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太极拳最容易产生的误区:
得太极拳精妙的古代先贤在太极千古名篇中,留下警示后人的语句,令历代不得太极拳要领的练习者困惑不已。在练习过程中,百般猜测、试验以求得其精妙。直至成了名家、大师、宗师级人物,仍然对太极拳探索耿耿于怀、终生揪心不已。
列举比较典型的几个太极拳经典误区:
1、“一力降十会”要想四两拨千斤,必先拥有千斤力。这是方向性错误,不理解拳谱中“掤劲意如水,如水负行舟”;
2、以能赢就是太极拳为第一思想,或者干脆就习练外家功夫,太极拳架为门面,手上、嘴上、思想上不饶人;
3、对古人留下的太极名篇以遵守、顺从态度,解释讲解富丽堂皇,学术上堪称经典,但在手法上牵强附会,甚至造假神化太极拳;
4、知道应该用意不用力,但不知道怎么做,也没见过太极做法,人云亦云模仿推手能赢者的方法而猜测做法,或者干脆就认为太极拳是老人家在公园玩的健身操,不置可否;
5、深信有太极拳功夫,可惜不会做,或做不好,出手即败,以致怀疑太极拳;
6、拳架套路走几年,拜几个名师讲传承,参加几场比赛,得几本证书或某某名家传人,收徒甚众,怡然自得,俨然以名家自居,认为名气越大越正宗。
7、信奉无师自通神话,认为读几本书、看几张光盘、努力惴摩几年就能学会太极精华。
8、认为太极拳没有实战功能,发奇想建立现代训练体系,未继承就想创新。或者标新立异,乱编几种动静太极拳、吐纳太极拳、阴阳太极拳以欺世盗名。
为什么人们会走进这些误区而且深信不疑?难道在传承过程中遗失了精华内容?太极拳阴阳对立中求统一,古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自古以来就知道,“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非明师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不可得。想想当年杨露蝉为什么三拜陈家沟,武禹襄为什么跑一趟陈家沟、跑一趟赵堡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