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8-10-10/2882440.shtml
1、认识李克
我很庆幸,假期采访到了李克老师!
李克老师,1968年生于西安,1991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宝鸡文理学院,从毕业走上讲台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的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不计其数的荣誉。曾获全国中学语文学会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李克老师,现在是西安高新一中的一名高级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陕西省中学语文学会理事,陕西省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的成员,西安市教科所语文中心组成员……
身兼数职的李克老师勤于写作,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文章、分别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美文》《西安晚报》等报刊上。其中《美文》2004年8月下半月刊上,有一篇他公开自己语文教学“秘诀”的文章,题目是《圣人抱一,天下为式》。
2、寻找路标,探索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在宝鸡师范学院时,他酷爱读书,那时他就开始在辽阔大海上寻找远航的路标。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时,他受到了启发,“一个人能将教书教得如作诗一般,他一定是一个无比快乐得人”,这是还在象牙塔中勤奋好学的他的心愿和梦想。
毕业了,带着兴奋、憧憬、梦想的他,开始追梦,开始寻找马卡连柯笔下富于诗意的教学生活,开始寻找那份属于他自己的充满诗意的快乐!诗是浪漫的,通过阅读品味,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美妙的境界,而现实是实在的,要想现实生活如诗一般,要想实现心中的美梦,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付出积极的行动。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面对不很熟悉的日常教学工作,面对复杂难懂的语文教学理论,他不断模仿,不断思考,又不断否定,内心开始困惑迷惘;他不断翻看资料,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他不断思考,不断反思。
一次偶翻《道德经》,一句话引起了他久久思考:“圣人抱一,天下为式”。他不断思考,要想使教学工作有“式”,那“一”是什么呢?语文的“一”又是什么呢?他不断反思教学工作中的诸多现象,经过长久深刻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第一,语文由‘大学’和‘小学’两部分构成。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大学’教学应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创如临其境的氛围,或行民主平等的讨论,以触动心灵为目的。‘小学’教学则应如乾嘉学派的学者一般,仔细辨析,认真分类,全面总结,以准备运用为目的。两种课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我认为‘大学’与‘小学’的统一正是语文的‘一’,而‘大学’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分与配合正是语文教学的‘一’。
第二,写作有规律可循,提高写作能力,短时间内可以实现。语文讲究形象思维,如何把抽象的作文题变为学生笔下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调动积淀,就成为关键。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这种用生动形象材料阐释抽象作文题的方法,我称之为‘化题为象’并总结出非常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系统训练后,学生作文大为改观。正因为我抓住了语文讲究形象思维这个‘一’”。
这就是“秘诀”!这是一位拥有十七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的“秘诀”,他感到工作效率的提高,感到同学们的喜爱,更感觉到了马卡连柯笔下那充满诗意的快乐!
“长路漫漫,教育如诗,马卡连柯是我永远的路标。”,李克老师终于找到了那种充满诗意快乐的教学生活!路标十分明确始终如一!
3、面对成绩,谦虚平静
李克老师的教学观“教育如诗”和路标“充满诗意的教学生活”我们理解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事实和成绩面前。一些人不得不举双手赞成。
1、认识李克
我很庆幸,假期采访到了李克老师!
李克老师,1968年生于西安,1991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宝鸡文理学院,从毕业走上讲台到现在,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的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不计其数的荣誉。曾获全国中学语文学会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李克老师,现在是西安高新一中的一名高级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的组长,陕西省中学语文学会理事,陕西省考试与评价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的成员,西安市教科所语文中心组成员……
身兼数职的李克老师勤于写作,发表了众多学术论文、文章、分别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美文》《西安晚报》等报刊上。其中《美文》2004年8月下半月刊上,有一篇他公开自己语文教学“秘诀”的文章,题目是《圣人抱一,天下为式》。
2、寻找路标,探索方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做舟。”在宝鸡师范学院时,他酷爱读书,那时他就开始在辽阔大海上寻找远航的路标。读马卡连柯的《教育诗》时,他受到了启发,“一个人能将教书教得如作诗一般,他一定是一个无比快乐得人”,这是还在象牙塔中勤奋好学的他的心愿和梦想。
毕业了,带着兴奋、憧憬、梦想的他,开始追梦,开始寻找马卡连柯笔下富于诗意的教学生活,开始寻找那份属于他自己的充满诗意的快乐!诗是浪漫的,通过阅读品味,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美妙的境界,而现实是实在的,要想现实生活如诗一般,要想实现心中的美梦,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付出积极的行动。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面对不很熟悉的日常教学工作,面对复杂难懂的语文教学理论,他不断模仿,不断思考,又不断否定,内心开始困惑迷惘;他不断翻看资料,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他不断思考,不断反思。
一次偶翻《道德经》,一句话引起了他久久思考:“圣人抱一,天下为式”。他不断思考,要想使教学工作有“式”,那“一”是什么呢?语文的“一”又是什么呢?他不断反思教学工作中的诸多现象,经过长久深刻的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
“第一,语文由‘大学’和‘小学’两部分构成。通过感悟,亲近作者思想体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能力,这是‘大学’。识记字词,掌握语法,熟悉文章的写作规律,这是‘小学’。‘大学’教学应舍弃一切条条框框,彻底摆脱匠气,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讲,或创如临其境的氛围,或行民主平等的讨论,以触动心灵为目的。‘小学’教学则应如乾嘉学派的学者一般,仔细辨析,认真分类,全面总结,以准备运用为目的。两种课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我认为‘大学’与‘小学’的统一正是语文的‘一’,而‘大学’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区分与配合正是语文教学的‘一’。
第二,写作有规律可循,提高写作能力,短时间内可以实现。语文讲究形象思维,如何把抽象的作文题变为学生笔下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调动积淀,就成为关键。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这种用生动形象材料阐释抽象作文题的方法,我称之为‘化题为象’并总结出非常具体的可行性操作方法。系统训练后,学生作文大为改观。正因为我抓住了语文讲究形象思维这个‘一’”。
这就是“秘诀”!这是一位拥有十七年教学经验的老师的“秘诀”,他感到工作效率的提高,感到同学们的喜爱,更感觉到了马卡连柯笔下那充满诗意的快乐!
“长路漫漫,教育如诗,马卡连柯是我永远的路标。”,李克老师终于找到了那种充满诗意快乐的教学生活!路标十分明确始终如一!
3、面对成绩,谦虚平静
李克老师的教学观“教育如诗”和路标“充满诗意的教学生活”我们理解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事实和成绩面前。一些人不得不举双手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