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5,516贴子:12,610,505

回复:论盛唐由盛而衰的根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篇《上位篇》说到武则天如何摧枯府兵制的根基,致使府兵制名存实亡,那么,大唐还是要打仗的,还是要和异族角逐作战的,那么,靠什么兵?
答曰:“募兵”。其实,募兵在贞观年间就有从征事例,如薛仁贵就是贞观年间从募兵中脱颖而出者,那么,募兵的光景如何?木并在武则天当政之后是什么光景?在关陇集团被铲除后光景如何?请看抗倭名将刘仁轨给高宗的奏章:
“臣蒙陛下曲垂天奖,弃瑕录用,授之刺举,又加连率。材轻职重,忧责更深,常思报效,冀酬万一,智力浅短,淹滞无成。久在海外,每从征役,军旅之事,实有所闻。具状封奏,伏愿详察。臣看见在兵募,手脚沉重者多,勇健奋发者少,兼有老弱,衣服单寒,唯望西归,无心展效。臣问:‘往在海西,见百姓人人投募,争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征。何因今日募兵,如此伫弱?’皆报臣云:‘今日官府,与往日不同,人心又别。贞观、永徽年中,东西征役,身死王事者,并蒙敕使吊祭,追赠官职,亦有回亡者官爵与其子弟。从显庆五年以后,征役身死,更不借问。往前渡辽海者,即得一转勋官;从显庆五年以后,频经渡海,不被记录。州县发遣兵募,人身少壮、家有钱财、参逐官府者,东西藏避, 并即得脱;无钱参逐者,虽是老弱,推背即来。显庆五年,破百济勋,及向平壤苦战勋,当时军将号令,并言与高官重赏,百方购募,无种不道。洎到西岸,唯闻枷 锁推禁,夺赐破勋,州县追呼,求住不得,公私困弊,不可言尽。发海西之日,已有自害逃走,非独海外始逃。又为征役,蒙授勋级,将为荣宠,频年征役,唯取勋 官,牵挽辛苦,与白丁无别。百姓不愿征行,特由于此…………”(《旧唐书·刘仁轨列传》)
这则史料弥足珍贵,出自一位镇守朝鲜的募兵之口。大概意思:是太宗贞观年间,与高宗永徽年间,百姓闻战则喜,争相裹粮备甲为国效命冲杀疆场的热血豪情。这样的豪情与热血是朝廷崇尚军功激发出来的。那个时候,立功受赏得官很容易。哪怕身死疆场朝廷也要派人祭奠吊丧抚慰亲人的悲哀,对死时无官者追赐官爵;对死时有官爵者,把生前官爵由其子弟继承食禄。但是在显庆年间,出征健儿阵亡后,朝廷无人吊祭抚慰,更不给官爵追赐,也不见生者官爵被子弟继承。而且,贞观、永徽年间渡海征朝鲜还可以得一个“转勋官”,但是,在显庆年间,就没这待遇了!草民们寒了心,不愿再为国家出征效命了!家里有年轻力壮者,只要有钱贿赂官府,就可以免于出征;但是,家世贫寒者,那怕是老弱不堪出征也要拉上凑数。显庆年间,征战百济、攻陷平壤的功劳,将官们都许诺有高官重赏,但是,从朝鲜回国后赏赐、勋位被夺,甚至于还有出逃海外、自残躲避兵役者…………百姓不愿出征效命,就是因为那些对从军者不得人心的轻视与刻薄待遇………………
我们须要注意一个年份前后的对比变化:自高宗显庆年前,出征异域的兵士荣誉、物质赏赐双丰收。但是,显庆年后,只有付出毫无回报,士兵寒心,百姓心冷。这个显庆年是哪一年开头的?是656年,武则天做了皇后开始名正言顺参与政事的开始,也是关陇集团覆灭的开始年份。在关陇集团覆灭之前,关陇们执掌中央权柄,他们崇尚军功对军人赏赐优厚促使百姓乐于投军出征做募兵;但是,武则天铲除关陇集团之后,关陇集团实行的对军人们的优厚待遇免除了!百姓从军出生入死是没有丝毫回报的!民间尚武建功的风气顿减,百姓不再从军,官府不得已抓丁!募兵制的兵源也成了问题!募兵制征集到的兵源素质更成问题!铲除了关陇集团,就连他们执行的正确路线也要毁掉;打垮了一个坚强尚武的统治核心,连他们为国防安全做的制度安排也要废除,这个国家的安全系于何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2-07 12:20
收起回复
    不单如此,科举还精选出了旷古罕有的蠢材、废材。
    科举这个东西,在隋炀帝初建时候,是出过人杰、雄才的,比如侯君集、房玄龄等,但是,到了武则天力倡科举之后,就出蠢材、废材了!到了懦宋时期,出蠢材、废材的比例就级高了!
    单说武则天力倡科举的法子被继承下来后,就出了一“极品”——张九龄。这个“极品”在玄宗时一度做到了宰相,这个进士出身的张九龄的愚蠢程度并不次于懦宋的那些科举废物。比如在玄宗初年,就有不逞之徒私自铸造劣质钱币在市场流通,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一直难以控制。这是犯罪。西汉汉武帝是用屠刀款待这些亡命徒,效果奇佳。但是,这个叫张九龄的科举废材/宰相竟然出主意准许私人铸币,国家放弃货币铸造的的权力。
    看到了么?没有货币铸造权的国家还叫国家么?!不能垄断货币铸造的国家算国家么?这个张九龄,这个科举出身的蠢材、废物就出这个主意!好在这个亡国的馊主意被一顿砖头拍死了,否则,这个大唐的寿数难说了。悲催的科举,竟然弄出这么个不懂经济的蠢货上位做宰相,大唐国运的“向下破位”“指日可待”!
    这个张九龄还有一样出奇本事,阻止武人进中枢当宰相。玄宗拟定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作尚书,张九龄拼命拦阻,弄的玄宗恼怒异常追问原因。这个科举蠢材说了实话:“仙客边隅小吏,目不识书。”首先它看不起“胥吏”,其次,只以为自己的舞文弄墨才是本事。而它的“本事”不过是“识书”,不过是武则天涉及的“文史”,“雕虫之艺”而已!废物学问罢了!正如孔乙己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而已!对于这个从泾州小吏起家,一步步从行政管理能力实干出的知兵善谋的牛仙客,它是极端的鄙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2-07 12:21
    收起回复
      2025-05-11 12:02:22
      广告
      早在战国末年,《韩非子·显学》早就说的明白:“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很可以猛抽它的脸!可这是个蠢材啊!蠢材知道这句话么?这路蠢材能当宰相,是必须有一个扬文抑武、重文轻武的垃圾堆提供“养分”的。这个垃圾堆,陈寅恪先生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的明白:
      “自武则天专政破格用人后,外廷之显贵多为以文学特见拔擢之人。而玄宗御宇,开元为极盛之世,其名臣大抵为武后所奖用者。”
      大唐立国之本中,就有尚武这个最要紧的根基,但是,这个科举出身的张九龄就敢对知兵善谋的牛仙客入中央横加阻挠,可见那个时候的唐朝重文轻武的浊流黑水泛滥到了什么样的地步!这个垃圾堆,这泛滥的浊流黑水正是武则天种下的恶果,也是玄宗遗传了武则天劣根基因必然结果!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说武则天提举的另一个“半成品”废物张说。这个人倒没有出过张九龄那样的馊主意,但是,它却提留了一个脑残级别的“奇才”——房绾。这个“奇才”上位的过程是这样:
      “开元中,作封禅书,说宰相张说,说奇之,奏为校书郎。举任县令科,授卢氏令。拜监察御史,坐讯狱非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2-07 12:22
      收起回复
        不过是谢了一个喇叭文,就做了官,哪怕做官,就做“校书郎”算了,居然又做了监察御史!这是处理实际政务的要职,写个狗屁文章就被抬举上位了!写喇叭文是个本事,但是,做监察御史那是另一样本事,只因为喇叭文写的不错,就什么都能干了!坑死人的科举制!此房绾的朽烂瓤子早被贺兰进明一眼看穿,不过是西晋王衍之流人物,提醒高层注意,但是,就这么个脑残,在安史之乱中要请缨出征要修理安、史们,也居然就领兵出征了!此脑残排兵布阵严格按照“春秋古法”,赶着了两千辆牛车去打仗,去对付安史们的骑兵!结果不想可知,打了一场千古笑谈的大败仗、大溃败!脑残是不可以上位的,但是,脑残的确上位了,那么,助力脑残上位者,不是个脑残是什么???
        有了这么一个重文轻武的大垃圾堆,出张九龄这样的“极品”蠢材,张说这样的“半成品”级别的脑残,大唐的国运一旦“向下破位”那就是放量暴跌熊途漫漫!
        盛唐的中衰,武则天负全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2-07 12:23
        回复
          《树敌篇》
          高明的政治家治国,外国的对手是不多的,敌人也是越打越少的,敌人也是越打越弱的。但是,武则天主政时,大唐的敌手并没有见少,反而凭空树了正北后东突厥汗国、东北契丹这两个强敌!
          先说后东突厥汗国。
          679年,大唐单于大都护府二十四州东突厥降部发动大规模的反唐暴乱。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统兵征剿,以寡击众初战连捷,但是,遇到酷寒暴雪突袭,东突厥又趁势围攻,败绩。漠南诸州不复大唐所有。朝廷急调裴行俭驰赴漠南征剿。在大唐被武则天猛力摧枯瓦解军备无兵可调的困境中,裴行俭调遣回纥助战,施用反间计致胜,在681年十月镇压了这场大暴乱。俘获、迫降暴乱魁首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博。但是,代替病危的高宗执政的武则天在当年当月丙寅日就斩杀了投降的这两个东突厥魁首及其部属共五十四人。大唐开国以来从没有斩杀过投降的敌酋魁首,这是首开恶例。
          “杀俘虏不祥”这个古训是被若干次的战争史证明了的: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俘虏换来的是赵国在邯郸城中的坚守以及秦军的败绩;燕国骑劫在即墨城下残害凌辱齐国战俘,换来齐人的坚守与“火牛阵”;项羽坑杀秦军降卒、斩杀子婴、焚烧屠戮咸阳使秦人铁了心的为刘邦卖命,埋葬了这个不可一世的项羽。这都是铁血的教训,这个武则天无知么?有可能。《通典·选举》:“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这个“文史”实在是一种休闲排遣时间的“雕虫之艺”,它不知道杀了东突厥俘虏是什么后果!
          愚蠢无知的的武则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2-07 12:23
          收起回复
            不过,这个蠢举除了无知的成分在内之外,更有武则天刻意的无耻考虑!因为在武则天争位皇后时,裴行俭这个河东大族是明确站在关陇勋贵、王皇后一边的。为此他被贬谪到西域西州予以压制。但是,知兵善谋的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任何不利处境都能建功立业,使得武则天不能不重用。然而,睚眦必报的心胸又使得武则天非整治裴行俭不可,所以,想出下三滥的法子,先是准许东突厥魁首降附,待到俘虏擒至,又下令斩杀。武则天这个法子只是想让裴行俭丢面子,让他在东突厥人那里难堪!这样的居心,裴行俭自然明白,所以无奈的浩叹:“今而杀降,后无来者!”永远不要指望东突厥会俯首称臣!这个武则天以无知与愚蠢做后盾养成一股无耻的流氓习气,而这股无耻的的流氓习气又助长了它更加的无知与愚蠢:我干什么都是很正确的!愚蠢无知,无耻下作的武则天点燃了东突厥再掀更大暴乱的火药桶!这对大唐是场灾难,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却是吃了一颗“开胸顺气丸”。这个该死的武则天!
            武则天对裴行俭的打压,裴将军焉能不知?在如此这般的流氓手段的重压下,身体健康大受折损。西域十姓突厥中的阿史那车薄部落叛乱,武则天征调裴行俭出征,但是大军未出前,裴行俭病死。
            由武则天对裴行俭的打压可以看出,更可以证明武则天力倡科举的歹毒用心,以浮华文人充塞关陇集团武人们以军功跻身高层的一切可能!虽不是关陇集团,但是,站在关陇集团一边的裴行俭就是这样一个没有防住的“漏网鱼”,那么,武则天安能坐视不予打压?失去了裴行俭,武则天的武周政权失去了可以制衡东突厥的最要紧的王牌!
            这个时候,昏聩多病的唐高宗命在旦夕,武则天则大力拔擢东南文人入朝充塞中枢,关陇集团中年辈尚低,但是军功卓著者彻底丧失了出将入相的可能,被尽行压制默默无闻,以至于被裴行俭镇压之后的东突厥残余势力认为突厥的另一克星——关陇集团中的薛仁贵也死了,于是乎胆子大了起来,肆无忌惮举旗反叛。
            被杀的阿史那伏念余党阿史那骨咄录本是东突厥汗王的疏族,论称汗的资格根本不能与被俘见杀的阿史那伏念相埒,但是,这个东突厥汗王世家的疏族却利用东突厥诸降部对大唐的恐惧与仇视,将党羽由十七人迅速扩张至七百余人。由这七百人起家,这个阿史那骨咄禄网罗更多的亡命徒又一次举起了反唐的砍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2-07 12:25
            收起回复
              683年2月,突厥攻打定州、妫州。
              3月围攻单于都护府,单于府司马张行之孤军奋战不敌被杀。胜州都督王本立、夏州都督李崇义分道救援。
              5月攻击蔚州,杀刺史李思俭,丰州都督崔智辩率军反击,兵败被擒。
              6月攻击岚州。
              一连串的失败,使得武则天不得不启用被关陇拔擢的名将薛仁贵御寇。但是,突厥的反叛早成燎原之势,人多胆壮,哪怕薛仁贵的威名也无法震慑突厥的暴烈攻势,在薛仁贵与东突厥另一魁首阿史德元珍在云州大战时,阿史德元珍的兵力已经足以入寇“并州及单于府之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薛仁贵在击退突厥之后“斩首万余级,捕虏二万余人”算是给武则天政权保留了一些颜面。
              在突厥攻略唐境时,武则天不忙着专心对敌,却在忙活着改朝换代:高宗病逝,先是即位的中宗被废,后来的睿宗又失权,武则天临朝称制,清洗高宗时旧臣,启用武家一堆废材掌权,彻底把李唐江山变了色!看到了么,外敌大举入侵,它倒忙着抢班夺权,看起来,它对东突厥怕得要死,唯恐东突厥一路杀来,它做不成皇帝,所以,急急忙忙掌权尚未,哪怕过一天皇帝瘾也算!这个德行和吴三桂快完蛋时一样一样的!
              “雄才大略”的武则天???
              武则天的倒行逆施,理所应当遭到反击,684年10月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这个伪政权。武则天用李孝逸主兵镇压,但是,却又任命百济降将黑齿常之做后援。这个后援是后援么?不是,不是什么后援,是督战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2-07 12:25
              收起回复
                因为武则天杀戮李唐王室成员,废立李唐君主的作为在先,所以对李孝逸这个李唐皇室很不放心,甚至可以说对汉族将领都不放心!用黑齿常之这个百济名将尾随督战,用这个祖国被李唐汉将消灭了的百济名将督战,监督李唐勋贵后裔与李唐王室自相残杀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个极其下作的贱招!这个贱招只能由出贱招上位的武则天用来,换做旁人,想都想不到!然而,在镇压这次起义之后,这个督战的黑齿常之也被武则天的酷吏们污蔑下狱被逼自杀了。
                对于启用黑齿常之,似乎有深究的必要。李敬玄的爷爷是李绩,灭了高句丽的那个名将。而高句丽挑战大唐不是单枪匹马,它是有帮手的,这个帮手就是百济国。李绩的孙子和武则天过不去,武则天就启用昔年被李绩灭了的高句丽的帮手百济国的黑齿常之来对付,这个主意是不是很费了些脑筋呢?
                由这个黑齿常之某家想到了伍子胥复仇鞭尸的古史: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了,伍子胥大难不死从吴国起兵报复,把楚平王的尸首挖出来鞭打羞辱发泄怨恨;那么,武则天用百济国的黑齿常之对付李敬业,是不是也隐含着伍子胥式的怨毒呢?是不是也是在对李绩死后的令名加以羞辱“鞭尸”呢???那么,这个李敬业的爷爷李绩与武则天有仇?非也!李绩对于武则天非但无仇,而且有大恩!想当年武则天想做皇后,唆使唐高宗挑战关陇勋贵,在勋贵们的反击下,高宗有过大动摇。但是,也就是李绩这个勋贵的唯一支持才使高宗顶住了压力,以铁腕铲除了关陇勋贵,才有后来的武则天上位。李绩对武则天有大恩!那么,照这个恩德看来,就算是李敬业对武则天的反击让他该受武则天的屠刀,但是,也不应该累及李绩的死后令名!这个武则天丧心病狂了么???
                当然是,武则天就是丧心病狂了!它心里那股歇斯底里的怨毒无论如何也要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发泄出来,所以呢起用黑齿常之这个百济人,这个朝鲜半岛上的人物对付李敬业。武它用这个贱招发泄心中的怨毒!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2-07 12:26
                收起回复
                  2025-05-11 11:56:22
                  广告
                  所以说,启用黑齿常之固然是因为不信任汉将,不信任李唐王室中人,但是,这个被启用后的黑齿常之也决不被武则天信任!启用黑齿常之也不过就是别有居心的贱招!
                  这个惯出贱招的武则天相信谁呢?!它谁都不相信,尤其不相信武人、武将!这个靠使贱招上位的武则天最不信任的就是武将,不管关陇还是非关陇!不管汉将与蕃将!是武人它都心存恐惧,恨不得杀尽杀光!为什么?军人凭着军功是可以上位做宰相的!而它本人并没有培植起什么能征惯战的勇将、悍将、猛将!它能用到的有能耐的武人将领都洗出关陇一脉!那么这些武人做了宰相是很有可能修理它的!你看,协助裴行俭压服突厥暴乱的程务挺,不就像武则天输诚投靠么?但是,就算这样,也在单于道安抚大使任上被曲曲弯弯地被勾连进了裴炎的案子里被杀了!同样,威震西域的夏州都督王方翼乃是昔年王皇后的族兄,被流放到“南极”崖州去了!
                  无论如何不能让武人立大功上位!
                  杀了程务挺,突厥很高兴:“突厥闻程务挺四,所在宴饮相庆”——这个麻烦人物被自己人做了,好啊好!不过,突厥又“为务挺立祠,每出师必祷之”——你可是被武则天杀了的,这可是你的仇人,我们出兵踹它屁股,你生前打仗厉害,死后的阴魂也不白给,保佑我们给你报仇哈!
                  内斗无人可敌,外斗百无一能,怎么看着这个武则天是个脑残!可是呢,居然就有唐黑说这个人“雄才大略”!起码的常人思维都没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7-02-07 12:26
                  回复
                    阿史那骨咄录挑起的这一场更大暴乱促成了后东突厥汗国的建立,这个后东突厥汗国利用武则天外斗无能的短处,促使漠南大单于都护府的废置,挑起安北都护府辖地的动荡与战乱,削弱了倾心向唐的九姓铁勒诸部,到第二任魁首默啜时,干脆击溃了倾心向唐的回纥,逼使其分裂为二部,一部留漠北臣服东突厥;一部与契苾、思结、浑等部千里血战向南迁徙求大唐庇护,安北都护府废置。进而,默啜用“乞降”的烟幕耍弄武则天,赢得了染指剑河流域的时间,扩大了辖地。最后又以“助唐”平定辽西契丹叛乱的借口,把刀锋挥向东北,安东都护府依托的大后方荡然无存,不得以向河北退缩,把大片领土拱手让与新罗。这个后东突厥在武则天做了女皇后,以“和亲”嫁女的烟幕玩弄武则天与股掌之上,探知武则天外斗无能昏庸,之只求一时苟安的衰朽本质后,在698年发动了对唐境的攻杀与掠夺:
                    “先攻静难、平狄、清夷邓军,静难军使、左正锋卫将军慕容玄崱以兵五千降之”。
                    “陷瀛、檀等国州……杀千余人”,又掠姒州。
                    武则天出兵三十万迎击,又以十五万做后援。但是,在武则天倒行逆施下战力无多的唐军畏敌如虎,没有一军敢于同东突厥接战!为什么四十五万军队不敢接战?因为这些军队是要加一个“引号”的!这些所谓的“军队”,都是市井流氓、无赖痞棍,外加牢狱中的囚徒!这是军队么???根本就是垃圾堆!垃圾堆敢于和突厥接战么???哪里敢呦!看看吧,铁血打江山的大唐,尚武崇军功的大唐,在武则天的摧枯下堕落到了用流氓痞棍、监狱囚徒抗击外寇的地步!好个“雄才大略”的武则天!!!
                    相反,看漏了武则天昏聩无能的东突厥继续对唐境大举攻略:“又出自恒岳道,寇蔚州,陷飞狐县。”
                    打出这些文字的时候,某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唐黑!但是,这地的确确是史实!而这些史实——战祸的罪魁就是武则天!就是那个被唐黑马甲盛赞的“雄才大略”的武则天!
                    这一次东突厥对唐境的攻略出兵多少?据汉文史籍记载“十余万”,但是,对照古突厥人的遗物——儒尼文写就的“暾欲谷碑”的文字,这次突厥的攻略出兵仅仅两千!也许突厥人在刻意贬低武则天政权的军力,但是,就算是十万突厥入境,四十五万唐朝军队没有一军敢于正面迎击,可见武则天的倒行逆施对唐朝军力的摧毁与侵蚀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这就是武则天做女皇后大唐军力衰颓的铁证!是武则天倒行逆施使大唐付出的惨重代价!人都是知道一点羞耻的,可是唐黑马甲对武则天的吹捧有没有一点点人的羞耻感呢???
                    也还是那年那月,东突厥又攻击定州,定州刺史孙彦高“却锁宅门,不敢诣厅事”,“入匮中藏”,突厥入定州“焚烧百姓庐舍,遇害者数千人。”
                    女皇选出的父母官!女皇治下的大唐百姓!
                    突厥在九月围攻赵州,“长史唐般若翻城应之”,狗日的做汉奸了!城陷,刺史高睿被杀。突厥乘胜东进到大海!
                    这个东突厥,在太宗年代,可是被太宗的府兵摁在地上狠踩的!是府兵们的擦脚垫!
                    在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之前,东突厥的牙帐在现在山西定襄,自贞观三年(629年)太宗灭东突厥后,大唐的边境扩及到漠北。在阿史那骨咄录崛起之前,大唐在漠北的统治延续50年!可是,在武则天时代,杀了阿史那伏念,阿史那骨咄录崛起之后的698年,东突厥对武则天政权痛殴之后到711年之前,东突厥与唐朝以黄河为界!这个“雄才大略”的武则天打来打去把太宗皇帝打下的北方江山给打没了!武则天时代的东突厥就是这么不可一世!也就是这个东突厥,与大唐并力争雄六十余年!
                    可见武则天这个这个“雄才大略”的内里朽烂!
                    武则天“雄才大略”???无耻!!是“熊才鼠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2-07 12:26
                    收起回复
                      再说东北的契丹。
                      契丹这一族,从历史材料上看,本非强蕃,根本不是一个勇武善战之族,绝不可能成为大唐的劲敌。但是,然而,就是因为武则天的倒行逆施,逼使这个弱族“揭竿而起”,更因为些特殊的“机遇”,战斗力暴盛,成为大唐在东北的劲敌,成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主力帮凶。可惜、可叹、可恨!
                      契丹的源头可以上溯至西晋时的宇文鲜卑那里。当时的宇文鲜卑与慕容鲜卑、段部鲜卑鼎足而三雄踞辽东。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后,大批的中原百姓与士人流寓辽东,这使得慕容鲜卑头领慕容皝抓住时机,吸收容纳这些中原百姓与士人,在他们的支持下势力陡增,与羯胡赵合力攻灭其他二部,独霸辽东。宇文鲜卑的魁首宇文逸豆归战败远遁漠北,据说后来又投奔高丽。他的部众离散,一部分五千(五万?)户被慕容皝强行迁移到一个叫昌黎的地方去了。另一部分部众逃窜到“松漠之间”游牧,到北魏初年,以“库莫奚”见诸史册。在北魏登国三年,被北魏军队攻击,部众又一次分崩离析。也就在部落崩解之后,一部分部众自行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这就是“契丹”。另一部分部众仍以库莫奚自号,与新组的契丹比邻而居。
                      宇文逸豆归的儿子宇文陵另率五百人投奔了北魏,被安置在代北六镇中的武川镇。宇文陵在武川镇落户后,四传至宇文泰随尔朱天光入潼关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尔朱荣被杀的消息传来,尔朱天光抽兵出关应变。未出关的宇文泰被关中留守诸将推为领袖建立西魏/北周,始创“关陇集团”,为隋唐的建立勃兴打下了基础。可以这么说,库莫奚与契丹的老主公在关中发达了。
                      但是,留在松漠之间的库莫奚与契丹好像天生一把倒霉骨头,向南向强大的北魏/北齐称臣,北方有柔然的威慑,在东方高丽也不时侵扰。最后,柔然被治下的突厥攻灭,新崛起的突厥势力更强大于柔然,于是乎这两个倒霉鬼索性被突厥奴役了。这样的不利情景并没有使这两个同源的不足团结一心,反而它们还不时地来个窝里斗,没出息到了极点!
                      史上被强蕃大族压迫的经历,再加上被强者胁迫的现实,使这个契丹养成了一种见便宜就上,遇拳头就软的臭德行。在隋朝初年,北齐旧将高保宁联合契丹与靺鞨攻击隋朝。隋朝幽州总管阴寿出兵反击,高保宁大败,在逃窜途中被部下杀死。而隋朝的反击就此罢手,并没有加兵于契丹施以报复,契丹免于一难。这个契丹的来历,它与宇文一族的渊源,杨坚不会不清楚。但是,为了巩固江山,他能对宇文一族大开杀戒,却没有收拾契丹。虽说这个契丹与宇文一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远离淡化了之间的归属于认同,二者几乎是两回事了,但是,对于历史上的同源来说,这个契丹、库莫奚与宇文氏的瓜葛还是有的。那么对于这个契丹为祸边塞不去计较,隋朝最大的打算,就是宽容。用这个宽容来“怀德抚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2-07 12:27
                      回复
                        在大唐初立内忧外患不止的困境中,高祖武德三年这个契丹又伙同突厥联兵进犯大唐疆土,武德五年,契丹又进犯“北平”。但是,当大唐渡过开初的难关后,并没有以大军反击报复契丹的寇掠。这应当是隋朝之后,关陇集团对这个小族宽容的传统使然。投桃报李,所以这个契丹又开始以谄媚之态向大唐输诚,武德六年入朝纳贡,向大唐称臣。在太宗扫灭东突厥后,契丹的处境大为改善,所以,这个遇拳头就软契丹正式成为李唐的小把弟了:太宗东征高丽,契丹兵助阵;高宗时再征高丽,契丹兵同样紧随。当然,李唐对这个小把弟也很够意思,在贞观二十二年,契丹酋长窟哥向唐求内附,太宗“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松漠都督府无极县男,赐姓李。”在安置窟哥的同时,另外以契丹别帅七部为八州,以其酋长为刺史。这是太宗对契丹的宽容,也是关陇集团一贯的作风。所以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到高宗显庆年之前,契丹与大唐的关系可谓和谐!作为和谐的对价,高宗永徽五年,被太宗赐姓李的契丹酋长率兵抗击高丽的侵掠,大破高丽于满城;显庆三年(678年)营州都督程名振又率契丹大破高句丽。
                        然而,自那以后契丹与唐有了冲突,契丹与库莫奚一起短暂叛唐,显庆五年唐兵攻击并擒获李窟哥的继任——松漠都督阿卜固。
                        和谐的大唐东北边境不那么稳当了!原因何在?不在于别,就在于655年关陇集团覆灭之后,这个东北小族,被关陇集团一贯优渥礼遇的契丹感到了危机——这个铲除了关陇集团的武则天会善待我么?
                        我们须知,作为一个弱小的部族,与大国强蕃打交道,是很小心的,也很动脑筋的。加之它还有“任子在朝”,对唐政统治核心的变动消息很灵通,极敏感。对唐政权核心的重大变故引发的对自己利益的影响是很动脑际的。契丹这样的担忧有道理,高宗亡故之后,武则天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故——枉杀投降归附的东突厥魁首阿史那伏念,一改关陇集团对边地民族的宽容与大度。这时的契丹有了担忧——曾经攻略过唐朝的东北边境么。而在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也真实的感受到了武则天对边塞民族的歧视与压迫。是年,营州及契丹驻牧地发生天灾,而武则天任命的营州都督赵文刿拒绝赈济,将其酋长当作奴仆羞辱,多年的担忧与现实的压迫在契丹人心中激起了不可遏制的怒火,696年契丹酋长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攻陷营州,杀死赵文刿,占据营州,自号“无上可汗”,以孙万荣为将,掀起反抗武周政权的暴动。他们所向披靡,旬日兵致数万。这场暴动的正义性是明摆着的,是一场为了求存求活路的饥民暴动。也正是这个暴动的正义性,无数在天灾中挣扎求生的的汉族百姓也加入进来,以他们强韧顽强的战斗力为这场暴动助力。这场暴动明确地打出了奉唐伐周的口号:“何不归我卢陵王(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的武周政权是没有丝毫合法性的,但是,摄于武则天任用酷吏大兴冤狱的残忍,除了徐敬业们之外,还没有谁敢于这样旗帜鲜明的揭露武周政权的不合法。这支暴动队伍揭穿了武周政权的假面:武则天一直是在一丝不挂的裸奔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2-07 12:27
                        收起回复
                          这支饥民部队所向披靡,围攻檀州。武周则天恐慌、恼怒,下圣旨意淫:改孙万荣名字为孙万斩;改李尽忠名李尽灭,似乎这样,契丹们立刻就能死翘翘?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统兵镇压,七月又派武家饭桶梁王武三思全面进剿。八月,二十八将弃步卒率轻骑在硖石谷被契丹邀击,大败。张玄遇、曹仁师被俘。契丹逼令张玄遇以他名义签署军令,诱使后续步兵忍饥驰赴进入契丹伏击圈,全军尽没。九月,攻击崇州,武周将领何钦寂兵败被俘。接着围攻安东都护府。武则天惊恐之余又令武家废材武攸谊进讨。但是,居然无兵可调!摧垮了大唐的府兵,可算是“破字当头”,然而,它却根本没有另外培植一支勇武之师替代!于是乎,把牢狱中的囚徒与豪门家的仆役、奴隶拿来充数。这是一支由没有任何荣誉感的人组成的军队。这个“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十月,李尽忠死。孙万荣统兵继续战斗。
                          仗达到了这个份儿上,武则天的“熊才鼠略”尽显!不过,要说这个女人没有一点点对付人的脑筋还是不太合适的,毕竟没有大智慧,小聪明还是有的。居然,它采纳了向崛起的后东突厥汗国联兵灭契丹的馊主意。因为,在中国的古史中的记录中,契丹无论如何是打不过突厥的!契丹对突厥的所有战争中从来都是吃败仗的!其实不要说突厥,就是与突厥同一族系的回纥,契丹也是打不过的!这个小聪明貌似高明,然而这是个饮鸩止渴的法子,就算不死在当下迟早也要命归黄泉——契丹在突厥治下饱受奴役,是东突厥的死敌,武则天用这个法子,这就是彻底撕破了脸,把契丹,这个昔日大唐的小把弟也推到世仇、死敌的阵营里了!
                          东突厥出兵,果然“不凡”:一出手就抄了契丹的巢穴。把李尽忠、孙万荣的老小俘获。契丹的气势被挫,暂时消沉。武则天自以为得计,给东突厥的魁首封个大官,输送巨额的财富好让东突厥壮大势力后返回头狠咬武周政权。
                          契丹反击武周政权的正义战争是不可能被一下子摧灭的,697年,孙万荣兵势复振,攻陷冀州,进击檀州,河北震动。武则天调西疆悍将王孝杰镇压,然而这个摧枯大唐军力不遗余力的武则天居然给王孝杰一支由囚徒、奴隶组成的“军队”前冲。这支军队虽众达十七万人,但是,我们要晓得囚徒与奴隶是些什么人?囚徒绝大部分不知廉耻,不在乎做人荣誉,做逃兵是无所谓的;奴隶被压迫在最底层根本不愿为高高在上者卖命,做逃兵也是很愿意的。这样一支军队毫无战斗力。在东硖石谷与契丹军队交锋一触即溃,名将王孝杰成了光杆司令,横击吐蕃克制强敌的悍将竟然被逼坠崖身亡!那一支十七万人的“军队”想做逃兵也不可得,无一幸免都被杀死,尸首填满山谷,与山齐平!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2-07 12:28
                          收起回复
                            危局啊危局,武则天又想起了突厥,又指望突厥帮忙了。但是,东突厥的开价高得出奇:丰、胜、灵、夏、朔、代六州降户划归东突厥,好让这些降户为突厥出力咬死武周政权;割让单于大都护府漠南领地,好让东突厥游牧地盘更大,出击武周政权更方便;给巨量的粮食、丝绸、铁,一样为了咬死武周政权。
                            武则天答应了,蚊子叮咬眼前疼啊,虎扑在后没感觉啊!
                            于是乎,突厥再出山,又突袭契丹老巢,契丹阵营大乱,助力的奚族叛变在内、武周军队鼓噪在前,契丹大败,孙万荣死了。
                            孙万荣死了,契丹没了主心骨,“一发上山”投奔突厥去了,谁的拳头硬就给谁磕头!这是契丹的生存法则,强者为王么!契丹看不起朽烂无能的武则天和武则天的政权!被契丹攻击的河北诸地,N多被裹挟进契丹军队的汉族百姓多矣,领着武周军队被契丹打的无还手之力的武家窝囊废武懿宗来了能耐,这些被裹挟的百姓脱离契丹回家时,被捉住活活开膛割取内脏。这样被杀的汉族百姓不知凡几!不但这样,这个武家窝囊废居然上奏:参与暴乱的汉族百姓,都该被“灭族”!这样一来,有多少河北草民逃离家园可就很难说清楚了。这些逃得性命者也无处可逃,也只好投靠武周政权不敢惹的突厥去了,突厥的势力又一次暴盛、突厥再接再厉顺路南下占领了营州地方。而以营州为后盾的安东都护府没了依托,于是一路地向内地退缩,辽东地方被新罗趁火打劫了!
                            归附突厥的契丹,本来与突厥风俗习性迥异,但是,再次的归附突厥之后,仰慕突厥的强悍,也学突厥的样子和风俗,几乎和突厥差不多了。这个变化倒还扯淡,要命的是,经过这一场大变乱,契丹们对南方那个镇压过他们的政权极端的仇视敌视,在心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就算武则天蹬腿咽气后,诸位李唐大君着意抚慰,也难改判服无常乱状。终于,在四十多年后,一马当先跟着一个叫安禄山的杂种胡人向南方的那个政权举刀乱砍,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大唐走向衰亡的标志,但是,这个变乱的所有祸根是武则天种下的!该死的武则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2-07 12:28
                            回复
                              2025-05-11 11:50:22
                              广告
                              呵呵,玄宗的锅也可以甩给武则天,怎么不甩给李世民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2-07 13: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