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编辑和字体颜色原因,想了想还是不截图了。反正就在独孤求败百度百科,谁都可以过去看的。
红字以外皆为本人亲自编写,该版本为独孤求败百科第431次版本
木剑无济 (不是哪位老兄搞出无济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词语。该处向来唯无滞和无俦二词合适。无滞合乎其形而无俦贴乎其义。联系下文,固之前取无俦以明之。)
在持重剑横行于天下之后,独孤求败之后所能做的就只有去超越他自己的巅峰和极限。而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将武功高手「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极高境界衍生到极致,是以有了在剑术威力上不逊于使动玄铁重剑之时的“木剑无滞”。轻飘飘的木剑要能以轻制重只有三途:一是剑法精奥,以快打慢;一是内功充沛,恃强克弱;一是善于观察,寻敌弱点,一击制敌。(这一条明显可以归类于第一条中,不知加在里面有何用处?想像太极剑一样以慢打快,那就非得有高深内功不可。)而从杨过在剑冢荒谷击刺雪花和后来在东海之滨修习木剑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他也的确做到了将前二者融而为一的程度,却未能悟透木剑级的另一重点:避敌锋芒,攻其要害。以至于在与金轮法王一战中险些丧命。有人说杨过的木剑是练错的。认为木剑应当像张三丰的太极剑一样无滞于行迹、从心而所欲,用以柔克刚之法来对敌制胜。但正如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中第十七回所言:“虽说柔能克刚,但如你的降龙十八掌练到了洪七公那样,我又克不了你啦。”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天下至刚,周伯通的空明拳是天下之至柔。只因其时周伯通功力略逊洪七公一筹,才会造成柔不能克刚的情况。不过若是功力上周胜于洪,那结果便会反将过来。由此可见刚柔之强弱全在于二者势道之多寡,优者胜而劣者败。本身却并无强弱之分,恰如阴阳分两极万事皆有正反两面一般。张三丰的木剑诚然是一种至柔的练法,但独孤求败的木剑却又是另一种至刚的剑法。二者都没有错,只不过前者内劲成圈、招无所滞;后者劲力雄浑、威力无俦,各为武学中的刚柔两级而已。正如杨过在重剑初成之时所悟:“将来内力日长之后,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他所练的正是至刚至强的那一路剑法。如何证明他所练未错?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若是练张三丰一路的至柔剑术在僻静无人的练功房或荒谷练岂不比不时有行人来往,又相距二月脚程的东海之滨要好得多?而在大自然汹涌海潮的冲击下,除了使出比之更强的刚猛劲力与之相抗之外还能有其它方法可以取巧吗?作为亲眼见证独孤求败修炼木剑全过程的神雕,它绝对是从头到尾完全清楚这门剑法的习练状况的。
所以以他不顾杨过北上之意强拉硬逼,将他带到东海之滨;又赶其下海,令其习剑。督工严厉之极,直到杨过在六年后大致达到当年独孤求败练成木剑的水平后才随他离开海滨并行走于江湖之间。有人可能又要说神雕后来打不过功力大进的杨过,是以只能任其胡为。但神雕又何必一定要动武才能劝服杨过?它虽然不能说话,但还是有一张嘴可以大声长鸣;只要它觉得杨过所练于自己记忆中剑魔剑术有所出入,尽可以在其练剑时捣乱瞎闹;或纵声长鸣不止或摇头拍翅不停,多的是干扰之法啊。另外抛开故事本身就从金庸大师的原意而言,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小说主角写出练剑误入歧途的可笑之事。因此杨过在神雕依法指导,严厉督工情况下修习而得的木剑确确实实便是独孤求败当年修习的剑法无疑!还有人说杨过在襄阳大战金轮时后悔自己没带玄铁剑对敌是以断定他还在重剑之期,如此判断可谓过于片面。木剑胜重剑的根由乃在于力量上更胜一筹的同时还可以凭借着兵器上的轻捷,在速度上亦凌驾于使重剑之时。而比较的对象也是指两个境界初成时的自己,而非同一个时期。不然以对击刺之威的加成而论,堪称是金庸小说的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怎会比不上区区一把随手可以削制而成的木剑?而证明木剑击刺之威可以足以胜过重剑时期的表现可以从杨过在不同时期对神雕的三次对决中找到:
重剑即将练成的杨过对战神雕的表现(离练成还差一次下山洪)“过得月余,竟勉强已可与神雕惊人的巨力相抗,发剑击刺,呼呼风响,不禁大感欣慰。”——《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
海边修炼木剑不到一月:“似此每日习练两次,未及一月,自觉功力大进,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剑击刺,隐隐似有潮涌之声。此后神雕与他扑击为戏,便避开木剑正面,不敢以翅相接。”——《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海边修炼木剑六年,神功练成:“这时候杨过手仗木剑,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神雕纵然力道惊人,也已挡不住他木剑的三招两式。”——《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同时也可以在杨过对战尼摩星当中发现(尼摩星虽非绝顶但也是一流高手)杨过杀死尼摩星并且能保证发簪不断,也证明了杨过在木剑的修行上有所成就,但并未完全达到木剑境界。(杨过在木剑的修行上有所成就,但并未完全达到木剑境界——不知道画蛇添足加这一笔的兄弟从这句话哪里看出来杨过并未完全达到木剑境界的?想证明请举例并删除我以上证明杨过达到该境界的言论,言语自相矛盾,你是在用心编辑吗?)
从勉强战平神雕到三招两式令对方抵挡不住,杨过在这两个时期功力进步非常之大;而这正是不断持木剑抗击海潮巨浪的修炼之法给他的功力带来的巨大增益,终于使用木剑时生出的威力胜过了用神兵之时。由此可见,独孤求败的木剑之术的功力境界相比于重剑时期是一个质的提升,但不能说明剑术修养也有质的提升。海潮的险恶相比于荒谷的山洪还要更胜一筹:“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齐至,浑不如山洪般只自上冲下...”《神雕侠侣》中重剑大成的杨过初入海潮时便“累得脸色苍白”,于此可知两个境界功力差距之大。也难怪独孤求败不远千里也要到此处修炼剑术,练成后的木剑能做到“树断而剑不断”、“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面对同实力对手,无论对方拿什么武器,而自己保证手中随意任何武器对自己无影响,正如神雕杨过说的:将来树断而剑不断,那便可差近独孤前辈当年的神技了。(杨过还没完全到达木剑无滞,在对抗金轮的时候依然无法摆脱重剑)(我前面举的大把证明例子难道看不见?想塞上这句话就请你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至少删除我的证明观点,让文章不要这么前后矛盾,要黑也请不要黑得这么懒惰!)这才是谓“木剑无俦”!——(改了小标题居然把最后两个相对应的字忽视掉了,你编辑时有认真读完全篇段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