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舒城县杭埠镇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合肥经济圈加工配套物流集中区和本县工业发展的排头兵,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以胜利精密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工业项目落地生根,工业经济加速崛起。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33.4%,该镇对舒城县域经济乃至全市工业经济都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数说”杭埠规上工业发展情况,展现我市舒城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主要亮点
(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16年12月底,杭埠辖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4户,较上年同期净增2户,占舒城县规上企业数比重为16.0%,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企业类型均属于中小型,分布在13个行业大类。其中,企业数占比位于前三名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4户,占比16.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4户,占比16.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户,占比12.5%。平均用工人数为9612人,比上年同期净增4595人,同比增长91.6%。
(二)工业经济贡献突出
2016年,杭埠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拉动舒城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4%;增幅高于全市2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4%。
(三)两新产业加快发展
2016年,杭埠纳入战新产业统计的工业企业7户,占舒城县战新企业数比重50.0%,远高于我市其他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7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为34.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6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为20.4%。
(四)生产效益稳步提升
1、主营业务持续增收。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4%,拉动其增长5.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9.3%,拉动其增长0.9个百分点。
2、企业利润增长较快。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61.8%,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52.6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9%,拉动其增长10.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2.6%,拉动其增长1.6个百分点。
3、成本费用下降明显。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5.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9元,同比下降0.6%;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3.5%,降幅比舒城县高45.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57.7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为2401.8万元,同比下降12.6%,降幅比全市高24.4个百分点。企业单位成本同比下降,税负进一步减轻。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集中度较低。杭埠24户规上工业企业广泛分布于13个行业大类,没有真正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集聚优势,产业较为分散,大多为传统行业。例如: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各2户,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各1户。
(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2016年,杭埠24户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为3.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16.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5.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4.1%,比上年同期增长10.2个百分点,比舒城县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资金达0.2亿元,同比增长1.9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5.2个百分点。企业需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降低各项费用,抵御市场风险。
三、2017年发展趋势
2016年年报,杭埠镇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占舒城县新进企业数的55.6%,占全市新进企业数6.7%。新进企业质量普遍较好,进一步增强了杭埠电子产业园综合实力,有4户工业企业成功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户,新材料产业1户,节能环保产业1户,5户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拉动舒城县工业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杭埠崛起”必将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一、主要亮点
(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截至2016年12月底,杭埠辖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4户,较上年同期净增2户,占舒城县规上企业数比重为16.0%,占比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企业类型均属于中小型,分布在13个行业大类。其中,企业数占比位于前三名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4户,占比16.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4户,占比16.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户,占比12.5%。平均用工人数为9612人,比上年同期净增4595人,同比增长91.6%。
(二)工业经济贡献突出
2016年,杭埠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4%,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拉动舒城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4%;增幅高于全市2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4%。
(三)两新产业加快发展
2016年,杭埠纳入战新产业统计的工业企业7户,占舒城县战新企业数比重50.0%,远高于我市其他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7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产值增长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为34.8%。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同比增长6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2.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为20.4%。
(四)生产效益稳步提升
1、主营业务持续增收。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6.3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8.4%,拉动其增长5.9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9.3%,拉动其增长0.9个百分点。
2、企业利润增长较快。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61.8%,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52.6个百分点,对舒城县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11.9%,拉动其增长10.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2.6%,拉动其增长1.6个百分点。
3、成本费用下降明显。2016年,杭埠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5.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9元,同比下降0.6%;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3.5%,降幅比舒城县高45.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57.7个百分点。应交增值税为2401.8万元,同比下降12.6%,降幅比全市高24.4个百分点。企业单位成本同比下降,税负进一步减轻。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集中度较低。杭埠24户规上工业企业广泛分布于13个行业大类,没有真正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集聚优势,产业较为分散,大多为传统行业。例如: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各2户,食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各1户。
(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2016年,杭埠24户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为3.1亿元,同比增长1.2倍,增幅高于舒城县平均水平116.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5.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4.1%,比上年同期增长10.2个百分点,比舒城县平均水平高5.0个百分点。另外,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大,营业外收入中政府补助资金达0.2亿元,同比增长1.9倍,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5.2个百分点。企业需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降低各项费用,抵御市场风险。
三、2017年发展趋势
2016年年报,杭埠镇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占舒城县新进企业数的55.6%,占全市新进企业数6.7%。新进企业质量普遍较好,进一步增强了杭埠电子产业园综合实力,有4户工业企业成功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2户,新材料产业1户,节能环保产业1户,5户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8亿元,拉动舒城县工业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杭埠崛起”必将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