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燕山南边有个叫南海子的地方,这里水美草丰,泽渚川汇,嘉树甘木,奇花异果,鸟兽繁多,鱼蟹丰殖。尤其这里鸟类相处和谐,争鸣斗艳,无忧无虑,繁衍生息。
又过了很多年,到了五代时期,有个叫石敬瑭的人想当皇帝,为了讨好北方新崛起的契丹族建起的大辽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大辽定幽州为陪都,称幽都府(北京)。从此,幽州南郊南海子这片百鸟乐园没有了安宁之日。
契丹族原本就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祖祖辈辈最喜欢的渔猎活动就是纵放猎鹰捕捉天鹅大雁。他们把这种活动称之为“春捺钵”。猎鹰是被专门训练而用以捕猎的一种猛禽。相传,猎鹰之中有一名为“海东青”的禽鸟最为凶猛。海东青羽毛黑色,体长约三尺,嘴成钩状,产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入海处。海东青飞行速度快,捕捉能力强。它能在高空中捕捉到比它重一倍以上的天鹅。据说,金代人赵秉文曾在《春山》诗中写道:“内家喜爱海东青,锦靓挚臂翻青冥。晴空一弓雪花坠,连延十里凤毛腥”。清廷意大利画师郎世宁就曾画过蒙古、朝鲜等进贡给乾隆皇帝纯白色的海东青挂图多幅。
大辽的王爷们自打发现南海子是个放鹰捕鹅的绝好地方,便经常骑马架鹰率随扈近侍来此渔猎。这样一来南海子内的众鸟可就遭了大殃,每天都有很多鸟死于王爷的鹰爪之下。南海子上空鸟雀哀声一片。众鸟商议,为救众生,须筑台引凤,请来百鸟之王,众鸟才可安宁。大家商量已定,齐心合力,衔泥筑台,很快就筑起了一座迎凤台。不负众鸟所望,不久果真迎来了一对凤凰。这对凤凰,头似雄鸡,颈似花蛇,颌似飞燕,背似神龟,足似仙鹤,尾似孔雀,头青、颈白、嘴红、胸黑、爪黄、彩尾,身高六尺有余,五彩并举,耀眼夺目。众鸟一见,兴高采烈,雀跃鹤舞,回折盘旋,遮天蔽日。迎凤台上,欢声一片,拥戴鸟王,保一方安宁。
这一天,王爷率众多随扈侍卫又来南海子放鹰捕猎,骑马架鹰来到迎凤台旁。王爷忽见一对大鸟从上空飞过,他拍了拍架在胳膊上的猎鹰,示意让它腾空搏击。只见猎鹰展翅飞起,冲向空中。不料还没飞多高,就转身返回,重新落在王爷的臂膊上。王爷又试了几回,猎鹰都是中途折返,无功而回。原来空中飞翔的大鸟是一对凤凰,凤凰乃百鸟之王,猎鹰见了,也早已惧怕三分。王爷不知何故,十分恼火,出来几天一无所获,非常扫兴。这时,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土台之上,落有一对大鸟,五彩颜色,十分耀眼。王爷一见,心中已明白几分:鹰不敢捕猎,皆因惧怕这两只大鸟。王爷大怒,率随扈侍卫,骑马直奔凤凰所落土台,距土台不远,勒马张弓。凤凰发觉后立即腾空而起,直冲云天,一面盘旋,一面呼叫,让百鸟赶快进入丛林躲避。听到鸟王呼唤,众鸟立即飞进丛林。王爷见罢,火冒三丈,又见大鸟翎羽光彩夺目,鸣叫高亢悦耳,更是不肯罢手,遂令手下扈从侍卫骑马拼命追射,对准空中凤凰乱箭齐发。突然一只凤凰不幸中箭,被射下一支带血的尾羽。
尾羽落地后,煞时化作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河水涌向王爷一伙儿,滚滚的波涛很快将他们吞没,全部葬身水中。顷刻间,风平浪静,河水波光粼粼,五彩斑斓,如彩凤闪耀着美丽的翎羽。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作凤河了。
再说凤凰受伤后,血流不止,大声哀鸣,猛展双翅奋力向东南方向飞去,后来终因失血过多坠落在山东沂蒙境内,顿时化作一山,后来人称其为“凤凰山”。
史料记载:凤河源于南海子西南隅的团泊,当地也有人称其团河。清乾隆皇帝时曾在团河修建行宫,供其享乐。现存团河行宫中便有乾隆御题的“团河本是凤河源,疏浚淤旁筑馆轩”的诗碑。团河水流出行宫后,过南红门,得多条海子之水注入,东出海子,便名凤河。
凤河自南海子流出后,经青云店、垡上、长子营、朱庄、采育等村镇,出大兴进入东安(安次)境。清乾隆年间对凤河进行过疏浚,并把河道修成弯弯曲曲的“之”字型,以示凤河之妖娆多姿。
明代初期,凤河两岸地区隶属上林苑蕃育署,负责养殖各种家禽供给宫廷。劳动者大都是山西移民。他们沿凤河两岸建起了一个个移民村落。因不忘山西家乡地名称谓,遂多以“营”为村名,相继共建了垡上营、留民营、沙窝营、辛庄营、大皮营、凤河营、郑尔营、新七营、庙洼营、窦家营等五十八营,习称“七十二连营”。直到现在,凤河两岸的居民仍带有山西鲜明特色的移民风俗文化。
由于凤河碧水潺潺,两岸林木葱郁,平甸碧野,景色绝佳,且相传其“虽隆冬冱寒,水亦不冰”,又因明清时期凤河流域属东安(后改安次)县,“凤河春水”当时被该县列为东安八景之一。诗云:“西北河源入凤窝,隆冬不冻自生波,来往一脉通南苑,浪起三春毓太和,珠液汤汤如沸鼎,温流泼泼想鸣珂,沙汀风暖寒威少,无数鸳鸿游泳多。”
又过了很多年,到了五代时期,有个叫石敬瑭的人想当皇帝,为了讨好北方新崛起的契丹族建起的大辽王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大辽定幽州为陪都,称幽都府(北京)。从此,幽州南郊南海子这片百鸟乐园没有了安宁之日。
契丹族原本就是以渔猎为生的民族,其祖祖辈辈最喜欢的渔猎活动就是纵放猎鹰捕捉天鹅大雁。他们把这种活动称之为“春捺钵”。猎鹰是被专门训练而用以捕猎的一种猛禽。相传,猎鹰之中有一名为“海东青”的禽鸟最为凶猛。海东青羽毛黑色,体长约三尺,嘴成钩状,产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入海处。海东青飞行速度快,捕捉能力强。它能在高空中捕捉到比它重一倍以上的天鹅。据说,金代人赵秉文曾在《春山》诗中写道:“内家喜爱海东青,锦靓挚臂翻青冥。晴空一弓雪花坠,连延十里凤毛腥”。清廷意大利画师郎世宁就曾画过蒙古、朝鲜等进贡给乾隆皇帝纯白色的海东青挂图多幅。
大辽的王爷们自打发现南海子是个放鹰捕鹅的绝好地方,便经常骑马架鹰率随扈近侍来此渔猎。这样一来南海子内的众鸟可就遭了大殃,每天都有很多鸟死于王爷的鹰爪之下。南海子上空鸟雀哀声一片。众鸟商议,为救众生,须筑台引凤,请来百鸟之王,众鸟才可安宁。大家商量已定,齐心合力,衔泥筑台,很快就筑起了一座迎凤台。不负众鸟所望,不久果真迎来了一对凤凰。这对凤凰,头似雄鸡,颈似花蛇,颌似飞燕,背似神龟,足似仙鹤,尾似孔雀,头青、颈白、嘴红、胸黑、爪黄、彩尾,身高六尺有余,五彩并举,耀眼夺目。众鸟一见,兴高采烈,雀跃鹤舞,回折盘旋,遮天蔽日。迎凤台上,欢声一片,拥戴鸟王,保一方安宁。
这一天,王爷率众多随扈侍卫又来南海子放鹰捕猎,骑马架鹰来到迎凤台旁。王爷忽见一对大鸟从上空飞过,他拍了拍架在胳膊上的猎鹰,示意让它腾空搏击。只见猎鹰展翅飞起,冲向空中。不料还没飞多高,就转身返回,重新落在王爷的臂膊上。王爷又试了几回,猎鹰都是中途折返,无功而回。原来空中飞翔的大鸟是一对凤凰,凤凰乃百鸟之王,猎鹰见了,也早已惧怕三分。王爷不知何故,十分恼火,出来几天一无所获,非常扫兴。这时,他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土台之上,落有一对大鸟,五彩颜色,十分耀眼。王爷一见,心中已明白几分:鹰不敢捕猎,皆因惧怕这两只大鸟。王爷大怒,率随扈侍卫,骑马直奔凤凰所落土台,距土台不远,勒马张弓。凤凰发觉后立即腾空而起,直冲云天,一面盘旋,一面呼叫,让百鸟赶快进入丛林躲避。听到鸟王呼唤,众鸟立即飞进丛林。王爷见罢,火冒三丈,又见大鸟翎羽光彩夺目,鸣叫高亢悦耳,更是不肯罢手,遂令手下扈从侍卫骑马拼命追射,对准空中凤凰乱箭齐发。突然一只凤凰不幸中箭,被射下一支带血的尾羽。
尾羽落地后,煞时化作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河水涌向王爷一伙儿,滚滚的波涛很快将他们吞没,全部葬身水中。顷刻间,风平浪静,河水波光粼粼,五彩斑斓,如彩凤闪耀着美丽的翎羽。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条河称作凤河了。
再说凤凰受伤后,血流不止,大声哀鸣,猛展双翅奋力向东南方向飞去,后来终因失血过多坠落在山东沂蒙境内,顿时化作一山,后来人称其为“凤凰山”。
史料记载:凤河源于南海子西南隅的团泊,当地也有人称其团河。清乾隆皇帝时曾在团河修建行宫,供其享乐。现存团河行宫中便有乾隆御题的“团河本是凤河源,疏浚淤旁筑馆轩”的诗碑。团河水流出行宫后,过南红门,得多条海子之水注入,东出海子,便名凤河。
凤河自南海子流出后,经青云店、垡上、长子营、朱庄、采育等村镇,出大兴进入东安(安次)境。清乾隆年间对凤河进行过疏浚,并把河道修成弯弯曲曲的“之”字型,以示凤河之妖娆多姿。
明代初期,凤河两岸地区隶属上林苑蕃育署,负责养殖各种家禽供给宫廷。劳动者大都是山西移民。他们沿凤河两岸建起了一个个移民村落。因不忘山西家乡地名称谓,遂多以“营”为村名,相继共建了垡上营、留民营、沙窝营、辛庄营、大皮营、凤河营、郑尔营、新七营、庙洼营、窦家营等五十八营,习称“七十二连营”。直到现在,凤河两岸的居民仍带有山西鲜明特色的移民风俗文化。
由于凤河碧水潺潺,两岸林木葱郁,平甸碧野,景色绝佳,且相传其“虽隆冬冱寒,水亦不冰”,又因明清时期凤河流域属东安(后改安次)县,“凤河春水”当时被该县列为东安八景之一。诗云:“西北河源入凤窝,隆冬不冻自生波,来往一脉通南苑,浪起三春毓太和,珠液汤汤如沸鼎,温流泼泼想鸣珂,沙汀风暖寒威少,无数鸳鸿游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