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录取人数不断增加,但真正为研究学问而读研的人不多。近日有媒体刊文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回归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
我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定位通常可见类似表述:“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研究生教育只面向一小部分精英群体的时候,这种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但当研究生不断扩招,研究生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时候,这一定位已脱离实际。就研究生教育现状而言,强调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首先得考虑高校有没有能力和实力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很多高校的软硬件难以满足培养研究性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各大高校逐步增加专业硕士招生,区分学硕与专硕的培养方案,也是为了顺应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如果他无法迫使自己相信,他灵魂的命运就取决于他在眼前的这份草稿的这一段里所作出的这个推断是否正确,那么他便同学术绝缘了。他绝不会在内心经历所谓的科学‘体验’。”韦伯心中那种真正热衷于学术的人,纯粹愿意为学术忍受孤独的人,实在不多。读研更多还是与个人就业及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有很现实的个人考量。种种现实表明,强调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