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早的饮水设施便是“井”了,那么,保护饮用水源的行为,应该就是对井水的保护。井,是古人最重要的饮用水设施。传说,井是五帝中颛顼的后代、秦始皇嬴政的先祖伯益发明的,《吕氏春秋》中所谓“伯益作井”,说的就是这件事情。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在上古时期,已流行开凿和使用水井,在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土井。
其实,在更早的原始社会,中国古人就已使用井了,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便发现了一口水井。到春秋战国时期,水井已非常普及。1956年,在今北京西南的古燕国都城蓟城遗址上,在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中,曾发现151口从春秋、战国至东汉等各个时期的水井。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古代中国人特别重视保护井水,保护井水甚至成为古代公民的道德守则。 古人如何喝上“纯净水”?水源于大自然,难免受到污染。古代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也发现和找到了不少给水消毒,让饮用水更为卫生的办法,喝上“纯净水”。
井水也分三六九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中有这样的观点:“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明许次纾《茶疏》称,“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这种水其实就是山泉,从地脉远处来的,被视做泡茶的最佳用水。就像现在的水圆点一样。对水质较差的井水,最简单的处理办法是将水烧开,待其冷后杂质便澄沉下来。烧开水是古人喝上纯净水最简单、最便宜的方法,这在今人看来太小儿科了,古人却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才发现和确立之。
如果用水量大,“烧煮法”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也浪费柴草燃料,增加成本。那怎么办?大家都知道,黄河水杂质最多,很浑浊,但黄河船夫却有一种方法,使浑浊的黄河水变得如山泉一样干净、甘甜,此即《茶疏》记载的“舟人以法澄之,饮而甘之”。至于明代黄河船夫到底用的是什么妙法,许次纾在书中没有交代。推测或许是明末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方法:“寻常定水,矾、赤豆、杏仁、雄黄、石膏皆可。”所谓“定水”,就是制作纯净水,使水干净卫生的程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3919fb08e94a4c20a23e7233ef51bac/ab757f7a02087bf4afc82956fbd3572c10dfcf4f.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226cc1badc27d1ea5263bcc2bd4adaf/bc9b77097bf40ad1c4c0b95c5e2c11dfa8ecce4f.jpg)
如果用水量大,“烧煮法”显然是无法满足需要的,也浪费柴草燃料,增加成本。那怎么办?大家都知道,黄河水杂质最多,很浑浊,但黄河船夫却有一种方法,使浑浊的黄河水变得如山泉一样干净、甘甜,此即《茶疏》记载的“舟人以法澄之,饮而甘之”。至于明代黄河船夫到底用的是什么妙法,许次纾在书中没有交代。推测或许是明末学者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记载的方法:“寻常定水,矾、赤豆、杏仁、雄黄、石膏皆可。”所谓“定水”,就是制作纯净水,使水干净卫生的程序。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ef266c289cb39dbc1c0675ee01609a7/6324711ed21b0ef4d8e39a76d5c451da80cb3ef1.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