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解放后,桑师傅积极参加地方革命工作,曾被任命民主政府的村长参加土改。以后县政府组织了砖瓦盆的工人(大部分是山东人),成立了窑业工会(盖平县制砖厂的前身),在工会领导下创办武术队,桑永茂任教练,经常以武术、龙灯舞的表演形式参加基层单位各种形式的会议和集会。桑永茂一生,谨慎处事,平易近人,豁达有度。对求教者皆以礼相待,并告诫习武者重武德。他常说:“武功可以健身强国,振兴中华,但不能倚强凌弱。”
在那群众斗群众的特殊时期,因为桑师傅当过旧时代的警察等原因,亦免不了受到打击、管制等磨难,好在弟子黄福生,当时是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师傅保护,使桑师傅躲过了多次非难。
桑永茂拳师在授徒习武间隙,曾经念叨:多半辈子了,死了就是一辈子,吾学到的各种拳械一百余套,又有什么用呢?考虑武术传承口耳相传总有遗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桑师傅别有一番苦心,按照徒弟悟性、身型、文化及各方面衡量,把他所学的全部武术套路,分别传授与几位徒弟。其留传给徒弟们的手迹拳谱各不相同,现在众弟子经过收集其留下的笔记本中亲笔记载的拳术、器械及对打套路等,通过统计,已逾百十余种套路的拳谱,其中缺失套路中动作名称,而存名目的器械有:双手戟、双板斧、双捶、双钩镰枪,单刀拐子对花枪、单刀盾牌对花枪、九节鞭对花枪;还有没写完的半趟“竹节钢鞭对花枪”等;拳术存目有:大圣拳(即猴拳)、燕青拳、梅花拳、地清巧腿拳等等(存目中的拳械谱,可能哪一种套路,在没有收集到的笔记本拳谱中另有存在)。经历清末民国之桑永茂拳师,壮年之后又历经“日占”时期、“国共”战争、社会动乱环境等,其能继承下来这么多的武术精粹,当今国家又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在众多弟子中,武术研究会副会长王振明是继承先师武术套路较多的佼佼者,武术研究会副会长桑启润是先师的嫡长孙亦演练不辍。王振明、徐贵宏、桑启润、简瑞海教习梅花螳螂拳数十年,传授过很多的学生,有学生考取了沈阳体育学院,不少人在省市举办的武术交流表演中获得奖项。
1980年5月18日,桑永茂师傅病逝于次子家中,享寿84岁。
1996年10月1日,盖州梅花螳螂拳传人于市政府招待所会议室,举办了缅怀先师桑永茂百年诞辰的聚会,省内外百余门人相聚,会后大家一同去了先师陵墓参拜,又在市政府招待所门前做了一次即兴表演,大家共同演练了门内的拳法套路以及刀、枪、剑、棍、大刀和双人对打等。师傅留传于盖州螳螂拳,拳术价值极高,如当年贺先隆师祖到盖州开办拳房授徒,时常表演的是梅花螳螂门小呼延拳。此拳手法多有长拳短打,而且连贯,窜跳出入,闪赚腾挪。一出手连续五击打,顺序是:劈、挑、漏、崩(掸)、圈,全部用右手,左手只起防法及采、封作用。步法是随着手法动作,小步往前滑串(托步),使对方无法躲闪,此五连击手,连续如暴风骤雨,一气呵成,此套路的风格,当今已经不多见了,好在盖州得以保留下来。
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传统武术亦越来越有被人们淡化的趋势,先师的荣耀渐渐地已变成了我们的记忆和闲聊的话题。仰视先师的成就,应成为我们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并进一步去促成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关注和重视。
附录:从贺先隆师祖算起,梅花螳螂拳在盖州地区已有90多年的历史,树大分枝散叶,至现在的梅花螳螂拳传人已散布在辽南各地以及辽宁沈阳、鞍山、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我们根据先师生前讲述,并依据其他材料,而记其梅花螳螂拳师承系统如下:
祖师:王郎,被称侠盗、于七、善和禅师等名称,其实是一人。即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于七,栖霞人。
第二代李秉霄,别署升霄道人(郝氏曾称两涧山道人),莱阳碗底(今万第镇)小赤山村人。晚年著有螳螂拳谱《罗汉行功短打全谱》,即乾隆二十七年手写本,拳谱内只有其本人序文,但此谱已亡佚(所谓有两人的序文版本,都是咸丰后被改编的)。好在道光本《棍棒鞭全谱》中多有存留,而乾隆本在咸丰五年被卢乡(莱阳)人弗遑道人增补之后,名之《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其中有原著和改编者两人的序文。
第三代赵珠,字启禄,莱阳大赤山人。
第四代梁学芗(?~?),字书圃,莱阳与海阳交界地榆山夼村人。
第五代郝宏(1865―1914),字莲茹(其次子五虎之首:郝恒禄秉承郝氏衣钵),牟平县庙后村人。
第六代郝恒禄(1887--1948),字绥唐,牟平县庙后村人。
第七代贺先隆(1890―1946),名先隆(名被讹音“善龙”),字不详,牟平县姜格庄人。从盖州回老家姜格庄十余年之后,清剿队收买其入伙而不遵从,之后,被暗中枪杀(其儿子辈,名范“传”字)。
第八代桑永茂(1896―1980),名世俊,字永茂,号基昌,辽宁盖州东关之常贾园子(今盖州市东城办事处新华)村人。
第九代王秉初(1919-2000,名成性,字秉初,南关人)、李希义(1924-1997)、李玉祥、何文风、王英麟、富景宏等人均是本城内人,是民国时期弟子;于海、王惠和(1918-1983,山东平度人)、安维香……等山东省籍的三十余人,是建国前和之后的窑业工会时期人(窑业人现在只有徐贵宏父亲一人90余岁仍然健在)。总体来说建国前的弟子,健在的只有五、六人(包括居住外地);建国后各个阶层人员:王泽泉、王振明、王善方、缪树新、付乃胜、金善明、门熙宽,黄福生(1942-2003)、于希广(1953-2008,父亲于海与桑永茂是拜把兄弟,希广即师傅的义子)、佟长维(1949-2013)、哈洪旗(1952-2013)、董良志(1952-2000)、李兆希(1952-1993),徐贵宏、桑启润、田志刚、田兆胜、简瑞海、张洪业、张锁恩、包连伟……等等百余人。我们这一批人,最小的亦近花甲之年。近年来,在盖州城外清河畔市政府小游园内,有王泽泉、徐贵宏、王志家、王富得等人,另外付乃胜、桑启润在双顶山,简瑞海在东关依然保持着晨练并研习梅花螳螂拳。