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5,477贴子:14,638,426

【文化·历史】兴于茶,衰于茶. 茶器-建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盏,顾名思义,是建窑(位于福建建阳水吉)生产的茶盏,兴起于宋,断烧于元,原因很简单:宋时兴点茶,茶汤白,宜黑盏,作为黑瓷上品的建盏自然大行其道,而元后蒙古人喜饮清茶奶茶,黑盏并不适用于泡饮功夫茶时观赏汤色,所以衰落。

图为点茶法点出的汤花,汤花厚,细腻且色白,遇盏不破反而附着其上,是为咬盏,斗茶中是茶好的表现
建盏烧制技术断代了大概八百年左右后近些年才被复原,发展至今技术已经大有进步。古时候由于用龙窑烧制,温度不定,虽是同样的釉入窑,但是窑内各处环境不一样,建盏又大都是还原法烧制,所以最后出来的成品五颜六色,古人以“万彩”形容。但是这些盏大都是单色,深色,很少会有兔毫油滴一类的珍品出现,所以不适合冲泡茶汤观察茶色。而现在改用电窑烧制后温度和窑内环境得以控制,再加上日渐成熟的技术,烧制兔毫和油滴斑纹相对容易,而这些斑纹大都银亮或者色浅,使得观察汤色成为可能,所以近来看见玩盏的朋友也是越来越多了。





以上为古法烧制的建盏,温度难以控制,多为单色(古代也有油滴兔毫类花色,但是极少,可以说是奢侈品)



图为时下流行的建盏花色中品相好的样品
自出现以来以建盏为首的黑瓷茶盏就和其余的瓷器不一样,烧制瓷器大多要用高岭土一类的瓷土,而建盏则用加工过的红泥;而很多瓷器喜欢薄胎薄釉以求烧出后有玉质感,建盏则是厚胎厚釉沉稳非常。建盏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半包釉,所以建盏都是露胎的。这是因为建盏烧制温度达到了黑釉熔点,釉水下流,若是与窑底粘连则会成为瑕疵。
露胎,厚胎,厚釉不仅使得建盏端庄沉稳,形销骨立,有古拙的韵味,更是赋予了建盏极好的隔热性和保温性。建盏红泥烧成的胎体以及其上覆盖的高铁黑釉因其内氧化铁在高温烧制下释放氧气,使得建盏内部多气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能够很好做到隔热和保温。


图为典型的厚胎,厚釉,流釉,以及有两个比较漂亮的釉泪
以茶静心,茶要能静心,好的茶器也要能静心。坐下来品一盏香茗,手捧微热古拙的茶具,甚至是点一碗白汤,即使身在闹市,也可以心如止水。

(简介结束,接下来可能要讲的会比较细,涉及建盏器型设计,建盏花色,点茶法,甚至耀变天目未烧成且存世量少的原因。内容比较多,如果有兴趣我便作为科普贴慢慢更,今天比较累,先去休息了。转载需要注明哦,谢谢合作)


1楼2017-02-12 03:53回复
    好贴,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2-12 04:04
    收起回复
      挺漂亮~


      IP属地:山东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23楼2017-02-12 08:21
      回复
        普及贴,已收藏,楼主速度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2-12 08:46
        回复
          虽然看似走错了吧,但讲的不错,收藏。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7-02-12 16:5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7-02-12 17:10
            回复
              点赞。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7-02-17 18:1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7-02-17 18:13
                回复
                  器型篇
                  建盏器型有很多,大类有四,束口,敛口,撇口和敞口,那么束口里又有深束口,香炉和浅束口(对应1,2,3),敛口里有禅定和钵(对应4,5),撇口有撇口和深撇口(对应6,7),而敞口一般被叫做斗笠。下面这个图很好,做的基本都是宋标准器型的样子,比例也有,可以从中了解胎体厚度。(其实建盏古时候的设计是非常合理的,最大的照顾到了人体舒适度,和饮茶时茶汤的观赏性,现在有些新器型为了创新而创新,胎骨臃肿,且极不实用,所以这篇只提及传统器型)

                  束口器型是属于建盏器型里最经典的器型也是出土文物中量最大的器型,其注水线的设计可以避免用茶瓶倾倒热水时不会向外飞溅(撇口如果用力过猛那么对面的客人可能被水溅到)。这种器型容量适中,且外露表面积不大,斑纹析出易于掌控,所以是讲究实用的茶客们最喜爱的。

                  敛口外露表面积小,容量却特别大,而且捧在手里沉稳有质感,利于静心,但是因为建盏烧制温度下釉已经融化,所以这种陡峭的壁很容易导致盏口挂釉不足,所以需要盏匠把控力好。

                  再就是撇口了,这个器型其实表面积外露很大,不是很保温,然而这个器型受很多收藏家喜欢,因为撇口弧度比较缓和,没有很陡峭的部分,所以挂釉和晶体析出非常均匀,烧制难度相对小。

                  敞口也就是斗笠盏,和撇口类似,区别是容量更小,但是斑纹展示性好,所以常做口径8厘米左右的小器型用于饮酒。


                  38楼2017-02-21 12:19
                  回复
                    曾经有汉服大神邀约吾来此吧一游,今日便正式成行。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7-02-21 12:29
                    收起回复
                      束口器型,过一段时间来讲斑纹花色,今天纯看图好了。。。
                      标准束口(中器型,分茶器,口径10.5厘米)

                      浅束口(大器型,点茶器,口径12.5厘米)

                      香炉(小器型,功夫茶杯,口径8厘米)


                      41楼2017-02-21 12:57
                      回复
                        点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7-02-21 13:03
                        回复
                          敛口器型
                          禅定



                          钵(这个钵比较特殊,属于无底足的钵)。。。




                          43楼2017-02-21 13:21
                          回复
                            撇口由于我自己没有任何收藏,然后现在建盏市场烧的好的撇口不多,所以我就多用点文物图代替了,画质感人,不要在意。。。


                            45楼2017-02-21 14: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