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九进士!
本文作者:张崇玖,诸城市文化馆原馆长。本文原载《超然台》杂志2015年第2期。
马耳山李氏,亦称南城李氏(金家巷李),祖籍平度城南关。始迁祖名李兴,于明朝中叶先迁居高密县朱韩村,卒后葬于村南郎埠岭,配孙氏,子一:李銮。二世李銮,字金坡,业农,卒后亦葬于朱韩村郎埠岭,配刘氏。子二:逢春、遇春。三世李逢春,字旭庄,迁居诸城县相州村,卒后葬于相州村南原,后迁葬于马耳山下李柯庄东原。李遇春,迁居诸城县麻沟村,卒后葬于皂户村东南原(按:麻沟村南有大麻沟村、西麻沟村,与皂户村均在现林家村镇东北角,东邻胶州、胶南交界处)。李逢春两个儿子,长子李德华由相州迁葬于李柯庄,次子李德藻,字淡卿,由相州迁葬于城南横沟庄东原(按:横沟庄现称横沟子,在市区以南,现属龙都街道管辖)。李德藻子一:李质秀,字茂实,始迁居李柯庄,后又迁居城里(南城,金家巷),卒后葬于城南横沟庄东原(按:李柯庄,后曾改为李哥庄、李戈庄,现名李古庄。地处马耳山北麓。道光《续修诸城县志”疆域考》载“李哥庄,属许孟练”。1947 年五莲县成立,该村划归五莲县仁里区,距现在的皇华镇桥上村只有几里地)。
由于李氏自始祖李兴至三世李逢春皆以耕种为业,至四世李德藻始读书业儒,五世李质秀的两个孙子李宜芳、李宜蕃考中进士,成了邑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那时朝廷定制,只要是孙辈做了官,其祖父母、父母亲即可以得到勃封官衔,死去可以得到移赠官衔,此即所谓光宗耀祖。由此,李质秀被移赠文林郎(正七品),其妻刘氏移赠孺人。李质秀之次子李符祥,字瑞只,被勃封为文林郎、河南彰德府临漳县知县,妻赵氏赠孺人。因此,李质秀之名声大著,李氏亦由此成为邑之名门望族,故始称马耳山李氏和南城李氏。
马耳山李氏自李质秀、李符祥父子之后,代代名人、贤达叠出,一放而不可收,时人皆议沦系父子二人济人积德、多行善举、育人有方所致。乾隆《诸城县志· 孝义下》载:“李质秀,年弱冠失枯(即父亲病故),葬后庐于墓,朝夕哭。里人欲上其事,质秀曰:‘父生时无以为养,顾敢冒孝子名乎?’尝买邻人坏屋三间,年余矣,毁垣得小颜,中有散钱及白金八锭,闻之原主,原主称是先世所藏,悉归之。年九十六卒。”
李符祥,字瑞只,据《李氏族谱》家传记载,公生而性识明达仁爱善施,与人交各洽其欢。分居时,有田不足二百亩,自奉俭约,客至必丰,以缓急告者,不露难色。与人相交必善待之,常常委曲求全,为人排忧解难。晚年家渐饶,为善事益多,凡本姓族人无业者,各给田十亩,让其安居乐业。娠饥寒、修文庙等捐资慷慨大方。延师教子孙读书习礼,并经常教诲他们要“以孝友勤学,勿作佛事,勿求失实之文辞”。卒后,安邱名进士、磁州知州马长淑为其撰写《墓志铭》,诸城名进士、福建道监察御史范廷楷书丹。
开初,李质秀、李符样对本族子孙并不存有奢望,李符祥曾流着泪告诫子孙曰:"(汝等)若能成为名诸生,吾死无撼!" 诸生即秀才,这说明只要李家门内考上个秀才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他们父子的积德善举和对子孙的教诲竟成为马耳山李氏后裔求学上进的不竭动力。从李符祥的两个儿子李宜芳、李宜蕃开始,李家后裔登科者、成名宦者、跻身士林者勃出。据不完全统计,从清代雍正元年(1723 )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除180 年间,马耳山李氏共考中进士9 名,举人5 名,贡生2 名,有官衔的达26 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诸城家族史上,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相州王、逢戈庄刘、无忌李、城里臧、天台丁等数家而己。
马耳山李氏中进士的先后分别为:
李宜芳(已迁居诸城城里金家巷),雍正八年(1730 ) 庚戌科三甲第81 名。
李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 ) 丁丑科二甲第24 名。
李宜蕃,乾隆二十二年(1757 ) 丁丑科二甲第肠名。
李渠(金家巷),乾隆二十六年(1761 ) 辛已科三甲第57 名。
李梴(金家巷),乾隆五十八年(1793 ) 癸丑科三甲第39 名。
李璋煜(金家巷),嘉庆二十五年(1820 ) 庚辰科二甲第27名。
李肇锡(金家巷),同治七年(1868 ) 戊辰科二甲第24 名。
李沄,光绪三年(1877 )丁丑科三甲第16 名。
李梦斗,光绪十五年(1889 ) 己丑科三甲第5 名。
举人分别是:
李仁煜(金家巷),乾隆五十四年(1789 )己酉科山东乡试第68 齐。
李垣(金家巷),嘉庆十二年(1807 )丁卯科山东乡试第19 名。
李崇锡(金家巷),嘉庆二十四年(1819 )己卯科山东乡试第21 名。
李彤锡(金家巷),咸丰二年(1852 )壬子科顺天乡试第77 名。
李作渠,光绪十七年(1891 )辛卯科山东乡试第17 名。
贡生则是:
李株,乾隆四十九年(1784 )甲辰科岁贡。
李韩锡,光绪十九年(1893 ) 癸已科山东乡试副榜(副贡)。
上述众人中,较著名的有李宜芳、李宜蕃、李渠、李梴、李林、李璋煜、李仁煜、李肇锡、李沄等。
(本人为城南李氏城里一支,诵芬堂(祖居金家巷)第十七世孙。有兴趣可联系QQ150571412。)
本文作者:张崇玖,诸城市文化馆原馆长。本文原载《超然台》杂志2015年第2期。
马耳山李氏,亦称南城李氏(金家巷李),祖籍平度城南关。始迁祖名李兴,于明朝中叶先迁居高密县朱韩村,卒后葬于村南郎埠岭,配孙氏,子一:李銮。二世李銮,字金坡,业农,卒后亦葬于朱韩村郎埠岭,配刘氏。子二:逢春、遇春。三世李逢春,字旭庄,迁居诸城县相州村,卒后葬于相州村南原,后迁葬于马耳山下李柯庄东原。李遇春,迁居诸城县麻沟村,卒后葬于皂户村东南原(按:麻沟村南有大麻沟村、西麻沟村,与皂户村均在现林家村镇东北角,东邻胶州、胶南交界处)。李逢春两个儿子,长子李德华由相州迁葬于李柯庄,次子李德藻,字淡卿,由相州迁葬于城南横沟庄东原(按:横沟庄现称横沟子,在市区以南,现属龙都街道管辖)。李德藻子一:李质秀,字茂实,始迁居李柯庄,后又迁居城里(南城,金家巷),卒后葬于城南横沟庄东原(按:李柯庄,后曾改为李哥庄、李戈庄,现名李古庄。地处马耳山北麓。道光《续修诸城县志”疆域考》载“李哥庄,属许孟练”。1947 年五莲县成立,该村划归五莲县仁里区,距现在的皇华镇桥上村只有几里地)。
由于李氏自始祖李兴至三世李逢春皆以耕种为业,至四世李德藻始读书业儒,五世李质秀的两个孙子李宜芳、李宜蕃考中进士,成了邑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那时朝廷定制,只要是孙辈做了官,其祖父母、父母亲即可以得到勃封官衔,死去可以得到移赠官衔,此即所谓光宗耀祖。由此,李质秀被移赠文林郎(正七品),其妻刘氏移赠孺人。李质秀之次子李符祥,字瑞只,被勃封为文林郎、河南彰德府临漳县知县,妻赵氏赠孺人。因此,李质秀之名声大著,李氏亦由此成为邑之名门望族,故始称马耳山李氏和南城李氏。
马耳山李氏自李质秀、李符祥父子之后,代代名人、贤达叠出,一放而不可收,时人皆议沦系父子二人济人积德、多行善举、育人有方所致。乾隆《诸城县志· 孝义下》载:“李质秀,年弱冠失枯(即父亲病故),葬后庐于墓,朝夕哭。里人欲上其事,质秀曰:‘父生时无以为养,顾敢冒孝子名乎?’尝买邻人坏屋三间,年余矣,毁垣得小颜,中有散钱及白金八锭,闻之原主,原主称是先世所藏,悉归之。年九十六卒。”
李符祥,字瑞只,据《李氏族谱》家传记载,公生而性识明达仁爱善施,与人交各洽其欢。分居时,有田不足二百亩,自奉俭约,客至必丰,以缓急告者,不露难色。与人相交必善待之,常常委曲求全,为人排忧解难。晚年家渐饶,为善事益多,凡本姓族人无业者,各给田十亩,让其安居乐业。娠饥寒、修文庙等捐资慷慨大方。延师教子孙读书习礼,并经常教诲他们要“以孝友勤学,勿作佛事,勿求失实之文辞”。卒后,安邱名进士、磁州知州马长淑为其撰写《墓志铭》,诸城名进士、福建道监察御史范廷楷书丹。
开初,李质秀、李符样对本族子孙并不存有奢望,李符祥曾流着泪告诫子孙曰:"(汝等)若能成为名诸生,吾死无撼!" 诸生即秀才,这说明只要李家门内考上个秀才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他们父子的积德善举和对子孙的教诲竟成为马耳山李氏后裔求学上进的不竭动力。从李符祥的两个儿子李宜芳、李宜蕃开始,李家后裔登科者、成名宦者、跻身士林者勃出。据不完全统计,从清代雍正元年(1723 )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除180 年间,马耳山李氏共考中进士9 名,举人5 名,贡生2 名,有官衔的达26 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诸城家族史上,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相州王、逢戈庄刘、无忌李、城里臧、天台丁等数家而己。
马耳山李氏中进士的先后分别为:
李宜芳(已迁居诸城城里金家巷),雍正八年(1730 ) 庚戌科三甲第81 名。
李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 ) 丁丑科二甲第24 名。
李宜蕃,乾隆二十二年(1757 ) 丁丑科二甲第肠名。
李渠(金家巷),乾隆二十六年(1761 ) 辛已科三甲第57 名。
李梴(金家巷),乾隆五十八年(1793 ) 癸丑科三甲第39 名。
李璋煜(金家巷),嘉庆二十五年(1820 ) 庚辰科二甲第27名。
李肇锡(金家巷),同治七年(1868 ) 戊辰科二甲第24 名。
李沄,光绪三年(1877 )丁丑科三甲第16 名。
李梦斗,光绪十五年(1889 ) 己丑科三甲第5 名。
举人分别是:
李仁煜(金家巷),乾隆五十四年(1789 )己酉科山东乡试第68 齐。
李垣(金家巷),嘉庆十二年(1807 )丁卯科山东乡试第19 名。
李崇锡(金家巷),嘉庆二十四年(1819 )己卯科山东乡试第21 名。
李彤锡(金家巷),咸丰二年(1852 )壬子科顺天乡试第77 名。
李作渠,光绪十七年(1891 )辛卯科山东乡试第17 名。
贡生则是:
李株,乾隆四十九年(1784 )甲辰科岁贡。
李韩锡,光绪十九年(1893 ) 癸已科山东乡试副榜(副贡)。
上述众人中,较著名的有李宜芳、李宜蕃、李渠、李梴、李林、李璋煜、李仁煜、李肇锡、李沄等。
(本人为城南李氏城里一支,诵芬堂(祖居金家巷)第十七世孙。有兴趣可联系QQ1505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