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947贴子:87,760,432

回复:美国21世纪以来对佛学和科学相容性的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维克·曼斯菲尔德(Vic Mansfield)也倡导佛教与科学的对话。他主要关注现代物理学(量子物理、相对论、以及宇宙观)和藏传佛教(空、灭、以及慈悲)核心概念的联系和互动,希望两者能够“走向爱与知识的结合”[17]。佛教的信条也对人们理解和保护环境起重要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2-11 21:28
回复
    布莱恩·爱德华·布朗(Brian Edward Brown)考察了佛教缘起(dependent co-origination)的概念,即没有东西是独立于其他事物的。此概念包含了佛教对自然和现实的运行所持的基本看法,是佛教环境伦理的基础。他认为佛教的宇宙观能够成为支持美国国会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的道德原则,也能够支持环境保护者的声音。佛教的宇宙观有益于环境保护,因为它能“超越人类自我利益至上的狭隘禁锢”,并能“加强和尽可能地扩大整个地球家园的融合”[18]。这些研究都试图证明佛教和科学能够携手对外在客观世界和意识的内在世界进行更好的解释和改造,并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02-11 21:29
    回复
      布莱恩·爱德华·布朗(Brian Edward Brown)考察了佛教缘起(dependent co-origination)的概念,即没有东西是独立于其他事物的。此概念包含了佛教对自然和现实的运行所持的基本看法,是佛教环境伦理的基础。他认为佛教的宇宙观能够成为支持美国国会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法案》的道德原则,也能够支持环境保护者的声音。佛教的宇宙观有益于环境保护,因为它能“超越人类自我利益至上的狭隘禁锢”,并能“加强和尽可能地扩大整个地球家园的融合”[18]。这些研究都试图证明佛教和科学能够携手对外在客观世界和意识的内在世界进行更好的解释和改造,并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7-02-11 21:32
      回复
        此同时,还有许多研究致力于比较佛教与科学所涉及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健康,探讨如何将两者结合来修身养性。杜珊娜·多吉(Dusana Dorjee)阐述了佛教与心理学共有的一些概念,如快乐、人的潜能、专注、感情、意识等等。以人人都可以有快乐为例,她认为“科学与佛教对什么能带来快乐有不同的解释”[19]。在西方科学中,快乐与生活富足的物质基础有关,但这种快乐不会持续长久。但是佛教中的快乐来自思想洞察力的提高,如实现心理平衡、满足和平静。多吉也列举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心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证明佛教传统中对快乐和心理平衡的解释[20]。丹尼尔·大卫(Daniel David)等则对佛教和心理治疗中的“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颇感兴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2-11 21:32
        回复
          他们认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作为一种西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亦能与佛教实践相结合来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受、爱和自我同情、内心平静和活力人生[21]。无独有偶,佛教学者B. 艾伦·华莱士(B. Alan Wallace)也认为无论在佛教或科学中,禅修冥想练习是一个人避免极端偏见和狭隘思想的中间道路。[22]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7-02-11 21:33
          回复
            在今日美国,佛教的禅修已日益被当作一种养生和保健的科学方法,佛教以这样一种实际的方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即使这些实践者并非佛教徒或居士。华莱士在其颇有影响的专著《冥想的科学——佛教与神经科学的交汇之处》的开头即指出:“在禅修与科学之间没有什么是根本上无法兼容的。”[23]基于这种看法,他探寻佛教与神经科学的汇合,即禅修(meditation)。华莱士认为,宗教和科学都不能单独解释人或周围世界的本性。就针对意识的研究而言,现代科学能够澄清意识中行为和神经的关系,但还未有意识的科学。同时,西方科学能够解释精神疾病的原因和如何治愈,但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领域。因此,华莱士建议佛教禅修者和科学家应协力理解意识的本质、起源和潜能,两者都能从中获益[24]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2-11 21:33
            回复
              因此,华莱士建议佛教禅修者和科学家应协力理解意识的本质、起源和潜能,两者都能从中获益[24]。洛佩兹认为佛教禅修冥想的目的有二:平静内心和洞悉事物[25]。根据他的观点,静观禅定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思想。其实现方式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物体上,一旦注意力分散,就强迫自己回到那个物体。但是他也说冥想者不能仅通过集中注意力就获得自由和解脱,他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来对现实事物的本质产生洞察力,如无常、苦、无我等。在此意义上,宁静必须与能够摆脱痛苦的洞察力相结合[26]。洛佩兹进一步指出,佛教训练由三个方面构成:伦理(对身体和语言的克制),冥想(通过发展专注力来控制思维),以及智慧(对现实的本质的洞见)。这个相当于“戒、定、慧”的修行途径对实现觉悟不可或缺。[27]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2-11 21:3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2-11 21:36
                回复
                  释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对人生有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他居然早已明白地启示了。——鲁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2-11 21:39
                  收起回复
                    禅修的目的之一是达到正念(mindfulness),已有大量的研究关注为了达到正念而进行禅修训练和实践。正念训练正在被用于心理学来缓解许多心理和身体失调,包括强迫症、焦虑、和预防抑郁症与药物成瘾的复发[28]。黛安·R. 格哈特(Diane R.Gehart)是一位婚姻家庭问题治疗的专家,专门从事正念训练。在《夫妻和家庭疗法中的正念和接受》一书中,她将正念定义为“自我管理的当下意识,不带先入之见或判断地欢迎所有体验,用好奇和同情接受‘当下如是’。”[29]对于她来说,正念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注意力在当下体验中的简单的一点上,比如自己的呼吸身体感受。格哈特不仅研究正念的理论基础,如佛教心理和家庭治疗理论的联系,而且提供了实用的正念训练或治疗的指导,来帮助实践者与家庭成员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些都非常有帮助[30]。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7-02-11 21:40
                    回复
                      佛陀是他所倡导的一切美德的化身。在他那成就非凡、经历丰富的四十五年的布道生涯里,他以行动诠释了自已的言教。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的弱点和低劣的东西。佛的道德准则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完美无上的。——麦克斯·穆勒(德国语言学家,比较宗教学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2-11 21:42
                      回复
                        佛学乃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
                        佛法之广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陈独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7-02-11 21:44
                        回复
                          在这个充满冲突与斗争,仇恨与暴力的世界上,佛的教导就像那光芒四射的太阳。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个充满原子弹、氢弹恐怖的世界更需要佛的教诲了。两千五百年前的光阴,加深了佛法的活力和真理性。让我们牢记这个不朽的教导,在佛的教导指引下,努力规范我们的言行。我们可以平静地面对原子弹给人们带来的恐慌,为促进正思维和正行而略尽绵薄之力。——贾·尼赫鲁(印度革命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2-11 21:45
                          回复
                            多吉则非常重视藏传佛教大圆满(Dzogchen)的传统在正念禅修中的作用。她声称大圆满的教导尤其符合西方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因为这种训练有意识地“关注精神训练和探索”,并且“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轮廓来阐明实践者精神的发展,即如何从最初不稳定的思维状态到最高级别的洞察力的过程”[31]。多吉在整部书中就如何通过保持平衡来改变心理状态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包括保持意图和动机、注意力、情感、意识探索等各方面的平衡,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实现觉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7-02-11 21:47
                            回复
                              三月最积功德之事,转载就积德了。 春天到了,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爱向苍天,善行人间;爱是慈悲守护,喜舍难量。 赶紧转给更多人知道!转载就积德


                              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7-02-11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