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944贴子:11,367,221
  • 12回复贴,共1

【转】中国诗词大会收官,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最终胜出成功登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春节,央视最火的节目是《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最火的女孩是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让很多粉丝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今晚总决赛,武亦姝最终胜出,成功登顶。长发披垂,柳眉凤目,身材颀长,将一身汉服穿得飘逸出挑,诗词储备丰富,写得一手好字,这位16岁少女的从容淡定,加上上海高中名校的就读背景,堪称“颜值与才华齐飞”。2月1日,武亦姝在个人追逐战中过关斩将,成为这个环节最高分获得者。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她与博士姐姐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立即脱口而出《诗经·七月》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反应之迅速、心理之稳定,瞬间圈粉无数。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评价:“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诗词大会2》共有3名上海闺秀亮相,都有江南少女的清雅,清一色的学霸小美女,她们在百人团数度脱颖而出,一次次登台挑战、攻擂,直到成为擂主。同样16岁的姜闻页,是上海中学高二学生。她在第一次进入个人追逐赛时答对全部9题,只因为小分低于陈更而离场。点评老师称她是“大将风范”。主持人董卿问她,快要高考了怎么还来,她说喜欢诗词且“学有余力”;问她高考志愿,却是“理科,金融方面的专业”。文来中学初一女生侯尤雯才13岁。在2月3日播出的比赛中,她以119秒答对27题,获得第一名,成为从百人团刷入挑战赛的最小年龄选手——点评老师口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正是豆蔻年华”;其后的个人追逐赛中,同样9道题全部答对、只因小分低惜失争夺擂主的机会。三个上海小囡的抢眼表现,多少让人意外:一直是对外开放桥头堡、延续着“十里洋场”基因的魔都,竟流行“汉服美少女”了么?“武亦姝现象”藏着什么密码?
小才女们咋长出来的?——从化学课代表武亦姝到想学金融的姜闻页,共性是“爱我所爱”,不功利
2016年11月,武亦姝在老师推荐下报名《中国诗词大会2》上海赛区海选,通过央视面试,12月的两周在北京录制,一回上海就是期末考试,成绩照样出色,她文理均衡,还是化学课代表。节目一播出,她手机开始响不停,有媒体要求采访的,还有想签她做模特的。喜欢清静的武亦姝干脆关了机。在名校学霸群里读书,成绩排名和升名校压力大?教她语文的王希明老师翻出升入高一这一学期以来武亦姝“不务正业”的痕迹:有代表小组发言讲解《浮生六记》的照片,有书法作品,还有每周至少读一本的中外文学经典作品与随笔写作。生活中她爱穿汉服,每年都会拍摄汉服照,更奉陆游为“男神”。姜闻页同样是上海中学学霸,年级排名前十,“学有余力”不虚。“我5岁时,身高1.2米,读过的书摞起来和我身体一样高;10岁时1.4米多,读过的书等于2个我的身高;现在我16岁,读过的书可以铺满整个篮球场。”——在节目里的自我介绍,也非大话。姜闻页也学过奥数,但她每天都花两三小时读“无用”的书,古诗文、文学名著,以及经济学、哲学等。她还写诗填词,一首《鹧鸪天》在第二届上海市诗歌创作大赛上获过奖。但她不愿意把作品示人:“诗歌是个人的,是某个时刻的有感而发。”初中生侯尤雯自小就有很多时间满足自己的兴趣,从阅读报刊杂志到参加学校舞蹈队。在学校,参加了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还热衷校园戏剧节剧目编排和学校运动会。三位学霸美少女的共性,都发自内心喜欢古诗文,古诗文涵养着她们的价值观、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不过度追求成绩排名和比赛输赢,只享受过程。想学金融的高二学生姜闻页,并不觉得读诗词浪费时间,“接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的美、事物的美、文化的美,让自己能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的土地上。”而武亦姝第二次个人追逐赛意外止步,也微笑说:“(对诗词)只要我觉得喜欢它,只要有个人可以聊聊它,输赢真的不重要。知识盲点可以回去补上,但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这便是00后们的古诗文之爱,不带功利的真爱。
武亦姝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就在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便是
春节才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意见,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实现目标的时间节点设在2025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原本是“妇孺皆知”的诗词名篇名句,《中国诗词大会》经过筛选的百人团也会有大量答错者。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古诗文教育提升空间很大。“武亦姝们”得天独厚。在复旦附中,传统文化教育已成风习。她随口吟诵的《诗经·七月》,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就是。这套6册的校本教材是学生必修,全校学生都要在课堂上研读《论语》、《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选篇,每天晨读诵读古诗词。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老师说,有的家长质疑:高考只占6分的古诗文默写,为何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他直言,正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的功利思想,让中小学语文教育走偏。作为上海高中“四大金刚”之一的复旦附中,中青年语文教师几乎都是名校硕士。王希明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正在职读博士。小才女扎堆的魔都“密码”:全员经典诵读
作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魔都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不遑他让。该市每年举办市民文化节,就有“中华古诗词大赛”,还有专门的市民诗歌节。着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也越来越多,从传承“非遗”到建设传统戏曲、传统体育、手工艺特色学校,古诗文从建爱好者社团、开设拓展课到全员晨读、纳入课程体系。以复旦附中所在的杨浦区为例。两年来连续有学生在全国性活动中脱颖而出,杭州路第一小学张人匀同学在“国学达人”挑战赛上获得全国首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小学组季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安昕、李琬婷进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区里的汉字节连续举办7届,去年近3万人次参加。在长宁区,所有幼儿园和中小学全面铺开经典诵读活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明确读书不得抄写、默写和考核,要读出声、读出节奏,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小学阶段每周一节“中华经典诵读”课,毕业时学生要会背诵优秀诗文150篇,初中阶段背诵100篇,高中背诵诗文量在1万字左右。“中学时‘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如果不是学校规定,我不会去读那些经典。接触之后却发现对人生观的重要价值。”复旦大学一位90后大学生感慨。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要滋养更要底气。这不只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更是一个“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的社会,发自内心的渴求与呼唤,是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出生于物质不再匮乏年代的90后和00后渐渐成长之后的必然向往。但愿,魔都密码在更多的地方可复制可推广,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武亦姝式“00后”,越来越多。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7-02-07 22:05回复
    把昨天都作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2-07 22:51
    回复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时错后说,原本也打算四季来着。


      5楼2017-02-07 23:03
      回复
        看多了优秀的小孩子和糟糕的老人,我对年龄已经没什么过分的概念了,尊老爱幼我也懒得信,为老不尊的老人我也懒得尊,品质恶劣的儿童我也懒得爱,年纪比我长很多的人不一定比我懂得多。更不一定比我优秀,年纪比我小很多的人说不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如孔子一般拜小儿为师也不是不可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08 01:38
        回复
          踱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08 08:46
          回复
            欢迎发到 中国诗词大会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08 22:32
            回复
              春晚都融入了诗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2-09 07:40
              回复
                西风劲舞和风少,
                序令未回谁不知?
                喜看今朝春意满,
                凭栏早已绿参差。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2-12 19:49
                回复
                  美女,我喜欢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2-16 00:39
                  回复
                    早猜到了,就这个善表演惊讶捂嘴的演员,最终,极可能会赢的。


                    18楼2017-02-16 00:44
                    收起回复
                      森林虽大 只三两木耳


                      IP属地:贵州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7-02-16 0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