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荣吧 关注:19贴子:106
  • 0回复贴,共1

刘立荣:手机时代漫长的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立荣带领金立走进下一场硬碰硬的拉锯战。
  15年前,带着金立踏入手机行业,刘立荣说:“当时很难想象,手机会如此深刻地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没有人愿意错过风口。2002年9月,带领金立从VCD、DVD行业转战到高速成长的手机行业时,刘立荣更多的考量在于,手机可能会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市场巨大;而技术更新变化如此之快,意味着手机还有更多的可能。
  5个月后,金立的第一款产品就现身华南地区各大通信市场,这意味着刘立荣开始迈出长跑的第一步。
  与金立所呈现出的面貌如出一辙,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刘立荣很容易带给人一种传统又理性的印象。
  看起来似乎是一段顺遂的征途:2003年,金立手机销量突破百万大关;2004年销售手机170万台,其中内销140万台、外销30万台。2011年,金立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已经超过2100万台,成为国内开放市场和海外ODM市场份额最大的本土手机制造商。
  但刘立荣清楚,智能手机时代已经有两股新力量涌现, 第一股是运营商,第二股是电商。但他下定决心,金立还是得做好渠道、产品和品牌,专注线下。
  事实上,刘立荣的决策显示出某种前瞻性。在手机市场回归理性之后,手机制造商的线下优势开始再次凸显。
  15年来的发展,金立已在国内开拓了10万多个合作网点、 7万多个专区、超过30万节专柜;外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已进入8个国家运营商体系。尤其在中国大陆,金立的线下渠道可以触达县镇级区域,成为金立的立身之本。
  刘立荣将金立比作一个“平和务实”的长跑青年,经销商是他长跑时的伙伴,双方跑过长久路途从而建立起坚实的友谊。“如果没有之前的这些积累,金立很难形成一个品牌。不管能力、水平如何,但一直在坚持踏实做产品、渠道和品牌,靠着努力,15年长跑,坚持了下来。”刘立荣如是说。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刘立荣很容易带给人一种传统又理性的印象。在办公大楼里,金立宽大的皮质沙发整齐地摆放在会客室里,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但这并不意味着金立是停顿的或保守的。等到了夜里11点,办公室里那些还在亮着灯的工位和加班的背影,显示出它还拥有某种和创业公司类似的、随时追赶时代潮流的味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年轻的刘立荣就离开天津有色金属研究院,到中国商业最有活力的城市深圳创业,后来,进入当时刚刚兴起的手机行业,每一步都踏在了潮流的发端。
  低调、务实与前瞻、大胆,看似对立的风格,在刘立荣身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融合贯通。这种特质帮助金立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做出重要决定。
  2011年时,刘立荣果断放弃功能机,转向智能手机。在2016年,手机行业再次进入转折阶段的微妙时刻,刘立荣决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品牌推广。于是很多人注意到,金立这家历来以低调著称的手机厂商作风大变,开启了“霸屏”模式。除了微电影《手机芯战》,金立还冠名或赞助了《跨界歌王》《笑傲江湖》《真声音》《四大名助》《今夜百乐门》等热门综艺节目,并且在央视奥运频道随时可以看到金立M6“内置安全加密芯片”的广告。
  “他跟别的老板不一样,比起花了多少钱,他更在意花在了哪里。”金立集团高管评价道,“只要方向精准,投再多也是对的。”
  有时候,刘立荣也做一些貌似“反潮流”的事。在竞争残酷的手机行业,夸张的宣传和同行之间的“互撕”屡见不鲜,但这样的事情在金立是个禁区。刘立荣曾制定过一个被称作“金六条”的内部规定,类似于品牌宣传的原则,内容包括:不贬低与攻击友商,传播正能量,不使用粗暴、无节操的词语、标题等。
  除了一直以来的低调,刘立荣不喜欢将纯粹的爱好同商业混杂在一起。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支持中国围棋最初是因为喜欢,愿意做点贡献,慢慢地,在跟棋手的交流中,也开始对中国围棋有了使命感。
  然而,事情往往如此,任何付出总有回报,围棋带给刘立荣的感悟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金立。
  刘立荣并不追求妙手和所谓的一招致敌:“下棋也好, 做手机也好,都是一个过程,是长期的过程。对于过程来讲, 它一定有高低起伏,潮起潮落。竞争到最后,输赢一定不是一时的高低,而是要看经过长久的坚持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
  随着互联网手机和轻模式的概念逐渐退潮,国内手机行业很难再有闪电制胜,迎接大家的,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拉锯战。
http://news.jxntv.cn/qiye/life/20170225/4311.html


1楼2017-02-28 15: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