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桥,在文城东南紫贝岭下,原名太平桥,这是一座动人心魄的古桥。
据记载,太平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州大地震,桥梁崩塌,经久未修。其时,人们在河中放几块大石头,让过往行人“摸着石头过河”。
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文昌迈号地平村陈是集应乡试赶考,嫂嫂挑担送行,至太平桥,河水上涨,淹没河中踏脚石,嫂嫂过河看不清楚,跌入河水,浑身湿透,又气又怨。当时,陈是集非常难堪,不知如何是好,立誓“吾若得中,必修此桥。”
《文昌县志》记载:陈是集,字虚斯,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明代著名诗人。陈是集少有奇悟,志向高远,勤奋好学,于明天启元年(1621)乡试名甲乡里。可是,两赴殿试,陈是集都名落孙山。怎么办?赴乡试之时,嫂嫂过河跌倒,自己发誓立志修桥,岂能言而无信。为此,他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终于在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任兵部观政。
为官没有多久,陈是集母亲因病过世,他请假归里,安葬祀奠,以尽孝节。丁忧其间,陈是集不忘誓言,捐资修复了太平桥。因为这一善举,使文昌河畅通无阻,两岸百姓非常感激。于是将太平桥改名为“信用桥”。
陈是集立志为善,言而必信,一座信用桥,凝结着他的人格节操。
据记载,太平桥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琼州大地震,桥梁崩塌,经久未修。其时,人们在河中放几块大石头,让过往行人“摸着石头过河”。
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文昌迈号地平村陈是集应乡试赶考,嫂嫂挑担送行,至太平桥,河水上涨,淹没河中踏脚石,嫂嫂过河看不清楚,跌入河水,浑身湿透,又气又怨。当时,陈是集非常难堪,不知如何是好,立誓“吾若得中,必修此桥。”
《文昌县志》记载:陈是集,字虚斯,号筠似,别号双峰居士,明代著名诗人。陈是集少有奇悟,志向高远,勤奋好学,于明天启元年(1621)乡试名甲乡里。可是,两赴殿试,陈是集都名落孙山。怎么办?赴乡试之时,嫂嫂过河跌倒,自己发誓立志修桥,岂能言而无信。为此,他十载寒窗,悬梁刺股,终于在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任兵部观政。
为官没有多久,陈是集母亲因病过世,他请假归里,安葬祀奠,以尽孝节。丁忧其间,陈是集不忘誓言,捐资修复了太平桥。因为这一善举,使文昌河畅通无阻,两岸百姓非常感激。于是将太平桥改名为“信用桥”。
陈是集立志为善,言而必信,一座信用桥,凝结着他的人格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