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千寻已在全国建成超过1200个北斗地面增强基准站,并开始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
中国北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商业市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国内数家出货量居于前列的手机厂商已经在测试接入世界首个A北斗——FindNow。A北斗,即支持北斗的卫星辅助加速定位系统,FindNow可以将卫星定位的初始时间从目前的30秒提高到约3秒。FindNow服务的提供者是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在上海投资设立。
提高定位精度实现“弯道超车”
此前的2016年10月,千寻位置已经与展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者的芯片将逐步接入支持北斗的FindNow服务。展讯是主流无线通信终端的芯片供应商,占据全球25.4%的市场份额,年出货量超过5.5亿片。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美国GPS,中国北斗的商业化应用启动时间晚了约20年。具体表现为,应用的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链资源整合度低,行业资源利用率不高,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核心部件存在成本高、功耗高、体积大等技术瓶颈。
想要超越GPS,获得更多应用终端的青睐,北斗需要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提高定位精度或许是一个机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曾表示,中国将建成全国性的地基增强系统,本土测量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而GPS开放给民用市场的精度在10米左右。
“全国性的地基增强系统”即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表示,说起北斗,都知道是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本质上是国家进行时空定位的空间基础设施。在时空定位上,大家感知度比较高也最常见的就是地图导航,比如,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收购之后发现高德地图在很多业务场景的定位精度不够。不论是物流、网约车还是无人驾驶等面向未来的应用,目前卫星定位能提供的精度完全不够。
现在卫星定位,不论是北斗还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如果没有地基增强系统,精度都在几十米。在2014年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当时与国家北斗办正筹划在全国建地基增强站。对他们来说,这种技术除了可以提升定位精度,未来能干什么,软件系统怎么建,如何进行商业化运作等都不是十分清晰。而阿里巴巴在应用方面有着强大的支撑能力,双方一拍即合,在上海成立千寻位置公司。
高精度定位助力自动驾驶商业化
陈金培说,千寻位置公司的发展就是从地基增强系统开始的,这个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地面基础设施和天上的卫星,将现在几十米的定位精度提升到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目前,千寻已在全国建成超过1200个地面增强基准站。2016年5月18日,千寻位置宣布其开始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
未来这个系统究竟能做些什么?“技术发展可以给产业带来‘跨代’发展的机遇。”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向记者表示,“就像手机网络通信从GPRS发展成3G的过程中,诺基亚倒下了,APPLE就此崛起。定位服务从5米左右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别,为芯片、手机、应用厂商提供了接入北斗的理由,也可能为自己找到跨越周期发展的‘跳板’。千寻位置的目标就是成为万物互联时代新的基础设施。”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利用地基增强系统,加上千寻的核心平台、前端的算法,将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变成公共服务。”陈金培说,电是一种公共服务,但如果用电方都要自己去建电厂,成本就会非常高,也会造成重复建设。以前,地基增强系统不少公司和地方也有建设,就跟最早以前自己建电厂一样。“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基增强的网络,并将其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别人轻易获取的统一服务,就跟今天的电一样,有电线就可以连接使用。现在只要连网,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让高精度定位服务真正变得“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如果没有电灯,电是没有用的,千寻公共服务外延也有几个层面的产业链。一是最基层的芯片,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千寻一年来很大的精力就是让更多的芯片支持千寻服务。目前,全球几大厂商,比如MTK(联发科)、展讯都已经推出支持千寻服务的芯片。国内的厂商基本上全线支持。
不仅仅是手机上面,高精度定位还有广泛应用场景,今年上汽的互联网汽车已经开始使用千寻位置服务,明年出货量可观。此外,在无人机特别是农业植保无人机上,几个大的厂商像极飞、拓攻都已支持千寻位置服务。“未来自动驾驶要求精度在5厘米以内,现在千寻与各大车企都在讨论这个事情,未来三到五年内,自动驾驶会逐步被商业化。”陈金培说,未来三年也是北斗应用的重要窗口期,全球其他几大卫星导航系统,除了GPS之外,GLONASS和伽利略都会在未来三年迅猛发展,最近也公布了各自的计划。
导航定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北斗星通副董事长李建辉则认为,传统碎片化建站、提供高精度服务的方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想象空间,“千寻位置的全国通用平台的建立对于整个产业会是一个促进,产业会因为平台的建设而大幅提升效率,新的应用会在这个平台上层出不穷。”
目前,千寻已在全国建成超过1200个北斗地面增强基准站,并开始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
中国北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入商业市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国内数家出货量居于前列的手机厂商已经在测试接入世界首个A北斗——FindNow。A北斗,即支持北斗的卫星辅助加速定位系统,FindNow可以将卫星定位的初始时间从目前的30秒提高到约3秒。FindNow服务的提供者是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阿里巴巴共同在上海投资设立。
提高定位精度实现“弯道超车”
此前的2016年10月,千寻位置已经与展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者的芯片将逐步接入支持北斗的FindNow服务。展讯是主流无线通信终端的芯片供应商,占据全球25.4%的市场份额,年出货量超过5.5亿片。
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美国GPS,中国北斗的商业化应用启动时间晚了约20年。具体表现为,应用的市场占有率低,产业链资源整合度低,行业资源利用率不高,芯片、天线、模块、板卡等核心部件存在成本高、功耗高、体积大等技术瓶颈。
想要超越GPS,获得更多应用终端的青睐,北斗需要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提高定位精度或许是一个机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曾表示,中国将建成全国性的地基增强系统,本土测量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而GPS开放给民用市场的精度在10米左右。
“全国性的地基增强系统”即为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张网。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表示,说起北斗,都知道是一个卫星导航系统,本质上是国家进行时空定位的空间基础设施。在时空定位上,大家感知度比较高也最常见的就是地图导航,比如,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收购之后发现高德地图在很多业务场景的定位精度不够。不论是物流、网约车还是无人驾驶等面向未来的应用,目前卫星定位能提供的精度完全不够。
现在卫星定位,不论是北斗还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如果没有地基增强系统,精度都在几十米。在2014年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当时与国家北斗办正筹划在全国建地基增强站。对他们来说,这种技术除了可以提升定位精度,未来能干什么,软件系统怎么建,如何进行商业化运作等都不是十分清晰。而阿里巴巴在应用方面有着强大的支撑能力,双方一拍即合,在上海成立千寻位置公司。
高精度定位助力自动驾驶商业化
陈金培说,千寻位置公司的发展就是从地基增强系统开始的,这个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地面基础设施和天上的卫星,将现在几十米的定位精度提升到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目前,千寻已在全国建成超过1200个地面增强基准站。2016年5月18日,千寻位置宣布其开始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
未来这个系统究竟能做些什么?“技术发展可以给产业带来‘跨代’发展的机遇。”千寻位置首席执行官陈金培向记者表示,“就像手机网络通信从GPRS发展成3G的过程中,诺基亚倒下了,APPLE就此崛起。定位服务从5米左右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别,为芯片、手机、应用厂商提供了接入北斗的理由,也可能为自己找到跨越周期发展的‘跳板’。千寻位置的目标就是成为万物互联时代新的基础设施。”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利用地基增强系统,加上千寻的核心平台、前端的算法,将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变成公共服务。”陈金培说,电是一种公共服务,但如果用电方都要自己去建电厂,成本就会非常高,也会造成重复建设。以前,地基增强系统不少公司和地方也有建设,就跟最早以前自己建电厂一样。“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基增强的网络,并将其连在一起,变成一个别人轻易获取的统一服务,就跟今天的电一样,有电线就可以连接使用。现在只要连网,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让高精度定位服务真正变得“触手可及、随需而用”。
如果没有电灯,电是没有用的,千寻公共服务外延也有几个层面的产业链。一是最基层的芯片,芯片和操作系统是最核心的部分,千寻一年来很大的精力就是让更多的芯片支持千寻服务。目前,全球几大厂商,比如MTK(联发科)、展讯都已经推出支持千寻服务的芯片。国内的厂商基本上全线支持。
不仅仅是手机上面,高精度定位还有广泛应用场景,今年上汽的互联网汽车已经开始使用千寻位置服务,明年出货量可观。此外,在无人机特别是农业植保无人机上,几个大的厂商像极飞、拓攻都已支持千寻位置服务。“未来自动驾驶要求精度在5厘米以内,现在千寻与各大车企都在讨论这个事情,未来三到五年内,自动驾驶会逐步被商业化。”陈金培说,未来三年也是北斗应用的重要窗口期,全球其他几大卫星导航系统,除了GPS之外,GLONASS和伽利略都会在未来三年迅猛发展,最近也公布了各自的计划。
导航定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北斗星通副董事长李建辉则认为,传统碎片化建站、提供高精度服务的方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想象空间,“千寻位置的全国通用平台的建立对于整个产业会是一个促进,产业会因为平台的建设而大幅提升效率,新的应用会在这个平台上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