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伊蕉橘吧 关注:106贴子:9,205
  • 5回复贴,共1
IP属地:芬兰1楼2017-02-19 07:06回复
    帕玛拉特事件
    帕玛拉特事件被称为欧洲版的安然事件。帕玛拉特是欧洲大陆国家家族企业的典型。帕玛拉特丑闻金额之大、时问之长都是非常罕见的。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
    帕玛拉特事件是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诈骗和伪造账户案。39亿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帕玛拉特黑洞吞噬了令人触目惊心的143亿欧元,几乎是他最初承认数额的四倍。
    如何造假的?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和复杂的财务交易掩盖负债:帕玛拉特一方面炮制复杂的财务报表,另一方面通过花旗集团(Citigroup)、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等投资银行进行操作,将借款化为投资,掩盖公司负债。以“投资”形式掩盖负债,这种“明股实债”目前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比较普遍。
    伪造银行资信文件,虚构银行存款:帕玛拉特通过伪造文件,声称通过其凯曼群岛的分公司Bonlat将价值49亿美元的资金(大约占其资产的38%)存放在美洲银行账户。
    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公司资产:帕玛拉特利用复杂的公司结构和众多的海外公司转移资金。操作方法是,坦齐指使有关人员伪造虚假文件,以证明帕玛拉特对这两家公司负债,然后帕玛拉特将资金注入这两家公司,再由这两家公司将资金转移到坦齐家族控制的公司。
    虚构交易数额,虚增销售收入:帕玛拉特一份虚假的文件称,公司曾向哈瓦那一公司出售了价值6亿美元,数量30万吨的奶粉,而真实价值不到80万美元。
    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
    内部审计失效
    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
    外部审计师强制轮换流于形式
    审计程序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
    合并报表的审计责任不明确
    7
    银广夏事件
    弥天大谎——中国安然事件,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如何造假的?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
    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
    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
    注册会计师未有效执行分析性测试程序,例如对于银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的情况竟没有发现或报告;
    天津广夏审计项目负责人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任,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严重违反《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的相关要求。
    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披露情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


    IP属地:芬兰2楼2017-02-26 08:2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8
      蓝田事件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1996年6月18日,蓝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大教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同年3月,公司被实行特别处理,股票变更为“ST生态”;同年5月13日,生态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2003年1月8日,ST生态复牌上市。
      如何造假的?
      蓝田已无力还债。
      12.7亿元农副水产品收入有造假嫌疑 ;
      蓝田的资产结构是虚假的 。
      蓝田造假奇闻主要有:“金鸭子”的童话、“野莲汁、野藕汁”的传说、“无氧鱼”的故事。
      审计扮演了什么角色
      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
      审计人员的过失行为;
      审计对象、范围的拓展,致使审计风险增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表述不实,增大了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概率增加。
      启示
      要审计人员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具备现代化的审计业务能力是规避审计失败的基本前提。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创造良好的审计人员执业环境是规避审计失败的基本条件。
      要加强行业监督与指导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审计人员败德行为的惩罚力度是规避审计失败的重要措施。
      要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尤其不要承接审计部门能力所不能承担的审计事项是规避审计失败的重要步骤。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独立审计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共同需要。都不会忘记这样的事件;世界500强前五名的安然公司轰然倒地,而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也因为安然公司造假而荣誉尽毁。


      IP属地:芬兰3楼2017-02-26 08:29
      回复
        “最严重的审计舞弊”:PCAOB给德勤开出天价罚单
        小编导读:美国审计监管机构PCAOB对德勤巴西成员所开出了800万美元天价罚单。这是PCAOB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罚款。
        美国审计监管机构对德勤(Deloitte)巴西分公司开出了天价罚单:足足800万美元。据英国《金融时报》,这是该机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罚款。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重罚德勤巴西的理由是:在2010年对其巴西客户——拉美规模最大的廉价航空公司Gol Linhas Aéreas Inteligentes出具重大虚假审计报告,试图通过不恰当更改文件来掩盖违规行为,且提供虚假证词。
        PCAOB称,德勤巴西违反审计准则及联邦证券法。PCAOB执行部门主管Claudius Modesti称:“这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严重的不当行为,它被层层掩盖。投资者期望的是正确且充分的审计。但在这里,情况并非如此。”
        与此同时,PCAOB还对上述公司12位前合伙人及一些管理层人员实施处罚措施,其中包括一位国际行业总监(national practice director )。除了其中一位被勒令禁止从业之外,其余所有卷入其中的人员都被要求暂停工作。
        这是PCAOB首次以欺诈和不配合调查为由,指控并处罚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成员。
        德勤巴西承认违反了业务质量控制标准,且未配合PCAOB的检查和后续调查,并同意接受独立监督,被禁止在巴西范围内接收新的审计客户,直至满足整改补救标准。
        2013年9月,德勤被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inancial Reporting Council)开出创纪录的1400万英镑罚款。这是该理事会截至当时开出的最大一笔罚单。
        当年德勤被罚的原因是理事会认为德勤在为英国汽车制造商MG罗孚(MG Rover)提供咨询服务期间未能管控自身的利益冲突。MG罗孚于2005年已破产。


        IP属地:芬兰4楼2017-02-26 08:34
        回复
          一般来说,企业主要是靠营业收入盈利的。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一家公司还是可以靠别的科目来实现净利润的主要构成的。
          比如,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来说。如果企业资金流充沛,购买了许多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市面上发生了前几天的例子,光大事件,导致当天沪指飙升,企业购买的股票涨停,而这一天又在财年的最后一天,导致企业账面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飙升,那么确认在利润表里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很有可能作为利润的主要贡献,远大于营业收入。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还是有点极端,我们来聊聊更普遍的情况。
          一家公司A如果投资一家联营公司B,持有30%的股权,设定符合以权益法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条件。虽然本年A公司营业收入假如只有100万,但是B的营业收入有2000万。B公司的2000万中,有2000万*30%的营业收入可以确认为A公司账面的投资收益。那么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导致A公司的利润大于其营业收入。这种情况相对普遍,尤其是在A公司是某些大型集团的子公司时,作为一个空壳公司Hold住其他联营公司方便管理,是十分正常的。
          最后,关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飙涨的可能性有很多。不举例了。
          我想指出的是,楼上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仅仅通过比较营业收入和利润这两个科目来说这家公司有问题,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
          好像偏题很远,现在来说说我遇到过的假账情况。
          一般来说,大型的正规企业不会把假账做的过于明显。因为其实虚构营业收入这件事非常麻烦。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存货情况,你如何收回这个钱,都会在以后年度产生各种各样的漏洞。
          相对比较方便但是不太effective的达到做高利润的目的的都是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入手,那些由管理层说了算,模凌两可,不能够客观判断的东西。大致有:
          1)改变存货跌价准备政策、坏账政策——即应确认的坏账和跌价不确认,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导致利润增加。
          2)把平时消耗的一些原材料、人工等往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等里扔,减少费用,直接资本化。包括其他一些不应该资本化的费用,当期不确认为费用,而扔在长期待摊(资产科目)里。
          3)对于牛逼一点企业,强迫关联方的关联公司购买自己的产品这种,其实还是相对难发现的。如果这种销售没有商业实质,但是确实销售给了对方,是否可以确认销售收入?在实务操作上也是很难判定的。
          4)对于更牛逼一点的企业,可以达到收购当年净利润很高的企业来达到增加自身净利润的目的。(即上文提到的例子)但是这个不能算是假账,只能算是一种增加利润的方式。
          当然实务操作中就是大家比谁更加有想象力了。毕竟对于业务复杂,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会计处理,还是有很多方向可以操作的。这些只要动动手指,比上面说道的造一个假银行要方便的多。


          IP属地:芬兰5楼2017-02-26 08:40
          回复
            如何把握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
            本人虽然负责多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也担任了几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也算是所谓的行业内人士吧(“砖家”是绝对不敢当的),但要做具备到拿到几张报表就能判断公司财务真假的火眼金睛的能力、甚至提供是否买股票的建议,扪心自问,绝非可能,也许是修炼不够吧。
            但财务信息的把握,还是有点体会的。年报将至,分享出来给大家也许有些帮助。
            作为行业一员的我还是相信,目前会计师行业基本上还是尽职尽责的,经过会计师和事务所签证的财务报表数据上基本还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其财务报表所反映数据背后的内容就千差万别了,鉴于行业规范和信息披露要求,会计师只能在准则范围内行事,至于这些数据背后的情况就只能靠财务报表的阅读者自行把握和揣摩了。
            如何把握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这里也只能做初略大致的分享,不求甚解,只做启发引导。
            应该阅读几年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是一个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及其成果的综合价值反映、是结果,而其众多主要的业务(人、財、物、供、产、销)指标数据才是我们要真实了解的内容,多年的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数据,构成动态的指标,使我们更加能把握一个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所以至少结合阅读前两年的数据是很有必要的。
            作为非专业的普通财务报表使用人,在阅读报表之前,需要做哪些基本功课?既然是要把握财务数据后面的内容,那功夫当然在此之外了。
            1、企业的口碑和品牌。优秀的企业如同优秀的人一样,这家企业是否专注?在行业中的口碑如何?对待供应商怎么样?如何对待自己的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如何?管理好的因素有哪些?这些都是判断这家财务信息质量的良好基础。
            2、企业所有制。国资委属下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优于民营企业,这点具有普遍性,不是个人偏见,个中原因大家自知,这里不做深究。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相反案例出现。
            3、管理层压力。没有压力的公司比面临压力的公司的财务报表更高质量,譬如面临退市的企业、股权激励对标的企业、管理层面临业绩考核的公司等。
            4、管理层的背景。管理层的过往经历、学历也切切实实影响公司的发展及其财务成果。
            5、管理层素质。毫无疑问,具有高素质管理层的公司其年报信息会更加全面、规范,力求把公司的内部情况向使用人说清楚。这点可能是能力或者意识的问题。
            6、企业国际化程度。管理规范、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其财务、业务信息质量比其他类型企业要高。特别是国内、香港或者全球同时上市(挂牌)企业。
            7、行业发展程度。正在“风口”上的企业,盈利正盛,肯定比昨日黄花、苟延残喘的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高。
            8、这家企业的报表谁审计过了。审计行业也是良莠不齐,信誉好的、没有受到处罚和不良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且出具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表的质量自然会高些。
            9、公司发展战略。如果一个公司的发展战略都会经常变动,可想而知其财务信息(利润)的质量会怎么样。
            10、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就这两年来看,很多企业高喊口号进入工业4.0、互联网+,也做了很多资本运作,实际上看看年报、季报的业务收入,没有!这样的企业可得注意了!
            11、并购整合能力。在这个产能过剩、快速转型的时代,很多企业无不通过并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进入新的行业、市场,那么这个企业之前的并购整合能力可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了。
            12、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一个优秀的企业为何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把握其背后的秘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做好上述基本功课之后,下面就是结合上述问题去看具体的财务数据了。
            1)利润的来源。是主要来自主营业务,还是政府补贴?亦或其他非经常损益。
            2)各项业务的具体构成及其发展状况如何。这点年报均有详细披露,不难看出近三年的情况;特别关注新业务和重组业务的贡献,并与之前披露的预测数据对照。
            3)销售费用的构成。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企业有大额的佣金支出,这说明了什么?要具体分析。
            4、研发费用支出情况。我们可不要相信很多企业大喊自己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在研多少项目而被其研发费用少得可怜的现实蒙住眼。
            5、员工激励。一个优秀的企业其员工收入和激励都会在财务信息中反映出来。我们不可能相信一家优秀企业的员工都具有少拿收入多干事的牺牲精神。
            6、应收款和应付款的总额和账龄。如果这两个指标相对过大,凭常识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7、与关联方的往来和交易。这个可要睁开大双眼了。虽然监管层、事务所等都很关注,但是防不胜防啊,特别是不良企业做的疑似关联方的交易和往来更难判断。我们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爱和恨,一个公司会无缘无故借你或者向你借很多钱而不求超额回报。
            8、现金流。这个公司每年花了多少钱在主营业务的收支上?有多少在投、融资上?也是大致心中有数。
            9、募集资金产生效益情况。我看很多公司圈了很多钱,但是很少达到之前承诺或者预期。这个很难监管,但是作为投资者可不能不关注哦,否则请以脚投票。
            10、公司的承诺。董事会在其年度报告中的任何承诺或者财务信息中的任何承诺都需要验证了。
            如果你把握了以上要点,恭喜你!这家公司的基本财务信息及其反映的背后内容也大致了解了,期望对你的投资有所帮


            IP属地:芬兰6楼2017-02-26 08: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