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曜石与花圈吧 关注:3贴子:623
  • 0回复贴,共1
终极关怀,源于人之存在的有限性,源于人之企盼生命存在的无限性,它是人类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对生命本源和死亡价值的探索构成人生的终极性思考。这是万物灵长——人类独具的哲学智慧,寻求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以化解生存和死亡尖锐对立的紧张状态,这是人类超越性的生死价值追求。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寿命是极其有限的,必然面临死亡问题。但和其它物种不一样的是,只有人类才有高级思维,才会深入地去思考生死存亡的价值这一问题,也只有人类才会寻找人生种种实践性的终极价值意义根据,力求克服生存与死亡的尖锐冲突。终极关怀能化解生存与死亡、有限与无限的紧张对立,能克服人对于生死的困惑与焦虑。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
张岱年先生指出,古今中外的终极关怀有三种类型:1、皈依造物主的终极关怀;2、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3、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1]
1、皈依造物主的终极关怀。就是把宗教信仰作为基础,以它为最后的精神寄托。宗教用臆想的彼岸世界来吞没现实世界,以消弭生(有)死(无)的矛盾,宗教徒蜷缩于上帝与神的阴影下,希冀于彼岸世界的灵光,生死完全委付给神,生命完全屈从于神。有限的卑微的个体,以与神同在成为上帝仆从的方式,获得无限和永生。
2、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就是追溯世界本原,以抽象的道来代替虚拟的上帝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寄托。如哲学通过建构理性世界以观照现实世界的方式来消除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3、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就是把道德看得比生命更高贵更重要,追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乃至“为万世开太平”成为人生精神世界的真正依托。
这三种类型的终极关怀对生死矛盾提供的解决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有效的,在追索人生最高终极价值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生死的超越,但它们无疑都只是抽象的。
哲学
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彼岸神圣化的理念本体世界和现实超越的理念人生。西方哲学中对终极关怀进行探究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保罗·蒂里希。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此岸统释化的本然世界和现实永恒化的不朽人生。印度哲学的终极关怀指向彼岸享乐化的真如世界和现实否定化的超度人生。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16 15: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