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氏吧 关注:47贴子:299
  • 12回复贴,共1

致操氏宗亲的公开信——上海操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操氏宗亲的公开信
各位操氏宗亲:
随着2017年元月1日广州操氏宗亲会的结束,我终于看到了《操姓文化收集整理研究报告》的文章(后文均简称《报告》)。感谢为研究操氏历史做出贡献的人们,敬佩他们不辞劳苦收集了众多的“证据”,读后《报告》对文中观点不能苟同。
一、《报告》“证据”材料均为明朝以后,不足以证明操姓来源!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操氏宗谱》有3个版本,1、潜阳《操氏宗谱》, (清)操存纂修,清光绪21年(1895), 木活字本;2、安徽怀宁《操氏宗谱》,操震球等修,民国37年(1948), 木活字本;3、湖北黄冈《操氏族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5个版本的《操氏宗谱》,
分别是:清光绪21年(1895) (清)操存纂修的《潜阳操氏宗谱》;民国
37年(1948) 操震球等修的《操氏重修宗谱》;1989年操上先等修的《黄冈操氏族谱》;1997年操仲生等修的《操氏宗谱》和2007年操易操等修的《华中操氏族谱》。现今民间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操氏宗谱》
为大明隆庆五年(1571)年所修的江西鄱阳《谯国操氏宗谱》。
江西鄱阳古《操氏宗谱》,三次修谱做过二次修改,大明隆庆五年操氏第23世孙操守经为三次修谱撰写了《族谱缘由旧叙》:“吾操氏,宗谱旧本及世传佥(皆)谓出汉末曹魏后,魏武孙休避晋难,潜居鄱之新义,遂以祖名为氏。近阅乐平刻谱,则又以为汉武帝建元辛丑年所赐姓,且世系详悉,若可为据,然既与旧本特异,又於文献无所的证,殆未可传示来裔也。按通志载予操氏亦云,以名为姓,且旧谱世派,自南唐天成公以下,凡二十五世沿至於今,略无遗脱,上下七百余年未见吾宗有娶曹氏女者,亦无有女适操氏者,则操姓之出於曹为无疑也。”。从这段文字叙述来看,操守经的第一个观点是,操来源于曹休避晋难,来到新义改姓;第二个观点是,看了乐平的刻谱,认为操为汉武帝建元辛丑年(公元前140年)所赐的姓。可以看出操守经在写这个《叙》时,对操姓的来源也不肯定,也只是一个推论性结论——“则操姓之出於曹为无疑也”。而就是他的这个主观推断性结论,导致了操姓来源的几百年来的争论,严重影响了操姓族人的团结!鄱阳《操氏宗谱》也被修改为《谯国操氏宗谱》。
《报告》所搜集的“证据“材料,正是明朝以后受《谯国操氏宗谱》的错误引导,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产物,而我们的后人不经分析判断,不去认真甄别,拿来主义,还继续津津乐道于这些口口相传的历史,把这些当成操姓来源的重要证据。只要是读过《三国志》的人都清楚,司马家族对曹氏后人大开杀戒的历史事实严重失事!《报告》缺乏对三国历史的正确认知。
二、《报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蔑视。
当今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决定一切生物物种最基本的因子,
基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人类的遗传信息包括22对常染色体,以及女性两条X染色体,男性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另外还有线粒体。其中Y染色体由于只存在于男性,是严格父子传递的,且绝大部分不与X染色体重组,因此同一家族的男性具有相同或相似Y染色体,可以用于追踪家系的起源、演化和迁徙。《报告》对复旦大学所做的研究报告,攻击为“那简直就是狗屁”,挑衅科学权威。复旦大学的研究是国家课题,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实验样本有考古古墓遗骸,采集了现代曹操后人的血样,同时采集了操姓族人的血样。实验结果充分证明操与曹遗传上不相干!
三、操姓起源的研究,研究宗谱不能脱离中国历史。
操姓族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饱受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西晋王朝的衰落,导致北方游牧部落(匈奴,鲜卑族,羯族、羌族、氐族)大举进攻中原,在中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家,对中原实行了长达百年的残暴统治。在此期间,汉人遭到了灭顶之灾,北方汉民族几近亡种灭族。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继续南侵,南方统治阶层分裂瓦解,皇族间相互残杀,我们的祖先改名换姓隐居山野从而保存了自己,香火得以延续。我们按照族谱上有限的记载,结合中国历史的分析,寻找到操姓始祖“天成公”的历史原形。
操师乞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的战斗中牺牲,未能称帝,历史史书中记载清晰,不能与天成公混为一谈。
四、操姓来源的最终确定,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我们所写的《操姓起源探秘》,历史史料充分,参考了大学学者的研究论文,与历史学家进行过沟通,历史学家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要想解决“操”姓起源,必须依靠分子人类学的鉴定”。
五、《报告》的写手是民间野史的传播者。
《报告》的写手,在当地媒体上多次发表操氏历史的相关文章,大量收集不实民间传说,背离历史实事,在我看来他可以编写一部《操氏演义》,可以把“草头皇帝——操师乞”写的更具传奇色彩。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操姓族人早已走出了农耕文化,获得知识不再需要口口相传,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只能说明《报告》写手对《操氏宗谱》的解读不够认真,对中国历史知识缺乏认知,是彻头彻尾的民间野史的传播者。
操欣
2017年1月8日写于上海
附:操守经《族谱缘由旧叙》文章开头部分的原谱照片:


1楼2017-02-09 08:20回复
    附:
    操姓文化收集整理研究报告 操园官
    各位文研会会员(理事)、各位广东宗亲代表、各位宗亲:
    大家新年好!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能聚集在一起,我心里很是兴奋,这是我们每个操姓子孙的心愿。受中华操氏宗亲文化研究会委托,让我来作个有关操氏文化研究的报告,我感到有点为难,怕自己才疏学浅、用工不精,研究不到位。免为其难,不敢谈研究,只将我近几年来,对操姓族谱进行的一些收集、整理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宗亲分享。
    一、收集族谱资料 打好文化研究基础
    我在参加2017年元月1日广州操氏宗亲会前,只见过我们村的《谯国操氏族谱》。带着敬仰的心情我倾听了大家发言,绝大多数宗亲讲得很好,让我开了眼界,让我流泪,我们操姓的历史就是一部搬迁再搬迁的血泪史,操姓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的每一个小村落犹如大海中的沙砾,毫不起眼,饱含着无限的辛酸。
    作为一个操姓人,我深深懂得,子孙研究先人的历史,我们一是要尊重史实,以事实为依据,二是要包容团结,树立好操姓的旗帜,尽最大努力宣传好操姓正能量。在那次聚会之前,我只与操驰大姐通过几次电话,看过她写的心境散文,我感到大姐的热心与正直,我认为大姐就是我们当今操姓人的旗帜,我们应该以那次聚会为契机加大对操姓的研究,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祖先的脉动,让我们听到更多的操姓励志故事。
    回到江西上饶后不久,我见到了广丰操村的操启水先生(操芬的父亲),他告诉我说,在上饶广丰城郊,有两个操姓小村落,那就是芦林街道湖头社区操家和西坛村社区操家。问起他们村庄的事,他提笔写下了他们村的字辈排列顺序:积德承先祖,宗功启后贤;文章奕世美,万代振家声。很有诗意,他属启字辈。
    几个月后,操启水带来了一本族谱,那是1909年修葺的,由操松祥家保留的《览溪操氏宗谱》,其间百余年,该村都没有出过谱,启水兄很想出本新谱,并说这是他作为该村第一个大学生这辈子最大的心愿,由于他对古文有点手生,想请我帮忙,我想这也是我的责任,于是我们一起翻录了《览溪操氏宗谱》,并将两个村的操氏后人编入了族谱,延续了他们村操姓同胞的历史。启水宗亲很是热情,他要我将族谱中涉及到迁徙的地点抄给他,他一口气寄出了10多本书,还打了许多电话,其中就联络到了览溪的操老五家,谱中许多祖先的坟地还在他们村,可他们却没了族谱,看到书中先人的名字,操老五一家兴奋不已,这样,我们收回了先前的谱书,补上了他们那一支。在QQ群中,我又读到了浙江嵊州操东辉寻找先人的信息,看到他们相同的字辈,我为他们高兴,于是我将电子版发给他,他看到了自己爷爷的名字,要来上饶上谱,于是我们又在《览溪操氏宗谱》这本书上进行再次装订,补上了他们那一支。
    一代一代连下来了,祖先一个一个来到我们面前,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苦难与辉煌是多么幸福啊!我真想放下一切工作,为更多的操姓宗亲找到更多的先人,让我们操氏香火更加旺盛。可我心有余力不足,我本想退休后再来研究操氏族谱的事。可围绕操姓的历史,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想毁掉我们操姓的历史,先人记载还在眼前,如果不翻录出来让更多的操姓宗亲知晓,这将会毁掉我们这个姓氏,我感到了责任,时不我待啊!于是我走上了探访翻录《操氏族谱》之路。
    三年来,我两次去乐平操家,两次去浮梁操家,还去了七甲操家,银宝湖操家,楼下、嘴上、南山这三个村更是去了多次。其间我还到了湖北荆州操家、安徽繁昌操家,以及到上海图书馆查阅该馆保存的《湖北黄岗操氏族谱》。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操氏文研会文史资料小组专员操萍姐及姐夫江林明先生,我们为了收集、整理好操氏发祥地族谱,10多次面谈,还组织了5次会议。收集族谱十分艰难,我是用手机一页一页拍下来再打印出来,然后再抄下来断句、比对,拍的照片近万张。识字、断句、比对、敲定,工作十分繁锁。就这样,整理出了30多万字的操姓资料,其中谱序43篇,操氏美文80篇,人物传记及墓志铭71篇,列祖列宗阴宅墓图志60篇,操氏宗祠记录11篇,功勋诰命10道,操氏先贤150多人……
    文研会专家研究小组还有其他的研究员、甚至一些热心的宗亲也如我一样一直在艰辛的收集整理着我们操氏宝贵的史料。
    二、曹为源操为流 操氏族谱传承共识
    操为魏武王之后,这是我们各地操氏族谱共同的传承,来自于祖先一代一代的记载,在多地操氏族谱的凡例中都有一句“曹为源,操为流”之语,还有众多的明朝以后的历代家谱可以佐证。
    在全国从多的操姓村落,口口相传着一个故事,为躲司马氏的追杀,操姓祖先隐姓埋名,以先祖魏武王曹操的名为姓,俗称魏王后裔。后来演化了许多口舌之争。认真看一看《操氏族谱》,特别是全国公认的操氏故里《谯国操氏族谱》开头篇是这样写的:
    “ 祖之雄才、机谋出众、统兵百万、英俊一世,擒殊董卓、力斩吕布,威震四海,建国为魏。传至文帝,丕在位七;明帝曹睿,号字仲元,在位十三;齐王曹芳,在位十四;又传文帝丕孙,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七年;再传至陈留王曹奂,号字景明,在位五年。魏朝奸臣出司马炎,勾结群僚,羁占朝纲,强迫我祖陈留王退,付出玉玺。下退朝阶,爽、帝御驾征伐臣奸,天胡不惠,昭屠爽亡。炎顾后患,派出羽爪,刺杀我祖。陈留王之子幸誇忠臣大夫张范密讯通,祖千方百计获出曹邕,延途受难,改名换姓,以魏王之名为姓,霖(休)为名,徙于鄱阳大镇,居瓦碎坞,复至新义白果岭所,兴起操姓,展及神州。”
    许多人没留意到“爽、帝御驾征伐臣奸,天胡不惠,昭屠爽亡。”中的“爽”另有其人,近来从刚出土的多块明朝先祖的墓内碑墓志铭中我们再次看到“爽”。如在鄱阳大塘湖发掘的、操邦大等于大明天顺七年(1464年)为其母立的《故妇操孺人高氏墓志铭》有这样一段话:“《千家姓》载操氏为鄱郡者。他外无此姓也。盖出魏武帝之后,曹爽大将军公子避晋,变姓名称操林,隐居鄱阳新义始也。”还有在乐平蓝桥发现的多块墓志铭也佐证了这一说法。也或者是陈留王曹奂之子的后代,不管是不是正宗的皇家血统,可绝对是魏王后裔。
    列举部分证据:
    证据一:新义世代相传的《谯国操氏族谱》记载。
    证据二:明宣德元(1426)年,赐进士出身李安在操姓《族谱旧序》上写道:“操姓古不多见,自魏武家于邺,值司马氏之乱,厥后子姓迁鄱阳之新义,因以名为氏。嗣有讳天成者,以才武驰名。”
    证据三: 近期从鄱阳县城边大塘湖发掘出了一块大明天顺七年(1464年)内碑——《故妇操孺人高氏墓志铭》,上有操氏起源之说:“《千家姓》载操氏为鄱郡者。他外无此姓也。盖出魏武帝之后,曹爽大将军公子避晋,变姓名称操林,隐居鄱阳新义始也。”
    证据四:大明成化壬辰(1472)年,操仁进、操洪在《览溪操氏宗谱》写道:“族祖本西汉丞相平阳候曹参后,累世子孙仕宦,至曹嵩当东汉桓帝朝太尉。(嵩)生曹操,为汉外戚,善兵机,谋诛叛臣董卓、黄巾等,以功迁兖州牧、相,封魏公。值灵、献之世,进爵为王。(操)长子丕受汉禅,次子植与司马懿受魏遗诏辅政。植骄奢无度,与懿有隙,(被)诬以大逆不道,诛三族。(植)幼子林封平阳王,遂逃隐江东鄱阳,变姓而不忘其祖,去曹姓以操为氏,居鄱阳。
    证据五:明嘉靖四十二(1563)年,西宾钟山庠生柳元圭在《操氏宗谱序》写道:“按操氏之得姓,其源于东汉之曹休避懿之将篡,逃鄱阳、变姓,祖曹操,遂以操为氏。其后世居鄱阳新义,子孙繁夥、延蔓不一。”
    证据六: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使峒峯曹天祐应东川君之约为《操氏族谱》中写道:“曩予过篁墩,阅曹氏世谱,中间有别氏为操者,今读《操氏谱》良然。今操氏谱据通志,裔出魏,重本也。”
    证据七:明隆庆五(1571)年,操守经在《族谱缘由旧序》中写道:“吾操氏宗谱旧本及世传皆谓出汉末曹魏后,魏武孙休避晋难,潜居鄱之新义,遂以祖名为姓氏。按通志载,予操氏亦云以名为姓,且旧谱世派自隋唐天成公以下几二十五世沿至于今,略无遗脱,上下七百余年,未见吾宗有娶曹女者,亦无有女适曹氏者,则操姓之出于曹为无疑也。”
    三、凝聚文化力量 操氏一族生生不息
    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文字没普及前,大多是口口相传的,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建国时只有口传历史,但我们不能否定他们的历史,这提醒我们要重视口口相传的历史,哪怕它有瑕疵。我们研究操姓的历史来源,我个人认为要重细节、讲传承,认真记录各地的口传故事。
    在江西省广丰县城郊,有两个操姓小村落,那就是芦林街道湖头社区操家和西坛村社区操家。纵是在上饶也难得见到同姓宗亲,我是在晚报一篇小学生习作里,看到了操启水的孙女的名字,想办法才找到了他,我们第一次见面在我上饶晚报的办公室里,亲人相见十分亲切。问起他们村庄的事,操启水介绍说,他见到过有几本很大的谱,那些修谱者都是从江西南丰操家找上门来的。在他儿时的印象里,他们村的农具、箩筐都要写字,标明“鄱阳郡造”,印象很是深刻。
    我到广丰操家走访时,看到了该村欣欣向荣的景象,也看到了该村解放前最好的房子,还有那小小的家庙,这让我想起杜甫的茅屋。据操启水先生介绍,建国初期,湖头社区操家有两房人,人口33人,西坛操家自然村人口也差不多。现在两处人口总计400多人,50年增长了8倍。
    我之所以写这些,只是想说明,寻找先人要仔细阅读谱载,进行比对。方能找到自己的先人。我写这些,只是希望我们后人在续谱时,不要删掉前人的记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浙江开化的报纸上读到了操斗祥年轻时在开化县令位上为当地一状元公写的诗,现抄在这与大家分享:《折桂里 为状元公余梦魁题》,作者:操斗祥
    南宋咸淳二年(1266)余梦魁中状元后,从临安回开化青嶂芳山老家探亲,开化邑宰操公斗祥奉上命,立状元坊于诰岭中,人称其里曰:折桂里。并在刚刚落成的状元坊坊柱上挥毫题了一首五言律诗:龙虎开金榜,霜雕横素秋。科名追祖考,文业绍箕裘。 锡宴归薇省,承恩拜冕旒;青云生足下,名誉播皇州。
    斗祥公后为南宋四大名知府之一,在湖南抵抗元军,族谱已有记载。这一联系让我们对斗祥公的认识更丰满了。
    在江西鄱阳田坂街镇七甲操家传说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的墓,或者衣冠冢吧。当地操家人有个不对外人说的传说——“激水撞劲冲,朝朝有人中”,祭祀时也不让他人知道。这是一种隐情。
    在新义操家村口有棵古樟,郁郁葱葱,两枝干,一枝向上直插云霄,一枝指向卧龙嘴,是操姓龙脉之始。《操氏宗谱》记载说,操氏主龙脉从卧龙嘴到逍遥山,转浮梁,达安徽。相传此树为操师乞所栽种,村民们传说:“龙口对龙口,金银有几斗。”这树就处在龙口对龙口正中间,于是相传有一年有几个人想砍树挖宝,结果他们死在了树边,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这棵树。这树还有一个最温馨的故事:元末乐平操姓人想找祖先故乡,他们祷告后雷电大作,于是他们在天井里看到了这棵树的影子,有人捧起石灰对着树影抛洒,抛完后雨过天晴,乐平操姓人沿着石灰迹找到了新义故里。
    在新义的族谱上,我读到操贵的事迹,可一县令一下子官升到三品大员——刑部侍郎,这让我困惑,后来我到繁昌、读到太湖族谱,还有读到的黄岗谱上都有“操贵”,都是明初朱皇帝朝当大官,名字音同,都是能文能武,都是被人砍了头,你们说这不是同一人可能吗?于是我将这些事迹整合在一起写了篇《三品大员操贵的故事》。
    许多宗亲一见面就想探听出,自己是那一支、那一房……在这里我要说一声,先将此事放一放,每个地方的第一本谱都是从传说开始,期间有许多差错,有些谱将有名气的先人按先后顺序已罗列到了一起,虽然有出入,但依然传达了操姓的精神,我们仍然要尊重、要保留。我们操姓是一个有着深远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姓氏,今天的操姓人都以“魏武王”是其祖先而感到自豪。或许正是因为稀有,操姓人非常团结。我们走到一起是求同的,不要因为一些说法不同就起争议,要仔仔细细看谱、问谱、探谱。比如我在看我们村的族谱时,我才了解到嘴上操家以前叫“八甲”,新义是个古老的地名,它管的地方有鄱阳金盘岭镇、游城乡和田坂街镇的众多村落,这点在周边其它村、其它姓氏人墓碑上可以佐证。
    总之一句话,常怀感恩之心对待祖先留下的片言只语,凝聚操姓文化正能量,让我们的人生更能出彩!
    (待续)


    2楼2017-02-09 08:27
    收起回复
      尊重历史 纠正谬误
      水有源,树有根,追祖寻宗此乃人之天伦美德。悉闻近来关于操氏来源众说纷纭,曰:“出于曹后裔”,非也,错矣!查操姓之源流就其历史事实,周朝有郑伯坤(历史名人)开玩笑对谷本曰:周王封姓,您打算姓什么?谷本公将方天画戟于地,郑谓之曰:“您姓操啊”;谷本姓“鄵”与操近音,“鄵”改姓“操”, 谷公是操姓开创之始祖。再查看汉初时己有操乘公《中国名人大辞典》和《姓苑》均有记载,而曹操是汉末宦官之养孙,操乘公比曹操早四百二十余年。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操姓不是出于曹了,尽管近年来有极个别人千方百计地去颠倒历史其最终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三国归晋后曹操的后人陆续退出了政治舞台,正史与野史都不见有对他们的记载了,于是;就为捏造者提供了空间
      隋末鄱阳操师乞(天成公)揭竿而起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见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他虽败犹荣,却为我姓赢得了辉煌。自元、明、清以来操姓宗亲走仕途者比比皆是,元朝有乐平琬公、明朝有皖地妙荣公、钦公,浮梁的守经公以及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进士时贤公和嘉庆元年荆门学正云峰公均认操乘公为我姓始祖。
      近期社会上又讹言了“操郎不娶曹女,”更是可笑,我们翻开《操氏宗谱》在历次沿修《操氏宗谱》都有操郎娶曹女之记载。潜阳《操氏宗谱》清康熙五十年修谱时更有名人徐益贲为《操氏宗谱》作序曰:操姓授姓于周朝,汉已有乘公。嘉庆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汪志伊为《操氏宗谱》作序曰:操姓授姓于周朝,历史事实可证。2009年中央电视台来潜山采访操姓从未提及操出于曹之说。然;讹传操姓出于曹者其意是险,其果是恶,谬误之言必须纠正。
      皖潜阳:操隆结


      4楼2017-02-09 09:05
      回复
        正本清源
        我操姓先祖应该是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年由中原避兵燹举族迁徙至江西省鄱阳县(这符合史书记载,因为当时北方先有八王之乱,后又有五胡乱华。中原的人口以及经济、文化和生产力都向江南倾斜,而我操姓先祖也是居于此历史环境下一路向南迁徙)金盘岭。此后江南属陈国与江北虽鸡犬声相闻实际上已有近三百年断交,直至隋初方完成国家的统一。
        现在我们能请出拜读到的只有清中晚期的《操氏宗谱》了。从谱序所记载的并可提供作学术研讨的资料价值并不高,甚至已经有文学化的成分渗入到谱序了,有的谱序已经脱离了史实纯属闭门造车空穴来风。纵观我中华文明史自夏、商、周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民国三十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只有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二个时期的空前鼎盛。而民间修谱是始于北宋初版《百家姓》的启迪下华夏大地便有了修谱的早期范本。后又在南宋(朱、程理学)儒学薰陶下,但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社会动荡有许多中原百姓随帝王逃亡至杭州(临安)苟且偷生,他们能随帝王一起逃亡的通常是富有人家,之后他们又一再往南迁至江西赣州,略作休养再向岭南迁徙,一路由珠玑巷(广东南雄)向珠三角繁衍生息,而另一路则过梅关进入闽西再分向广东做了客家人。基于上述人们思念家乡怀念故土便学用修志史形式把口述转换成文字作记忆,这时期起家族性的修谱已进入了雏型阶段。 诸位要深究背井离乡与离乡别井的细微处。 说到谱大致可以分成为:家谱、族谱、宗谱三种类型,一般修谱应在二十年至二十五年修一次,也可以在适当时期作补充增修。一本经得起推敲的谱牒必须邀请饱读诗书贯穿古今秉直、公正且富有史学知识的族人领班撰写,或于润笔他人呵成,否则是不具生命力的。
        我操姓据宋朝《姓苑》一书载:早在汉初就有操乘,也就是说我操姓在中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只因我操姓历来人丁不兴旺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据说自唐朝(存疑)出了《谯国操氏宗谱》我操姓便一天天地走向了多元化了,操郎不娶曹女,曹女不嫁操郎的条款在道德伦理上是站得住脚的,正因为有了此一句话我操姓部分宗亲在明朝嘉靖年间就草率地作了认可,但在史学上是不具备为依据的。在信息、交通、文化落后的年代要下武断我操姓出于曹的结论是对史、对人极不负责的,事至今日便成了诟病。
        曹的后人确实在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年消失在史书的记录中。经过上下五百多年的断代时间仍然无法找到(近期山东济宁以及全国共有二百多处传言他们是曹的邺城后人)后裔。《谯国操氏宗谱》便错把鄱阳我操姓充作了“贵胄”,从历史的时间上和传统文化上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因为孟姓(曹操字孟德)自有孟子后其宗谱一直有沿修,套孟姓不入也就没有必要打德姓人的算盘了。捏造我操姓出于曹的始作者在许多方面是不能圆其说的,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来作引文把我操姓源于曹是天方夜谭之谬论。
        据最权威的工具书《中国成语大辞典》注释:《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昔援立东海王子髦,以为明帝嗣”这时期的曹魏政权早已名存实亡了,髦被司马昭所杀(公元二百六十年)是不争的事实。之后曹的后裔一直仍享受司马政权(两晋)厚遇直至八王之乱而终结。再说历史已进入了西晋曹的后人已经对新的司马政权不具任何威胁性了,这时司马家族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也与日具增无法顾及曹氏家族。言我操姓出于曹是受夏侯姓之分拆术依样画葫芦的影响而出。
        我生于粤长于粤,自幼提及我操姓粤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上至文人墨客,下及市井之人与山野村妇皆说我操姓源于曹,问其何究?嗫嚅,或答曰:估(粤音:古)的,又曰:肯定与三国时曹操有关联。荒唐至极!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道不清,可笑、可悲。而我操姓乐平琬公(元朝至正元年公元一千三百四十一年举人曾任安徽省池州学录,明初被聘国修元史)他否认我操姓出于曹(见鄂、皖操氏宗谱。九修)误论。各姓氏修谱据记载最流行应该是在南宋年间,(此时《谯国操氏宗谱》已经漫延开了,)但沿至明(明已实施了保甲制至民国三十八年)、清又断断续续(明、清两朝是中国统治阶级大闹文字狱的鼎盛期,详见《中国明、清文字狱》一书)偷偷暗修宗谱。江西省是清顺治年至乾隆年间大闹文字的重灾区之一省。有许多他姓宗族的谱序怕犯讳都付之一炬了之。后至清末统治者对文字狱渐渐有所放松之后而修谱又慢慢得以恢复。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俗称断头谱)也是符合情理的。另据宗亲和网络均有说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江西省永丰人)、苏轼(四川省眉山人、欧阳修的门生)和明朝刘基(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末在江西省任高安县丞)都为我操姓写过谱序这可性程度较大,在此,我们首先说说欧阳修,他一生为不少姓氏写过谱序和墓名志,晚年离开朝廷到安徽省亳州(一说被贬谪,另说他厌倦京城)为官。而《谯国操氏宗谱》的始作地原谯国正是亳州,应该说欧阳修距离唐朝时间最近《谯国操氏宗谱》又在其管辖地区内,他为我《操氏宗谱》作过谱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苏轼是欧阳修的门生其一生被贬谪无数次,恩师与鄱阳操师乞共为江西人,既然恩师下了笔为我《操氏宗谱》作了序他做顺水人情也是在情理之中。刘基与乐平琬公是同一时代的人,而且他们又是同朝为官同仁,他为《操氏宗谱》作序也是有可能的。既然有了三位历史宗正人物为我《操氏宗谱》作过序,其序中内容写的是甚么呢?欧阳修、苏轼终其二人一生秉直刚阿是唐宋八大家,刘基是明朝开国重臣且与乐平琬公同朝为臣。乐平琬公坚决反对我操姓出于曹之说,其《操氏宗谱》谱序是言我操姓出于曹,或否之。我是个浅尝辄止者无法去作唯物辩证和逻辑推理其东隅桑榆。中国自秦朝已实施了户籍制度,一个家族从他乡迁徙贵地落户必须过审核此一关,再说东晋鄱阳出了一个叫陶侃名人他是效忠于司马朝的能有所不作为吗?,此人史学家历来对他褒贬不一。
        尤其自唐朝以来对我操姓讹传更惨,似乎到了我操姓源于曹的肯定地步了。我操姓是否源于曹上不见有正史所载,下更不见有野史所述,甚至有人竟然将《江西通志》操源于曹存疑两字删掉,早早下此重墨为哪般?我们在读史查宗谱时应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尽量借助于有关书籍和权威的工具为导读。
        去年安徽有一位宗亲就读于苏州大学的小帅哥自告奋勇到上海做了DNA抽血鉴定,其目的是等河南省安阳曹操墓的头颅骨做基因对比结论,我们也企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同时我们应主动寻找唐朝以前的史书、文字作参考并于实物为依据,本着对历史以及对我操姓负责的态度恳请各位宗亲全力配合为盼。
        本文没有文采、没有技巧、更没有灵感,其全部内容是本人呵成之拙见。如有笔误,敬请见谅。
        操传洲写于二零一一年元月十日深圳陋室


        5楼2017-02-09 09:27
        回复
          我是浙江常山的操成龙,是一名大三学生,我很想知道我的祖辈的信息,只知道我爷爷的时候在常山的东鲁乡有一个操家村,现在没有了基本都搬到各个地方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始迁祖和堂号,只知道我的祖辈是从安徽那边迁过来的,我觉得只有找到自己的祖辈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根,才能有自己的信仰,所以希望吧里的操氏宗亲,长辈能给我一些寻找的信息,线索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5-07 20:32
          回复
            我是浙江常山的操成龙,是一名大三学生,我很想知道我的祖辈的信息,只知道我爷爷的时候在常山的东鲁乡有一个操家村,现在没有了基本都搬到各个地方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始迁祖和堂号,只知道我的祖辈是从安徽那边迁过来的,我觉得只有找到自己的祖辈才能寻找到自己的根,才能有自己的信仰,所以希望吧里的操氏宗亲,长辈能给我一些寻找的信息,线索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5-07 20:32
            收起回复
              湖北随州操恒,去年过年的时候我们正在整理族谱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10-10 20:31
              回复
                我们那里是随州随县解河村、许畈村、天河口操家塆,整理在一起了,都有在互相联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10-10 20: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