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教育吧 关注:17贴子:91
  • 0回复贴,共1

点石教育!是不是刚才护士跟你告的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一个自作聪明的患者后面,都需要有一个斗智斗勇、认真负责的护士。跟自作聪明、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和家属打交道,也是对临床护士的一种考验,护士小冉:‘’ 今天遇到了“自作聪明”的患者和家属。上午,一患者来到急诊留观室输液,这是她第二次过来输液了。患者,女,55岁,慢性胃炎。‘’
  门诊赵医生的病人,开了8天的药量。医嘱:1、0.2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ivgtt,Bid;2、生理盐水250ml加泮托拉唑粉针80mg, ivgtt;3、生理盐水250ml加氨苄西林钠8.0,ivgtt。
  像往常的任何一次输液一样,护士选血管、消毒、上止血带、穿刺,第一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开始静脉滴注。没过多久,“三号呼叫!三号呼叫!”患者按响了呼叫器!感觉没过多长时间啊?护士的第一轮巡房还没巡视到她的病房。
  可是,患者的第一瓶100ml竟然都已经输完了,患者呼叫护士的目的,就是要护士快点来换第二瓶液体的!
第组液体是“泮托拉唑”,还没来得及配制,护士赶紧调慢患者的输液器,快速配制,给患者续上液。
  后来,护士长感到有些疑惑?患者液体不该下这么快的啊?遂来到患者所在的急诊留观室,看到患者的输液架被患者家属高高地放到了给陪护使用的方凳上,患者的液体被吊的老高,输液器的调节器被患者全部放开,全速滴注,正一滴接一滴的滴得那个欢!
护士长赶紧把输液架放下来,立即调整液体滴速,并给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患者输的“左氧”,是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输的快,最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并交待患者和家属,护士调好的滴速,是最安全的输液速度,患者和家属不要自行调快,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还满不在乎的回答:“我没事啊,一点感觉都没有。”
  护士长好一顿批评和教育。回到护士站,又跟其他的值班护理人员叮嘱,这个患者和家属不遵医嘱,用药依从性很差,老是调快液体滴速,大家要注意着点,勤巡视,不让她随意调节滴速。值班护士也回应,已经不止一遍的跟患者和家属交待了,可患者还是我行我素,偷偷地调快滴速。
临床护理工作中,你什么样的患者和家属都会遇到。病区内,像这种不遵医嘱行事、爱耍小聪明的患者和家属,并不鲜见。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喹诺酮类药物,该药物使用说明书明确指出,附下图(该药)滴注时间为每100ml至少60分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皮疹、瘙痒等。
临床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输液部位上面,顺血管走向出现的红肿、瘙痒和皮疹等。输液速度适当的话,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则较少出现。
  但是,患者和家属这种做法,在短短的时间段内(20分钟左右),就把100ml注射液快速输入体内。无知者无畏。患者和家属仗着身体底子好,输这么快也没事,就会趁护理人员不在的时候,偷偷调快滴速。
而且,这两口子还配合默契,一个抬高输液架到最高处,一个手持调节器,把液体全部放开,全速递进,这简直是“以身试药”!
  护士的话,听了等于没听。护士长的叮嘱,也不放在眼里,怎么办?患者在院内出了事,护理人员难辞其咎,因为你是护士,责无旁贷,你必须保障自己的患者安全。
  见此情景。最后,看患者和家属不把护士的话放在眼里,护士长就去找了患者的开单医生,把患者和家属的这种情况(依从性差),跟患者的主管医生反映了情况,最后,再由主管医生出面,去做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
患者最后承认,自家屋里现有4个孩子(大儿子离婚后,扔下两个孩子不管。再加上二儿子的小孩放寒假,也来了)等着她来照顾,自己放心不下一堆孩子,心急,故而想加快输液速度,早点回家。“是不是护士跟你告的状?”患者家属听了主管医生的一番言语,笑着调侃。医生跟患者和家属沟通后,患者思想上开始重视了,再加上护士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护士长定时不定时督管,大家坚持不懈地和患方沟通、交流,多做宣教……如此这般,多方协力,齐抓共管,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护理安全。
原因分析:对危害认识不足,有部分患者,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不足,自认为无身体不适,且护士所说的那些副作用和临床症状长时间未出现,从而自认为“没事”。自作聪明,无知者无畏。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医护人员不在身边的时候,就会自作聪明地模仿医护人员,在输液时自行调整速度,且调速后也未发现不适,就会更加胆大,对自己病情和身体过度自信,因此而自作主张。
  临床宣教不足在多数医院内,由于医护人员过于忙碌,如果未能同家属和患者及时沟通,宣教不足也会导致依从性差。有时候,同家属沟通后,家属因故未能告知病人,也是部分病人依从性差的原因。客观条件所致不认识字、经济条件较差、旁人的“诱导”和“好心劝阻”等种种因素,从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话题中,患者由于家庭因素,患者无法安心在医院治疗,急于回家使然。(文字来源于网络)


1楼2017-02-19 11:3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