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关注:142,002贴子:1,239,696
  • 15回复贴,共1

钱学森: 《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用: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知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在从事科学研究 中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与科学 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体系结构、核心、研究对象、马克思主 义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世界的本质 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明而深 刻地感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类知识最 好的、最正确的、最高的概括。最好就是 指其作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具有伟大的实 践价值;最正确就是指其根植于现代科学技 术体系具有时代的真理性;最高是指其居于 科学技术体系顶层具有对人们一切认识与 实践的指导意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01 21:13回复
    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的问题
    钱学森
    外国人都说科学学是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 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创始的,但他们也不见得都 按贝尔纳的原来意图搞,而把科学学的研究范 围说得似乎很宽广,各种说法又不一致。就连 科学学的名称都不一样,英国人称Scienee of SeieneesP美国人称Sociology of Science;我 看他们不如用Scientiology更简练些。其实我 们现在也不必非采用他们的说法不可,因为我 们定购是社会主义道路,路子不一样嘛。那什 么是科学学?我认为:科学学是把科学技术的 研究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来研究的,研究科学技 术活动的规律,它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什 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所谓马克思主义 的,是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科学学。这是重要的, 因为科学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必须如此。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01 21:1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些观点,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说过。 在读到于光远、龚育之和王兴成同志的近作之后,受到教益,但我又感到意有末尽,所以 再写这篇文字,参加讨论,并向同志们请教。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01 21:16
      回复
        一. 既然科学学是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门社会 科学,它就是一门学科,它不是一门直接改造 客观世界的工程技术。有没有一门这方面的工 程技术呢?有的,而且是一门在现代社会中有 非常重要意义的工程技术,即科技研究的组织 管理技术,我把它叫做科研系统工程,是系统 工程这一类新的工程技术之一。要搞好科研系 统工程当然要研究科学学,不然就没有理论基 础;但科研系统工程的实践,即科学技术的研 究、研制工作的组织管理,除科学学之外,还 要许多其它学问和技术,如运筹学、经济学、 计算机技术等③。最根本的是要区别科学理论 和工程技术,前者有单一的研究领域,而后者 总是综合多种学科的成果来具体进行一项建设 和组织管理工作。
        现在,我们的同志急于要提高我国科学技术 研究、研制工作的组织管理水平,这是可以理 解的;但有些同志就 因此把科学学同科研系统 工程混淆起来,要科学学工作者去直接解决我 国当前的科技组织管理问题,那也许会欲速面 不达。当然我们研究科学学主要是为了提高我 们的科技组织管理水平,加速实现我国科学技 术现代化。这个目的是明确的。我讲这个话是 想劝我们科技组织管理工作者要对科学学有点 耐心,不要杀鸡取卵。
        科学学既然有别于系统工程,当然也不同于 讲系统理论的系统科学,科学学也就与另一类 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密切联系着的所谓“软 科学”不相干,这也是一个要明确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是:科学学包括不包括社会科 学的研究活动?我认为科学学的研究应该包括 这一部分社会活动。科学学不能只是自然科学 的科学学,科学学也是社会科学的科学学,而 且也是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以及哲学的科学 学。 ‘
        科学学是自然辩证法吗?或者说科学学也研 究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吗?我看还是不缠在一 起为好。如果说目前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 还未打开局面,因此要借科学学来走出一条路 子,这不见得妥当;科学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研 究这一社会活动,不是研究科学技术本身,所 以也不去搞科学的方法论;科学学是可以和自 然辩证法分清研究领域的。 自然辩证法自有其 广阔的活动范围,比如用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来 丰富并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一旦我们说 科学学同自然辩证法有交叉,那么科学学还包 括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岂不科学学又和历史 唯物主义或社会辩证法也交叉了吗7这样会打 乱本来可以划分清楚的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当 然,这是说学科;一个人可以同时搞几门科学 的研究,自然辩证法的工作者也可以同时研究 科学学。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2-01 21:18
        回复

          以上是讲科学学与其它学科的划分。那么科 学学应该是什么呢?我想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内 容是科学技术体系学,也就是科学技术的分门 别类,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科体系的 发展,演变,新学科的成长和老学科的消亡或 重新划分。这当然与研究整个科学技术的活动 有关,所以是科学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技 术的各个学科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联系的体 系,这是恩格斯在大约一百年前指出的。我们 现在的科学技术体系有六个组成部分(如图二 八概括一切的是哲学,哲学通过自然辩证法和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辩证法)这两个桥梁和自然 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联接。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数学科 学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要用的学问。在 这三大类学科之下,介乎用来改造容观世界的 工程技术之间的是技术科学,那是针对工程技 术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即普遍出现于几门工程 技术专业中的问题,统一处理而形成的,如流 体力学、固体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运 筹学、控制论等等。在工程技术问题中新起的 一大类是各门系统工程。
          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图一所示的体系大 致代表了科学技术目前的状况,以前不是如 此,将来也不会老是这样。大约在本世纪韧, 科学技术的体系中就没有技术科学这一大类, 因为它尚在建立之中。那时数学也只是作为自 然科学的一个部门,没有划出来,因为那时即 便是科学的社会科学也还没有用数学方法,数 学似乎为自然科学所独有。所以在本世纪初, 科学技术的体系大致如图二所示,是四大部类 所组成。如果我们再往前追,大约一百三十年 前呢7那时工程技术也还没有成为学问,改造 容观世界的能工巧匠只被认为是有才能的人, 而他们的才能还没有总结成为学问,特别是能 在高等院校里讲授的学问,所以列不进科学技 术的体系中。一百三十年前的情况,大约如图 三所示,是三大部类的科学技术体系。再往前 呢?比如说两百年前呢T那时没有马克思主义的 哲学,也没有科学的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就只 有一个部类,即自然科学,如图四。如果还要 往前追溯,那就没有科学的体系了;我们一般 讲科学自文艺复兴起,十六世纪以前只有科学 的部分成果,形不成体系。
          从一七八O年情况的图四到一八五O年情况 的图三,再到一八九O年情况的图二,最后到 现在的图一,这是科学技术体系的发展、演 变,所以科学技术体系学不但研究一个时期的 情况 PBp“现象学”,还要研究不同时期的变 化,即“动力学”,科学技术体系学也包括科学 技术近代史。所以科学学也包括科学技术近代 史。
          既然包括历史,那将来呢?科学技术体系不 会发展到现在就停下来,将来的科学技术体系 也不会就象图一那样固定下来。例如,现在已 经出现了苗头的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将来很可 能上升到科学技术体系中;两个新的大部类学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2-01 21:19
          回复

            赵红洲同志《红旗》杂志的文章④一篇讲社 会的科学能力的文章。他讲
            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门科学一旦有了系 统购理论就进入正常发展的阶段,大量的实验 和理论分析,不断充实原来的理论,理论又见 诺实际应用,实践结果又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要求科学家去解决。这都大体上是量的累积, 原来科学理论框架显得更加牢固了。但就在这 一阶段的量变中,也隐藏着与原来理论规范相 矛盾的东西,随着研究的进展,矛盾逐渐显 露,也会有些不损害原来理论的小修补。可是 矛盾终于无法克服,引起激化,大家都有了科 学危机感,这时就会出现一个新理论来取代原 来的理论,形成一次质变,一次科学理论的飞 跃。当然新理论总是吸取了原来理论的成果, 包涵了原来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漫长 过程的一个新的驿站。这种质变就是科学革 命;例如,从天体日心运动学说到中顿力学, 氧的发现代替了燃索论,相对论又代替了中顿 力学,量子力学的创立等等。我们早就认识到 这些事例都是科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推动科 学技术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所以科学革命是 科学技术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在规律,而 研究科学革命是科学能力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组织科学技术队伍中的一个问题是充分调动 每一个成员的劳动积极性,而这在我们社会主 义制度中就必须做到按劳分配。要按劳动的贡 献来分配就又必须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价值 作出准确的评价。决不能“平分”,“吃大锅 饭”。这是一个对脑力劳动成果定价值的问 题,在以前好象还没有认真研究过,现有的只 是各种奖金,国家的科学奖的意义呢?我们遇 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 系。一般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不是直接 生产力呢7直接的生产力是人和生产工具⑧, 所以科学技术要成为生产力还要通过人或生产 工具,以及府科学技术来更好地把人和生产工 具组织到生产过程中去。也就是要用科学技术 武装人,要用科学技术设计、制造更好的生产 工具,要用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组织管理水平。 这是要能动地推进的,不是自然而然的,科学 技术不会自己变成生产力。这是我国目前的一 个大问题,大量科研成果用不到实际生产中去 ③。这就需要改革经济管理制度。与这个问题 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到底应 该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百分之几7我国现在的比 例是不到百分之一。当然,如果成果弃而不 用,也许比例还可以减。如果科研成果能迅速 用来革新生产,发展生产力,那这个比例还要 大大增加。在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究竟用什么 比例为宜,应该研究。政治科学学的一个重要 理论问题是搞清技术革命这个概念,技术革命 是毛主席在一九六九年的一个批示上提出的, 毛主席说要区别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后者是 指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如蒸汽机、电力,现在 的核能。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产业革命,电力 的出现进一步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把资本主义 推向垄断资本主义。两次历史上的技术革命都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资本主义的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加不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 现在的核能技术革命也必然如此,现在正在进 行的一场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也只能是如此, 那里会有什么矛盾的缓和?那里会有什么社会 主义革命过时的道理?但是帝国主义的帮凶们 却高唱什么科学技术革命,什么第二次产业革 命,第三次产业革命,好象第一次产业革命出 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而现在第二次了,甚至第 三次了,要出什么别的了,妄想骗人说马克思 主义不灵了。那个社会帝国主义也鼓吹科学技 术革命,为其霸极主义找口实!我们一定要用 技术革命的理论来戳穿这些家伙的鬼把戏,指 明革命的光辉前程。这是政治科学学的一项重 要任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2-01 21:20
            回复
              我们当然不能只看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 和上层建筑的推动作用,也要看到上层建筑对 科学技术的反作用。这是政治科学学的又一个 重要研究课题。例如在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 研究活动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和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制度的根本矛盾,时时刻 刻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他们那里科学技 术越发展,就越社会化,就越同私有制发生激 烈的冲突,这是他们不可挽救的死症。
              这就是说对科学技术来说,社会主义制度也 是无比优越的。当然在我国现在也不是没有问 题,钱三强同志就指出过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 存在的许多问题。①政治科学学要研究这方面 的问题。
              在国外,科学技术工作总是被认为只有专业 人员才能干,广大人民群众是被排除在科技大 门之外的。但对我们来说科学技术的泉源是人 的社会实践。因此亿万人民的实践经验决不能 忽视,即便是点滴的看法,一个小小的建议, 都应该得到专业科技人员的认真分析,其中有 可能蕴育着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事物。科 学技术史上有那么多偶然的发现该给我们启发 了吧。这种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实践的态度是我 们所特有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活动 应有的一个特点。
              社会上层建筑对科学技术活动的又一重要影 响是军事料学技术研究在整体科学技术研究中 所占的比重。据一个统计资料,现在世界各国 每年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研制的费用大致是一 千五百亿美元,军事方面的占百分之二十四, 航天技术占百分之八;其实这两者都是军事性 质的,一共是百分之三十二,差不多是全部费 用的三分之一。基础科学研究才百分之十五, 不到军事性质的一半。医疗卫生才百分之七, 农业研究才百分之三。以上还是世界的平均, 在苏联和美国,军事科研的比重还会更大。这 是我们研究科学学必须注意的一个方面,也是 政治科学学的一大课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2-01 21:22
              回复

                上面讲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三个方面的研 究或三个分支学科: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 力学和政治科学学。我们是把科学学研究的科 学技术社会活动从近代科学算起的,因为只从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才具有我们现 在所说的概念。当然,近代科学技术以至现代 科学技术都吸取了古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所以 研究古代科学技术兜也是必要的,但那也许不 属于我们所谈的科学学的范围了。
                为了预见科学技术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我们 在前面讲科学技术体系时谈到要研究科学技术 体系的未来。但整个科学技术活动在未来社会 中的情况,又是一个更全面的问题,它涉及到 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另一门社会科学,未来学 的研究范围。
                原载《科研管理》创刊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01 21: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参 考 文 献
                  ①钱学森。《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 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一九七九中,第 一期。
                  ②于光远《谈谈科学学》龚育之《马克思主义 与科学学》王兴成《试谈科学学的研究对象和 内容《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一九七九年 七月甘五日。
                  ③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 技术一 系统工程〉〉《文汇报》一九七八年九 月甘七日,一、四版。〈〈 赵红洲〉〉〈〈试 论社会的科学能力〉〉〈〈红旗〉〉一九七九 年第四期。
                  ④于光远〈〈关于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 产力经济学”的建议〉〉草稿。
                  ⑤T.S.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ovolutions”,Univershy of Chicago Pressr 1970.
                  ⑥汤浅光朝:《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赵红 洲译,见《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一九七九中 二期。
                  ⑦任涛、祝善训 <<从推广科技成果看改革经 济管理体制的必要>>,<<人民日报》一九七九 年八月九日,三版。
                  ⑧钱三强《赶什么?怎么赶?一国外科技工作随 感》,《北京科技报》一九七九年四月甘日,四 月甘七日,五月十八日,七月六日,七月甘七日,八月十日。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02-01 21:24
                  回复
                    好支持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01 21:31
                    回复
                      补一下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2-01 21:34
                      回复
                        系统论,不知楼主有兴趣深究没有?


                        IP属地:青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2-03 11:44
                        收起回复
                          学习了。


                          14楼2017-02-03 17:18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北京15楼2022-12-20 1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