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据报道称,贴春联“福”字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视觉污染,城管从初三开始行动,一天下来清理春联、门贴、福字等450余处。
城管“撕春联”的行为让市民感到匪夷所思,这样的城市管理逻辑从何而来呢?其实,济宁撕春联的做法并非先例。早在几年前,陕西渭南市、河北邢台市城管执法办下发过类似“整顿通知”: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春联属于“乱贴乱画”,节日过后,破旧凌乱的春联福字不但失去了营造节日气氛的作用,还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这样的说法乍一听“有法可依”,实则生拉硬拽一刀切,在执法中大搞形式主义。春联岂能和街边小广告、街头涂鸦相提并论?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源于宋代,“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后来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为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贴完了一般不撕,任其自然脱落。
贴春联、贴福字本是过年的习俗,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怎么就变成了“视觉污染”?可以理解,现在的城市建设不会等到春联福字慢慢褪色破损、待到下一个春节清理,但至少应该尊重传统民俗,不能强行除掉老百姓的“福气”。即便撕掉,也是在正月十五之后或者正月过完之后才撕掉。从民间禁忌来说,新帖上的春联福字被人撕掉很不吉利,也是对人的一种不尊重。
仅仅从市容市貌来看,还没有等到“破五”,崭新的春联福字贴了没几天,哪儿来的有碍观瞻? 看看济宁市那两张撕春联前后的对比图,一张图上所有店铺贴着红底金色的“招财进宝”,和路边的红灯笼相映成趣,喜庆祥和,浓浓的年味呼之欲出,并不是一副纸张脱落、随风满天飞的脏乱差图景,反倒是撕掉春联的图上少了这抹红色,整个街道暗淡无光。
不知道济宁城管执法人员在现场,有没有留意这些具体落实情况。创建卫生城市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机械地制定和执行不符合习俗和民意的政策,只会引起市民的反感。2012年春节期间,一位邢台商户通过“邢台民意通”投诉城管局,表达了春联被撕掉的愤怒和不解,并提出“如果必须清除应该行文告知我们”。延续千年的传统被粗暴制止,这样的执法行为带的是隔阂与伤害,济宁城管执法的理念应该有所转变。
城市管理水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脸面。科学且人性的管理方式能为城市增光添彩,而为了“创建文明单位”的政绩、不顾实际情况、拍脑袋想出来的政策,即使“有法可依”,也会让执法者落入荒唐可笑的境地,无法给城市增加颜面,反而打了自己的脸。
小编:郭冠华 UC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