演戏也让李宇春对自己的音乐表现形式有了不同的切入点。2012年做“疯狂世界巡演”时她采用了音乐剧的形式,“之前我也没有想过,一个流行歌手的演唱会可以从头到尾都是戏剧串联,没有说话,没有互动,我也担心过观众是否能看懂。”令她意外的是,那一场演出好评如潮,“这大概就是参与拍戏后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