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看吧 关注:161,217贴子:529,685

从《青云志》到《诛仙》:娱乐到大众就好与好的大众娱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云志》看到现在,情绪几经起落。头几集被画面、特效以及演员还在线的演技惊艳,兴冲冲充了腾讯会员抢先看。等更新间隙,耐不住去看了原著《诛仙》,再看电视,一下子对改编的气脉会武失望透顶,怒不可遏(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平复下来,试图跳开原著去理解电视这么拍的理由,最终我感到的是无语。


1楼2017-02-09 09:42回复
    You can you up,I can't,so I am not qualified to judge absolutely。你不喜欢,不等于别人没理由喜欢,不等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大多数人喜欢吗?是豆瓣上的评分可以代表大多数人还是收视率可以代表大多数人呢?收视率如何?是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还是“乌合之众”确有被勒庞妖魔化了的合乎道理(reasonable)?我不知道。十多年前,还在念本科的时候,广电总局下的某影视公司找到我和另外几人一起串掇校园情景喜剧,剧本最终夭折。我们无法在怎样是好的大众娱乐剧上达成共识,或有能力完成。时至今日,既然我不是网红或celebrity,我显然不具备资格去说《青云志》是不是好的大众娱乐作品,因为我还未曾成功地把我认为好的大众娱乐娱乐到大众。我的自知之明是,I am nobody。


    2楼2017-02-09 09:42
    回复
      《青云志》好吗?要讲这个问题,先要讲《仙剑奇侠传》、《轩辕剑》、《古剑奇谭》或《花千骨》好吗?就我浅薄的观剧体验,《青云志》在画面、特效和演员的呈现上与它们不相上下乃至更好。剧情上,《青云志》把《诛仙》的故事和人物抽出来改编得更像它们——升级打怪模式,多角恋模式,插科打诨模式。而它们是被市场证明成功的。如果我们把大众娱乐作品好的标准就定为被市场证明成功娱乐到了大众(“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具有划时代的影响),那么《青云志》去效仿成功案例无可厚非,甚至我可以说它效仿得非常努力,以至于甘冒得罪《诛仙》书迷的风险——只要看过书,谁都能一眼看出它与原著的区别要远远大于它与《仙剑奇侠传》等剧的区别。诚然,《诛仙》作为顶级IP在当年也是被市场证明成功了的。但是要在讨好书迷与讨好那些买仙侠剧帐的观众之间做个轻重取舍,更看重后者不失为一种更有保障和更明智的选择。要尊重市场的电视剧方充分尊重原著,书迷们干嘛去了?就好像,《仙剑奇侠传》的游戏迷要电视剧方充分尊重游戏,那游戏早已是过去的、死去的辉煌又怎么说?毕竟,萧鼎的微博粉丝(区区37万)远远不及李易峰和赵丽颖的一个零头,也不及《青云志》官方号的粉丝零头。让那些压根不知道《诛仙》或不看的,知道了,去看了,你们书迷还要怎样?要是按你们书迷期望的拍了,你们撑得起那电视剧市场吗?市场不仁,IP为刍狗。


      3楼2017-02-09 09:42
      回复
        我不够格去论断什么才是如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剧,我也不够格去总结当年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诛仙》吸引书迷的关键点在哪。事实上,我没有投入《诛仙》风靡的那时。如果不是因为《青云志》的播出,我不会想到去看《诛仙》。如果不是因为《青云志》前几集我看了感觉还行又嫌更新太慢,我不会去看《诛仙》。说实话,没看前我看不起《诛仙》。我喜欢打仙侠游戏,我也喜欢有的没的看仙侠剧。然而,《诛仙》火的当年我就已经对读金庸古龙兴趣大减。读书娱乐已经有点过时了。特别是读这100多万字这么长的网络小说体验能好过读武侠四大家?打打游戏,抱着西瓜看看电视就好了呀。


        4楼2017-02-09 09:42
        回复
          在等电视放七脉会武的间隙,我看了《诛仙》,花了两个周末一口气读完,没停得下来。前一天在重温直到百年前还是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典范莎士比亚,接下来就感觉《诛仙》也有点算得上数年前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之作,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以至于让我期待《青云志》更接近《甄嬛传》或《琅琊榜》,而不是和《仙剑奇侠传》乃至再早点的《风云雄霸天下》一样好。


          5楼2017-02-09 09:42
          回复
            《青云志》七脉会武的改编从外到内都偏离了《诛仙》努力的方向。七脉会武在《诛仙》是第一个精心铺陈的高潮。主角大出风头,特别是屌丝逆袭,这在仙侠类、武侠类、热血类或通俗作品里都是屡试不爽的经典戏码。为成分营造效果,小说铺陈了张小凡修为进展奇慢,师门不期待,自己不自信,与此相对,童年伙伴林惊羽天赋秉异,一身傲娇,更甚的是自己的情敌齐昊如此不凡,万众瞩目。然而,张小凡居然过关斩将和齐昊一起挤入林惊羽也没挤入的前四!如果挤入前四多少有运气的成分,那么他和陆雪琪势均力敌的一战则毫无争议地令人叹服。小说充分铺垫了陆雪琪的实力,而这个张小凡让一路技惊四座却让从未拔剑的陆雪琪拔不得不拔出天琊,还不得不为争胜使出师傅嘱咐不可轻易使用的神剑御雷诀!七脉会武抓人心绪不仅是我们看到了一匹黑马,看到了惊心动魄的对决——小说在武打场面的描写上比古龙实,可以说有金庸的精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看到了张小凡一再流露的苦闷孤愤,我们为他或把自己代入进去难过,看到他逆袭解气。


            6楼2017-02-09 09:43
            回复
              《青云志》在号称花那么多钱的情况下没有很好还原比武的惊天地泣鬼神,很多改动涣散了小说的凝聚力和别有用心。一直以来,林惊羽是张小凡的参照系,林惊羽没进前四,张小凡进了,是个醒目的对比,而且值得玩味——这里面有运气的因素,林惊羽遇到同门师兄齐昊败下阵来,但也可能指向另外的问题,林惊羽天资比张小凡是好,可到底有多好,和齐昊比呢,纵使特别好,是不是还是要靠时间,天资到底在一个人的人生中多重要,林惊羽后来达到那样的修为不一样也靠了机缘得以拜师万剑一。情敌齐昊不出意外地拿了第一,这让田灵儿带着崇拜喜欢他、田不易后来接受他们相恋更合理,也让暗恋田灵儿的张小凡为自己的不行更气恼,让齐昊更刺激张小凡。然而,倘若陆雪琪不是在和张小凡的对决中元气大伤,齐昊还会不会不出意外地拿到第一(小说明确安排水月大师点出此点)?齐昊到底有多牛?是不是你翻过一个山头再回头就不一样了(小说后来几乎不怎么顾及田灵儿和齐昊了)?什么是客观性?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样的剧情设计更值得玩味。它不但更利于营造当下戏剧效果,也贯彻了我以为整部小说的抱负:它要呈现一个复杂运行着的世界,一批多面的人妖神,对有些人来讲细思极恐的情和理。如果林惊羽进了前四,齐昊没有,田不易会不会更推张小凡和女儿恋爱,哪怕不成,田不易的态度变化会不会整个改变张小凡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前四,张小凡第一次下山,和儿时伙伴林惊羽而不是和几个认识没多久的人一起,会不会改变他对陆雪琪和碧瑶的发展?生活没有如果。偶然也必然,必然也偶然。这道理简单,但写出这样现实得耐人寻味的生活不简单。


              7楼2017-02-09 09:43
              回复
                七脉会武,张小凡和曾书书刚认识,有好感,但最初的好感有没有可能有这样的因素,他知道自己不行,遇到一个也说自己不行、不看重结果的人挺舒服,而当他后来发现曾书书没自己嘴上说的不在乎和不行后,这又刺激了他。第一次走出大竹峰,越见人越累积出苦闷孤愤。林惊羽在七脉会武没来看他,因为忙着自己的追求,也可能因为一派之内不同脉的距离(不同层面的内部之间都有隔阂乃至矛盾是小说反复强调的,青云门里走动比较自由的曾书书和田灵儿都是首座子女)。林惊羽几次为张小凡顶撞田不易,有对张小凡的情,也有自己的傲。小说似乎故意拖延林惊羽和张小凡的正面碰撞,因为那会把儿时情怀逼到不得不撕开来检视。林惊羽自己意识到,他对张小凡的情是大哥罩小弟的情,那情在发现张小凡已经如此厉害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眼下,反正好兄弟,那个护他,也打他掐他,一直比他耀眼的林惊羽没来顾及他。同脉师父师娘师兄师姐多少爱他,又多少没把他当回事。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要和陆雪琪生死相搏。为了啥?为一口气!田灵儿去看齐昊比武了。然而,在和素不相识的陆雪琪决战的最后关头,张小凡泄了一口气。素不相识让这个泄气更加扎眼。张小凡泄气是仿佛看到让他气结心头的田灵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她,一口气牛逼,也因为她,一口气泄了,没更牛逼。假如张小凡战胜了陆雪琪呢?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素不相识,陆雪琪不知道张小凡为什么在最后关头让了自己。正是因为素不相识,陆雪琪被他的让震惊,又因为好强没和人说,更觉亏欠,种下情根。机缘如此!后来陆雪琪和已经成为鬼厉的张小凡讲起这个让她最初的心动,鬼厉笑而不语。事实上,张小凡对碧瑶最初也一样只是对田灵儿的投射。这伤人吗,这伤感情吗,看你怎么看,怎么看初心。就好像怎么看张小凡念念不忘普智传他心法的师恩,不过是为了普智自己达成夙愿,而且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看着呆,甚至又因为怕他太呆入不了青云便杀了全村。就好像怎么看玲珑造出兽神和兽神对玲珑的初心。写成这样有点毒。无论如何,谁进前四,张小凡怎么认识了谁,怎么和谁从不熟到熟,怎么发展出关系,《青云志》编的用意和《诛仙》大相径庭。


                8楼2017-02-09 09:43
                回复
                  张小凡武功的魔性在和陆雪琪一战时才被怀疑,而且只是被首座级的人物怀疑,这样写不仅仅是因为张小凡功力尚欠,在他苦闷孤愤积累到要生死相搏才暴露得明显,让我们动容又马上转向担心,起到这样连贯的情绪牵引。也因为按小说的设定和要传达的价值观,正道魔道功法本一家,哪里那么容易一眼就被连魔教可能都没见过的围观群众早早看出来叫他妖人,而且就只能是争议。田不易尖锐的护犊之词未被《青云志》采用:“发些黑气便是妖气了么?有些红丝便是邪物了么?若如此,我回去把脸涂黑了,诸位是不是也把我当魔教妖人给斩了”。世界就是没有那么表面。正是因为没有那么表面,宁可错杀还是宁可放过才成为让人动容的纠结。


                  9楼2017-02-09 09:43
                  回复
                    看完《诛仙》再看《青云志》的七脉会武,不由惊叹《诛仙》的复杂,气恼电视剧方对小说的轻率,就像我们气恼众人对张小凡的轻视。然而,渐渐,我也有点理解李易峰目前呈现的呆萌张小凡也许更容易让人愉悦。小说里,金瓶儿劝天真单纯的周小环远离已叫鬼厉的张小凡,陷到那个男人里可不是好事,历经世事千年狐妖小白明显对他很有好感,但和他始终保持若即若离。我可以估计,李易峰演的张小凡不会再演成那样的鬼厉,因为现在他演的张小凡就不是那个可能变成那样鬼厉的张小凡。张小凡呆吗?张小凡能变成鬼厉,是有造化弄人的地方,但更因为——呆只是他的表面或一面,甚至不那么核心的一面。看完《诛仙》全书再看书里写到七脉会武的前几十章,我觉得小说一直在煞费苦心把张小凡的人生路写得如此偶然又如此顺理成章。这有点可怕。


                    10楼2017-02-09 09:43
                    回复
                      任何写得精致的小说都在开头写得让你看完再回看会有新的发现。一开场,张小凡被林惊羽和几个小伙伴追打,明明打不过,还不服软,死拼。这呆吧。这呆之外更有的是倔强和不甘。正是因此,张小凡被人说和林惊羽比资质不行,也从没松懈练功,意识到两种功法相冲也从没放弃。他明知大忌,还是接受田灵儿私传功法。他没抱多大希望去参加七脉会武,但越被看不起,越憋足劲要拼拼看。已经想到烧火棍是邪物,不弃,他要那个力量,他要挺起胸说邪不邪得看自己怎么用。这股心气贯穿全始终。小说快收尾时,他和周一仙讲,他不要长生,但是怕死,因为还没活明白,还没可以死而无憾!要活明白!要人生无憾!正是这股心气,使他一方面似乎总被命运摆弄,另一方面又承受下来要主动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当然,也正是这股心气在某些时候变成嫉恨、戾气和杀气。血性(thumos)的两面性是很多经典悲剧的主题。从张小凡到鬼厉,他一方面凭着那股劲叛离了之前被自己和正道接受的某些道理,另一方面也凭着那股劲一直要找新的可以为自己接受的道理。破是力,破而欲立更是力。叛逆是力,叛逆完了还要去追寻,哪怕追寻未果,还不放弃,这是何等强劲的心力。


                      11楼2017-02-09 09:43
                      回复
                        从张小凡到鬼厉,这个人刷新了三观,走上不同的路,武功、见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都日新月异地精进。这一变化是有命运或神的参与,但也是性格决定命运,什么人摊上什么事。重压之下未必成器。见多未必识广。这里面有因为他的心气,也有因为他可能一时被某些人和自己低估的天资,还有因为他头脑和心的敏感(open to sense)。改叫鬼厉的张小凡把野狗收在身边,是对野狗死忠炼血堂的欣赏,是对那种高贵情感的敏感,也是因为洞察现实和另一种人情——野狗今后既会为正道不容,也会为从炼血堂叛到鬼王宗的昔日同僚不容,野狗的死忠对那些人如芒在背。然而,我们回看,这样的犀利在张小凡还叫张小凡的时候就有了。七脉会武,初识曾书书,他很快就明白过来曾书书还是挺要名次的,他意识到还没多深交情呢,曾书书老来找他,喜欢他猴子的因素可能占更多。能做到对人情世故的老练,自己想要老练,本身不傻,以及对人情世故有敏感或敏锐的感受力,三者都不可或缺。在人情世故上如此,在见识和武功修为上也是如此。张小凡一直很能意识到身边之人比他厉害的地方,不放过从他们身上学习解惑的机会。鬼王,鬼先生,小白,天音寺高僧,周一仙,还有最早的曾书书都吸引过他去吸收。走自己的路不代表就是自己闷头走路,感受自己,感受自己脚下的路和路边的风景。正是因此,七脉会武,遇到小百科曾书书,他问,老问,曾书书答,他想,他试,在那么短时间让他对烧火棍的操控进步一大截。说者无心,听者有心。张小凡从来不对世界木然。也正是因此,他比其他青云同门更容易听进去碧瑶和鬼王对魔教的辩护,更容易不被洗成一个死脑筋,而是先去海纳百川再找自己的路。同样四人下山,哪怕经历同样事,收获的经验量都不同。小说讲张小凡擅长厨艺,但这真的只是无师自通的天赋?下山张小凡一见山海苑的菜肴,舌头敏感,尝得出菜的精妙,主动叫来店小二问,要学,后来随小白去南疆亦如此。以微知著。


                        13楼2017-02-09 09:43
                        回复
                          然而,吊诡的是,这样的张小凡成就了鬼厉的卓越,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悲剧。究其一切的源头,是张小凡摊上了普智。普智白天替张小凡被林惊羽追打解了围。如果张小凡没对别人的好那么敏感,他就不会把普智放在心上,留意到普智晚上站在草庙庙口,去给他送吃的。如果张小凡不是那么念着普智的好,就不会还留着普智叮嘱他扔掉的嗜血珠。如果张小凡不是那么要强,就不会坚持修练天音功法,越练越觉得厉害了,越念及普智的恩情。正是非常敏感周围人对自己的轻视,他越发觉得普智传他功法的恩重。而当关于普智的真相被揭开,这才给他那么大的冲击!爱之深,恨之切!张小凡的心气、敏感和聪明带给他多大的困惑和痛苦!就是对碧瑶,十年了,对自己宽容一点就不一样了。小白说,你是不是不能接受自己忘掉碧瑶。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张小凡的敏感让他不是为刍狗而不自知的刍狗。张小凡的心气让他不甘为刍狗。张小凡的能力让他可以变强大。周一仙说,大多数人为活着而活着,而你一直在问为什么活着,就是还没找到答案,也比一般人厉害太多太多了。然而,这样的人生注定充满艰辛和困苦。人终归是人,有人力无可为的地方。总是嘻嘻哈哈不正经的周一仙在这个时候一反常态地那么严肃。这样的张小凡让人严肃,让人感到沉重。太要,太敏感,想太多,活着多累哦。这样的张小凡显然不是李易峰演的,这样的张小凡肯定没有曾书书好玩,让人轻松。


                          14楼2017-02-09 09:44
                          回复
                            三十多岁的我,现在看《诛仙》,会不时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回想起自己人生路上那些自己做了选择或被动接受也是选择了的岔路口。《诛仙》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青春成长小说。它展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的小孩,如何被推着也自己跑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看到他的经历,也从他的经历越来越清楚他是怎样的人,会怎样。某种程度上,小说后来对某些前面写过的人事弃而不顾是因为那些人事后来和张小凡没那么相关了。小说刻画的世界,世界里的人事不过是张小凡人生的说明。甚至碧瑶,写清楚了碧瑶对张小凡的爱,写清楚了碧瑶这个人值得张小凡爱,她就可以去死了,可以只剩下一道绿影,让我们来看张小凡会怎么面对那个和他认识没多久就冲出来为自己死了的人。碧瑶的最终意义是压在张小凡身上给我们看——张小凡怎么办。戏这才真正开始。这个戏不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戏份。


                            15楼2017-02-09 09:44
                            回复
                              《诛仙》不同于在此之前的侠义小说。金庸笔下的杨过再怎么叛逆,愤世嫉俗,亦正亦邪,他不会说天下苍生不关我的事。能者多劳,得担当,就像青云门在危难来时无可推卸地收容,提供避难——然而,小说里还有,看起来有点像青云开山祖师轮回的周一仙最擅长的是跑路,他说人是不平等的,厉害的人就是能在灾难来了的时候跑路。杨过看破了一些义正严辞的大道理,但他还是活在大道理里,把郭靖作为榜样,只是表现得不一样。张小凡不是。兽神打到青云山,天下浩劫,他没想着青云山上还有他昔日的同门,他一心是要借机断了救过天下的诛仙为碧瑶报仇。杀到南疆战兽神,他说我不为你杀的人,只为碧瑶的父亲要饕餮。命运扑朔迷离,正邪善恶难断,张小凡对此的反应不同于以前侠义小说里的人物,他更超脱,更自我。狐歧山惊变,鬼王宗的弟子求救于他,他担心为此搅了鬼王的事。他还说,我连碧瑶都救不活,哪里救得了你们。《诛仙》更是一个公心冷去、自我觉醒的“小”故事,尽管它构建了庞大的世界。


                              16楼2017-02-09 09: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