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元一吧 关注:393贴子:1,295
  • 0回复贴,共1

原创:《推背图》第三十八象新解,指“二三十年代的东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的同名文章,发表于我的新浪博客中。转帖请注明
《推背图》第三十八象新解,解“门内五尸图”和谶及颂
前人对第三十八象的解释,一般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中国参加一战。从金本的归序结果来看,此象应该发生于辛亥革命(三十七象)后至抗战(第三十九象)之前。期间的历史大事,有北洋政府执政、五四运动、开天辟地、北伐、中原混战等。而中国参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很深远,但由于一战不是发生于我国,所以很多人认为,此象指代一战,较为牵强。我也认为如解释为一战,使作者的写作角度与其他象大不相同,有不合理之处。
近期努力将抗战前的民国期间发生的其他大事,与三十八象的图谶颂结合,来重新解释第三十八象。今天,2017年2月20日,有了进展,写成文字,供网上朋友讨论。
第三十八象:
解释一下原图:门内,横躺五尸,有男有女,墙体有缝隙。
谶曰:门外一鹿,群雄争逐。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颂曰: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后死万人先。海波能使江河浊,境外何殊在目前。
前人通过这些信息,解释为一战时国外和国内的惨状。欧洲一鹿(指巴尔干半岛一国),各国争夺。世界多国和中国受到殃及,成千上万人死于战祸。
此种解释,很多人反对,并借此否认此象是否发生或者是否预测准确。我认为,此象可以解释为抗战前的其他事件,即二十世纪二三时年代的东北局势。下面我来解一下此象。
对于谶中的“鹿”,前任一般解释为巴尔干一国,对其他文字的解释也围绕这一前提,引申为一战期间的其他大事。但如果把“鹿”做他解,结论就完全不同。
在明朝《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描写,诸葛亮设计射死张郃时,说“欲射一“马”,误中一“獐””,此处的“马”指司马懿,而“獐”指张郃。也就是说,明代小说中有将“獐”指“张”的提法。本文不细究此颂的成文年代。
如果“獐”指“张”,我接受这个提法,并以此进一步对谶和颂中的其他文字进行分析。
先分析谶。
关,界上之门(《周礼》)。“门外一鹿”,“鹿”指“獐”。獐是原始的鹿科动物。另外,上世纪初到世纪中,描述东北“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也打不尽”,獐与鹿并称。而关外一“獐”,指关外一“张”。民国时期,关外有张作霖和张学良。
“群雄争逐”,指苏联、日本、北洋政府和南方政府争相拉拢张氏。
“劫及鸢鱼”中的“鸢鱼”,取自《诗经·大雅·旱麓》。颂作者除了用来说明鸢鱼受到无辜波及,同时还暗指他预测的事或者人,与此诗有关。颂作者用此诗的题目“旱麓”,来暗指需要“甘霖”。而“作霖”,出自《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意为“降甘霖或下雨”。
我在其他文章中,对三十九象“南山有雀北山罗”有分析,该典故出自《诗经·南山》和《诗经·北山》中,诗的题目和诗中的一些词句与颂作者的其他预测有密切关系。
“水深火热”指遭受灾祸,而水深,也可以解释为“北洋”。水,指代北方“北方壬癸水”;深,暗指“洋”。
再分析颂。
颂曰:火运开时祸蔓延,万人后死万人先。海波能使江河浊,境外何殊在目前。
颂中的第二句“万人后死万人先”和第三句“海波能使江河浊”,能勉强意会,但如果文字中没有其他特殊隐含意思的话,这两句显得很晦涩难懂。解释了这两句,才能支持我的“此象意指东北”的猜想。
先分析“万人后死万人先”。万人死后,留人“尸”。万,古体是草头下面加“禺”。而“禹”和“禺”,不仅音同,而且通用。所以,万人后死,为“属”字。“属”并不是现代的简化字,康熙字典中已经收录“属”字。万人先,意思不是“祖”就是“宗”,我取“宗”字。所以,“万人后死万人先”,解为“宗属”。所谓宗属,在《史记》中的含义就是宗室成员。推测此句颂,指前清宗室溥仪溥杰等。
“火运开时祸蔓延”,战端一开,战祸蔓延。蔓延,意思为如蔓草滋生,连绵不断。.蔓和漫近义,而漫的意思: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此句颂中含“满”意。
“海波能使江河浊”,字面是海浪能使江河变浑浊。古人已经认识到,江河浑浊后,“重浊者凝滞为地”,从而“洲”可以形成和生长。此句颂中含“洲”意。
“境外何殊在目前”,意指境外惨状相似。用“境”一字,暗指“伪满洲”与民国彼时有事实上的边境。而用颂中的此句,与图结合,让读者想象境外的惨状,与“深山藏古寺”的典故相似。一画家以深山藏古寺为题,并不直接画古寺,而是画一老和尚在山下挑水。时人认为这种画法很贴切和新颖。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谶中的“鹿”指“张”,和颂中暗含满洲和前清宗室的推测,都与“二三十年代的东北”现状相吻合。此解可能是第三十八象的合理解释。
观点已经写出,是我原创,而且是我首次在新浪微博发文。是否是首创,并且是否经得起进一步推敲,我没有把握。


IP属地:广东1楼2017-02-21 21: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