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觀眾來說,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就是「X教授」,在《X戰警》前傳三部曲扮演這號漫畫史上膾炙人口的角色後,他嘗試做一些突破性演出,在驚悚片《分裂》一口氣挑戰9個不同的人格。不靠化妝、不用特效,完全靠肢體語言、眼神、語氣,讓觀眾清楚感受到這9個截然不同的人格,堆疊出峰迴路轉的劇情。
提到接演《分裂》的關係,其實還真的不得不感謝《X戰警》。「我是拍《X戰警:天啟》剃頭的,然後才演這部片。導演奈沙馬蘭希望這部片我可以剃短髮。有趣的是,好像剃光頭後有很多機會上門耶,『你光頭真好看,要不要來演這部片啊?』」
很妙的是,詹姆斯麥艾維覺得從剃光頭後,大家對他都刮目相看,「走在路上都沒人來打擾我,我自由多了。」他說以前曾在路上遇到一些怪人,會跑來面前大罵三字經之類的,可是打從剃光頭之後,這些人看到他光頭、兇神惡煞的模樣,反而嚇跑了。「其實在《X戰警:天啟》補拍的鏡頭時,我正好在拍本片,所以大家對我的看法又不一樣了。 」
有趣的是,「X教授」擁有強大的讀心術,但詹姆斯麥艾維在《分裂》卻讓人摸不著頭緒,分不清楚哪一個人格才是「真的」。「我不覺得主角有「解離性身份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縮寫DID,意指超過兩個以上的人格同時存在),而是陷入幻想當中。 」另外一方面,很多演技派演員也常常台上台下判若兩人,被外界形容有如人格分裂,他覺得的確是如此,「是的,某種程度上這跟演員的工作很像,因為演員也是要說服自己變身成劇本中的那個人物。 」
「有些很棒的演員,來拍片時是一團糟的狀況,可是到了攝影機前,就整個活過來,讓人難以想像其實在上戲前,這個人爛成一條蟲。」 他提到演藝圈有句俗話,「一直裝下去你就悟道了」(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這句話可有幾分道理。 「我想大眾應該可以理解,我們每個人在不同地方的行為處世也有些不同啊。像是在外頭工作,在家休息就不一樣。」
對大多數演員來說,拍戲前準備角色的功課相當重要,詹姆斯麥艾維也不例外,他說自己翻翻一些文獻,也去找一些罹患這個病症的人,甚至與罹患這種病症的人一起生活的人,瞭解多重人格身分的患者,不同人格之間是如何溝通的。「我記得有一個案例,他的某一個人格會告訴另外一個,『不要亂花錢買積木』。因為這個人格在白天出現,那個人格在晚上出現,晚上的那個人格會說:『錢都花哪去了?』一看,屋子多了好幾個積木,原來那個白天的人格喜歡完積木。他們會透過日記,甚至影像日記來溝通,在生活上會找出溝通之道、彼此照應。他們不會對著牆喊說:『這就是我,我就是管理一切的人,我不是某個人的想像,我是活生生的。』」
當觀眾開始爭論,究竟一個人怎麼可能會分裂出那麼多不同的人格,還可以同時存在,他自己對於故事有不同的解讀。「我不覺得片中主角有精神疾病,他只是精神受到創傷。 」而且他把以前的表演經驗派上用場,「過去我演過不少苦於精神疾病的角色,甚至在《索命記憶》演出一個失去記憶的人,有心理創傷,混淆記憶的問題。
我想過去演出這些人物,對於拍攝本片有些幫助,但就我個人來說,演出任何一個精神上有疾病的角色,與其說是我去塑造、定義這個人物,還不如說是這個人物找到了我。」
至於如何詮釋同一個角色、卻有不同的人格,他的答案非常簡單。「我演過上百個角色,只是這次一口氣演9個,不過就是在一部片演9個角色罷了。」他用很平時的口吻形容同時演9個人的挑戰,好像非常容易,「難度在於演出人格轉化的過程,那個很棘手。觀眾要看到你轉變的樣子,『啊,你要變成那個誰誰誰』,那是挺有趣的。 」
9個不同人格當中,他自認最難的是女性「海瑟薇」,因為肢體語言最難,但也是他最愛的,「因為演起來很有趣。」至於怎麼難法,他說出了自己的弱點:「演女生很難,因為要穿高跟鞋走路,我很不擅長。」不過他認為觀眾一定會喜歡他詮釋的小朋友人格,「因為演一個10來歲小朋友是很討喜的,可愛又純真。」可惜他演出9個人格,片酬卻沒有漲價,「哈,我忘了。我真的沒想過這一點。真的,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想這都要怪導演。」
不過認真演出之餘,大家都很關心,怎麼沒有幫他報名奧斯卡呢?「因為電影是2017年才會上映,所以來不及報名奧斯卡,除非電影公司改變心意。 」加上電影的驚悚題材,一直不是奧斯卡評審園維喜歡的菜,除非電影本身非常突出,才有可能改變大家的成見吧。
至於他跟麥可法斯賓達還有保持聯絡嗎?他一臉淘氣地笑說:「我還沒看《為你說的謊》!」
其实亮点是最后一句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