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元一吧 关注:395贴子:1,297
  • 0回复贴,共1

原创:《推背图》第三十九象新解, 再解“八年抗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同名文章我昨日发表于新浪博客。转帖请注明。
《推背图》第三十九象新解,再解“八年抗战”
近代凡提《推背图》的神奇,首推第三十九象的预测。传说鲁迅、茅盾、溥仪都看过。我再从解字谜的角度,来分析这一象的图、谶和颂。
谶:鸟无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颂:十二月中气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罗。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
我描述一下本象的图:
一只鸟,站在山石上。一轮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图中鸟不是鸡。
谶中,“鸟无足,山有月”,鸟无足,加上山字,是“岛”字。而“山有月”,应该是崩字。连起来,就是“岛崩”两个字。日本人注意了。
“旭初升,人都哭”。这两句,让人想到日本暴行和我国人民在哭。
颂中,“十二月中气不和”,“十二月中”,指农历十二个月的中间,1937年发生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农历分别在 农历五月廿九和七月初八,而且,1937年是平年,一年12个月。另外“和”字,指代日本(大和民族)。为了与后面的“罗”押韵,颂作者用了“气不和”三字,而作者应是想说“不和气”,也就是不太平。
“南山有雀北山罗”,雀,指代精卫鸟(汪精卫)。“罗”字,指代爱新觉罗。此句绝妙之处有:
1)“山”和“雀”字与图和谶相对应。
2)此句出于《诗经·南山》和《诗经·北山》。《诗经·南山》第一句是“南山崔崔”,南山有雀,相信就源于这句,因为“崔”跟“雀”字形很相近。《诗经·北山》中最出名的句子,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处溥字,暗指溥仪。
3)雀和罗在同一句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罗雀(捕鸟)。而罗雀与此象无关,这给研究者增加了推测的难度。
“一朝听得金鸡叫,大海沉沉日已过”,从字面理解,是听到鸡叫后,大海之外的日(日本)的时代过去了。一般理解为1945年(鸡年)日本战败。
以上信息,前人很容易想到。而我细读此象,通过“猜谜”,有所发现。
对于图,我没有发现其他信息,但对于谶和颂,此象的作者可能要表达以下信息:
1)“人都哭”,如果念成人都(dou)哭,虽然通顺,但似乎不像文言文。此谶应指南京沦陷和南京大屠杀。
南京,民国首都,沦陷在1937年12月13日清晨,晴天,所以南京的人早晨能看到“旭初升”。而“人都哭”应解为“人都(du)哭”。“人都(du)”,指“民都”,即民国首都。谶作者可能因为李世民的名字中有“民”字,改成“人”字。另外,推背图的谶里应该没有“民”字,而在颂中,由于可能有后人补写,可以有“民”。
日本右翼看到这个“民都哭”的解释,要反省啊。
2)“十二月中气不和”,十二月,就是青字。气字的繁体字,是简写的气字加个米字。合起来,就是“精”字
3)“一朝听得金鸡叫”,字面上看,与1945年鸡年有关。除了有“朝”字,还暗含“歌”字。成语有“莺歌燕舞”,即“歌又指禽鸟鸣叫”(见百度)。朝与歌,连起来,就是朝歌。
朝歌,是商纣王的都城之一,商亡后,有卫国最早建都于朝歌。传说鬼谷子祖籍朝歌城南。鬼谷子,是李淳风的老前辈,此象作者间接提到了老祖师。另外,汪精卫的“卫”字,就是建都于朝歌的卫国的“卫”。
4)“大海沉沉日已过”中,也暗含其他信息。常用成语“汪洋大海”中的“汪”,字从水从王,王亦声。“水”与“王”合起来表示“众水所归往”,归往“大海”。“汪”字出现。
所以,通过2)、3)和4)的分析,颂中应含有汪精卫的全名。
5)如果“大海沉沉日已过中”,隐含有汪字,那么这一句就除了指日本战败外,还出现新的意思,那就是:汪精卫,死气“沉沉”,在鸡叫之前(1945年之前),就 “日已过”了,(在日本过世)。历史上,1944年11月,赴日本治病的汪精卫死于日本。


IP属地:广东1楼2017-02-23 23: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