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实在的,我们反复讨论王琪老人,是不是有点不礼貌?对于这样一位颠沛流离的老人,行文之前我还是略表歉意,后生无知,多有嘈杂。祝福他吧,愿他晚年安逸。
2.网络辩论已经偏离的王琪老人的主题,我感觉在辩论这个题目:元旦达旺河南岸有无我军。因为唐驳虎文的主要论据就是这个。(当然,我觉得,在河北也存在失踪问题)。现在也有人提出新论据,说新华社的战地报道,他们的撤退回到达旺是“1962年除夕傍晚”,并认为:除夕不是春节,是阳历元旦的前一天。我也是醉了。姑且不论这个“除夕”的考辩,我下面从我军撤退声明,来辨析达旺河河谷和南岸的驻军问题。
3.我12月30日的撤退声明这样说:东段,我进驻达旺河以南的部队,将于12月30日和31日,从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全部后撤至达旺河以北地区。逐字逐句看这段话:
“将于”:说明之前撤退未开始,30日和31日是撤退开始时间。
“从”:撤退次序,自此开始。
地点: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说明此几个地点在12月30日或者31日还有驻扎,计划撤退。
目标:达旺河北。
到达时间:比较含糊,30日和31日应是开始时间,因为有两个字:将,从。但是不仔细分析,把这两个时间看做是撤退完成之间,31日到达旺,也未尝不可。简化句型:31日将从波辛山口撤退至河北。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31日开始撤,到达时间未定;31日撤退并到达。如果有个并字,就好了。
4.下面再看具体撤退地点和路线。如图。
我圈的粗红,是这个几个撤退地点。最远是都波辛山口,不那么远但是山路的是鲁克塘。最南边的是略马东。
看最远的波辛山口,这是11师打大穿插,大迂回的路线。他们从鲁克塘——泽拉山口——波辛山口——南下目标邦德拉。这是一条天人之路,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印军不是没想到我军打穿插,是觉得这种地形根据无法穿插,深沟,溪涧,原始树林,根本没有路,小股部队也许可以,大部队根本难以实现,所以派了少量士兵在关键的山口把手。但是我军做到了,师级规模的大穿插居然完成了。我讲这个进攻过程,是要讲撤退路线——原路返回是不可能的。还想受一遍苦?应该是南下德让宗,经申隔宗,西山口返回。
我们看这条撤退道路的路线:波辛山口——德让:21KM(卫星地图直线),德让——达旺:48KM,一共70KM。考虑上坡下坡因素*2:140KM。 诸位说你有什么意思乘以2 。诸位可以自行模拟计算一下,找个云南雨林路段,测量一下卫星距离,再用百度导航一下二者公路距离。
下面问题来了,姑且认为波辛山口是30日撤退的,两天能走山路150公里=300里吗?回忆录都说是步行返回的。可没有车坐。进攻时是24小时日夜爬山,饭也顾不上吃。返回时可要睡觉,吃饭,不赶夜路。这里有两个问题,烦请补充:1.该路线的穿插时间,穿插到波辛山口花了多少时间;2.步兵撤退行军的安排,约150KM需要几天完成。
5.上面以波辛山口为例论述了,波辛山口撤退两天难以完整。下面是卫星图:
红线是我推测的撤退路线。
6.当然,还有两条线路可以分析:1.沿前进路线波辛山口——南下邦德拉附近——德让宗。这样轻车熟路,但是绕远了几十公里。2.沿穿插路线后退:波辛山口——则拉山口——鲁克塘。有病。即便如此回撤,也不是两天能赶回达旺的。因为我说了,进攻时日夜兼程,不吃饭不休息,那山上也没水啊。
7.大军后撤是十分复杂的事情,某些方便要难过进攻,因为进攻时军纪严格,目标单一,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在暗处行动,撤退就不行。放松警惕,一窝蜂,挤作一团,容易出事,也容易被追击。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讲过:“撤退是最困难的军事行动“。何其宗就因为越战后撤不出事,被表扬。撤退还不能连续一鼓作气,不是简单的行军,要交替掩护。随时让各路大军处于安全的防御姿态。
8.同时,30日31日江村在送俘虏,有印度红十字车辆来回。这一条山路,几路大军在撤退,加上印度的车,安排起来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9.综上所以,以30日或者31日波辛山口的撤退来讲,31日夜晚到达不了达旺河北。
2.网络辩论已经偏离的王琪老人的主题,我感觉在辩论这个题目:元旦达旺河南岸有无我军。因为唐驳虎文的主要论据就是这个。(当然,我觉得,在河北也存在失踪问题)。现在也有人提出新论据,说新华社的战地报道,他们的撤退回到达旺是“1962年除夕傍晚”,并认为:除夕不是春节,是阳历元旦的前一天。我也是醉了。姑且不论这个“除夕”的考辩,我下面从我军撤退声明,来辨析达旺河河谷和南岸的驻军问题。
3.我12月30日的撤退声明这样说:东段,我进驻达旺河以南的部队,将于12月30日和31日,从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全部后撤至达旺河以北地区。逐字逐句看这段话:
“将于”:说明之前撤退未开始,30日和31日是撤退开始时间。
“从”:撤退次序,自此开始。
地点: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说明此几个地点在12月30日或者31日还有驻扎,计划撤退。
目标:达旺河北。
到达时间:比较含糊,30日和31日应是开始时间,因为有两个字:将,从。但是不仔细分析,把这两个时间看做是撤退完成之间,31日到达旺,也未尝不可。简化句型:31日将从波辛山口撤退至河北。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31日开始撤,到达时间未定;31日撤退并到达。如果有个并字,就好了。
4.下面再看具体撤退地点和路线。如图。
我圈的粗红,是这个几个撤退地点。最远是都波辛山口,不那么远但是山路的是鲁克塘。最南边的是略马东。
看最远的波辛山口,这是11师打大穿插,大迂回的路线。他们从鲁克塘——泽拉山口——波辛山口——南下目标邦德拉。这是一条天人之路,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印军不是没想到我军打穿插,是觉得这种地形根据无法穿插,深沟,溪涧,原始树林,根本没有路,小股部队也许可以,大部队根本难以实现,所以派了少量士兵在关键的山口把手。但是我军做到了,师级规模的大穿插居然完成了。我讲这个进攻过程,是要讲撤退路线——原路返回是不可能的。还想受一遍苦?应该是南下德让宗,经申隔宗,西山口返回。
我们看这条撤退道路的路线:波辛山口——德让:21KM(卫星地图直线),德让——达旺:48KM,一共70KM。考虑上坡下坡因素*2:140KM。 诸位说你有什么意思乘以2 。诸位可以自行模拟计算一下,找个云南雨林路段,测量一下卫星距离,再用百度导航一下二者公路距离。
下面问题来了,姑且认为波辛山口是30日撤退的,两天能走山路150公里=300里吗?回忆录都说是步行返回的。可没有车坐。进攻时是24小时日夜爬山,饭也顾不上吃。返回时可要睡觉,吃饭,不赶夜路。这里有两个问题,烦请补充:1.该路线的穿插时间,穿插到波辛山口花了多少时间;2.步兵撤退行军的安排,约150KM需要几天完成。
5.上面以波辛山口为例论述了,波辛山口撤退两天难以完整。下面是卫星图:
红线是我推测的撤退路线。
6.当然,还有两条线路可以分析:1.沿前进路线波辛山口——南下邦德拉附近——德让宗。这样轻车熟路,但是绕远了几十公里。2.沿穿插路线后退:波辛山口——则拉山口——鲁克塘。有病。即便如此回撤,也不是两天能赶回达旺的。因为我说了,进攻时日夜兼程,不吃饭不休息,那山上也没水啊。
7.大军后撤是十分复杂的事情,某些方便要难过进攻,因为进攻时军纪严格,目标单一,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在暗处行动,撤退就不行。放松警惕,一窝蜂,挤作一团,容易出事,也容易被追击。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讲过:“撤退是最困难的军事行动“。何其宗就因为越战后撤不出事,被表扬。撤退还不能连续一鼓作气,不是简单的行军,要交替掩护。随时让各路大军处于安全的防御姿态。
8.同时,30日31日江村在送俘虏,有印度红十字车辆来回。这一条山路,几路大军在撤退,加上印度的车,安排起来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9.综上所以,以30日或者31日波辛山口的撤退来讲,31日夜晚到达不了达旺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