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2003年左右,西北工业大学才开始研制新型80hp的二冲程发动机。
一直到2005年左右,国内还没有开展涡轮增压器匹配工作和涡轮增压控制系统研究。
而国内航空活塞重油发动机,进展甚至不如汽油机。虽然早在1980年代,国内曾经开始研究煤油或其他燃料的发动机,设想出了低压缩比的单级内风冷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研发方案,但这一方案仅仅停留在了设想节点,并没有得到后续的实施。从国内的文献来看,在2013年之前,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的研制基本处于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很难查到定型并大规模生产的重油活塞航机的产品。
看到上面介绍的情况,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这两年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作为珠海航展出口明星的翼龙-1无人机和彩虹-4无人机,性价比这么高,察打效果这么好,其发动机却都是来自奥地利的ROTAX914活塞发动机。
ROTAX914UL,这款捕食者A同型的四冲程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燃料为航空汽油,100马力输出@5500转速,重量64公斤功重比1.5625hp/kg。(另有115马力/78公斤,功重比1.4743数据,估计与型号批次、转速、附件重量有关)。
奥地利Rotax914发动机
对比之下,国产的活塞9发动机,也就是中航工业的HS-133活塞发动机,2006年立项,2012年11月28日完成300小时耐久试验考核。功率只有82 马力(转速未知),重量却有80公斤,功重比仅1.025hp/kg。
活塞9/HS-133H活塞发动机
看到差距了吧,我们2012年底刚通过耐久性考核的活塞9,功率82马力。人家Rotax912也是80马力,Rotax914是100马力,1989年到2011年两型累计生产了大约4000台。这还不算咱的功重比差了三分之一。
如果说涡喷、涡扇、涡轴、涡桨这些发动机,中国自有产品多少患有心脏病,是性能好坏问题的话;那么在2010年之前,6000-10000米中空、超过10小时航时的无人机所需的80-160马力活塞发动机,甚至没有可用的机型,是有无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